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貓小姐
八十年代的香港是個繁星璀璨的時代,巨星成群而出。
這其中男的屬張國榮、梁朝偉、周潤發最受矚目,而能在美女如雲的人潮中脫穎而出,讓人記憶深刻卻又驚覺無可替代的,張曼玉算是其中之一。
年輕的張曼玉美貌不輸任何人,一開始便因這身美貌而成名。王安憶曾這般評價過她,「張曼玉的臉有些像狐狸,整個人的形態則像蜻蜓,這是真正好看的女人。」
能被比做「狐狸」的女人,除了有姣好的樣貌外,還要有勾人的氣韻。曼玉的那雙眼,看著看著就被吸進去,叫人不知不覺動了心,生了情。當年梁朝偉就是這樣陷入動情的迷霧裡,久久不能出來。
然而美貌只是一個小小的指路窗口,真正令她享譽國際的還是那入木三分的演技。提及張曼玉,不得不提的就是她作為演員的成就,是中國迄今為止獲獎最多的女演員,比另一國際巨星鞏俐拿的獎還要多。
出道至今她在國際上一共拿了12次獎項,巔峰時期好作品一部接一部地出,傲人的成績讓她稱得上是亞洲演員中的佼佼者。要知道這樣的數量還是曼玉佛系選擇的結果,如果她再勤奮點,也許拿獎記錄就不只是這個數了。
世間的女人有兩種,一種是重視事業,一種是渴望愛情。毫無疑問,張曼玉屬於第二種。熟悉張曼玉的都知曉,人靚戲好的她其實最在乎的是愛情。為了愛情她可以飛蛾撲火、犧牲一切。
她的愛情路並不順遂,至今為止談過十一段感情,幾乎都是黯然收場,這裡面有為人熟知的感情,也有模擬兩可的愛情,更有讓人憤憤不平的孽緣。
人生的際遇冥冥中註定,大多數人會因太過坎坷的愛情而一震不起,可對於張曼玉而言,那不是砒霜毒藥。這些刻骨銘心的情感積攢成另一種能量,以另一種方式令她的人生發光發亮。
1983年,19歲的張曼玉參加香港小姐比賽而進入演藝圈。憑著青春靚麗的外形,兩隻可愛的兔牙拿到最上鏡小姐的稱號和港姐亞軍。
美,是大眾對張曼玉公認的評價,但也僅限於美。
當時的香港影視行業正處於迅速發展階段,軋戲的情況隨處可見,演員根本不夠用。所以娛樂圈一出新人,也不管有沒有演技,就被抓去演戲。張曼玉的熒幕處女作《畫出彩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那時張曼玉根本不會表演,只懂得站在那裡對著鏡頭傻笑,對於情感戲的演繹亦顯得力不從心。
戲不好是一方面,而市場沒有給女演員太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則是另一方面。當時市面上只有兩種類型的女性角色,要麼是美麗而空洞的花瓶,要麼是打女。對於剛剛留英回港、年輕貌美的張曼玉來說,花瓶無疑是最適合她的定位。
於是乎那幾年她演的清一色是花瓶,不是乖乖牌女友,就是懂事乖巧的美女。加上本身毫無演技,上場就亂演,一時間張曼玉空有美貌的花瓶形象深入人心。
花瓶就花瓶,奈何她漂亮,只需站在那裡燦爛一笑就有許多人為之鼓掌。任性的師太亦舒就曾經欽點張曼玉出演《玫瑰的故事》,她對楊凡導演表示,「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張曼玉自己呢。誤打誤撞進了這一行,迷迷糊糊成了一名「演員」。雖然靚麗的外表讓她獲得不錯的人氣,但對於這份演藝事業她並沒有展露出太大的野心,因為她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另一個地方。
年輕的時候誰沒有對愛情有過憧憬,愛情至上的張曼玉更是如此。她說,「我希望三十歲結婚,婚後不再拍戲。我常常想著,和丈夫住在一棟小房子裡,前面是院子,後面也是院子,孩子在屋前屋後奔跑……我希望一生只結一次婚,結了婚就不要離婚。」
可命運就是喜歡捉弄人,多年以後她的願望沒能實現,一段婚姻維持了三年最終還是黯淡收場。
