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2021-01-18 小夢說三農

神秘的雪域高原是信徒們的聖地,有些人為了表達對佛祖的忠誠,會一路餐風露宿磕著長頭抵達布達拉宮。

實踐上古往今來有關藏傳佛教,就會有許多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往事。特別是在清朝時期,是由於藏傳佛教到達鼎盛,為此更為遭到了信徒們的追捧。

事實上有關藏傳佛教,有個傳播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大家熟知的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歷史上有關他的記載僅有寥寥數語,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大活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但讓人們相對感興味的,並不是他的六世達賴喇嘛身份,反而是他身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曾寫出許多與佛家格格不入的「情詩」。

他自己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特別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

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

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域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此刻正處於清康熙二十二年,在其出生第二年被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實踐上是藏傳佛教的一種風俗。

但在公元1701年,倉央嘉措墮入拉藏汗和桑結嘉措牴觸中。並於四年後被廢棄六十達賴喇嘛稱號,公元1706年在押送途中圓寂。

而此刻的倉央嘉措才年僅23歲,有關他傳奇的終身皆因佛起又因情落,最終落得個英年早逝。

世人對倉央嘉措的理解,皆是由於拜讀過他創作的,兼有佛韻與愛情的詩歌,據史料記載他終身寫過約66首詩歌。

其內容除幾首頌歌外,多數是描繪男女愛情的忠貞、與歡愉,還有遭波折時的哀怨。因其詩歌皆用藏語寫成,為此翻譯時都以《情歌》為詩名。

《那一天》、《最好不相見》、《六世達賴》、《見或不見》等,都是倉央嘉多《情詩》中的經典之作。

身為一個僧人居然貪戀女色,這肯定是一種不可寬恕的罪惡。但倉央嘉措作為一個詩人,卻將最細膩、最柔軟的心房,留給了他深愛的姑娘。

倉央嘉措描畫的愛情,一直那樣溫婉、溫和,比方,他在《那一天》中寫道:「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最好不相見》詩云:「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感閱歷,才會鑄就如流水普通的愛情。他說:「用幾美人和香草才幹徵服一顆野心」;「好多年了,你不斷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二、「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出自《六世達賴》,原詩一共有三十六句,這句詩文則是全詩的結尾。

「不負如來不負卿」的上半句更美,冷豔世間三百多年:「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我曾思索太多情便會損毀修行,但回到山上修佛有怕與你分別;假設這世上可以有一舉兩得的辦法,那麼我就會一邊修佛一邊愛你。

假設單獨解釋「不負如來不負卿」,大意為假如動情便會負了如來即佛法;但不動情就孤負了「她」即愛情。

從倉央嘉措的閱歷來講,這確實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事情。由於作為六世達賴喇嘛,他有發揚佛法的義務,但他又偏偏動了情或犯了色戒。

他多麼希望在夜幕來臨之時,脫下身上的袈裟和佛法的約束,變成一個真真正正的普通人。

由於當他成為一個平凡的世人時,他就能夠步入世俗大膽去愛本人的心上人。同時可以 無拘無束的和心上人約會,但這只是一種空想而已。

有人說倉央嘉措創作的《情歌》,只是一個如困獸普通的遙想而已。他盼望自在和愛情,但卻由於身份,因而只要經過寫詩的方式,去表達本人對心上人的酷愛。

他固然想找到「雙全法」,這樣便會「不負如來不負卿」,但理想與想像的差距太大了。

都說,世間有兩首極美的詩,一首叫做納蘭容若,一首叫做倉央嘉措。

一個是繁華帝都裡的富家公子,一個是雪域高原上的藏家少年;一個是不喜富貴只愛煙波景物的多情才子,一個是不愛朝政只慕人世煙火的六世活佛。他捏花落筆,即生萬種風情;他誦經念佛,眉間百感交集。

從他們詩詞中感到,能夠感遭到詩人心靈的溫度,可以直視留在詩詞琥珀中那明澈的靈魂,或許能因而找回有過又失去了的那些「人之為人」「愛之為愛」的東西。

倉央嘉措他是終身盼望愛情的男子,他的終身就像是一位十幾歲的孩子,總是不停的跟我們嬉戲打鬧。他的詩作也是不時的與我們捉迷藏,不信你看這本《倉央嘉措詩傳》。

這本書收錄了倉央嘉措終身的漂亮詩作,編者在最大化尊重詩意的同時,對詩作做了細緻的解析。不為文學的吹捧,只想與倉央嘉措的愛粉剖析詩作的打動。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李清照、蘇軾、辛棄疾、納蘭容若、李煜的詞傳,他們的詞傳都是各有所長的,唯美動人的詩詞,不經意間的就讓人傷感念念。

