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都沒有想到,第三季《中餐廳》居然那麼火,雖然是
黑火:各種霸道總裁語錄,配上曉明哥生動的演繹,成就了一門超洗腦的新興學科:明學。
![]()
然而,一個原本為了向外國人宣揚中國美食而做的節目,現如今徹底淪落成了「明學指南」。事實上,播放了三季的《中餐廳》,從第一季的抄襲季一路延續到第三季變成撕逼季,從6分沿路狂跌到3分,這奇妙的轉變,絕對不是一個霸道總裁能獨自做到的。可以說,從策劃、選人、剪輯到宣傳,《中餐廳》團隊
「步步為營」,完美詮釋了何為
「播放量比底線更為重要」的中國綜藝圈的現狀。想要搞清楚《中餐廳》3.9分的鍋誰來背,得先從它
出現的源頭先聊起。從2013年《爸爸去哪兒》開始,中國綜藝就正式開啟了韓綜的抄襲之路。只要是韓國做的不錯的,隔年甚至隔幾個月,就會有類似的節目出現在中國,《中餐廳》也是這樣的存在。2017年3月《尹食堂》開播在中韓兩國都取得較大的關注,時隔四個月,盜版《中餐廳》上線了:
![]()
![]()
即使《中餐廳》主創團隊一直不斷否認抄襲,但看過韓國《尹食堂》的觀眾絕對不難看出兩個節目有多麼的相似。一樣是到海外,一樣是開餐廳買本國菜,一樣是邀請明星來經營。然而抄就抄吧,芒果臺抄的時候還
「取其糟粕去其精華」。如果說原版的《尹食堂》看完讓人不由得沉醉於峇里島的美景,逃避了繁忙的現實,找到了些許的治癒。
那麼《中餐廳》做到的就是,現實有多噁心,讓我集中呈現給你看。
![]()
在第一季裡,《中餐廳》就隱隱埋入了
「不同階級、差別對待」的特色:趙薇作為店長負責店內大小事決策,黃曉明大堂經理負責招攬客人,張亮主廚負責做菜,周冬雨作為後備軍感覺就晃來晃去,然而最慘還是圈內新人靳夢佳,作為娛樂圈新人的她整季基本在洗碗,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來參加《變形記》的。這種
「誰火誰說的算,誰不火誰幹得多」的社會氛圍,在第一季就已經奠定了。所以等到《中餐廳》第三季,趙薇不在了,沒有人的地位是能夠和黃曉明對抗的時候,他開始上演真實版「霸道總裁」的戲碼也不足為奇。不過,黃曉明雖然性格不太好,自大且自以為是,但在《中餐廳》第一季第二季裡,他並沒有被罵到如此之慘。所以說,
黃曉明參加這個節目其實問題沒那麼大,只是,他並不適合以主導人的角色出現罷了。![]()
![]()
第一季觀眾對黃曉明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厭煩,反而有些稱讚
韓國原版《尹食堂》的主導人尹汝貞,是韓國影視圈的大前輩,在輩分上她作為老闆完全沒有問題,所以餐廳也是以她的姓來命名。在能力上,她作為主廚,作為整個餐廳的一把手,也是讓人無法反駁。相比之下,黃曉明,一個不會做飯,也不會管理的人,作為餐廳的leader,一開始大家還會看在輩分上對他比較尊敬,但隨著呆的時間久了,不難發現:同輩的秦海璐常常直接地表現出對他的不滿,而晚輩楊紫、王俊凱則會在背後默默吐槽。一個不適合的人作節目的主導,餐廳沒法正常的運行,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中餐廳》第三季的調性:
毫無內涵只能撕逼的節目。不過作為正常人,誰不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留給觀眾,更何況是黃曉明這麼「愛面子」的人。所以,明學的誕生,除了黃曉明本身的性格,更多需要「感謝」芒果臺剪輯師對黃曉明霸總性格的
