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帶走了這位112歲的男神,也收走了一個時代

2021-02-18 女俠鵺話

昨天剛剛滿懷崇敬地瞻仰過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的新聞。


這幾年大師不斷凋零,涵蓋各行各業:梅葆玖、陳忠實、周小燕、楊絳、閻肅……前兩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李佩先生也去世了,所以昨天心裡還在默默念叨著:

還好,我們還有周有光。

然而今天中午就看到新聞,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我這烏鴉嘴……


周有光生於1906年,其實周歲是111歲,但中國人一般說虛歲,即使是111這個級別的,也要多加一年。

1906年是什麼概念呢,即使是記性很好的學文科的同學,恐怕也說不上來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大事。這一年,科舉考試正式廢除,溥儀皇帝出生。

是的,周有光是光緒年間出生的人,他比溥儀還大了快一個月。

這個世界上活到112歲的人本來就是鳳毛麟角,何況是這樣一位集各種傳奇於一身的學者、思想家。


周有光的原名叫周耀平,「有光」起先是他的筆名,後來就變成了他的號。

周先生一生最為顯著的成就,是參與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並且主持制定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能夠這麼方便地通過電子設備發信息寫段子,讀書看報搞創作,其實很大程度上要仰仗這位傳奇的學者。


出生在當代的人們可能不太明白漢語拼音有多了不起,總覺得只不過是小時候就開始學的一種認字的輔助技能,長大之後就拋棄了。更有很多盲目復古的人覺得,漢語拼音是要把漢語拉丁化,是要亡我中華的。

怎麼說呢,有的人連自己的傳統文化究竟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只會一味反對改變,恨不得縮回殼子裡去當個千年不變的大王八。

今天的新聞下面就有很多無知者在叫囂這些,雖然知道不能跟傻逼較真,但心裡還是很氣。


就像網友回復的那樣,漢語拼音(嚴格來說是「漢語普通話拼音」)的存在 ,單純從我們這些碼字者的角度來說,就是功德無量的存在。

周有光先生參與制定推行了漢語拼音通用方案,我們今天才能如此方便地寫下來這羅裡吧嗦的長篇大論,騙幾個zan。


誠然,從前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人們也能認字,但怎麼認呢?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來標註,比如「亡,音王 」這樣;

或者是「讀若」,也是一樣,比如《說文》裡有「噲,從口,會聲,或讀若快」

最普遍的就是「反切」,用兩個常見漢字標註音節,上字取聖聲母,下子取韻母和聲調:

比如「素,桑故切」,取桑的聲母S,故的韻母和聲調ù

……

是不是已經暈菜?


以上三個方法最不方便的地方在於,你必須事先了解一些常見字,而且反切,可用的字太多,反而難以掌握。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覺得這樣很麻煩,但也苦於沒有更好的方法來代替。1918年的時候,北洋政府就宣布了注音字母,從而淘汰了反切法。

覺得漢語拼音是扭曲文化的人們,我倒是非常建議他們用回反切輸入法,這樣他們就可以因為打不出字而少逼逼一點沒腦子的話,反而會掩飾一下他們感人的智商。


建國之後政府也想過很多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毛澤東指示可用採用筆畫簡單的古漢當拼音用,但這跟反切並沒有根本區別。當時蘇聯政府則積極向我們推薦俄文字母,可以想見……幸虧沒用。

是周有光先生提出採用拉丁字母,回復了海內外數千封來信,竭力說明了拉丁化的可行性,也是周有光先生主持下,現代漢語最終定形、定音。

效果究竟如何呢?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之後不久,全國的掃盲工作就打開了新局面。普通的農民在20小時左右就能掌握漢語拼音,100小時就能識字1000以上,更不用說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們……

實踐證明,漢語拼音是一種讓平民快速且方便地掌握漢字、獲取知識的最佳方案。從此識文斷字不再是精英階層的特權,無論是南畝之農夫還是機上之宮女都能會讀會寫,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我外公是從小上私塾,平時不苟言笑,最喜歡手書《朱伯廬治家格言》送我們自省,吃飯不讓小孩上桌,總覺得世風日下,總之是個非常舊派的人。

他從前在家裡寫寫畫畫,老人家記憶力下降,遇到想不起來的字就很躊躇,往往會喊我給他查字典。

我當時正值中二期,著力向外公顯擺對字典的熟悉,他向我詳細詢問了拼音的用法,連連感嘆:

哎,這實在太方便了!

