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ven | 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不是媽媽

2021-02-10 內在星球

媽媽是一個粗線條的女人。她很少抱我,從不親吻我,不會和我聊心事,生病也少有悉心照料。正是這種粗心,加上她工作忙,讓我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像是個沒人管的野孩子,去哪玩、跟誰玩都是自己做主,脖子上掛著鑰匙,餓了就跑回家弄口吃的。上了學也沒多大差別。媽媽很少關注我的成績,也不過問每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只是偶爾得空講點兒人生道理。

就這樣,不論在生活方面還是精神方面,我都很獨立,幾乎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很多年,我一直驕傲有如此思想境界的媽媽,感恩媽媽給我自由的愛。當然偶爾也會羨慕其他孩子有媽媽細心的生活照料,羨慕他們與媽媽親暱、無話不談的狀態。不過一想到自由,就覺得千金不換。

2002年,我19歲,剛上大學,國企改革最後一個浪潮,媽媽被買斷工齡下崗失業。從職場回歸家庭,媽媽忽然間變成了另一個人。她開始事無巨細地關心我的一切,小到吃、穿、睡,大到我的習慣、情緒、思想…… 而我感受到的卻是越界與幹擾,是不信任與不尊重,是厭煩與被侵犯。沒多久,一堵高牆迅速在我們兩人之間豎起。我說媽媽變了,媽媽說我變了。一開始我將這解釋為更年期的症狀,可是這種狀態一持續就是十幾年。

「你能不能不管我!」

「我就多說兩句怎麼了,天天嫌我嘮叨。我要不是你媽,才懶得管你呢。不都是為你好嗎?說你就聽著唄,還能害你啊,好賴不知!」

「我不是三歲小孩了!你怎麼天天說這些事!煩死了,這些事還用你囑咐我!」

「你小時候多乖啊,怎麼現在長大了變成這個樣子了?天天什麼也不跟我說,你看看人家誰誰誰,跟媽媽無話不談,你再看看你,越長大越完蛋,跟你爸一個樣,好得一點不像我!」

我一直思考,為什麼媽媽變成這個樣子了,以前那個偉大的媽媽哪去了?後來很多年,才慢慢意識到,其實她一直都是這樣的。媽媽在一個缺乏愛的環境下長大,內心極度沒有安全感。早早嫁人以求從婚姻中得到關愛與呵護,卻沒曾想造化弄人,嫁了一個更加缺乏愛和安全感的男人。於是她開始向外尋找愛,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用在了工作與人際關係中。那些年,她享受著事業和友情帶來的成就感、價值感以及被認同的快樂。

所以其實很大程度上,我只是幸運,因為媽媽沒有能量關注我,才得到了自由。後來她沒了工作,匱乏感一下子湧現出來,於是調整生活重心,將注意力轉向家庭,轉向孩子。通過照顧我的生活起居,關心我的一切,為我付出,期待我回饋對她的肯定、認可與感恩。可我卻不肯給予一點點的配合,因為多年的自由早已將我塑造成一個內外都獨立的人,這時出現的照顧,無論有多出於愛,都變成了幹涉與控制。

這種母女間的矛盾與抗爭,持續了好多年。直到自己步入婚姻,深入覺察愛的課題,才漸漸清晰。因為從小缺少與媽媽的親密接觸,長大後也不懂得如何親密。別誤會,不是大家想像的情感冷漠。相反,我談情說愛的次數多到數不清,但大都淺嘗輒止,結束一段關係就像關門那樣簡單。真相是我從不敢深入一段關係,無法與別人建立深度親密關係,內心深處從不信任,害怕受傷所以不肯交出自己。不論愛情還是友情,這種自我保護的防備模式始終堵在我的真心前,不允許有人真正走近。

那些年母愛對我來說是一種糾纏不清的感覺。當我還是個小朋友需要溫柔擁抱細心呵護的時候,媽媽教我獨立;長大成人後,媽媽卻給我沉甸甸令人窒息的關愛與照顧。

曾經渴望而得不到的那種母愛,後來卻多到讓我拼命掙扎想要逃離。直到第一段婚姻失敗後,才鼓起勇氣面對真相。因為成長中缺少了媽媽的關注、親暱與依戀,所以我不自信、不信任、價值感低,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尋求被認同與被愛。

