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下今年韓國電影所創造的歷史,才好說原因。
寄生蟲電影宣傳照
美東時間2020年2月9日,韓國金牌導演奉俊昊憑藉反諷社會貧富差距的《寄生蟲》,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外語片四項最具含金量的獎項。
《寄生蟲》這部電影不僅是韓國首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韓國影片,更是創造了奧斯卡影史上首部獲得年度最佳影片的外語片,而在去年5月這部影片已經獲得金棕櫚大獎,在人類影片歷史上連續承包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只有65年前的美國電影《君子好逑》有過這樣的輝煌!
其實大部人都認為寄生蟲會拿獎,但是沒想到是「最佳影片」這樣的終極大獎。你可知道奧斯卡史上匆匆為有一部外語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美麗人生》和《臥虎藏龍》也只是拿了「最佳外語片」。
那麼為什麼《寄生蟲》可以在競爭異常激烈的92屆奧斯卡電影節上成為最大贏家?
奇才奉俊昊
奉俊昊出生於1969年,今年剛滿五十,大學專業社會學,正式導演生涯不過20年。但是每一部作品卻都是保持精品的水準,以至於可以問鼎奧斯卡。其實非電影科班出生的奉俊昊,反而因為其社會學專業,從而對社會問題剖析和思考更多犀利和真實。他導演生涯只有八部電影,包括《雪國列車》、《漢江怪物》,和其他高產的導演來說,可謂是「點石成金」的天才選手了。所以導演看中的不是「量」,而是在「精」、「優」。
《寄生蟲》講述了住在貧民區的一家人偽裝自己真實面目,寄生於上流社會,但是終究沒辦法跨越階級鴻溝的故事。這種社會性題材是最能拿獎的,這是因為貧富差距是世界範圍內永恆不變的社會熱門議題,尤其是在韓國這種階級分化明顯,甚至有些固化的世界裡,有錢似乎成為了「真理」。所以這樣一部敢於諷刺社會現實的題材當然很有共鳴,至少在內容上可以吸引更多人為它投票。
窮人住在半地下房子辛苦工作
富人卻悠閒享受著party
二個多小時的電影裡,幾乎沒有一點拖泥帶水,前半部分情節層層遞進,到中間又有矛盾爆發和糾葛,和劇情反轉,讓人物形象得到刻畫描寫,最後的殺戮場景將整部劇推向高潮,再以悲情結局收尾深化主題。還要加上整體的構圖美學、配樂運用都充分地讓這部商業片融合了娛樂、社會題材、靈魂性都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可謂是獨具匠心。
韓國政府於1998 年正式提出&34;戰略,將文化產業確定為國家戰略產業。到如今,通過社交媒體的擴大效應,韓劇,K-POP歌曲,愛豆文化已經輸出到許多國家的年輕人群體。其次,電影需要面向觀眾,才能獲得票房和高口碑。而韓國在2020年底25歲~64歲人口中本科學歷就佔到50%以上,2035年則可能超越70%,很大部分還是留學海外。而中國加上專科也不到總人口的10%。所以觀眾的口味是偏向於高品質和有深度的電影,而並非請大牌明星來蹭熱度。在嚴格的社會標準下,造就了高品質。而政府推動的文化輸出和本身市場有限也讓韓國電影註定不會滿足於本土,更多是在國際舞臺上發光。
鳥叔是韓國文化輸出代表
綜上因素這部電影才可以在韓國本土突破千萬觀影人次(韓國總人口五千萬),在其他十幾個上映國家地區取得高口碑和不俗的票房成績,更一舉創造了韓國電影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