說實話,如果沒有漢語拼音的基礎,以我們的智商,後來學英文還要再困難很多倍。英語作文裡如果沒有拼音,我們該拿什麼糊弄啊!

所以,關於「漢語拼音損害了漢語」的說法,在我看來,這只能算是飯還吃不飽就學人家胡不食肉糜了。


漢語拼音不是沒有缺陷的,比如韻母ü,在拼寫的時候就比較麻煩,且世界通用的字母裡沒有這一個,輸入法裡用「lv」方式也只是權宜之計,身邊一個姓呂的同事辦個護照苦難重重。


嚴格說起來,周有光不能算是「漢語拼音之父」,當時的文字改革委員會裡,有大名鼎鼎的吳玉章、胡愈之為正副主任,委員裡有如雷貫耳的古漢語泰鬥王力

他只是制定方案的多位語言專家中的一位,當然也是活得最久的一位。可能正是由於碩果僅存,人們開始把種種讚美之詞寄托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可是他卻表示:

千千萬萬的人都是平凡的人,都是沒有大作為的人,都是隨波逐流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平凡的人怎麼生活,這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對這門科學和藝術沒有貢獻,不過我的一生倒是有平凡生活的經驗,如此而已。

他只承認自己是個「語文工作者」。


可是,如今這位高山仰止的語文工作者,在50歲之前,從事的還是銀行業,擔任過復旦大學經濟研究院和上海財經學院的教授。

他的身份實在太多,除了金融家、語言文字學家,還是民國名媛、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允和的丈夫。


關於合肥四姐妹,值得說的太多了。

她們是近代史上的名門望族,四姐妹還有她們各自的丈夫,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段傳奇。


張允和是四姐妹中的老二,被人形容為「年輕時候她的美,怎麼想像也不會過分」,周有光這個窮小子,在跟張家二小姐交往的時候壓力是很大的,因為「張小姐家裡太有錢了」

張允和曾經上過雜誌封面,確實美得超越了時代


和大姐張元和的合影,戴眼鏡的樣子有點像十元呢~~


他們結婚幾十年如一日,每天要碰杯兩次,上午紅茶,下午咖啡,堪稱「舉杯齊眉」的賢伉儷。

直到去世,張允和都保持著極為端莊的外形,紫衣盤發,闔目如睡。


葉聖陶先生說過:

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到了都會幸福一輩子。

張允和名媛出身,卻自稱「標準的家庭婦女」,生兒育女操持家務,自己編寫雜誌,沒事唱唱崑曲,順便跟周有光秀恩愛秀了一輩子。

周有光曾經得意地說過:

張充和這人最聰明,可她幹的最蠢的事就是嫁給了周有光。

歪,警察蜀黍這裡有人虐狗~~


張充和在2002年去世,享年93歲,她們家最小的妹妹張充和2015年才剛剛去世,享年101歲。

她們家的人似乎都很長壽,除了大姐夫顧傳玠在56歲去世之外,姐妹和連襟們之間,享年86歲的沈從文居然算是活得最短的那個。

左起張允和、周有光、沈從文、張兆和


沈從文和周有光的關係很近,他稱呼周有光為「周百科」,戲謔中充滿崇敬,而和周有光從金融轉戰語言一樣,沈從文自己也是文學轉戰考古,在文革期間全憑記憶寫下《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他們這輩的人,身上有太多值得景仰和讚嘆的東西。

如果活得長久是四姐妹的家族基因,但連襟們也同樣長壽,就是為人處世的獨特態度了。


2015年,109歲的周有光先生和105歲的楊絳先生曾經在協和有過一次歷史性的會面,他們互相寒暄的開場白,是「久聞大名」

和百歲老人楊絳先生一樣,張家的女兒女婿們,一輩子都衝淡平和,儘管都是名留青史的大家,卻絲毫沒有名利的包袱,寵辱不驚。

而在學術上,卻勤於思考,勇於創新,他讀書看報,緊跟時代,對世界始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妻子早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2015年最小的妻妹張充和去世的時候,這一大家子就只剩下周有光一個人,年輕時候的朋友一個也不在了,甚至八十多歲的兒子也離開了人世。

周有光和兒子周曉平有過著作版權的糾紛,還上過法庭,兒子去世了,他表面上不說什麼,卻在夜裡偷偷地哭泣。

他活得孤獨,總是疑心上帝把他給遺忘了,現在這個疑惑也終於可以終結。

於是一個時代也終於可以終結了。


(抗戰勝利後,1946年,張家齊聚上海。

前排左起為周曉平、沈龍朱、沈虎雛。

二排左起為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

三排左起為顧傳玠、周有光、沈從文。

四排左起為張宗和、張寅和、張定和、張宇和、張寰和、張寧和。)


