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逝的歲月:八十年代的「香港歌壇英雄傳」

2020-09-14 舞馬長槍

1988年2月13日,香港紅磡體育館「第十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大會,嘉賓雲集,巨星薈萃,星光璀璨,熱鬧異常。獲得三項大獎的天皇巨星譚詠麟接過獎盃後,拿起話筒神色嚴肅地宣告:「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決定不再參加有比賽性質的音樂活動。」譚詠麟詞語一出,全場震驚,主辦者和12,000名觀眾目瞪口呆。

時隔一年,香港歌壇另一位巨星張國榮在香港最大的室內體育館舉行了三十多場演唱會,但這一次演唱會的名字不再是「浪漫」、「勁舞」,而是「告別樂壇」。一時間,香港歌壇退隱風驟起,直至1991年底,大阿姐梅豔芳和常青樹許冠傑也相繼退出歌壇,令全港再度譁然——從此,香港歌壇「譚張梅」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香港流行歌曲從70年代末開始形成,歷經十餘年的滄桑變遷,逐漸走向成熟。70年代末,臺灣歌手鄧麗君、劉文正等相繼登陸香港,香港人終於有了國語歌曲可以哼唱。一些香港人也就仿效著用粵語腔調唱幾句臺灣的國語歌曲。

一段時間後,真正能令港人懷舊的大概也就是鄧麗君、甄妮兩位甜嗲歌喉了。鄧麗君出道比甄妮早,成名也比甄妮早,但只有甄妮被香港歌迷認為是香港歌星。鄧麗君由於她在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巡走,香港人似乎是把她當做客棲歌星來看待的。

80年代初,由於電視成為大眾社會中主要的娛樂內容,電視劇主題曲以其根據劇集配合宣傳,曝光率密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主流。羅文、汪明荃、葉麗儀、葉振棠等歌手也因為演唱電視劇主題曲一炮走紅。他們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歌當時有著強大的影響力,比如羅文和甄妮合唱的《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汪明荃演唱的《萬水千山總是情》主題歌、葉麗儀演唱的《上海灘》主題歌,可以說是街知巷聞,大人小孩都會哼唱。這股潮流一直延續到80年代末,隨後也許是劇情不夠吸引人,也許是歌曲欠缺新意,電視劇歌曲的熱潮自此一去不復返了。

進入80年代中期,香港歌壇實力派與偶像歌手薈萃,幾位著名歌星佔據壟斷地位。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林志祥、徐小鳳等大牌歌星實力平均,風格各異,而且各自擁有一定的粉絲和極受歡迎的歌曲,競爭開始進入白熱化。這一時期,是香港歌壇的鼎盛時期。

男歌星當中,由於譚詠麟和張國榮風頭最勁,而他們二人的超級爭霸戰可以說是香港娛樂史上空前的熱門話題。香港歌壇每年都會舉辦多項音樂評選活動,其中有三大活動是最受矚目的,這就是商業電臺的「中文歌曲擂臺獎」,無線電視臺的「十大勁歌金曲獎」,以及香港電臺的「十大中文金曲獎」。

「十大中文金曲獎」意在嘉獎當年度成績突出的歌星和新秀,表揚本地優秀作曲作詞家及幕後製作人的辛勤勞動。由於十大中文金曲獎的創辦時間長,評選方法較為公正,評選出來的獲獎歌手、作曲家、作詞人及幕後工作人員都是香港樂壇上最具有代表的人物。加上主辦單位——香港電臺是香港廣播電視界中唯一的官辦機構,所以使這項活動成為香港流行樂壇同類盛世中最具權威性、代表性規模和影響最大的音樂活動。

譚詠麟和張國榮的競爭就是從評獎開始的。從1984年起,譚詠麟連續四年被評為最受歡迎男歌手。據不完全統計,譚詠麟自步入歌壇以來,在影、視、歌三方面先後獲過大小獎項100多個,其成就無與倫比。同時,張國榮在歌迷中的聲望逐漸超過了徐冠傑,羅文、林子祥、陳百強等多位天皇巨星,穩坐香港流行音樂歌壇的「第二把交椅」。

此時,譚詠麟的事業如日中天,張國榮雖然已是歌壇二號人物,其成績仍大大遜色於譚詠麟。直到1987年,張國榮轉投新公司,在暑假黃金時間推出了一張新唱片,並且連續六周高居銷量保守,銷量高達六個白金數字,力壓了譚詠麟、梅豔芳、陳百強等同期推出的唱片。唱片內的《無心睡眠》、《共同渡過》等數首歌曲極為流行,樂評人士交口稱讚。該唱片商業性與藝術性並重,走勢凌厲的張國榮終於可以與譚詠麟平起平坐,分庭抗禮了。

兩位明星的世紀之戰,使兩派歌迷產生敵意。譚派歌迷與張派歌迷為擁護各自心愛的偶像而對罵、摩擦的事情時有發生。為此,譚永林、張國榮二人不得不經常發表談話,勸說歌迷應冷靜。過多的不快聚集在一起,使譚詠麟感覺壓力很大,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譚詠麟主動退出了歌壇,而張國榮即成為眾矢之的。