《蘇軾詞傳》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停止了深化的剖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辛棄疾詞傳》再現了辛棄疾的傳奇終身,這本書參考了大量的史料與文獻,盡最大水平的復原歷史本真。

《李清照詞傳》不只有才女的美麗與哀愁,更有男兒之豪氣,「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用在李清照身上可是不為過。

《李煜詞傳》從君王到階下囚,愁思中有千千結,他以詞為命,帶你走進一代王朝,他以淚為情,讓你領會滄海滄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的詞中總是夾雜著無處述說的愁緒。《納蘭容若詞傳》帶你走進一位翩翩公子的悽慘人生。

6冊包裝精巧的正版詞傳,將6位優秀的詞作者的詞作品逐個記敘在其中,經過讀他們的詞作品能夠理解歷史、理解藝術、理解文化,從而引發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考慮。

如今只需求88元就可以將這6冊詞傳帶回家,無論是本人閱讀還是買給孩子閱讀,都能更好的領悟中國傳統詞作文化的魅力。

感興味的朋友,點擊下方購置正版: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神秘的雪域高原一直是人們讚揚的聖地,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聖地,尤其是神秘的布達拉宮更是無數人朝聖之地,西藏是藏傳佛教的發源地,而布達拉宮承載了這一切,特別是清朝時期藏傳佛教達到了頂峰,而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而主人公就是大家熟知的倉央嘉措, 雖說歷史關於他的記載寥寥數語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網上流傳的倉央嘉措最著名的那句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是: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可以看出倉央嘉措是一位比較奇葩多情的佛教門徒。他的一生十分短暫,圓寂時僅二十四歲。雖然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形同傀儡;但是在文學上卻成就斐然。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出自倉嘉嘉措詩集中的《彼岸花·誓言》,全詩為「卿負不來如負不,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在於達娃卓瑪相識的這年,布達拉宮不再平靜。愛穿繪上雲紋星月的衣裳,時常抬頭看著月亮,他在思念誰,又在為誰憂傷。他對達娃卓瑪說「我多想和你,如那諾桑王子和雲卓仙女一般,不論是上天還是入地,恩愛永不分離。」但是她卻說「那些傳說怎如現實這般可親可近,我與你,真實相依,就是最美的傳說。」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往期回讀】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愛情絕唱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愛情絕唱提起倉央嘉措,我首先想起的是他那壯烈而又悲涼的愛情故事、想起的是他那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絕唱詩句、想起的是他為一個女孩讓自己短暫的人生充滿了苦難。
  •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其主要作品為:《倉央嘉措情歌》、《十誡詩》等。
  • 「不負如來不負卿」,前一句才是千古經典,半數人不知道
    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其中不乏經典的愛情詩,「不負如來,不負卿」就是其中一個。「不負如來,不負卿」相傳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倉央嘉措是一個滿清康熙年間一個出名的民間詩人,但他還有一個更加讓人矚目的身份:達賴。
  • 如何解讀倉央嘉措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許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倉央嘉措的詩,令人的情緒感受到寧靜中有一種激蕩,亙古中延綿不絕的梵音和著塵世間的一種情懷在戰慄。我沒有宗教信仰,卻抑制不住虔誠的心對一個靈魂的膜拜。它的每一首詩基本都是靈魂的讀白,充滿了在佛門的沉重與塵世的情懷之間萬般無奈地苦苦掙扎。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已指明他的矛盾生活
    這便是他,一個平凡無奇卻又才華橫溢的倉央嘉措猶如酥油茶一般叫人們忘記睏乏,好似牛糞餅的燃燒驅散寒氣帶來溫暖一樣舒暢,更如香酥的糌粑一樣消除人們的飢餓一樣愜意,這便是倉央嘉措在歷史洪流之中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更是他人性閃光點的所在;或許在後人的眼裡,人們可以沒有酥油茶,但不能沒有倉央嘉措情歌,那或許會使整個崑崙大草原的草色不鮮豔,會使所有的康巴漢子和嬌媚卓瑪俱失顏色