PS:關於周有光,只停留在漢語拼音和學術上,是小看了他,他年高德劭,卻特別關注現實,仍然敢說真話,說別人不敢說的話,這才是最值得欽佩的地方。

先 生 千 古


相關焦點

  • 「上帝」終於記起他:112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上帝糊塗,把我忘了!」這曾是周有光最愛說的一句話。  前天,周有光剛剛過了自己112歲生日。昨日凌晨3時30分,周有光便溘然長逝。  據周有光生前好友、解放軍總醫院退休醫生蔣彥永介紹,1月13日,他還去探望了周有光先生,情況還算可以。但夜裡他身邊親屬來電話說,周老情況不好,半夜立刻送至協和醫院。時至凌晨3點半,周老駕鶴西去。
  • 有人說,上帝應該把撒旦收走,唐牧師你怎麼看
    上帝把撒旦收走後,可能會產生另一個副作用——你可能會代替撒旦。唐牧師 上帝因為愛你,所以才讓撒旦存在而不必使你做撒旦。你總以為撒旦是最壞的,把撒旦弄走了就好了,其實你跟撒旦一樣的壞的。凡是抵擋上帝的就是撒旦。Satan,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抵擋者。
  • 肖恩·康納利去世,這位紳士特工帶走了一個時代
    當時站在一幫「牛鬼蛇神」中的小姐姐心中感慨:第一個「邦德」走了,也帶走了一個時代。,母親是清潔女工,父親是普通的工廠工人兼卡車司機,還有一個做泥水匠的兄弟。邦德受過良好的教育,康納利則是12歲輟學打工,第一份工作是愛丁堡一個合作社的擠奶工。16歲時他加入了皇家海軍,但升到高級海員後不久,就因為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退伍了。
  • 他帶走了一個時代
    一代人走,一代人留;日本國寶級演員高倉健辭世,帶走了一代人的回憶。日本共同社確認稱,高倉健於本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3歲;據說去世前正在準備新作,不過大家沒有機會看到了。圖:《追捕》中與中野良子飾演的真由美除了《千裡走單騎》,對大多數年輕觀眾來講,高倉健可能已經比較遙遠;但在這批年輕觀眾的父親、母親眼裡,高倉健一度是他們那個時代的「男神」和「夢中情人」,當時他比現在的偶像巨星們更神秘
  • 基努·裡維斯《上帝之女》曝劇照 男神歸來變偵探
    基努·裡維斯《上帝之女》曝劇照 男神歸來變偵探 時間:2015.02.0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 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1955年10月,時任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會議,為期一個月的會議結束後,組織上通知他到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在50歲的時候,周有光扔下經濟學,半路出家一頭扎進語言學中。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曾稱,「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當時,領導說:你不要回去了。就把我留在文字改革委員會。
  • 生於清朝的112歲老人,說出自己的長壽秘訣,專家表示無地自容!
    生於清朝的112歲老人,說出自己的長壽秘訣,專家表示無地自容!在當今時代,我們的醫療條件和設施都慢慢的提升,所以說人們也活得越來越長,健康和長壽一直是人們都想要維持的兩件事情。可是在現代,很多人卻滿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以及健康,很多人都身體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 上海灘最後的名媛,一生優雅,年過半百再次結婚,享年112歲
    嚴幼韻出生在一個富庶的家庭,家大業大,富甲一方,甚至有人曾說她連梳頭都是傭人在為她梳頭。嚴幼韻受母親的薰陶,從小就喜歡閱讀。後來更是考到復旦讀商科,成了復旦第一批女大學生。
  • 輕輕的走了,上帝帶走了他的「上帝之手」
    早就在附近待命的9輛救護車也沒有能挽救球王,阿根廷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5日中午13:02,馬拉度納搶救無效,離開人世,享年60歲,一代球王就此走完了他最後的人生。或許因為上帝有點寂寞了,2020年1月26日科比因為飛機失事而逝世,現在一代球王馬拉度納卻因心臟病意外離世。一代籃球之神,一代球王。一年之內體育界痛失兩大巨星。
  • 【新聞】「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丨這一次,上帝終於想起了他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 Avicii A神:上帝要聽電音,所以帶走了他
