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迷霧劇場」自官宣以來,已引爆用戶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劇場的首發作品《十日遊戲》上線後,憑藉雙線並行的敘述結構,還有愛情+懸疑元素的巧妙融入,在當下市場清一色的甜寵劇中成功突圍,引發了大量用戶的好評,成功奠定了市場對「迷霧劇場」的精品印象。勢必會為2020年的夏天掀起一場「懸疑風暴」。
最近備受關注和熱議的電視劇當屬《隱秘的角落》。6月16日,愛奇藝迷霧劇場的第二部自製懸疑短劇集《隱秘的角落》正式上線。截止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9,成為今年以來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超33萬網友標註「看過」。
5年虧損300億!「懸疑牌」打得好
《隱秘的角落》爆紅,也讓愛奇藝的熱度再度上升。過去5年,愛奇藝重金砸版權等內容運營,燒錢虧損近300億,此番能否憑藉自製懸疑類劇集迎來了翻身機會,也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資料顯示,迷霧劇場是由愛奇藝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的懸疑類型劇場,包含多部懸疑類題材短劇集內容,以對標美劇的精品化內容和全新的劇場運營模式提升用戶觀劇體驗,這也是愛奇藝繼2018年推出「奇懸疑劇場」後對懸疑類型劇場的全新升級。
迷霧劇場最大的特點是六部劇(《十日遊戲》《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非常目擊》《在劫難逃》《致命願望》),都是12集懸疑短劇集,集數短,且內容更加垂直。這六部作品,雖然都是懸疑類型,但題材各不相同,既有都市愛情的,又有聚焦社會現實的等等。六個不同的題材和風格,不僅可以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還可以平衡市場風險。
2017年的《無證之罪》播完後。市場反響雖然很好,但因為只有12集,市場效應並沒有持續很久。如果能有這樣的優質短劇集中播出,就會使用戶對平臺的黏性變高,熱度自然也就有了。
在打造懸疑劇的力度上,愛奇藝給每部劇的配置極高,其中有4部改編自知名懸疑IP,已經是經過粉絲驗證的好故事;從演員組合看,既有廖凡、王景春、王千源等國際影帝,也有秦昊、倪大紅、文淇、譚卓等實力派演員,還有鹿晗、範丞丞等年輕流量。
排播節奏快 用戶黏性高
和其他劇場相比,迷霧劇場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排播。開播第三天,星鑽會員或購買超前點播的黃金會員即可直通結局。
為減少財務壓力,近期,公司發布了「星鑽VIP」,愛奇藝「星鑽VIP會員」特權包括了超前點播劇集免費看、星鑽影院免費看、多種類會員生態(包括FUN會員、體育大眾會員、文學會員、VR會員等)、全終端觀看(包括電視、VR設備)、等級成長加速等五大權益。
根據Quest Mobil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視頻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經達到9.64億,其中付費用戶在總體視頻用戶中的佔比為18.8%,有近2億用戶會正在為各類視頻付費。
超前點播的付費新模式可能會招致非議,但有不少人願意為此付費。對於真正優質的內容,用戶從不吝於付費。尤其是懸疑類型的劇,懸疑劇本身就是帶有懸念的,離奇的劇情,緊張的人物關係,劇情引人入境,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也同時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推理性,獲得較多人的喜歡。如果愛奇藝能持續生產這樣的優質作品,或可逐漸培養起用戶超前點播的習慣,星鑽會員數量也會上升很快。
不僅如此,劇場化運營對於廣告招商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肯德基、南孚電池、奧迪、哪吒汽車等品牌也和迷霧劇場進行了合作。
在《隱秘的角落》會員更新過半時,愛奇藝又發布了另一部迷霧劇場作品《沉默的真相》預告,許多劇迷都沸騰了,開始期待下一部劇的到來。
這樣的播出節奏會不會影響熱度發酵?對此,戴瑩表示,「同時有這麼多內容上線,用戶的耐心是很有限的。所以,在短期內讓用戶所見即所得,其實最能滿足用戶需求。只要內容夠足夠好,在短期內發酵完全沒問題。」
頭部視頻平臺競爭激烈
愛奇藝並不是唯一一家打造懸疑劇場模式的視頻平臺,同時,其他視頻平臺優酷、騰訊等也開始加大對懸疑劇的布局和開發,幾大龍頭短兵交接、競爭意味濃烈,被寄予厚望的自製劇似乎也成為改變格局的關鍵。
懸疑類自製劇扎堆上線,2020年很有可能成為懸疑類劇集發展的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家共有超30部懸疑類劇集,其中騰訊視頻帶有懸疑類標籤的劇集5部(《龍嶺迷窟》《痕跡》等),優酷14部(《冰與火》《失蹤人口》《白色月光》《迷霧追蹤》等),愛奇藝15部。
據藝恩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間,懸疑網劇在懸疑劇市場中的佔比從21%增長至71%。2019年在播網絡劇播映指數TOP20網劇類型中,懸疑類佔比20%,懸疑成為近年來產出爆款網劇的重點類型。
2020年,視頻網站紛紛升級「類型化劇場」。在影視行業呼籲「減量提質」的大背景下,迷霧劇場的推出,既符合行業發展的趨勢,也符合用戶的需求。
6月30日,一個「迷霧劇場」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稱本於6月30日晚接檔的愛奇藝「迷霧劇場」劇集《非常目擊》臨時下架,對此,愛奇藝工作人員稱:「迷霧劇場的六部劇上線時間均以完成後期的定檔官宣時間為準,《非常目擊》並未官宣定檔。」還表示:「迷霧劇場不是一個專題欄目,是一個品牌概念,並沒有整合入口。」網友紛紛表示,「晚一點沒關係,好劇我們等得起。」
迷霧劇場的探索便初見成效,未來仍可期待。愛奇藝的「出圈」之路,依舊面臨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