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紅色記憶,打造綠色家園!新華社點讚丹東這地兒…

2020-12-15 網信丹東

近日,新華網對寬甸在留住紅色記憶,打造綠色家園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績予以肯定。

原文如下:

遼寧寬甸:留住紅色記憶 打造綠色家園

(記者於力 高爽)地處遼寧省丹東市的寬甸滿族自治縣擁有兩大資源:一個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一個是地處長白山餘脈鴨綠江江畔的綠色資源。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挖掘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精神和保護發展綠色產業兩條主線,讓這片有著深厚紅色基因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紅與綠」已經成為該縣發展主軸。


「紅與綠」交織的邊境縣城

走進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村,有一座學校與朝鮮隔江相望——毛岸英學校。這座以英雄姓名命名的學校建成於2003年,「學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創英雄偉業,做英雄傳人」成為該校的靈魂。

1950年,毛岸英從學校正對著的一座浮橋上跨過鴨綠江投身抗美援朝戰爭,也在這裡留下了自己在祖國的最後足跡。

在學校一公裡外有一座斷橋,曾是通往朝鮮的陸路通道,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朝鮮一端被美機炸毀——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前來感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使寬甸河口這個地處國防前哨的小漁村彪炳史冊,也再次為寬甸注入了紅色基因。在抗美援朝戰爭之前,楊靖宇就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帶領東北抗聯一軍首先在寬甸設立遼寧地區的抗日遊擊根據地;隨後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在新開嶺地區(寬甸與鳳城交界)全殲國民黨軍號稱「王牌千裡駒」的第25師——寬甸具有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的優勢。

有著紅色底色的寬甸,綠色資源同樣豐富。截至「十三五」期末,寬甸活立木蓄積量達329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8.4%,成為遼寧東部天然綠色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

記者走訪寬甸縣長甸鎮瓦房店村時,發現這座坐落在鴨綠江畔的小村莊中,家家戶戶的院子周圍都被綠樹掩映,庭院門前多栽種著鮮花,村容十分整潔。「鴨綠江水和滿山的樹木是老祖宗給留下的財富,得保護好。早些年間,一些村民保護綠水青山的意識不強,汙染河道、亂砍濫伐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家鄉越來越美了。」村民陳富寶說。


挖掘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精神

寬甸縣紅色資源豐富,全縣已確定並登記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蹟共110處,時間橫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三個歷史時期。近些年來,寬甸在傳承發揚紅色精神的同時積極開發紅色文化旅遊。

重視挖掘,加強保護。近年來,寬甸縣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為文物工作方針,挖掘保護三個重要歷史時期紅色遺存。記者調研時走訪了寬甸部分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其中寬甸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著第一次戰役中犧牲的烈士241位,寬甸北山烈士陵園安葬著雲山戰鬥中犧牲的烈士391位,大川頭鎮烈士陵園、雙山子鎮抗聯烈士陵園分別安葬著長津湖戰鬥犧牲的烈士55位、282位——這些烈士陵園已成為重要紅色教育基地,而該縣於2012年開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遷葬工作時,就本著集中安葬、就近遷葬、同類整合理念,突出烈士陵園主題。

注重教化,有效傳承。走進毛岸英學校,記者隨機叫住一位學生,問他是否了解抗美援朝戰爭,「寬甸是英雄毛岸英生前在祖國最後停留的地方」——學生對答如流。毛岸英學校專門組織教師編寫了以毛岸英故事為主體的校本教材,做到學生人人讀故事、講故事、學精神。此外,學校每年都會邀請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駐軍英雄進校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而毛岸英學校本身,也是備受關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於2005年修建了「毛岸英生平業績陳列館」,建館以來,學校接待社會各界人士2萬餘人。

開發利用,合理發展。位於寬甸鳳上景區的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每年都會迎來很多遊客,「作為紅色教育基地,近些年來,博物館年均接待參觀人數達17.3萬人次。」館長解本盛說。


守住綠水青山 合理開發利用

革命戰爭時期,先輩用獻血守護住這片土地,留下這片綠水青山;走進新時代,寬甸人正在做的,是守住綠水青山,通過合理保護開發利用綠色資源。

保護綠色資源。記者在鴨綠江上乘船時看到,江水清澈、河岸山坡上綠色植被茂密。「10多年前,我把長得好好的67畝板慄樹全部砍掉,換種上只有30釐米高的紅松苗時,全村人都認為我『瘋』了。」寬甸縣石柱子村村支部書記陳希金說,村裡有40多年板慄種植史,板慄樹對當地水土造成嚴重的破壞,每到夏天,「下一場大雨去掉一層地皮」。

陳希金向村民提出先在板慄樹間種紅松苗、等紅松長成見到了果實再把板慄樹砍掉的「逐步取代法」。村民沙德州說。能夠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紅松不僅帶來了更大的經濟價值,也給石柱子村8000畝群山帶來大片大片新綠,修復了生態環境。

