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3 21:47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李欣陽
「我沉浸在這部劇中,但只能看懂英文字幕。我非常希望每一集都能有英文和其他語種的字幕資源,拜託!」——這是電視劇《解密》在國外網站上播放時,外國網友「almonda」的英語留言。
而就在這幾天,製作方浙江華策正式宣布,這部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作品,作為建黨95周年獻禮劇的青春勵志諜戰劇即將在美國衛視GETV正式播出,中國電視劇又一次在國外好好露了一把臉。
其實,隨著這幾年中國電視劇製作、翻譯水平的提高,這幾年在海外播出乃至收到歡迎的中國神劇,又豈只有《解密》一部?事實上,就像中國人追韓劇、日劇、美劇一樣,許多外國小夥伴也會在網上同步追看中國電視劇,有些人甚至直接入坑成為了中國電視劇的腦殘粉。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一一道來吧。
亞洲地區歷史劇大受歡迎
武俠劇有眾多狂熱粉絲
同屬於中華文化圈,日本和韓國的觀眾對中國古裝劇的接受度無疑是最好的。因此,當威武霸氣的甄嬛娘娘走出國門後,在日本就先火熱了一把。
《甄嬛傳》日文海報
《甄嬛傳》日文海報
此外,在電視劇出口大國的韓國,《琅琊榜》也是狠狠的火了一把,「中國歐巴」胡歌迷倒了無數韓國觀眾。
這之後,在日本,《琅琊榜》也收到了眾多日本觀眾的一致好評,被成為「中國時代劇」,有些日本網友甚至早已經通過網絡看過琅琊榜,紛紛站出來表示超級推薦。
日本網友推薦「中國時代劇」《琅琊榜》
《還珠格格》日本版主頁
《還珠格格》在東南亞播放之時就打破了歷史上華語電視劇在當地的最高紀錄。韓國三大電視臺甚至實行了「華語電視劇封殺令」。日本電視臺也放映了在日文版《還珠格格》之後好評如潮,美國國內電視臺也在美國放映了英文版的《還珠格格》系列,引起不小的轟動。
《美人心計》日本版主頁
而同樣是由林心如主演的《美人心計》在韓國播出後,一舉奪魁,成為華語電收視率第一,許多韓國觀眾也認為林心如的表演非常精彩,古裝造型令人驚豔。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虛構,日本的觀眾最喜歡的還是以名著為基礎的古裝劇集,比如《三國演義》、《水滸》等,在他們的眼中就是超級神作。
《三國演義》在日本電視臺上播了一遍又一遍
《項羽和劉邦》日本版
《蘭陵王》
電視劇《陸貞傳奇》也曾出口到日本
與日本的觀眾相比,韓國的觀眾則似乎更重顏值,對《步步驚心》的虛構類作品也能接受。吳奇隆更是憑藉《步步驚心》在首爾電視劇頒獎典禮上獲得網絡人氣獎。韓國電視臺已經翻拍了《步步驚心》,並已在今年播映完畢。《步步驚心》在東南亞更是人氣爆棚,泰國商店甚至還做出了《步步驚心》的手繪T恤,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歐美地區更注重文化內涵
故事背景翻譯成為主要障礙
在紐西蘭惠靈頓,一位名叫璐詩(露西·伯格)的女孩正津津有味地盯著電腦屏幕,時不時發出一陣笑聲,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中國都市情景喜劇《愛情公寓》。
這是璐詩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一。就讀於惠靈頓郊區賽繆爾·馬斯頓女子學校的這名13年級學生,是去年第八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最佳網絡人氣獎」第二名的獲得者。在5月30日該校孔子課堂揭幕儀式上,璐詩在講述自己學習漢語經歷時表示,觀看中國影視劇有助於提高對漢語的興趣。
璐詩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中國電視劇在宣傳漢語言文化方面確有相當大的作用,一方面又似乎變相地表明了,與日韓觀眾們相比,看懂中國電視劇對於歐美觀眾的「難點」正是在於語言和文化的雙重障礙。
《步步驚心》被某中文學習網站評為最適合用來學習普通話的中國電視劇第二名
實際上,中國電視劇出口到歐美,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正是在於「文化代溝」導致的翻譯問題,如何能夠既達意又精準。比如《琅琊榜》的翻譯,剛開始外國網民直接翻譯為 Lang Gia Bang,後來改叫The Rankings of Lang Ya,最終版本才成為自製海報上寫的這個——Nirvana in Fire(火中涅槃),這個就比一開始的純粹音譯要好的多。
而與此同時,片中主演胡歌的英文拼寫是HUGE,在英文裡是「巨大」的意思,不少看過的外國網友們表示自己也是驚呆了。
另外一個難題則在於電視劇本身的規格。
「歐美的電視平臺會把電視劇和肥皂劇嚴格區分開來,《生活大爆炸》是屬於肥皂劇,一般時長較短,但播出周期會相對比較長;在歐美真正意義上的電視劇,是類似於《兄弟連》這樣的類型,一集50分鐘左右,10集就結束。如果要再拍,則會在第二年以第二季的方式推出。而中國的電視劇則不然,動輒三四十集,甚至有的多達上百集,歐美的電視沒有這樣的平臺來播出,像《李小龍傳奇》在歐美播出,我們都是將其剪輯為了10集、20集等不同的版本。」
《李小龍傳奇》
此外,與歐美等國家出現的價值觀差異性也是國產電視劇的問題:「先不說你的故事講得好不好,拍攝水準高不高的問題。只是主題和內容就相對缺少關注,所關注的重點,或者說你的想法,你的觀念,人家根本就理解不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經理馬潤生如此表示。
對此,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一針見血指出這一問題的根源所在:「面對相對於中國崛起作為一個經濟事實,進而成為一個政治事實,跟這樣一個事實相比,我們在文化上事實上還遠沒有能夠拿出與中國崛起相對應的文化結構。向他人傳遞當代中國的形象,反過來說,這其實是『一個表述自我的問題,一個想像自我的問題,一個如何認知自我的問題,一個中國意味著什麼,中國文化意味著什麼的問題』」。
換言之,國產劇要更好地走出去,除了政策支持、渠道擴展等外在因素外,主要還在於中國的影視人應該「拿出與中國崛起相對應的文化結構」,認識中國,講述好中國故事,傳遞出中國聲音。只有我們準確地自我表述,我們才能夠被世界認知。
據人民網、解放日報、新華網等
14781808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