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火了。
連續拿了四個奧斯卡大獎,這部電影也被稱為「亞洲之光」。
另外,一部好的電影也會帶來一些質疑,全球觀眾、以及專業影評人意見各不相同。
《寄生蟲》正在席捲全球各大媒體,成為今年最熱門話題...
在韓國首爾的貧民窟地下室裡。
住著貧困的一家四口,家庭成員有:哥哥、妹妹、爸爸、媽媽。
地下室裡一年四季沒有陽光,潮溼發黴,到處是蟑螂。
總是有醉漢跑到窗外撒尿,一家四口經常一邊吃著飯一邊抬頭,看到醉漢在解腰帶。
在韓國首爾的富人區。
在一座豪宅裡,住著幸福的一家四口,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姐姐、弟弟。
這棟別墅是由著名設計師設計,寬敞明亮,乾淨整潔,有一個大草坪和花園,大客廳和地下室,精緻的家具和美味可口的食物。
兩個毫不相干的家庭陰差陽錯的產生了交集,由此引發了一系列事件,徹底改變了兩個家庭的命運。
2020年2月10日在洛杉磯舉行的奧斯卡頒獎禮上《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寄生蟲》的導演是奉俊昊,今年50歲了,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
在這個年齡的奉俊昊越來越愛這種「階級矛盾」,「貧富差距」,的故事...
早在2013年的《雪國列車》這部電影中,奉俊昊導演就用一列奔馳的火車,來比喻:底層,中層,上層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車廂的尾部代表社會底層人員,住在這裡的窮人吃蟑螂、螞蟻合成的蛋白質,生活在黑暗裡。
車廂頭部裡的都是有錢人,他們唱歌、跳舞,吃牛排,壽司。
在《寄生蟲》裡,比喻更加清晰,富人生活在地上,窮人生活在地下,富人生活在天堂裡,窮人掙扎在地獄。
這種隱喻,注重的是「喻」,不夠「隱」...
因此,在一些專業影評人看來,「寄生蟲」的比喻過於直截了當,不拘謹,不夠「高級」所以不具備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資格。
我不是一個影評人,我只是一個普通觀眾。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確實有一些小缺陷
比如:富人一家的智商有點不在線,比如:過分依賴巧合來推動情節,但總體來講,這些小缺陷,只能算是瑕不遮瑜...
可以說,這部電影有些地方是有些生硬,但經過創作人員的精心打磨,已經非常流暢自然。
此外,奉俊昊導演高超的敘事技巧,以及韓國頂級演員炸裂的演技,對於這樣一部真誠的電影,過於挑剔,有點過分了...
其實,我們真的應該對好電影寬容,對壞電影嚴格一點,我們不能因為一些和電影無關的原因而貼上雙層標籤。
回到電影本身,電影的名字是寄生蟲,那麼誰是寄生蟲呢?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貧窮的家庭,和另一個隱藏的貧窮家庭。
有影評人說:富人是剝削窮人的寄生蟲。
但是,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請注意,在奉俊昊導演設計的故事中,富人不是韓國的富豪家族。
眾所周知,韓國的富豪家族依靠錢財勾結、互通利益、市場壟斷等手段,他們的權利滲透到韓國政治中、控制選舉,操控政府,擠壓了新興中小企業和老百姓的生存空間。
如果電影中的富人來自富豪家庭,把他們比作「寄生蟲」是合適的。
另一部韓國電影局內人裡的富豪們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寄生蟲的富裕家庭來自新興IT行業。
是不是一種不依靠壟斷,不依靠利益輸送、依靠個人奮鬥、自主創業的致富,算是「寄生蟲」?
如果你有錢,就會道德敗壞?
錢是原罪?
我不認為如果導演想表達「富人是寄生蟲」,他不會將富人設定成這種出身。
我想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是:不可調節的階級矛盾。
電影中富人表面上對窮人很寬容善良,背後是對窮人的鄙視...
例如,嫌棄窮人身上的味道...
例如,富人多次提到的「界線」,反覆強調「窮人不可以越雷池半步」...
然而,窮人早已看穿了這種虛偽。
我們可以稱之為偽君子。
從另一方面看出,在影片中窮人背後是盤算、狡詐、奸猾...
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找各種藉口...
比如說:如果我有錢,我也會善良...
比如把錢比喻成熨鬥,它能熨平一切褶皺...
我們可以稱之為:小人
在這部電影中,貧富之間有一條陡峭的階梯..
階梯頂端是一座寬敞的豪宅,階梯下是一個黑暗的地下室,上面是天堂,下面是地獄。
他們的生活就像是一場荒謬的表演,他們站在一個分裂的舞臺上,同時上演著喜劇和悲劇。
生活在豪宅的富人,過著奢侈的生活,他們在想:這是我應得的!
生活在下面的窮人對自己的苦難感到憤怒:我為什麼活的不如富人家的狗?
兩個階層之間的差距太大,無法跨越,對彼此都是厭惡...
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到達一定程度,定會爆炸。
奉俊昊導演說:這個電影是關於尊嚴的,遵守禮儀、尊重道德、成為一種準則。這不由得讓人思考到底該建立共生關係,還是互相把對方當成是寄生蟲。
在電影《寄生蟲》中,貧富未能建立起一種共生關係。它們成為對方眼睛裡的寄生蟲,他們互相憎恨,最後變成了一場大屠殺。
眾所周知,全球貧富差距仍在擴大,富人越富有,窮人越窮。這是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
有人說:再過10年,全世界的財富會到1%的人手裡。
電影只是一種藝術手段,它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解決這樣尖銳的社會問題。
因此,這個「寄生蟲」只是把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化成一個故事。它只能被看作是一種擔憂,一種預測和一種警告。
如果窮人只在乎「仇富」,不改變立場,想著「富人的錢不是從天而降」的...
如果政府不積極幹預財富分配,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利益分配機制...
那麼,如果富人和窮人互相厭惡,互相憎恨,他們就不會停止,很可能會把世界變成一個巨大的「互害型社會」。
在「寄生蟲」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相互傷害,也看到了窮人和窮人之間的互相傷害...
然後,他們用互相傷害的方式達到了同歸於盡,沒有人受益,沒有人倖免....
在韓國,看電影的人數超過1000萬。我們要知道,韓國的人口只有五千萬,也就是說,幾乎每五個韓國人,就有一個人為了這部電影走進了電影院。
當他們坐在電影院這一刻,他們是平等的,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