1989年12月21日,張國榮在記者招待會上突然宣布退出歌壇,並抬出一塊匾,上書四個大字「告別歌壇」,令記者們吃驚不已。他在紅磡體育館舉行了33場告別演唱會,成為1990年香港藝壇十大新聞之一。張國榮最後的休止符完成的十分漂亮,演唱會的場數超過譚永林的20場、徐小鳳的17場和梅豔芳的28場,成為香港樂壇之最。這場超級爭霸戰終於告一段落。

在女歌星當中,梅豔芳和徐小鳳當初頂尖人物。然而二人卻不像譚、張那樣劍拔弩張。梅豔芳6歲開始正式登臺,十幾歲的星海浮沉,經歷豐富。她的形象多變,或是溫文爾雅的淑女,或是充滿野性的黑夜獵豹,或是火辣辣的巴西女郎……令人眼花繚亂。她的嗓音低沉、深厚,富有磁性,每一張唱片都引起極大轟動。

從1985年開始,梅豔芳連奪五屆最受歡迎女歌手獎,還多次被評為十大歌星、十大靚人。這位歌壇大阿姐獨領風騷,越來越紅。梅豔芳善良勤奮,工作起來十分認真,絕對不馬虎。她培養的幾個徒弟,像譚耀文、許志安、草蜢等,也先後穩立歌壇,成績斐然。正當人們關注著梅豔芳1992年會有什麼新變化時,她卻在年底宣布退出歌壇。在阿姐的告別演唱會上,她再次變出驚人的形象,頭罩金色假髮,身穿三點式在臺上與十幾位赤裸著上師的男模特表演,令人遐想的動作使香港輿論界譁然。

就在阿梅這邊獨領風騷的時候,另一位被譽為歌壇常青樹的女歌星,卻身居簡出,她就是徐小鳳。徐小鳳風靡歌壇20多年,魅力依然不減,當年也毫無退休之意。她對自己的事業的追求有著獨特的見解,不會輕易被別人所左右。在她20多年的歌壇生涯中,她的歌聲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她演唱的歌不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而且內容健康,激勵人們積極向上拼搏人生影響力。