真正意義上修愛的功課,是結婚後。我開始覺察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每一個需求、感受、心理與思維活動,逐漸改變自己與老公相處的模式,試著將「愛」言行合一。曾經我以為愛分為好多種,對父母的愛,對兒女的愛,對愛人的愛,對親人的愛,對朋友的愛,對陌生人的愛…… 當第一次品嘗到真愛滋味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愛。原來那些書上說的都是真的,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是無目的的,是輕鬆的,是讓雙方都身心輕盈的,是時刻都充滿愛。

做母親,在愛的課題上,三個很重要的任務。

第一,教孩子什麼是愛,如何去愛。每個小孩都是通過媽媽愛自己的方式學習愛。

第二,在孩子小的時候,及時滿足孩子的親密需求,給予足夠的關注與呵護。

第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調整關愛方式和界限,到孩子成年圓滿退出。

2015年5月7日,懷孕三個月時,我發了個朋友圈:「都說孩子是我們被賜予的最珍貴的禮物。但孩子不是我的寵物,不是我生命的核心,不是我的人生寄託,甚至不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孩子會攜帶著全部真理智慧,宇宙所有的自然規律降生到我身邊,我需要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成為他的學生,跟他學習;二是幫助他釋放與生俱來的能量。期待你的到來,孩子!」

成為一位母親,孩子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要給他什麼樣的愛?那個時候我就已經想得很清楚。母愛絕對不是佔有,孩子絕對不是我的人生依靠。我更加知道,有一天要從他的人生中退出,不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種分離是大自然賦予每個動物的使命。所以我要好好享受前幾年與兒子的親密時光,享受照料孩子的辛勞,享受被依賴的幸福。

待兒子長大一些,我會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最愛你人不是媽媽,而是你自己。小的時候,媽媽一定會照顧你保護你,不過你也會慢慢長大,一點點學會保護自己,照顧自己,愛自己。未來,你要將對媽媽的愛藏在心中,勇敢離開,出去發展、創造自己的生活。這個世界會有很多人愛你,你要信任自己,信任生命。

也還想對媽媽說:媽媽,很感謝你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愛我,其實在那個物質與精神雙貧乏的年代,你已經是很少有的優秀母親,從未想過要否定你的付出與成就。感謝你給予我的自由,正是那些時光給了我孤獨的機會,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間接成就了我今天看清真相的智慧,這是最寶貴的。

沒有完美的母親與教育,一切都在時代更迭中變化與前進,只要願意,我們都可以做更好的媽媽。

|內在星球成長學校:

一所專治心靈成長不落地的線上學校,一個自生長的高能量場域。

有老師、有同學支持、有榜樣引領;

有討論、有訓練、有實踐;