為了保護綠色資源,「十三五」期間,寬甸縣共投入資金1.2億元,完成植樹造林13.7萬畝,總植樹1600萬株,封山育林3萬畝,完成村屯綠化美化135個、綠化裡程300公裡。

開發綠色資源。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寬甸河口村就開始培育種植優質品種豔紅桃。為提升附加值,2005年、2008年河口村先後成立豔紅桃協會、合作社,十幾年間,豔紅桃單價從幾毛錢上升到十幾元一斤。如今,河口村現有豔紅桃樹20000畝,年產量4000萬公斤,年產值約1.52億元。「我做了20多年村支書,這次俺們河口村可真算交了『桃花運』。」河口村黨支部書記冉慶臣說。

此外,河口村不少居民在自家桃園中建起農家院,數量從最初的17個增長到現在的200多個。一到旅遊旺季,農家院外街道整潔、彩旗招展,院內貼著的鐵鍋燉江魚等菜品單讓人食慾大增。冉慶臣說:「自從發展邊境綠色產業後,村裡亂丟垃圾、汙染河道的情況再也看不見了,村容村貌也得到大幅改善。」

延伸綠色產業。記者在寬甸採訪了解到,近年來,寬甸縣引入電商平臺銷售模式,為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引入一汪「活水」。「村裡那麼多土特產賣不出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電商平臺把村裡的綠色食品賣出去。」「品味寬甸」農村電商平臺負責人孫秀梅介紹說,2017年至2019年間,該電商扶貧平臺為貧困村民和合作社銷售了價值近500萬元的雞、鴨蛋、山野菜、板慄、藍莓等農產品,人均增收500--2000元,工業產品下行累計銷售額可達1000萬餘元。

