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評審結果。市人民醫院治未病科90後博士範慧婕申報的項目——《基於Grx-1調控蛋白去穀胱甘肽化修飾探索當歸芍藥散對高脂血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作用及機制》經過多輪評審,成功立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這是該院科研工作取得的新突破。
探索改善高脂血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機制
出生於1990年的範慧婕為市人民醫院治未病科負責人,醫學博士、博士後,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青年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亞健康分會理事,是市人民醫院與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趙曉山教授團隊科研聯盟的核心成員,負責市人民醫院中醫亞健康調理門診和中醫兒童調養門診。
範慧婕主要研究方向是旨在探索活血化瘀、健脾祛溼的經方在高脂血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主持中國博士後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等科研項目7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3篇,參與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8年7月,市人民醫院和南方醫科大學聯合建設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依託著名醫學院校的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後合作教授,引進博士後人才和培養自已的博士後人才,範慧婕博士作為該基地首位入站的博士後,先後打破了市人民醫院科研工作多項紀錄。
在合作導師梁紅峰書記和南方醫科大學趙曉山教授指導下,範慧婕申報了此次課題。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顯示,2012年我國成人血脂異常率高達40.4%,並呈逐年上升趨勢,預計人群中血清膽固醇水平的上升將導致2010—2030年我國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增加920萬。
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是高脂血症誘導心血管疾病發展進程中最早可檢測到的病理變化,貫穿於整個疾病病理進程中,在早期尚未出現動脈斑塊的高脂血症患者已出現血管內皮功能明顯降低,在中醫上可通過健脾祛溼、活血化瘀的治法來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從而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範慧婕表示,此次課題成功申報後,將進一步探索活血化瘀、健脾祛溼的經方在高脂血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找到一條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的有效途徑。其有利於高脂血症並發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體現「已病防變」的中醫治未病思想,並且對心血管科、神經內科等其它專科的研究亦有推動作用。
加大科研投入 力行「科教興院」
作為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在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健康局的領導下,市人民醫院堅持人民至上,始終秉承「厚德、尚道、精醫、福民」的院訓,為員工謀福利,為百姓保健康,以「建設省高水平醫院,打造粵西區域醫療中心」為目標,重點在學科建設、科研平臺、人才引進、信息建設、環境美化、優質服務、分級診療等領域持續發力,全面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在科研方面,該院歷來力行「科教興院」戰略,大力發展科研工作,對各級立項、著作、專利等進行專項扶持,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獎勵政策,將重點(特色)專科建設情況與科室績效、科主任績效考評掛鈎,科研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該院建設省高水平醫院工作以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含在研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科研項目3項、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項目9項、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科技攻關項目2項、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科普項目9項等科研成績。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代表我國基礎性研究的最高層次,素以其學術水平高、評審嚴格、競爭激烈而備受關注,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的科學高峰,同時也是衡量高校學術水平和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此次,市人民醫院的科研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標誌著陽江地區醫療科研邁進了更高層次的發展。
【來源:陽江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