有規則、有獎勵、有系統。

目前已有近千位夥伴在「內在星球」中邁開了自我成長的步伐,勇敢地前進著。

為了保證乾淨、高效的學習氛圍

我們制定了嚴格的入校申請和規則

為了激勵同學們學習成長

我們設置了完整系統的成長路徑

僅對「內在星球」成長學校的同學們開放

公眾號回復「入校

獲取入校流程

👇

「很多人以為「內在星球」只是一個公眾號,其實我們是一個線上學校。如果你想告別依賴他人的狀態,申請加入我們,開始你的獨立成長之旅。」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爸爸媽媽的愛!
    中國式父母大多不善於表達內心的愛可能從來沒聽過父母嘴裡說過「我愛你」卻從小到大用行動偷偷愛了我們一輩子小時候,父母從不說愛你卻悄悄把最好的都給了你不論貧窮或富有,不論疾病或苦難傾其所有來愛你,包括自己的生命 1 冬天傍晚的街頭,一個接女兒放學的父親,把身上最厚的棉衣脫下給女兒穿上。
  • 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人,就是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泰格爾的詩把人帶到一個遙遠的記憶裡,那個時候,我愛著他,他天真地笑著,不曉得我的心裡話是什麼我最愛的人是姐姐,哪個妹妹不愛自己的姐姐呢?可是我最恨的人也是姐姐,因為她拿走了媽媽的錢,去國外讀書,過上了我夢寐以求的好日子。我不顧媽媽的反對,一心要去美國參加姐姐的婚禮。在沒有通知姐姐的情況下,我來到了美國,我看到她過著婊子一樣的生活。原來她說的美國大草坪是假的!
  • 你是這個世界上對我最好的人,卻不是我最愛的人
    她笑了笑,說沒有前任對她好,雖然我知道他對我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因為我愛他,所以所有都是可以原諒的,我也願意嫁給他。 讓我想起很多年前看過的一部影片,裡邊有一句臺詞:「你對我真好,就像我哥哥一樣,你是這個世界上對我最好的人。」因為確實不愛,所以無法接受。 說起小米的前任,我們都覺得她遇到的是一個對她非常好的男孩。
  • 媽媽,你是我最愛的人
    我敢肯定,每個人都有最愛的人,當然我也有最愛的人,那個人對我非常重要,她就是我的媽媽。我望著您,您突然說:「哎呀,燃車上不是安棚子了嗎?沒事兒,主要是你不能感冒了,你本來這幾天就有點著涼了,在淋一下雨,萬一發燒了怎麼辦?別磨嘰了,上學快晚了!」我只好聽您的,去學校的路上,您一直念叨著:小心點,把雨衣穿好。
  • 喬喬的媽媽告訴喬喬,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
    比鋼鐵和肌肉更有力量的是"愛"!當影片中斯嘉麗飾演的喬喬的母親與一名猶太女孩在畫面中出現時,人們發現這位母親不再是狂熱的納粹分子,而是厭戰的納粹分子,他開始散布反戰言論,甚至開始給兒子"洗腦",與現狀相比,當然無所謂,知道媽媽被絞死了!喬喬的媽媽告訴喬喬,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
  • 世界上最孤獨的事,不是你愛的人離你而去,而是跟不愛的人在一起
    作者:胡楊映月在這個世界上,說起孤獨,說起關於愛情和婚姻裡的孤獨,恐怕沒有經歷過那種「一個人的孤獨變成兩個人的寂寞」的人所能理解的。愛情也好,婚姻也罷,說起孤獨,恐怕不是我們所深愛的人離我們而去留給我們的那份無所適從的寂寞感:自己所愛的人如果離開了我們,我們可以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靜靜的呆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那份雖然悽美但回憶卻很溫柔的孤獨……然而,如果是「一生要跟自己所不愛的人生活在一起」,這樣的一種感受,你想到過是什麼滋味嗎?
  • 韓劇《世界上最美麗的我的女兒》金海淑:媽媽的愛,無私的愛
    韓劇《世界上最美麗的我的女兒》由金素妍、柳善、金海淑等主演,主要圍繞樸善子(金海淑飾)的三個女兒的生活而展開,反映社會普遍現象的家庭生活劇。
  • 世界上最愛你的人,都是這個樣子
    曾經的她們,也和現在的我們一樣,是愛漂亮的少女,是那個年代的女神,也愛穿裙子,趕潮流。曾經的她們,也和現在的我們一樣,充滿朝氣,如琬似花,有自己的執著與暢想,想走遍世界的每一寸土壤。平日裡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 世界上最愛你的那個女人,名叫母親
    看望她之後,我一直心情不大好,有一天,我坐在沙發上,突然覺得,如果我一下沒了,那一刻,我想的是,你該怎麼辦?於是,我問你爸,你爸叫我不要胡思亂想。我就和你爸說,你以後長大了,在外受了委屈,該怎麼辦?有媽媽在,總有一個強大的依靠,有一條回家的路,如果需要,我就是變成一個「潑婦」,也要幫你去出出氣。說完,我便換上運動鞋,出去走路了。我想我要管理好我的身體。
