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二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從《我愛我家》到《武林外傳》,中國情景喜劇豎起了兩座高山。今天這一期,我們來聊聊《武林外傳》的締造者之一導演尚敬。
採訪是在今年夏天做的,地點在北京燈市口。這裡可以看到不遠處的空政電視藝術中心,那也是當年拍攝《炊事班的故事》的地方。軍改之後,部隊文藝團體逐漸撤編,眾多部隊文藝工作者退休或者轉業,尚敬也是其中的一員。
1980年,尚敬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那時軍藝還沒有導演和戲文專業,尚敬是在戲劇系學習表演,與吳京安、宗平、祝新運等人同班。軍藝在前一年剛剛恢復招生,學生都是地方招來的,他們這屆都是從部隊招來的。在此之前,他已經入伍當兵2年。
八十年代初是戲劇藝術的春天,北京每晚都有各種戲劇演出。尚敬和他的同學們穿著大衣,坐著卡車,每禮拜都去各劇院觀摩戲劇。有時候還會跑到電影資料館,蹭電影看。
從基礎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到新鮮的美國方法派、布萊希特的戲劇觀念,在軍藝學習的那幾年,尚敬如饑似渴,大量閱讀,接受各種藝術觀念。
當時,軍藝戲劇班和中戲表演系80班是姊妹班,交流很多。尚敬第一次觀摩對方的小品匯報時,內心的震撼無以言表,他覺得他們生動、接地氣,作為一種教學成果,可以說非常成功。
第一年從基礎課學起,第二年開始排練片段,第三年排實習劇目,後來他就嘗試著自己做編劇。他和同學抽取魏巍小說《東方》的部分章節,編成一個話劇劇本,找到系主任希望能有排練的機會。老師表揚他們精神可嘉,但終究不同意把這個排成畢業大戲。
1984年在軍藝畢業,尚敬回到成都軍區,進入戰旗話劇團。他的《東方》劇本得到團長的賞識,他逐漸從臺前轉向幕後。排大戲,寫獨幕劇,也寫電影劇本和小說,埋頭搞創作,苦練基本功。
對於表演的本行,尚敬是「不喜歡,但也不難受」。他覺得演員必須人來瘋,而他不是。他只有進入到創作當中,才有表達的衝動。
到了1990年代,幾經輾轉,尚敬來到北京。他給電視節目做過撰稿,後來又和兩個朋友一起搞了「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系列活動。不知不覺間,喜劇向他招手了。當時,室內喜劇經典《編輯部的故事》引發廣泛討論,電視晚會和綜藝節目裡播的喜劇小品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編輯部的故事》
1994年10月,中央電視臺舉辦第二屆全國戲劇小品大賽,軍隊院團是參賽的主力。尚敬編劇的小品代表成都軍區戰旗話劇團出戰,小品創意源於尚敬去雲南採風搜集到的的真實故事。
老兵要給一個哨點的小戰士派信,但因為大雪封山,信上不來,等到通行時一次到了很多封信。信裡一會兒說母親病危,一會兒又說病情好轉,時空錯亂。老戰士拼命勸慰,小戰士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喜劇效果由此產生。
最終,這個名為《悲喜交加》的小品獲得大賽二等獎,尚敬獲得了編劇獎。他前景黯淡的北漂生涯出現了光亮。空政話劇團答應要他,前提是他得先給團裡做一臺小品晚會。尚敬住進了部隊大院,使出渾身解數,創作和排練小品。其中,由洪劍濤和唐靜演的一個小品,在全國大賽中獲了獎。
在一年時間裡,尚敬創作了七八個小品,再加上別人的幾個作品,真的湊成了一臺晚會。這臺晚會效果上佳,還下部隊演出。1995年底,完成作業的尚敬終於進入空政話劇團。除了完成團裡布置的任務,他也給央視《綜藝大觀》寫小品,包括之後幾年春晚膾炙人口的小品《鞋釘》《打氣兒》,也都出自他手。
空政話劇團在用人上比較開放,講究「我榮團榮」,編導演制陣容日漸鼎盛。以導演而言,當時團裡形成了三個縱隊:以王向明為首的創作舞臺劇的隊伍,以高希希為首的創作電視劇和電視電影的隊伍,以尚敬為首的創作喜劇小品和情景喜劇的隊伍。
尚敬第一次執導電視劇是在1999年,那部劇名為《向陽理髮店》,從北平解放到抗美援朝到三反五反到大躍進,一直到改革開放,講述了30年的社會變遷。侯勇、楊青主演,在部隊的倉庫裡搭景拍攝。這部劇是室內單元劇,沒有插入罐裝笑聲,喜劇效果很好。