香港資深娛樂記者查小欣曾說過,「張曼玉一談戀愛就是一頭栽進去,我們外人也沒辦法。我們知道她需要理想中的愛情,她對每個男友都很投入的樣子,寧可不要事業也要愛情。」
她的話並不假。張曼玉總是為愛奮不顧身,把自己撞得一身傷便退出來,下次繼續不顧一切。她天生就有敏感又豐富的感知能力,接收愛情總是比常人快,一旦愛上一個人,又要比常人真摯許多。
初入娛樂圈的張曼玉憑著姣好的面容獲得極高人氣,演藝事業蒸蒸日上。這換做其他藝人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可張曼玉偏偏有情飲水飽,為了愛情犧牲事業也覺得無所謂。
她當時交了一個設計師男朋友,名字叫Eric。由於男友對她拍親熱戲頗有意見,為了照顧男友的心情她推掉了不少戲份,因此損失了不少片約。
也許是年輕,她以為只要有愛就是一切,只是轉頭還是遇見了背叛。為愛付出那麼多又如何,到頭來Eric還是和前女友藕斷絲連,糾纏不清。
張曼玉雖然愛得熾熱,卻不是扭捏執著之人。她有一點好,愛得再深也懂得灑脫放手。這段不清不楚的三人糾葛,最終以張曼玉一人的放棄得以結束。
別的女星進入娛樂圈只是一場過度,最終目的是嫁入豪門。而張曼玉卻不愛富豪愛才子,與她交往的男友不是演員、導演,就是設計師、編劇、髮型師。她不計較他們有沒有名,有沒有錢。只要心動了,一個普通的職員她都願意為之飛蛾撲火。
1991年,曼玉赴美國拍攝《雙城記》,拍戲期間與美術指導Hank相戀。那會兒張曼玉已經小有成就,陸續拿了幾個影后大獎,是備受關注的國際新星,而男友Hank只是一個劇組工作人員。
身份的懸殊未能抹去張曼玉的愛,由於工作關係兩人只能分隔兩地,張曼玉總是主動給他寫信,傾訴自己的思念之情。這本是一件私密的事情,熱戀中的情侶總是會做一些肉麻的小事。可萬萬沒想到,Hank會把這些私人的信件公開給媒體看,以此來炒作他們的感情。
查小欣說她愛得最深的一段情,是和商人宋學祺相戀。
年輕的宋學祺長相帥氣,才華橫溢,談吐不凡,就是張曼玉會心動的對象。她愛得很投入,戀愛期間戲都不接了,就連大牌雲集的《東邪西毒》,她也只是短暫地露了三面。面對媒體的疑問,她只說,想把時間留給愛人。
其實這樣的女人最單純,單純到從來不會對他防備半分。所以當得知宋學祺投資失敗,瀕臨破產之時,張曼玉二話不說就拿出一千萬的本金救濟。1994年的一千萬是一筆不菲的巨款,也許是張曼玉拍了那麼多年戲的全副身家。可這筆錢還是未能讓給他東山再起,很快就被虧損光了。
宋學祺是個講利益得失的商人,當張曼玉不再有能力幫助他時,他轉身便把目光投到另一個富家千金身上。總之在這段感情裡,張曼玉付出得深,傷得也深。
可是經歷了那麼多,張曼玉還是學不會精明點,或許是她不願意活在算計裡。反正每次結束得那麼傷,下一次依舊奮不顧身。
這一生她為愛滿世界的跑,從香港到法國,再從法國搬去北京。和法國導演阿薩亞斯的相戀只有短短的幾個月,她就決定結婚並且定居法國。這場婚姻很短暫,三年後他們籤字離婚。
和德國建築師Ole Scheeren墮入愛河,她甘願為他搬去北京,在家煮菜做飯做個普通女人,直到分手又一次地黯然離開。
而她所有的感情中,最讓人傷神的是這兩段情。一段是和爾冬陞的「寶玉戀」,一段是和梁朝偉的意難平。
和爾冬陞在一起是張學友和陳自強撮合。當時的爾冬陞還不是導演,是邵氏新捧的當紅小生,濃眉大眼,身長八尺,這樣的帥氣外形很快便得到張曼玉的欽慕,幾個月後兩人便在一起。
這場戀情註定是不對等的關係,從一開始就是張曼玉愛得比較深。
爾冬陞是出了名的大男子主義,有次他去片場探夜班,當時張曼玉的手裡拿著服裝道具化妝箱,東西又多又重。爾冬陞就站在一旁,連搭把手幫忙都不做,假裝看不到。
張曼玉把自己放得很低,知道他喜歡賽車就陪他去看,吵架永遠是先認輸的那一個。可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當她努力想要靠近他的時候,卻發現她在他的人生排序上還不如一個賽車來得重要,那一刻她死心了。