  • 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媽媽會去給你買一個模仿鳥。And if that mockingbird don't sing, 如果模仿鳥不唱歌,Mama's gonna buy you a diamond ring. 媽媽會去給你買一枚鑽石戒指。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海角,不是天涯,而是愛的人漸漸成為陌生
    有人用「海角」便是跟所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的一種遺憾。其實,不論是「天涯」還是「海角」,都是一種距離很遠,望塵莫及的體現。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海角,也不是天涯,而是曾經深愛過的,熟悉的兩個人,漸漸變得陌生了起來,漸漸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種距離,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海角,不是天涯,而是愛的人漸漸成為陌生!
  • 世界上最殘忍的事,不是沒遇到愛的人,而是遇到卻最終錯過
    二、珍惜的命運,錯過的辜負,珍惜一個懂得,錯過一個人的心情,是愛情的命運,也是錯過的心扉,如此的奢望,只是那個理別的人不懂。三、感情的哭泣,思念的依靠,等一個人的誓言,冷漠的憔悴,鼓舞的情眼,思念一個人的風景,愛慕一個人的年華,只是人生的辜負,錯過的情眼。
  • 你的媽媽也這樣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同一個最愛你的她
    然而,在家呆久了是不是發現,總是被媽媽嫌棄?晚睡、玩手機、不打掃衛生、年紀到了不找男朋友、家中的頭髮全是你掉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媽,你是否也因為以上「罪狀」,被嘮叨被嫌棄呢?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也許你也曾為了媽媽的嘮叨而煩躁,甚至是氣憤不已。但請記住,母親對你的百般嫌棄中其實藏著萬般愛意。有個能時常嘮叨你的人,也是種幸福,這樣的幸福不是人人都有的。
  • 世界上最動聽的三個字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
    01與愛人喜歡一個人,去告白,跟她說,「我愛你」。02與父母父母給予你生命,帶你看這大千世界,給你遮風避雨的港灣。他們把最好的給你。當有一天,你長大了,離開了父母的同時,留下了牽掛。他們是希望你回家的,卻不會告訴你,只會說「在外面,照顧好自己」。你愛父母,卻從未說過「我愛你」。「在一起」已成為奢侈,「父母在,不遠遊」已不適應這個社會,只希望你常回家看看。
  • 孩子,媽媽雖不是超人,但有一顆愛你的心
    我親愛的可人兒,看著你熟睡的紅撲撲的小臉,媽媽忍不住偷偷親吻了你。寶貝,願你今夜有好夢相伴。回想起這兩年來有你陪伴媽媽的日子,媽媽感慨頗多。你從剛出生時的小小一團到如今的健壯可人兒,媽媽也從當初的育兒小白、廚房白痴,到現在的無所不能。
  • 【熱點】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或許不是媽媽
    那一瞬間,既讓人溫暖,又讓人心疼。溫暖的是,奶奶的愛意,深在骨子裡。心疼的是,奶奶的身體,還能不能承受住這樣的摔打。都說,愛的延續是希望,這世上有一種親情,叫「隔輩親」。隔輩親,親在心。隔輩親,連著筋。
  • 袁詠琳和媽媽視頻、鄧超送孫儷玉蘭,失意時陪你的人最愛你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失意、失落、失敗的時候,能在那個時候陪在你身邊,聽你傾訴,給你安慰和鼓勵的人,一定是最愛你的人。1 在《浪姐》四公的舞臺上,姐姐們和新褲子樂隊合作,不僅完成唱跳,還現場演奏樂器。有打鼓的、打碟的、玩鍵盤的、彈貝斯的,其中最亮眼的要數拉小提琴的袁詠琳了。
  • 世界上最動聽的一句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後來借火的人就越來越多,大家親切的稱這裡為「抗癌廚房」。老萬和老伴自備食材,炒一個菜一塊錢,燉個湯兩塊五,熱米飯一塊錢一盒,鍋碗瓢盆水電煤氣全算裡面。熊阿姨是這個廚房的主人,面對這些癌症患者及家屬,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想那麼多,先吃好這頓飯再說。
  • 世界上最難的不是送禮,是寫卡片
    當然不是!這是一個男生寫的4張求饒卡片,哄老婆開心野獸派實體店鋪有一個特別服務,可以幫您代寫卡片。但也有不少有心人,會特別到店裡親筆書寫。有的人提早打好草稿,有的人躲在角落裡偷偷書寫。。。最後交代我們千萬別忘了。
  • 我知道,你是這世界上最愛我的人
    爸爸終日忙碌在五畝田地之上,媽媽的去世本註定著年幼的崔仁國會過上飄搖、缺失母愛的生活, 可一個女孩的存在卻改變了一切。 女孩的個頭比崔仁國高不了多少,無論去到哪裡,女孩都會緊緊牽著崔仁國。她的手有著一種溫熱、獨特的觸感,指間已經留有幹活留下的,堅硬的老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