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976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在中國,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盛行不衰。粽香香飄千裡,在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同根共源的東南亞國家,粽子種類和形狀雖然大體相似,但卻隨著人類的遷徙歷史、文化沿襲等因素形成了各自的味道特色。
廣西作為與東南亞山水相連的粽子大省區之一,時逢端午,小編就給大家奉上一場廣西粽子VS東南亞粽子風物大賞。
橫縣大粽
橫縣大粽以體大豐腴、色澤光亮、味香鮮美而聞名,被譽為廣西粽子中的「大哥大」。
▲橫縣大粽 (圖源:東博社)
橫縣人過節吃的粽子,個頭大約兩斤,選取優質糯米、綠豆、豬肉等食材精心製作而成,包好的粽子要用大鍋煮7至8個小時。大粽常溫下可保留半個月左右。橫縣大粽通常有煮、煎兩種吃法,煮過的大粽依然保留著粽葉與糯米的清香,橫切成一指餘寬的粽片,放入鍋中慢慢煎至焦香軟糯,十分可口。
▲香煎粽子 (圖源:東博社)
容縣黑米粽
黑色的粽子,你吃過嗎?在廣西容縣,人們會用草藥染成的黑色糯米來包粽子。容縣的粽葉與其他地方不一樣,容縣人不種粽葉,他們喜歡到野外採摘那些隨處可見,肆意生長的植物葉子,作為「粽葉」。據說,這種粽葉特別香,在容縣,祖祖輩輩都用這種葉子包粽子。黑得發亮的糯米襯託著油光滿溢的餡料;煮熟後,把粽葉全部剝開,粽子通透發亮,竟然有一種巧克力的質感。
▲黑米粽 (圖源:東博社)
容縣人也喜歡將剛煮熟的粽子晾一晾,然後切成一塊塊的煎著吃。被煎得焦黃的黑糯米,中間搭配上油乎乎的肥豬肉和綠豆餡,肥而不膩,實在是誘人。
▲香煎黑米粽 (圖源:東博社)
南寧「油炸粽」
油炸粽是粽子家族中唯一沒有粽葉外包裝的品種,油炸粽可不比其他的粽子,它要求做粽子的糯米、綠豆、豬肉和花生油等原材料的質量一定要達標,每隻粽子大約三兩重。因為是現炸現賣,粽子被剝去粽葉後,均勻地粘上大米粉漿,放到燒滾的油鍋內進行油炸,直至外皮變得金黃。炸好的粽子聞起來香味四溢,吃時外焦內軟,可以說是「咂咂有聲,齒頰留香」。
▲油炸粽 (圖源:漫遊順德)
新加坡、馬來西亞「娘惹粽」
娘惹粽有別於一般粽子,它有著特別的淺藍色光澤,美麗宛如青花瓷,這是因為在製作娘惹粽時,首先必須使用蝶豆花(藍花)浸泡糯米至少4個小時以上,讓其天然色素將白糯米染成藍色。娘惹粽的主要餡料有豬肉碎、蝦米、香菇、冬瓜糖、蒜米及小蔥頭,用芫茜籽、沙姜或茴香等香料爆炒內餡之後,才算是為娘惹粽注入了靈魂,這種香而不辣的滋味才是正宗的娘惹味。
▲娘惹粽 (圖源:東博社)
泰國「吉掌」「芭蕉粽」
在泰國,人們把端午節也稱作「芭掌節」,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泰國粽子--「芭掌」粽和「吉掌」。
「芭掌」粽與一般肉粽相似,但用料更豐富,其中包括慄仁、香菇、鹹蛋黃、鮮肉、白果、蝦仁、臘腸和芋頭。有些肉粽還會特別加入花生或泰式香料翻炒,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芭掌」粽 (圖源:東博社)
而「吉掌」粽是一串一串小巧玲瓏的甜粽,將榴槤皮燒成灰燼泡入水中形成天然的食用礆後,再將糯米放進鹼水中泡上十幾個小時,包好後還要用沸水煮4個小時以上,雖然工序繁雜,但成品晶瑩剔透呈現金黃色,蘸糖或配上椰奶、椰絲、芋頭、地瓜一起吃,軟糯又有嚼勁。
▲「吉掌」棕 圖源:(SEA遊記Seayouji)
印尼「咖喱牛肉粽」
咖喱牛肉和粽子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在印尼,旅居海外的華人往往將祖籍地的傳統與當地習俗相結合,中國的粽子也正是這樣被帶到了雅加達,並被賦予了印尼口味。雅加達的華人街上,每年端午節都會有很多粽子賣。印尼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等。這些餡料再搭配以當地人特別喜愛的香料——咖喱,於是咖喱豬肉粽、咖喱牛肉粽、咖喱雞肉粽各種咖喱粽就此誕生。
▲印尼咖喱角 (圖源:東博社)
越南「圓粽」「方粽子」
越南的粽子分為圓粽和方粽,據說分別代表著天與地。他們不僅在端午節吃粽子,更視粽子為過年期間的重要菜色。
▲越南圓粽 (圖源:東博社)
最常見的是方粽,方粽內餡只有糯米、綠豆和豬肉,豬肉以洋蔥、鹽、胡椒和糖醃至入味。雖然用料簡單,但製作過程一點也不輕鬆,首先要將綠豆和糯米泡軟,為了讓包粽用的繩子更有彈性,繩子也必須先浸泡過鹽水,包好後則必須煮上10至12個小時,越南人喜歡將煮好後的粽子蘸魚露等調味品享用,也別有一番風味。
▲越南方粽 (圖源:東博社)
在越南,全家人會聚在一起製作方粽,與中國人過年時團圓的情景相呼應。
觀賞了這麼多粽子,小編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嘗了,在這些粽子你會pick誰?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廣西或東南亞造型奇異或口味獨特的粽子嗎?歡迎留言區評論。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