分手後的張曼玉再次提起爾冬陞,終於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小寶實在是太大男人。
嚴格地說,這段感情對於當事人雙方都只是一段小小的過往。多年後再提張曼玉,爾冬陞說,時間太久了,如果當年他和曼玉結婚,孩子現在都已經20多歲了。
其實戀情過去不久後,他們就都放下了。只是俊男靚女的組合,多少讓路人有點放不下。
而她的另一段似有非有的感情,則是和合作拍了《花樣年華》的梁朝偉的緋聞。
《花樣年華》裡很多人都覺得他們動情了。拍這部戲的時候,一個已經有了正牌女友,一個剛在法國結婚。戲裡的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有伴而克制住那迸發的情感,而戲外的梁朝偉和張曼玉在一場接一場的演繹中,投入抽離,抽離投入。
王家衛拍戲慢眾人皆知,這部戲一共拍了三年,戲拍完了張曼玉也離婚了。許戈輝曾經採訪梁朝偉,問他最想回到什麼時候。梁朝偉說,回到《花樣年華》的時候。
在眾人眼中,文藝的梁朝偉和熱愛藝術的張曼玉就是天生絕配,他們有著相近的性格,有懂得彼此的靈魂,有不按世俗眼光走的從容鎮定。
然而,文藝的梁朝偉最終選擇了外向的劉嘉玲,停在戲裡的感情就讓它在戲裡延續吧。但是人就是這樣,想像中的愛情永遠是最美好的,正因為這段感情並沒有延續,才在許多人心中留下美好又浪漫的幻想。
張曼玉的一生都在不停地戀愛,這些美好或不美好的感情恰恰是上天贈與她的禮物。如果沒有這些撕心裂肺,或輕或重的情感感受,她也許無法刻畫出那麼多不同經歷的經典角色。
拍《旺角卡門》時她問王家衛該怎麼演。王家衛反問她,你失戀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那一次之後,她突然開了竅,將一個面對愛人離開的惆悵難過演繹得絲絲入扣,至今都讓人難忘。
而拍這部電影的時期,正是她和爾冬陞相戀的時候。
拍《阮玲玉》的時候,她剛剛經歷了美國男友Hank向媒體曝光她的手寫信事件,撲面而來的嘲弄聲讓她體悟到了「人言可畏」的傷害。戲裡她演阮玲玉,演出了最為深似的阮玲玉。或許她也在借著演戲的機會,抒發自己痛苦而無處言語的內心。
1991年,她憑著《阮玲玉》拿到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項的華人演員。
讓她的事業再創高峰的《甜蜜蜜》,則是在她和宋學祺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情結束後拍攝的,結果這部電影讓她名聲大噪,一起拿下金像、金馬、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項。
和前夫離婚後的首部電影《清潔》,由她的前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親自執導,讓她拿到坎城最佳女主角,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女演員,至今為止除了她無其他亞洲演員獲獎。
坊間有這麼一個戲言,張曼玉每失戀一次,就拿到一座獎。現在看來這不算戲言,是某種真實的闡述。
對別人而言,太多的感情傷害是一種精神消耗,但對張曼玉而言,每一段感情都會為她注入一段新的感悟,豐富她的人生閱歷,從而爆發出更驚人的能量。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一次次的傷害下,張曼玉始終心中有愛,心向著愛。
-END-
本文為原創內容。作者:貓小姐;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