  • 倉央嘉措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也有人說那位年輕詩人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他嘴角情不自禁翹起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終於用自己的抗爭激怒了這位老第巴以往的波瀾不驚都是為了這一刻的天崩地裂如釋重負倉央嘉措被軟禁起來八廓街頭的那個小如女人的酒館裡再也沒有出現過他的身影日子從未這樣平靜過
  • 他心中有愛,卻愛而不得,「不負如來不負卿」中的無奈你知曉嗎?
    要說這世間最美的情郎,聽過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牛郎織女等等的傳奇,對於倉央嘉措大家是有著什麼樣的印象呢?他是世間公認的大才子,他痴情、他用心,但是他的身份卻是不允許自己留戀紅塵,作為西藏的六世達賴喇嘛,在他的身上是有很大的責任與義務的,而對於很多的一些個紅塵感情,他自己是不能為之,而在他的筆下卻出線了太多的經典。
  • 倉央嘉措四首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必然享盡七個太陽護衛的榮耀,也必然要受盡七個太陽炙烤的煎熬。  星象之說也許不一定可信,但他出生之時,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已經圓寂,藏族地區的政治鬥爭便十分激烈,但時任藏王桑傑嘉措秘而不宣,而是秘密派人下山尋找他的轉世靈童。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情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百多年前,在西藏的拉薩街頭,有一位英俊的少年,他寫詩唱歌,遊走在人世間,他熱愛生活,卻卷進了權力的漩渦,在最美的年華成為了犧牲品,他的一生傳奇而短暫,他就是倉央嘉措。倉央嘉措入選之前,在家鄉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是他的意中人,他們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入住布達拉宮之後不久,倉央嘉措便厭倦了黃教枯燥乏味的生活,懷念起了民間的多姿多彩的日子,更多的是思念美麗的意中人,此後,倉央嘉措便經常偷跑出去私會戀人,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他想的那麼好,沒有過多久,在一次大雪紛飛的早上,有人發現了外出的腳印,人們隨著腳印的方向
  • 那個寫下「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僧人,美的讓我心疼
    若他問我為什麼,我會望著天邊隱隱約約的山際告訴他,因為倉央嘉措。我渴望著像他一樣向著最聖潔的地方一步一叩首,去虔誠接受佛的洗禮;洗淨我周身的浮躁和那在塵世間著了色的心靈。初遇倉央嘉措時,豆蔻年華的我,只見了他半角袈裟便就無法自拔。於是我瘋狂地想要去多了解他,便再次邂逅了八廓街上在小酒館裡和達瓦卓瑪侃侃而談的他。
  • 佛中異類寫下「不負如來不負卿」,上一句更經典,但現在人卻不知
    佛中異類寫下「不負如來不負卿」,上一句更經典,但現在人卻不知除了濟公這個具有神話色彩的和尚外,倉央嘉措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信仰與行為相違背的和尚。與道濟不同的是倉央嘉措並不迷戀於酒肉,他所迷戀的是人間的小情小愛。雖然倉央嘉措是個和尚,但他卻是個很有才的和尚。
  • 不負如來不負卿?
    by埃萊娜·費蘭特不負如來不負卿?五十年代的美國,物質高速發達,戰時並沒有收到什麼影響的紐約,旋即經濟再次繁榮。聯合國總部以及抽象表現主義藝術,使紐約超越巴黎成為世界藝術的中心。不過,這對男人女人的生活似乎影響不大。
  •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倉央嘉措寫的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曾緘翻譯倉央嘉措情詩。詩文漫讀:曾擔心多情損害了修行,有擔心修行就要遠離了愛人。這世上哪裡有兩全的辦法呀,不辜負佛道,又不辜負心愛的人。初衣解詩:人生往往會處在,兩難中間,比如愛情和事業,又比如婚姻和情人,又比如江山和美人。
  • 為何他一生信奉「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卻終落空?
    因為這些詩出自倉央嘉措之手。提起倉央嘉措,不難聯想到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那麼,為什麼倉央嘉措的詩歌裡飽含深情,為什麼他渴望兩不負的雙全法呢?或許,有如下幾個原因:▲在路上的朝聖者原因一:逃不掉的宿命,無法相守的戀人倉央嘉措的詩歌裡,總可以讀出一段曠世的情緣。
  • 小說分享——《不負如來不負卿》
    最近我在看一本偶然知道的小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今日才算看完你們知道鳩摩羅什麼?或者倉央嘉措呢?這本小說裡的羅什便與倉央嘉措一般,陷入如來與卿的兩難選擇...隔著身份之差,也有理想與愛情的矛盾,不是指「門當戶對」,而是顧著佛門身份,連愛都不敢言說;隔著思維、價值觀之差,現代人的自私與他的悲憫眾生卻可因著對方相互支持;更有是否能逃過「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懷疑,卻還是慶幸因著相愛能夠相守。沒有被這些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