刻意放大和可以算得上
非常惡意的剪輯了。事實上,觀眾對黃曉明最為氣憤的一期是他一意孤行不顧大家的反對,一定要將菜單裡的單點菜式改成套餐,弄得主廚忙到精疲力盡,最後,他居然還在總結會上批評主廚做事太慢。黃曉明管理能力有問題嗎?有!黃曉明說話方式有問題嗎?也有!但,他有那麼「罪大惡極」麼!應該不至於吧。他雖然脾氣大得很,但在演藝圈這個人精兒遍地的地方能混到這個程度,絕對不至於「不會做人」。其實在當天晚上晚些時候,黃曉明就找到了主廚,帶來了酒共飲不僅表示了道歉,更是提出了讓辛苦的主廚第二天中午好好休息別做菜的方案。這應該算是黃曉明「人性猶存」的見證了吧,但芒果臺卻把黃曉明的善意斷章取義。單拎出來這句「你別幹了」做成了下一期節目的預告。於是乎,黃曉明被掛在熱搜上整整罵了一周。可見,《中餐廳》骨子裡就是一個「
沒有矛盾也要製造矛盾,小矛盾更剪成大矛盾」的撕逼綜藝。
![]()
說到惡魔剪輯,這還真是我朝綜藝圈從韓綜裡完美繼承的「糟粕」,而且學習這樣「糟粕」的中國節目還真不在少數。前段時間的優酷製作的
《我最愛的女人們》和《中餐廳》第三季比起來真是難分伯仲,這個節目從第一集開始不斷「引火」,製造鍾麗緹婆婆又懶又不做事只會指使鍾麗緹幹活的假象,以至第一期剛播出,網友們就瘋狂地diss鍾麗緹婆婆,還「勸鍾麗緹快點離婚」,但往後看你會發現她婆婆僅僅是個說話直的老人,其實性格是非常可愛和爽朗的。之後這個節目的每一集預告基本就都是哪個明星又和婆婆吵架了,或者哪個明星又和老公不合了。但下一周看正片會發現好多所謂的吵架居然是節目組要求的,是為了「考驗」丈夫或者婆婆設定的環節。於是乎,在這檔節目上線的每個周五,微博上無一例外,也都掛著
各類撕逼的熱搜。試問:中國綜藝如果一直靠「撕逼」來博取收視的話,那麼觀眾們打開視頻網站就都只能是什麼:自大的領導、自戀的老公、自私的婆婆、撕逼的閨蜜……那麼我們還拿什麼構建和諧社會?
![]()
那麼問題來了,已經成為國民群嘲的3.9分《中餐廳》還有救嗎?雖然作為韓綜迷妹,小E本人是非常痛恨這些抄襲節目,但如果硬要做第四季的話,那麼《中餐廳》面臨的最大問題應該是學會
如何「慢下來」。和《中餐廳》的為了「有趣的形式」而做節目不同的是,韓綜之所以能那麼忠實粉絲,除了新穎創新,更重要的在於對「
節目存在的價值」(即
為何而做)的理解更為深刻。以《尹食堂》為首的這些泛旅行類節目,其實本質上也算是慢綜藝的一種。「慢綜藝」就是和《running man》呀、《極限挑戰》《兩天一夜》等遊戲競技類節目相對的,更為溫和的,倡導健康生活,感受生活美學的種種節目。在鄉村裡做飯的《三時三餐》、在村落裡過夫妻生活的《新婚日記》以及最近比較火的讓城市裡的孩子們到森林的小屋生活的《小森林》等等,也算是一種類型的慢綜藝。
![]()
一方面這類節目觀賞起來非常賞心悅目,更重要的是,這些節目都擔負著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探討,無論是大自然的美、人與人的和諧抑或是每個個體嘉賓的人格魅力都在pd們的鏡頭下生動地呈現了出來,絲毫不刻意,
恰到好處地展示出了這個世界有多美好。相比之下,「移植」了《尹食堂》形式的《中餐廳》卻沒有將最重要的節目內核copy下來。雖然《中餐廳》提出了,要將中餐傳播到海外的「宏圖大志」,然而,我們看到的大部分來中餐廳吃飯的卻都是海外的中國人?這種感覺就像,我們想拍一部讓外國人都能激動的「中式好萊塢大片」,然後只拍出了只感動了國人的《戰狼》。
![]()
《中餐廳》第三季裡相比於前兩季中國客人更多了
可以說佔了總客人的至少一半,說好的去國外弘揚中華美食呢?