相關焦點

  • 新華社評論員:淨化網絡空間 共建精神家園
    2018-04-19 13:34 | 新華社「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近年來,從開展「淨網」「劍網」「護苗」等治理行動,到大力清除低俗網絡直播節目、「邪典視頻」等有害內容,從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到弘揚緬懷英烈、尊崇英雄的新風尚,一系列舉措有效地改善了網絡生態,贏得了社會各界點讚。
  • 丹東溫泉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恆溫經濟帶」
    丹東地區溫泉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溫泉文化源遠流長,共有11個溫泉區,其中以五龍背、東湯最為有名。但長期以來,丹東的溫泉開發一直以療養院、家庭住宅療養、溫泉住宅、洗浴售水等四種經營形態為主,模式單一、規劃滯後、同質化嚴重,基本是「遊泳池+澡堂子」或「溫泉酒店」的傳統模式。「截至去年底,丹東還沒有一個規模化、品牌化、具有明顯地域特點的溫泉品牌。」
  • 當「橙色」遇上「綠色」「紅色」,會發生什麼奇妙反應?
    人人參與 人人志願 為積極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吸引更多的社區群眾和市民踴躍成為志願者,傳播志願文化,弘揚時代新風,南西街道社區志願服務中心組織開展系列活動,「橙馬甲」守護綠色家園、傳承紅色記憶!
  • 山下紅色「講古」 山上綠色「品茗」
    從發報電臺、秘密聯絡商號,到一棵老楊桃樹……修舊如舊的南委舊址「激活」了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為抗戰作出巨大貢獻的紅色記憶。沿著紅色旅遊公路不斷延伸,直至巍巍西巖山,這裡遊人如織,各色休閒「茶吧」讓小山村格外熱鬧,一片綠嫩的小茶葉,撐起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山下聽一段紅色『講古』,山上品一杯綠色香茗。」
  • 新華社: 安溪一小山村的綠色致富路
    這是10月27日拍攝的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槐川村生態茶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新華社福州11月21日電 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飲一杯茶而明生態美。「鐵觀音又有了記憶中的好味道。」在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槐川村,茶農陳中其十分感慨,種茶、制茶30餘年,終於在近幾年,破解了茶葉醇香的「生態密碼」。
  • 新華社點讚大陳島:弘揚「墾荒精神」打造「小康大陳」
    近年來,大陳島繼承發揚「墾荒精神」,激活紅色基因,堅定走好文明創建之路,著力打造「小康大陳」。王小勇是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島應急處置中心的負責人,也是一名有16年軍旅生涯的黨員,深知應急處置中心在海島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性,在他的嚴格要求下,應急處置中心實行了「軍事化」管理。
  • 讓這顆「色號99」的正紅色丹東草莓給生活來點甜兒!
    於是藍特別找來了這家丹東99草莓,讓大家坐等家中,也能被這顆嬌豔欲滴的「粗mei」治癒!為了吃到正經的丹東草莓,背後我可沒少下功夫,只是越了解越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草莓界的混亂:明明是同一個品種,卻能做到有的味道寡淡,有的又酸又澀,有的乾脆聞不出半點草莓香氣,拿在手裡仿佛只是個模型……終於,在踩過各種大坑小坑之後,我在丹東東港馬家崗找到了一家香氣濃鬱,甜脆兼備,「色號99」的正紅色丹東草莓!
  • 大佬點讚「玉林地產奧斯卡」 ,積極踐行「健康家園」理念
    今年玉林地產奧斯卡評選活動以「健康家園·E網共建」為主題,切合當下社會熱點,引起社會極大反響,並獲得品牌房企大佬們的點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房企大佬們關於「玉林地產奧斯卡」「健康家園」的觀點及看法。
  • 哈爾濱97個城市公園「留白」造景被遊客點讚,雪落自然美 留住更添彩
    哈爾濱97個城市公園「留白」造景被遊客點讚雪落自然美 留住更添彩市民:街路社區等適宜公共空間也應增添冬韻外地客玩雪。張清雲 攝網紅雪牛。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群力家園小區裡的雪雕造型。 龍頭新聞生活報記者 張立 攝雪後冰城美景。
  • 新華社點讚江幹區「網紅村長」為「綠」代言
    新華社點讚江幹區「網紅村長」為「綠」代言 2020-05-08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涉縣西戌鎮全面打造「紅色新聞文化小鎮」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 通訊員劉彥兵)近年來,被譽為中國「紅色新聞文化之鄉」的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西戌鎮,啟動實施了「紅色新聞文化小鎮」建設項目,通過挖掘紅色底蘊,引領創新發展。涉縣西戌鎮是新中國新聞廣播文化事業重要成長地和轉折地。
  • 專為青少年打造的搜尋引擎——花漾搜索成服貿會網紅打卡地
    觀眾在2020年服貿會「花漾搜索」展位拍照留念在國內首個專為青少年打造的搜尋引擎 -- 花漾搜索的展位,1米多高的橘色貓頭鷹玩偶萌寵氣質十足,它就是花漾搜索的形象大使「小漾兒」。2020年服貿會「花漾搜索」展位本屆服貿會上,花漾搜索的多個軟硬體產品精彩亮相。其中,護眼平板電腦備受關注。
  • 《金剛川》劇組闖丹東:管虎和他的士兵們來到白菜地村|穀雨
    1965年,安東改名「丹東」,「紅色」從此成為這座城市新的信仰。當年慘烈戰爭的痕跡,成為今日丹東的旅遊景點,最著名的是建在山頂上的抗美援朝紀念館。這座紀念館落成於1993年7月27日,過去5年一直閉館翻新,直到2020年9月19日,才趕在70周年的節點重新開放。電影《金剛川》的微博頁面顯示,劇組曾有人帶著鮮花和黑白電影海報,到抗館紀念碑下祭奠。
  • 留住紅色記憶 傳承革命精神 | 衛百辛集團黨委策劃編排情景劇...
    留住紅色記憶 傳承革命精神 | 衛百辛集團黨委策劃編排情景劇《「憶初心」——劉胡蘭》 2020-11-08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發現丹東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
    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以《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為題,報導了丹東寬甸河口村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新華社瀋陽7月7日電(記者於力、高爽) 鴨綠江水綠如碧,一岸桃花豔百裡。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
  • 鹽城經開區步鳳鎮:傳承紅色基因 引領綠色發展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福地,東向大海,連通未來;這是一方英魂護佑的熱土,記錄歷史,守護傳承。近年來,該鎮聚焦鄉村振興目標,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凝聚起推動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 「大田後生仔」新歌上了新華社!福建這地要火!
    00 後的同學,勇往直前 ……" 《三明後生仔》MV 中,提到了 " 紅色三明 "" 綠色三明 " 等靚麗的城市名片,同時也展現了年輕人的蓬勃朝氣和打拼精神。拍攝 MV 過程中,林啟得也不忘為家鄉各種打 CALL," 我們麒麟山公園空氣非常好,還有沙縣文昌街各種精品小吃。三明林深水美人長壽,是最氧三明,也是最美三明,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三明做客!"
  • 【點讚】丹東夫妻免費送物資馳援武漢,主動隔離卻隻字未提……
    【點讚】丹東夫妻免費送物資馳援武漢,主動隔離卻隻字未提…… 2020-03-11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撈兒時記憶 留住時代味道——訪開封廚老怪負責人李軍彥
    怪在土氣 拙樸之美喚起兒時記憶隨著一段旋律輕快的腰鼓聲踏入菜館大門,在青磚古牆隔出的等候區站定,店內情景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名曰「帳房」的收銀臺,透明化操作的廚房,潺潺作響的小水車,特別是大廳裡佇立的那棵仿真樹,黃葉如蓋,豐收的喜悅感撲面而來。
  • 上海 當「橙色」遇上「綠色」「紅色」,會發生什麼奇妙反應?
    人人參與 人人志願為積極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吸引更多的社區群眾和市民踴躍成為志願者,傳播志願文化,弘揚時代新風,南西街道社區志願服務中心組織開展系列活動,「橙馬甲」守護綠色家園、傳承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