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云:「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事事總是難以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遇事難斷時,最後多留條退路給自己,做一個聰明的明哲保身的人,而退路不一定就是後退,也可能是似退實進。
宋代有一位大禪師,法名克勤,俗姓駱,字無著。他聲名卓著,皇帝多次召其問法,並賜紫衣和「佛果禪師」之號,後又賜號「圓悟」,去世後諡號「真覺禪師」。
他當年在汾州太平寺任住持時,他的師父五祖法演曾謂之曰:「住持此院,同時也是給你自己的勸誡。」其師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一戒:福不可受盡;二戒:勢不可使盡;三戒:好話不可說盡四戒:規矩不可行盡。
獲此四戒的佛果圓悟禪師最終獲得上乘的智慧,並成為法演的心法弟子,成為臨濟宗十世法孫。克勤的禪法薈萃各家精華,超宗越格,弟子滿天下,其著有高深微妙的《碧巖錄》一書,後成為宋代的大禪師。
法演禪師的四戒給了眾人很多的啟發:
一戒:福不可受盡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我們經常會過於沉溺在上天賜給我們的幸福中,對於這一點雖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我們不加愛惜,這個幸福的源泉終究會逐漸枯竭,同時,能為你帶來幸福的「機緣」也會因此斷絕。
二戒:勢不可使盡
勢不可使盡,勢如使盡,大禍必至。凡事不要過絕,絕了別人同時也絕了自己。給人後路,同時也是給自己一條後路。在順利、運氣好的時候,不懂得收斂,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埋下毀滅的種子,此時播下了不幸的種子,日後生根發芽必將後患無窮。
若能懂「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的哲理,便能使危機變轉機,就不會使勢行盡了。
三戒:好話不可說盡
好話不可說盡,根據法演的解說是:「好語說盡,則人必以此為易。」所謂好,意思比較廣泛,但主要是「親善」之意。善言、美辭,能使人們之間的交情深厚,或引領人類走向真理。
但不論什麼樣的好語,如果過於詳細地解說,則其寓意必減,會給人一種平易的浮潛感。確實如此,過猶不及,而法演所說的卻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也就是好事不能全部說出來,多少要保留一些。
四戒:規矩不可行盡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規矩過嚴也會「水至清則無魚」。一個人如果過於拘泥於規矩,四周的人就受不了。換句話說,守規矩是好事,但過於重視規矩會惹人厭煩。花看半開,酒飲微醺,就是教我們凡事須留有餘地。
明代的嚴嵩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宰相。亭州人劉巨塘曾任宜春縣令,一次來京城拜見皇帝,就隨同眾人前往嚴府為嚴嵩祝壽。
壽禮結束後,嚴嵩感到很疲倦,他的兒子嚴世蕃就叫人關上大門,禁止任何人出入。這時,劉巨塘因來不及出門也被關在嚴府內。到了晚上,劉巨塘感到飢餓難忍時,一個自稱嚴辛的僕人領劉巨塘從條小路來到自己的住所請劉巨塘吃了一頓飯。
飯後,嚴辛就說:「以後如有緣相遇,還希望閣下多多關照。」劉巨塘說:「你家宰相正當顯赫昌盛的時候,我一個小縣令能幫你什麼呢?」
嚴辛笑著說:「太陽不會總是當午,但願您不要忘了今日你我的約定。」世事難料,沒過幾年,嚴嵩當真垮臺了,劉巨塘當時恰在袁州當政,嚴辛因為窩贓兩萬兩銀子被押在獄中。劉巨塘想起當年的話,為他減輕了罪,把死刑改判為發配邊疆。
聰明的人總能看得長遠,並為自己留下一條退路。當我們對事情的結果無法全面預料時,應多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不要把事情做絕,留點餘地是較為妥當的做法,正所謂「未雨綢繆,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