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壹早電影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2018年大年初一,作為賀歲檔出現在全國影迷視線內的《西遊記女兒國》 可謂再一次將觀眾帶入了情天恨海的波濤之中。想起女兒國的國王和唐僧之間的因緣際會,很多人會不由自主的吟唱:「說什麼皇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比起電視版的西遊,《西遊記女兒國》劇情上是有些顛覆的,它結合了很多種元素,其中有道教的,亦有佛教的,當然也有儒家的處世之道。
很多人總想知道,唐僧到底有沒有愛過女兒國國君,對她動過凡心?留過凡情?其實,答案早已在馮紹峰那雙眸子裡清晰可見,雖然,唐三藏是一個承擔著普度眾生使命去西天取經的僧人,也就是一個和凡塵愛戀做了了斷的修行人,可他不是聖人,我們不能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還沒有完全斷了情執的僧人,所以,電影裡的唐僧,在邂逅到女兒國國主的那一刻,心淪陷了,他愛上了她,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但結局,只能是又負如來又負卿。
其實,《西遊記女兒國》 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從忘川河神對愛的執著到唐僧最後的幡然醒悟,其實,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我執。為了等待愛人,忘川河神因愛成恨,殺生無數,但凡過忘川河的船,基本上沒有一個可以生還,這樣的愛,何其的恐怖和自私?但又能得到什麼的?
很多人總想知道,唐僧到底有沒有愛過女兒國國君,對她動過凡心?留過凡情?其實,答案早已在馮紹峰那雙眸子裡清晰可見,雖然,唐三藏是一個承擔著普度眾生使命去西天取經的僧人,也就是一個和凡塵愛戀做了了斷的修行人,可他不是聖人,我們不能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還沒有完全斷了情執的僧人,所以,電影裡的唐僧,在邂逅到女兒國國主的那一刻,心淪陷了,他愛上了她,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但結局,只能是又負如來又負卿。
其實,《西遊記女兒國》 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從忘川河神對愛的執著到唐僧最後的幡然醒悟,其實,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我執。為了等待愛人,忘川河神因愛成恨,殺生無數,但凡過忘川河的船,基本上沒有一個可以生還,這樣的愛,何其的恐怖和自私?但又能得到什麼的?
那麼,愛一個人和愛眾生有什麼差別?一個人不也是眾生中的一員麼?是的,愛一個人也是在愛眾生,但那是狹隘的愛,眾生或許包括愛人,但愛人不代表所有的眾生,所以,眾生的疾苦,需要大愛的心境去救度,而且有些別離,不是不愛,而是因為更懂得了怎麼去愛。
有人問,「愛眾生的唐僧」難道不比「愛一個人的河神」崇高很多嗎?「從不殺生的唐僧」難道不比「塗害生靈的河神」慈悲很多嗎?「西天取經為眾生的唐僧」難道不比「二十年守河為女人的河神」偉大很多嗎?問這種問題的人,基本都是局限在小愛裡面的人,嚴格而言,從不殺生、可以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只為獲取真經的唐僧,是要比那個荼毒生靈的河神要慈悲、要善良、要偉大很多,但是,唐僧的愛,是大愛,大愛不能和為一己之私的愛相提並論,所以,真正偉大的人,奉獻和付出,只能說是即非奉獻和付出,是名奉獻和付出。
也有有人說,是女兒國的經歷成就了唐僧,因為在這之前,唐僧根本不懂什麼是愛,何為愛眾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而言,他並沒有河神那麼慈悲,至少,河神懂得為愛堅守,至死無悔,但唐僧不懂,他是為了使命而去的,卻並未歷歷分明眾生真正的疾苦,因此,他需要成長,需要在經歷紅塵情愛之後,大徹大悟。
由於商業化的緣故,
唐僧這個形象被無度的醜化,
甚至成為了很多人搞笑的對象,
但,
真正的唐僧,
亦是肉體凡胎,
他雖然死守清規戒律,
但他的眼睛卻時刻都在背叛自己,
因為他本身就是眾生中的一員,
還沒有到達涅槃彼岸,
所以即使熟讀經文,
也會在淪入愛欲之海時,
將經文忘得一乾二淨。
只是,幸運的是,他比一般人有慧根,明了,自己即眾生,自己的苦難與糾結,亦是眾生苦難的一種折射,所以,他升華了,在無數次痛苦之中升華了,也許,當他在愛上女兒國國君的那一刻,也曾念過這句叫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句,想著如果可以坐擁美人,不負如來該多好?但,苦難眾生豈有兩全其美的人生,所以,不是負卿,便是負如來,變成了生命中的定局,無法變更。
女兒美不美?很美?但她的痛,我的痛,都是眾生的痛,所以,唐僧選擇了放下女兒的美,選擇了普度眾生。
喜歡電影的小夥伴都加入我們了,你還在等什麼?
微信ID:yizaomovie 長按二維碼關注壹早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