今年黃渤主導的節目
《忘不了餐廳》,就是一個將
人文關懷和娛樂性結合得恰到好處的真人秀,這個節目找來五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作為餐廳服務員,與黃渤店長一起經營一家餐廳。節目組通過這五個老人們的故事,將這五個老人背後的疾病更為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通過這個節目加深了對這些病病狀的了解,也能幫助身邊的老年人們早發現早治療~私以為,如果《中餐廳》已經無法在形式上做到更多的創新,那麼至少在社會意義上做些努力吧!除了在節目策劃上用心,選擇合適的人上節目,更是《中餐廳》這類節目,能做好的重中之重。韓綜第一PD,「慢綜藝的開創者」羅英石PD,聊過他對於節目的選人標準:
「一個讓觀眾富有新鮮感的人」。相比於觀眾早就知道張亮很會做飯、趙薇很會管理等既定印象,找到那些富有潛力、但同時能帶給觀眾新鮮感的藝人來參與節目才能更吸引觀眾。在《三時三餐》裡,羅PD找來的都是那種與鄉村生活看起來一點都不合拍的藝人:像早期idol偶吧神話組合裡的Eric,還有金融世家出身、還在紐約留學過的富二代演員李瑞鎮、韓國演技派演員車勝元等等,隨便一個看起來都不像是會在村落裡做飯的存在。事實證明,羅PD的眼光的確毒辣,他們都做得很好,甚至好得超出了想像。誰能想到曾經的偶像Eric會在節目裡成為「不修邊幅的農夫」
相比之下,我國的PD們,似乎更熱衷於使用自帶流量明星?在當下流量明星們影視作品頻頻撲街的現狀下,綜藝製作人們也該清醒了:請大牌明星,一方面性價比太低,更重要的是,大明星那麼忙,你如何要求他們和你進行更多的溝通,如果你對參加節目明星的了解只能來自於八卦新聞和周圍傳聞,那麼你怎麼能正確判斷出這位明星真實的性格會讓觀眾們喜愛?畢竟真人秀不比電視劇,完全按著劇本來演。所以,想要綜藝、尤其是慢綜藝收視率高,就該根據節目的調性選擇合適的人,那些
真正擁有有趣的靈魂的人啊!「我會先與那位藝人見面聊聊,也能在言談中分辨出哪些人會有些客套討好,而哪些人又是比較隨心所欲的感覺,當然我喜歡的是後者。隨心所欲的人通常有著自己的想法,在鏡頭前的表現也會有自己的風格。」「像車勝元、劉海真、李瑞鎮等人,就是以上這類型的人,所以我覺得他們能夠成為節目中的固定成員。以車勝元來說,我跟他約過一起吃飯,他話很多一直說個不停,就像是隔壁大嬸那樣聒噪,所以我覺得他演出《一日三餐》一定會很有趣,於是就找他演出漁村篇。」
![]()
![]()
上圖:車勝元的正確打開方式
下圖:車勝元在《三時三餐》的特殊打開方式
如果從策劃到選人,節目組都能完美消化好,那麼節目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關於藝人的自我修養其實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而韓國藝人的責任感,在我們前面提到的新節目《小森林》裡,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最開始策劃《小森林》這檔節目,就是源於節目參與者李勝基的一個想法:最近的孩子能在哪裡奔跑玩耍?於是節目組在一片綠山綠水的村落,找到了世外桃源,開起了「幼兒園」,接待一些本身就熱愛大自然的城市孩子們。因為節目本身就具有特別的意義,這讓藝人們參演也充滿了動力!但更令人感動的是,
他們不僅僅是參與,更是用盡全力做好:從節目錄製的前一個月,每個參與的MC就開始了相關準備,只為了能照顧好這些孩子。為了能給孩子們做好最健康美味的食物,李振瑞考取了兒童料理資格證;為了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李勝基和鄭素敏都考去了兒童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李勝基還另外學習了兒童木工、鄭素敏學習了兒童瑜伽。在家長們將孩子們送來的時候,樸娜萊更是拿來了紙筆細緻的記錄每個照顧小朋友不同的注意事項。
這些小細節,讓觀眾從節目的一開始就感受到了節目組和MC們的真誠。而這種真誠才是讓一檔節目能夠做得長久收視高升的基礎。
![]()
《小森林》裡所有MC都為了參與節目提前一個月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事實上,以上的每一項,做起來都並不難,甚至可以說是綜藝行業從業者們應有的基本素養,然而以《中餐廳》為代表的絕大部分中國綜藝卻一項都沒做到。
正如一部優秀電影的出現靠的是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那麼一部綜藝的的失敗,也應該責怪所有的參與者們,文章的最後,引用憑一己之力養活了整個湖南臺的羅PD在自傳《反正競賽還很長》裡,說的一段話作為結尾,與各位中國綜藝圈的工作者們共勉之,期待中國綜藝的路能越走越寬:不過我覺得,我們當然都是領薪水做事,但重點在於事情的「細節」與「完成度」。即便錄影內容有99%是完美的,但若有1%的細節出錯,這次的錄影就會「慢慢地」死去。而即使從外觀看來沒問題,但那被遺漏的1%細節,便會慢慢腐蝕團隊合作、破壞整體氣氛,最後影響到錄影的內容。
![]()
羅英石PD
▼
你怎麼看待《中餐廳》這個節目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