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今天的正文前,先來看三個問題:
1.全中國一共有多少架鋼琴?
2.為什麼你部門的銷售業績持續走低?
3.為什麼你男朋友對你這麼冷淡?
這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其實都是同一個解決思路。也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種思維方法:
解構
解構,顧名思義就是分解,重構。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個問題,第一眼看到的都是表象。而隱藏在表現下的實質很少有人會去發現,這也是造成我們產生迷惑不解的重要原因。
如上圖所示,由事物表象到全局的認知過程,通常就是我們最容易產生迷惑的階段。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不知道事物的全貌是怎樣的,只能憑藉看到、聽到的零星信息來猜測,這個過程就好比霧裡看花,盲人摸象。而當我們掌握了事物的大致全貌,開始進入由全局概況提煉關鍵信息的階段,這個時候我們會從龐雜的信息中篩選出真正有用的信息幫助我們發現事物的規律,不斷進行歸納和總結,最終發現隱藏在事物後的真實本質。這個階段就像管中窺豹,一葉知秋。我們周圍那些把事情看得通透,總是一針見血的人,比如下面這位老司機,他們就是已經進化到第二階段的人。
廢話不多說,下面進入正文,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如何用解構法來分析問題。
...老司機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任何一件事情,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我們的內心OS可能是這樣:
可是呢.
任何一件事,都有其重要的組成元素,解構就是將這些最簡單的組成元素一一分解出來,尋找其中的關鍵因素和變量,從而找到問題的突破口。舉個例子: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一個問題產生困惑甚至畏懼是因為看到表象是一個完全不熟悉的東西,它看上去龐大複雜而無解,可是一旦當我們像庖丁解牛一樣把問題不斷拆分,不斷細化成一個個最簡單的問題時,就又回到我們熟悉的領域。拿文章開頭第一個問題舉例:
1.全中國一共有多少架鋼琴?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分解。首先,既然問題是全中國一共有多少架鋼琴,那麼自然能想到的是,中國哪些地方會有鋼琴?如下圖所示:
這裡假設前三個因素(鋼琴房,鋼琴廠,學鋼琴孩子的家庭)佔據了全中國鋼琴總量的絕大部分,將問題分解為這些信息源因素之後,下一步是分別找到這些信息的獲得渠道,如下圖:
每一個信息源對應的問題都會有它的數據出處,想辦法去找到這些子數據,最終匯總起來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另外,講到這裡有兩個關鍵點需要著重提醒:
1.問題轉換
把讓你無從下手的問題,轉換成可量化,有明確方向的問題,這是開始進行解構的關鍵。例如上一個例子中「中國有多少架鋼琴」,這是一個聽上去非常龐大,讓人無從下手的問題。但是我們將這個問題轉換成「中國有哪些地方會有鋼琴」,實際上是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延伸解讀,馬上就讓人有了思考的方向。通常進行問題轉換抓住三個關鍵點:天時、地利、人和。
抓住關鍵因素,然後根據關鍵因素來進行問題的等量變換,如果你能將無從下手的問題變成可以逐條思考分析的問題,那麼第一步就順利完成了。
2.BE MECE
這一點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強調過(沒有看過的同學可以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之前的文章《如何培養高薪人士的邏輯思維能力》)。MECE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相互獨立,意味著將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確區分,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意味著全面周密,毫無遺漏。對問題進行分解時,一定要把所有你能想到的相關影響因素全部考慮到,保證完整周密,這樣對後面的問題分析有重大幫助。接下來來看第二個問題:
2.為什麼你的部門銷售業績持續走低?
那麼首先我們進行問題轉換,問題中的關鍵字是銷售業績,那麼在一個公司對於銷售業績會造成直接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呢?做過Sales & Marketing的人肯定都知道,無非是以下幾種因素:
當我們像這樣把問題以解構的方式拆解開來時,就會發現很多霧裡看花不知如何下手的問題,馬上變得有條理起來。而當我們能夠將一個表象的問題,通過解構發現全局的時候,我們就順利完成了事物認知第一階段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