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福地,東向大海,連通未來;這是一方英魂護佑的熱土,記錄歷史,守護傳承。
步鳳鎮,一座以烈士命名的鄉鎮,位於鹽城市區東南角,隸屬國家級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120平方公裡,下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其中清恩、友權、王姚、仁智、烈士、慶元、安龍、兆順等8個村居皆以革命烈士命名。近年來,該鎮聚焦鄉村振興目標,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凝聚起推動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夯實執政根基
近年來,步鳳鎮堅持抓黨建強基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充分挖掘自身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理想信仰、價值追求轉化為精神動力,推動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起與廣大農村群眾同甘共苦、建設美麗鄉村、共創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
步鳳鎮通過對知情人、革命人物後裔以及當地史志工作者進行走訪訪談,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認真分類、篩選、甄別、辨偽,以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保障紅色資源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完備性。位於該鎮慶元村的五條嶺烈士陵園,是為紀念鹽南阻擊戰中犧牲的2000多名革命烈士而建,佔地10畝,是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來祭掃瞻仰的黨員群眾超15000人,隨著五條嶺守墓人、「中國好人」卞康全的事跡被廣泛報導,「五條嶺」故事廣為人知。該鎮已著手將現有陵園擴建至50畝,完善功能配套,進一步將五條嶺烈士陵園與「一鎮八村」烈士展示館充分融合,讓全鎮黨員群眾進一步感受到共產黨人前僕後繼、英勇奮鬥的崇高精神,更好地密切基層黨群幹群關係,夯實黨在鄉村基層的執政根基。
豐富紅色文化內涵,
凝聚發展合力
步鳳鎮堅持把與時俱進、融會貫通作為豐富紅色文化內涵的重要原則,注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如果說快板《不忘初心贊英雄》、現代淮劇《程步鳳》《步鳳風雲》《生死兄弟》等作品創造極大地豐富了該鎮傳統紅色文化的內涵,那麼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創作的快板《全黨全民抗疫情》、朗誦《祖國萬歲》和小品《信念》等作品,則極大豐富了步鳳鎮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內涵,寄託著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拼搏新時代、奮鬥新步鳳的共同價值追求。
在全鎮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步鳳鎮圍繞「產城融合配套區、水鄉田園風情鎮」的發展定位,培育了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規模以上企業31家,年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超20億元。聚集發展都市農業,康森生態園親子教育基地建成開放,每年共接待遊客約1萬人次,帶動周邊3個村百餘人就業;銀寶5000畝示範級高標準農田、3.5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正加快實施;恆大高科農業項目、雲杉光伏、碧水藍天農家樂等一批特色項目相繼落戶。全鎮脫貧攻堅任務於2019年底率先完成,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連續多年增長達9%以上,全鎮18個村居累計化債2850萬元,新增積累2910萬元。
激發紅色文化活力,
助力鄉村治理
步鳳鎮注重激發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道德正能量,將紅色文化融入到自治、法治、德治的鄉村治理中,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圍繞「鄉愁載體、精神家園」定位,該鎮進一步完善載體功能,緊扣群眾需求,在多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定期開展「送戲下鄉」「道德講堂」等活動,將其打造為弘揚主流價值、傳承傳統文化、展示新型農村、豐富文體活動、滿足精神需求的重要平臺。堅持尊重歷史、保護自然的原則,推動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相得益彰,打造的L形鄉村旅遊路線,增添了美麗鄉村的文化厚重感和生態靈性。堅持創文為民,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滋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的社會心態,崇德向善,培育文明鄉風、家風,先後有1人獲評「中國好人」、3人獲評「江蘇好人」、6人獲評「鹽城好人」,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基層治理相得益彰,取得明顯成效。
龔勝全 陶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