另外這一時期的歌壇重炮手林子祥、陳百強等在歌壇雖然也佔一定的地位。但顯然是不如以上所說的諸位的影響力,但仍可稱之為「巨星」。

相關焦點

  • 八十年代末,香港三位歌壇巨星相繼退出領獎,究竟何原因?
    迄今為止,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歌壇巨星雲集星光燦爛實力是最強的,無論是歌星數量、歌唱水平,還是歌曲質量,都是後來無法相比的。很多流行歌曲包括一些影視主題曲至今仍然是經典。當時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是每年歌壇的盛事,也是歌迷最關注的事情。
  • 人們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影視和歌壇的黃金時代,這是為啥?
    一個地區能夠在影視,歌壇等方面得以繁榮壯大,這與當時的地區經濟是密切相關的,香港也是如此!這裡我想分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這個問題:首先是經濟方面,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與國際大都市,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
  • 八十年代的貼紙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曾經很流行明星不乾膠貼紙。改革開放香港電視劇逐漸進入內地,尤其是古裝電視劇「」當時非常流行,聰明的商人開始印製電視劇集和影視明星貼紙銷售,隨著需求增加後來還出現了動畫卡通和風景的貼紙。
  • 盤點八十年代紅遍兩岸三地的五位港臺歌星,現在都已經英年早逝
    八十年代是香港和臺灣的黃金年代,那個年代這港臺地區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一片繁榮,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在八十年代的港臺由於生活富足,人們開始追求娛樂文化,所以香港和臺灣湧現出一批非常優秀的歌星,他們用聲音徵服了兩岸三地,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 八十年代紅極一時,嫁入豪門婚姻幸福,年近七十還活躍演藝界
    這是文章頭部如今在歌壇界,越來越多的歌手為了達到唱跳完美的舞臺效果,而通過假唱來矇騙觀眾,所以人們漸漸開始懷念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歌手。在那個沒有假唱的年代,想要獲得人們的認可,唯有以實力徵服徵服觀眾。成名從未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磨練自己的演唱技巧,方可靜待花開綻放屬於自己的舞臺。
  • 【香港典故】說說八十年代的那些香港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4【射鵰英雄傳系列】是TVB拍攝製作的劇集系列,此劇是1983年最成功的經典電視劇,在香港首播後獲得空前成功,達到99%驚人高收視率,破了1977年電視劇《家變》所獲得的95%收視紀錄,成為香港史上最多觀眾收看的連續劇。
  • 八十年代TVB金庸武俠劇
    八十年代的香港熒幕,正是武俠電視劇的鼎盛時期,金庸影視經典作品層出不窮,影響深遠,仍至今日。 八十年代TVB最輝煌的時期,共推出了11部金庸武俠劇。1982年,《天龍八部》。華語史上第一個《天龍八部》,八十年代金庸劇的開端,分為《六脈神劍》和《虛竹傳奇》兩部,共50集。這一版演員選角選的實在是好,音樂也好,武打也好。
  • 猛然發現人們開始懷念八十年代了,為啥? ​
    英雄代表了人間的正氣和擔當,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尤其需要大刀闊斧的英雄們。八十年代,影視劇同樣閃耀著理想與人性的光芒。這一時期,不僅內地誕生了一些精心製作的電影電視劇,同時從日本、歐美、港臺等外部引進很多經典的影視片,成為八十年代人們業餘生活中的巨大精神享受和美好記憶。電視劇《上海灘》以快意情仇的江湖復仇故事打動觀眾,造就了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
  • 回首1989年春晚丨八十年代最後的告別,銘刻在記憶裡的經典
    下面給年輕人普及一下小知識,那時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年輕人們結婚也在淘汰老四件而換成新四件,現在年輕人結婚無非都是車、房和天價彩禮,但是在50-70年代是流行「三轉一響」(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這是老四件,在80-90年代的新四件是指(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這是那時小年輕結婚必備的。
  • 青春的旋律 | 追憶八十年代黃金歲月
    今日推薦——女主人公在前奔跑,男主人公在身後追這樣的畫面,是八十年代戀愛的標誌性畫面。「幸福的花兒心中開放,愛情的歌兒隨風飄蕩」歌聲響起,再次將我們帶回那個熱情洋溢的八十年代。
  •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八十年代中學生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
  • 歲月如歌,八十年代經典歌曲嫋嫋餘音在耳畔縈繞,致逝去的青春!
    不可否認,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而生於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我們正在一點點老去,當年我們曾經在風華正茂,而所有的芳華,已變成遙遠的回憶。而當年陪伴我們走過悲喜歲月的歌曲再一次響起時,或許帶來的只有感慨,只有彷徨,更多是回憶吧!是否眼前會重現舊日時光?
  • 八十年代末,張國榮、譚詠麟等人宣布引退,那是一個難忘的歲月
    如今這些名字都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提起他們便會想起那個輝煌的歲月。而在80年代的香港樂壇,最為顯著標誌的幾位歌星,曾經是引領著樂壇發展的重要力量和風向標。其實,許冠傑早已經在70年代就功成名就,他已經開創了一個時代,他的歌曲代表著香港市井裡最美好的聲音。而到了80年代,許冠傑便慢慢退居二線,香港樂壇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偶像時代!
  • 香港歌壇40年代表人物點評 ( 上)
    那時候,一大批武俠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在香港、東南亞、新加坡等華人粵語地區取得了空前的熱烈反響,無數刀光劍影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流行歌曲。七十年代中後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香港電視劇的黃金時代,香港最經典的電視劇絕大多數是在這期間拍攝的。電視劇的風行捧紅了一大批演員,象周潤發、趙雅芝、鄭少秋、汪明荃、無線五虎將等,成為了香港演藝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 時間飛快,歲月無情,香港歌壇四大天王真的老了?
    上個世紀80到90年代是香港娛樂圈最輝煌的時期。歌壇新老交替,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脫穎而出,迅速走紅,迅速成為香港娛樂圈的中堅力量。 後來被冠以香港「四大天王」的頭銜,在當時娛樂圈地位無人能撼動。
  • 《遊向大海》自媒體第2期:我的八十年代
    作者按:想寫「八十年代」是我很久以來的一個夢想,這裡的「八十年代」特指80年代經典流行曲盛行的年代,一個最讓人感動的音樂盛世。以文字記錄下對「八十年代」每一個重要名字的感言,不僅是對過去的懷緬,更是對未來的許願,讓這些珍貴的記憶,永存你我心底!
  • 為什麼人們都開始懷念八十年代了?(下)
    八十年代引入大陸的,還有一部緊緊抓住觀眾心靈的美國電視劇《加裡森敢死隊》,講述的是二戰中一夥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囚犯在敵佔區機智英勇與敵人周旋,屢立奇功的驚險英雄故事。女排五連冠,應該是八十年代最令國人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那時候寫作文,有關努力奮鬥相關的文章,會常常引用中國女排的英雄故事作為論據,幾乎成為一種定式。跳高運動員朱建華三次打破世界紀錄,也是那個年代的有名大事。在田徑賽場上,對於先天身體素質不佔優的亞洲人,朱建華的靚麗成績格外引人注目。朱建華因此獲得了「跳高飛人」的美譽,他也成為我們學生時代作文裡經常出現的人物之一。
  • 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香港美女作家雪米莉,是兩個摳腳大漢仿冒的
    其實,團隊創造虛擬偶像的概念,早已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被兩位大叔玩爛了,他們通過創造一個虛擬的美麗女作家,來發布自己撰寫的新書,吸引讀者的購買,以此來賺取暴利,這在當時可是一個新鮮事。一、暢銷作家雪米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圖書市場上殺入了一個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女作家——雪米莉。你們沒有猜錯,雪米莉正是上文所說的「虛擬偶像」。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現在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
    本期話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在娛樂圈中,最不缺的從來就是各種來型的美女,環肥燕瘦,或嫵媚,或清純,或性感,或靈氣,怎一個美字了得。但是真正讓觀眾感到驚豔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那個時候才是百花齊放,絕世驚豔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