    上帝需要文人,帶走了李敖上帝需要了解黑洞,帶走了霍金而上帝想要聽電音的時候他選擇帶走了那顆閃耀的星——Avicii 1989年9月8日,一個名叫Tim Bergling的小男孩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Tim來自一個演藝家庭,他的父親是Klas Bergling,母親是Anki Liden,一名著名的瑞典女演員,曾經出演過1985年奧斯卡提名電影「My Life as a Dog」。然而頭頂演員後代的光環並沒有帶給他太多優待,Tim反倒經常因為長相不夠「演員化」而招致同學的惡意評價。16歲,受到DJ哥哥的啟發,Tim開始正式製作音樂。
  • 這位日本電影大師的逝世,也帶走了一個輝煌時代
    橋本忍逝世了,享年100歲。
  • 越老越有味道的初代007走了,順便帶走了一個經典動作片時代
    肖恩·康納利23歲時,效力於一支愛丁堡的球隊,有一天他在與演員們的足球友誼賽中,給曼聯傳奇馬特-巴斯比爵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老特拉福德主帥在賽後直接上前發出邀請,希望他可以加盟曼聯。隨即曼聯向他開出了一份25英鎊周薪的合同,但他卻拒絕了曼聯的邀請。後來這位好萊塢巨星回憶說:「我真的很想接受曼聯的邀請,因為我喜歡足球。
  • 大眾追憶:他帶走了一個螢屏時代
    趙忠祥(資料圖片)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尚洪濤 攝1月16日7:30,著名播音員、主持人趙忠祥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隨後趙忠祥之子趙方在趙忠祥個人社交媒體上確認了此消息。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電視主持人的代表、第一位男播音員,趙忠祥的離世,令許多觀眾感慨,「帶走了一個螢屏時代。」
  • 暗戀時痴情,結婚後情深,這位男神才是我們男人的榜樣
    這位明星也是經歷著暗戀,暗戀時無比的痴情。但是結婚後呢?對愛妻也是一往情深,感情專一到極致。這位明星是誰?也許大家都沒聽說過,畢竟,現在的小鮮肉或者是網紅,已經吸引了我們更多的關注。這位明星就是已故好萊塢巨星詹姆斯·史都華。先來一張照片,這顏值,是不是秒殺某些小鮮肉?
  • 112歲的周有光去世,他是銀行家、是漢語拼音之父、還是寵妻狂魔
    上帝說有光,於是有了光。1月13日,他剛剛過完了112歲生日。1月14日,上帝把那束光收回去了。
  • 《十八歲的天空》:歲月真正帶走的並不是藍菲琳
    前幾日,金莎在網絡上po出了一張和「不老女神」趙雅芝的合照,並發文自嘲道:歲月沒有帶走白素貞,卻帶走了藍菲琳。飾演藍菲琳的那一年,金莎21歲。在金莎往後的演藝生涯裡,藍菲琳成了她最高光的角色,再也沒有第二個角色可以復刻藍菲琳的經典。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是幸,又是不幸。幸運的是,多少演員奮鬥了一輩子可能都塑造不出一個國民度高的經典角色;不幸的是,藍菲琳成了金莎一生都甩不開的包袱。
  • 學習壓力大,手機又被家長收走 13歲男孩從江陰騎行到常熟「解壓」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前不久,蘇州常熟一個手推自行車的男孩向路人求助,稱自己迷了路,而且餓得不行了。隨即,這位熱心市民報了警。後經了解,這個男孩竟然騎車上百公裡,與父母玩起了「躲貓貓」遊戲。
  • 淞滬會戰中的老兵,活到112歲卻有非常差習慣,狠打健康專家臉
    黃勝庸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兵,他1905年生於廣東省和平縣是淞滬會戰最後一位建在的老兵,也是廣東籍最後的老兵。1939年抗戰全面爆發時,他曾以商人的身份多次為抗戰隊伍運送彈藥等裝備物資,為抗擊日軍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上海灘最後的大小姐:這位活到112歲的復旦校花,秘訣只有7個字​
    1959年9月,54歲的嚴幼韻和71歲的顧維鈞在墨西哥城登記結婚。但她從不把自己當成一個靜待死神召喚的垂暮之人:她看書,讀報,跳舞,打麻將,看電影,烤蛋糕,甚至還能用不錯的眼力去織補羊毛衫。她喜歡結交新朋友,其電話簿上常用的號碼就有六七十個。她的女兒楊雪蘭說「我們覺得她就是一個明星一樣的人物。」這位經歷了百年風雨的老人思維清晰,記憶力驚人,每天堅持寫日記,並在109歲的高齡出版了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