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2021-01-19 玩卡區

      倉央嘉措,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網上流傳的倉央嘉措最著名的那句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是: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可以看出倉央嘉措是一位比較奇葩多情的佛教門徒。他的一生十分短暫,圓寂時僅二十四歲。雖然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形同傀儡;但是在文學上卻成就斐然。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當然這些成就與其特殊的身世經歷是分不開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小村莊的一戶農奴家庭。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紅教)。注意: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因此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然而,就在倉央嘉措14歲那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屬於黃教)。注意:黃教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他的人生徹底改變了。

      首先,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並無實權。第巴(五世達賴最信任的徒弟,倉央嘉措就是由他尋找指定的「轉世靈童」)獨掌大權已久,倉央嘉措這個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

      其次,倉央嘉措難以適應黃教中的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私會情人被發現,導致情人被殺,自己也被禁錮。

倉央嘉措密會情人

     這也激起了他更強烈的反叛,經常偷偷溜出布達拉宮縱情聲色,他的眾多詩歌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

      然而,在倉央嘉措24歲那年,黃教實際的掌權者第巴,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殺。倉央嘉措也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押往京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下打坐,因此圓寂。

問佛

十誡詩

      倉央嘉措的詩歌大膽寫實、感情真摯、哲理深刻,表現了他短暫而傳奇一生的愛與憎、 苦與樂、 行與思、 感與悟,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願望。主要作品有:《那一世》《問佛》《不負如來不負卿》《十誡詩》等。

附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相關焦點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出自倉嘉嘉措詩集中的《彼岸花·誓言》,全詩為「卿負不來如負不,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然後他有獨自回答「讓我來告訴你,你的前生是你今生的夢境,而來生,又是往生的夢境」這番自問自答,可以看出倉央嘉措的內心是多麼的孤獨與難過。夢與夢是不會重疊的,只此一回。情之所鍾之人未必就會一直念情,他或許大徹大悟修仙入聖,太上忘情。在這裡倉央嘉措提到了一位姑娘的名字「達娃卓瑪」。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愛情絕唱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愛情絕唱提起倉央嘉措,我首先想起的是他那壯烈而又悲涼的愛情故事、想起的是他那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絕唱詩句、想起的是他為一個女孩讓自己短暫的人生充滿了苦難。
  • 倉央嘉措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嘴角情不自禁翹起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終於用自己的抗爭激怒了這位老第巴以往的波瀾不驚都是為了這一刻的天崩地裂如釋重負倉央嘉措被軟禁起來八廓街頭的那個小如女人的酒館裡再也沒有出現過他的身影日子從未這樣平靜過
  •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其主要作品為:《倉央嘉措情歌》、《十誡詩》等。
  • 如何解讀倉央嘉措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許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倉央嘉措的詩,令人的情緒感受到寧靜中有一種激蕩,亙古中延綿不絕的梵音和著塵世間的一種情懷在戰慄。我沒有宗教信仰,卻抑制不住虔誠的心對一個靈魂的膜拜。它的每一首詩基本都是靈魂的讀白,充滿了在佛門的沉重與塵世的情懷之間萬般無奈地苦苦掙扎。
  •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倉央嘉措寫的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曾緘翻譯倉央嘉措情詩。詩文漫讀:曾擔心多情損害了修行,有擔心修行就要遠離了愛人。這世上哪裡有兩全的辦法呀,不辜負佛道,又不辜負心愛的人。初衣解詩:人生往往會處在,兩難中間,比如愛情和事業,又比如婚姻和情人,又比如江山和美人。
  • 為何他一生信奉「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卻終落空?
    因為這些詩出自倉央嘉措之手。提起倉央嘉措,不難聯想到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那麼,為什麼倉央嘉措的詩歌裡飽含深情,為什麼他渴望兩不負的雙全法呢?或許,有如下幾個原因:▲在路上的朝聖者原因一:逃不掉的宿命,無法相守的戀人倉央嘉措的詩歌裡,總可以讀出一段曠世的情緣。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已指明他的矛盾生活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不負如來不負卿》--因抉擇而矛盾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01/最初知道倉央嘉措,是因為一首歌。記得那還是在一家商店裡聽到的,歌詞裡這樣唱到: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空靈清新的音律,簡單幹淨的歌詞,讓我心中那個柔軟的角落瞬間被擊中,那種莫名的歡喜,像春風裡的草,盤根錯節。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是第六世達賴喇嘛,也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他說:「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的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走進倉央嘉措
    他那滿腔熱情與對世間真摯的愛,該如何安放?他該如何選擇?是選擇安心做他的活佛,還是去流浪在街頭,成為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這種兩難的選擇,讓倉央嘉措這位兼具活佛和情郎的少年陷入迷茫之中。所以才會有那首詩中的情境。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看這本書時候大概是在幾年前吧,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重新拜讀了一下,感受良多。男女主角自小相識,相愛不能相守,愛而不得的那種心情。真的是應了倉央嘉措的那句「世間得來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他自己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特別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域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唯美的情詩,所以人們將他稱為「痴僧」,尤其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將痴情寫到了極致。倉央嘉措的詩歌讓人喜歡,主要是因為他用溫婉柔和將愛情描寫得淋漓盡致,或許相比真正的美好,求而不得、遺憾的悽美更能讓人刻骨銘心,比如他在《那一天》中寫道:「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最好不相見》詩云:「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琴簫合奏《女兒情》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琴簫合奏《女兒情》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也許,世間的愛情莫過於此!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情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百多年前,在西藏的拉薩街頭,有一位英俊的少年,他寫詩唱歌,遊走在人世間,他熱愛生活,卻卷進了權力的漩渦,在最美的年華成為了犧牲品,他的一生傳奇而短暫,他就是倉央嘉措。倉央嘉措入選之前,在家鄉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是他的意中人,他們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入住布達拉宮之後不久,倉央嘉措便厭倦了黃教枯燥乏味的生活,懷念起了民間的多姿多彩的日子,更多的是思念美麗的意中人,此後,倉央嘉措便經常偷跑出去私會戀人,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他想的那麼好,沒有過多久,在一次大雪紛飛的早上,有人發現了外出的腳印,人們隨著腳印的方向
  •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其實,答案早已在馮紹峰那雙眸子裡清晰可見,雖然,唐三藏是一個承擔著普度眾生使命去西天取經的僧人,也就是一個和凡塵愛戀做了了斷的修行人,可他不是聖人,我們不能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還沒有完全斷了情執的僧人,所以,電影裡的唐僧,在邂逅到女兒國國主的那一刻,心淪陷了,他愛上了她,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但結局,只能是又負如來又負卿。
  • 「不負如來不負卿」,前一句才是千古經典,半數人不知道
    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其中不乏經典的愛情詩,「不負如來,不負卿」就是其中一個。「不負如來,不負卿」相傳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倉央嘉措是一個滿清康熙年間一個出名的民間詩人,但他還有一個更加讓人矚目的身份:達賴。
  • 《西遊記女兒國》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分手要體面,分手要好好地告別,才不負你我相愛一場!2018電影《西遊記女兒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我們都讀過瓊瑤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當唐僧師徒誤入女兒國,想要逃出時,卻發現有一個結界,怎麼能走出這個結界,連女兒國國王都不知道出口在哪裡。古書上只留下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