到了2001年,尚敬編劇的電影《高原如夢》獲得了北影廠的投資,尚敬和周友朝聯合執導。影片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然而電影行業處於低谷,很多電影拍攝完成拿了獎後,不能在影院和觀眾見面。尚敬開始琢磨做情景喜劇。
為此,他專門研究過國外的情景喜劇,包括《老友記》《人人都愛雷蒙德》《好漢兩個半》等作品。他也留意國內的情景喜劇創作,尋找自己的定位。他覺得《我愛我家》是情景喜劇的一座高峰,需要繞開,而軍旅情景喜劇還是個空白,可以嘗試。
《我愛我家》
尚敬把這個想法向新領導做了匯報,大家都有些懵。當時,反映軍隊訓練演習、居安思危的正劇才是軍旅劇的創作主流,《DA師》《突出重圍》《沙場點兵》《飛彈旅長》《垂直打擊》這類劇層出不窮,而情景喜劇是否可行,是個問號。
領導還是支持了他的想法。畢竟,部隊裡能拿來開玩笑的,也就是炊事班了。尚敬聚集了一批部隊裡的業餘作者,在保定的一個招待所閉關寫作。他每周驅車一百公裡前往保定,與作者們見面開會。初稿劇本列印出來後,尚敬用鉛筆修改,有些單元改動非常大。
那時,尚敬排演了一個關於雷達站的小品,小品由高亞麟、洪劍濤、周小斌、毛孩、胡亞捷等人出演。尚敬就以這幾個人為參照創作了《炊事班的故事》。洪劍濤飾演班長胖洪,周小斌飾演採購員大周,姜超飾演小姜,毛孩飾演打雜的小毛。
《炊事班的故事》演員和導演尚敬
很多觀眾有疑問,為什麼範明飾演的角色叫老高,沙溢飾演的角色叫帥胡?實際上,帥胡剛開始是照著胡亞捷寫的,但他因檔期問題未能出演。
老高本來是高亞麟,尚敬一看炊事班的的陣容,胖洪、大周和小姜都是胖子,老高在體型上最好還是有些區別,最終選擇了體型偏瘦的範明出演,高亞麟客串了胖洪的一位戰友。
高亞麟(左)洪劍濤(右)
有了劇本之後,製作費成為關鍵問題。尚敬找到央視影視部,對方給了100萬元。這個數字聽起來有些寒磣,但因為團裡有人有場地,拍戲都是職務行為,這事還就幹成了。
攝影棚設在空政話劇團院內的一個400平米的排練場,實際拍攝過程只用了一半。一推門進來就是宿舍,其中擺了幾張床,緊挨著就是廚房和食堂,攝影機就架在旁邊。
這部劇2002年5月開機,8月拍完,「十一」期間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反響不錯。劇中的罐裝笑聲先是從英達那兒找的,後來又從美劇中截取了一些,聽起來笑得更加開心。
第一部打響之後,《炊事班的故事》又拍了兩部。這個系列沒有走《我愛我家》社會諷喻的路線,而是選擇戰士之間的性格矛盾、人物個性和軍隊規章之間的小衝突來製造喜劇效果,輕鬆愉快,在部隊和大眾之間迅速火了起來。
兩三年後,空軍招管宣傳部的人對尚敬說,很多新兵在填調查卷時希望分配到炊事班,就是因為他們覺得《炊事班的故事》有趣。
《都市男女》
2002年,尚敬又在上海拍攝了寧財神參與編劇的喜劇《都市男女》。這部劇由王景春、喻恩泰、姚晨、沙溢、佟悅、黃芳翎等人出演,通過一家小型廣告公司折射出都市生活的色彩斑斕。
尚敬覺得「導演」顧名思義,必須指導表演,所以他對年輕演員的調教格外上心。他先給演員分析劇本,用之前類似的戲開導演員。他也要吸收演員做的功課裡可貴的東西。到了現場,演員就得照著導演的要求來了。如果實在詞窮,說不清楚,他就給演員演一遍,對表演節奏和要點進行提示。
合作中,導演尚敬和編劇寧財神十分投契,他們約定要拍新型喜劇。《都市男女》拍了一百多集之後,尚敬回京籌備《健康快車》。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小區緊急成立臨時保健中心內,發生的既搞笑又有知識性的故事。
《健康快車》演員和導演尚敬
當時正值非典期間,劇組一直找不到女主角的合適人選。直到碰見在話劇團院裡閒逛的閆妮,才選中她扮演嚴文秀。經過三部情景喜劇的操練,尚敬有了好編劇,也有了一支表現力強、類型各異的演員隊伍,可以幹大活兒了。
於是,在軍營情景喜劇和都市情景喜劇之後,尚敬轉身去拍古裝情景喜劇,《武林外傳》橫空出世。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主講人 | 李星文
編導 | 吳勇
攝影 | 吳勇 宋新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