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七十年,歌樂山上頌紅巖。鐵骨錚錚紅梅贊,丹心一片正浩然……」從歌樂山紅色基因中的生態治理轉到梁灘河、清水溪、鳳凰溪等流域水環境治理,到三河村的文旅融合,最後開啟科創的綠色未來之門。走進10月26日的沙坪垻區「攻堅戰汙染·綠色促發展」主題短視頻徵集展示活動,走進這座全面發展的文化名城。
本次活動沙坪垻區將以從歌樂山紅巖文化轉到歌樂山生態環境,聚焦歌樂山生態治理,梁灘河、清水溪、鳳凰溪等流域水環境治理作為「攻堅戰汙染」單項視頻展示,以走實生態優先新路子,唱好綠色發展主旋律作為「綠色促發展」單項視頻展示。
全域生態治理,在紅色基因裡長出沙區「綠」
巍巍歌樂山,錚錚紅巖魂,這是一座紅色之山。白公館、渣滓洞、烈士陵園等革命遺址聚集,並由此誕生了著名小說《紅巖》。這是一座綠色之山——森林茂盛、暗河溪流,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生態綠肺。
從2018年工作全面展開以來,為守護這方淨土,沙坪垻區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築牢綠色本底」,結合自身城市建設的特點以歌樂山、梁灘河整治作為突破口,通過刮骨療毒,鐵腕治汙、戮力治水,全面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環境汙染治理和自然生態修復以及人文景點保護。
沙坪垻區按照「建設好、管理好、保障好」的思路,抓好鄉鎮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讓城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依法整治「散亂汙」企業3000多家,拆除「四山」違法建築200多萬平方米;全域普查排水管網近6400公裡,新建改造汙水管網200多公裡,開展上下天池、斐然湖、菁雲湖綜合整治,實施清水溪、鳳凰溪「清水綠岸」工程。
「以前這個地方水都是黑的,現在把下頭的泥巴清了,汙水用管子接起走了,旁邊的違章建築拆了,河水變清亮了,白鶴都回來了。」常到這裡休閒娛樂的市民說道。
通過三年汙染防治攻堅,沙坪垻區環境質量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空氣優良天數同比增長25天;13條次支河流水質全部達標,梁灘河水質由劣V類提升至IV類,實現近年來最好水平。「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遊」的美好願景正在一步步實現。
「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沙坪垻區將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讓沙坪垻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人民生活更幸福,於山水之間,繪就生態畫卷。」沙坪垻區區長常斌說。
三河村開啟生態致富之旅 科創打開綠色未來之門
「我是三河村的人,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現在我們村生態旅遊搞起來了,還能分紅,我就回來了,離家近,環境也好。」文創農場員工說道。
沙坪垻區三河村螢火谷農場,集生態保育與鄉村旅遊於一身的新型文創基地。仲夏時節,白天可體驗蝴蝶滿身環繞紛飛,夜晚能感受點點螢光林間躍動。
茶園作為「農旅融合」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沙坪垻區充分利用豐富的山水資源,大力發展都市生態旅遊,年平均接待遊客約3800萬人次,旅遊綜合營收143億餘元,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良性互動。
沙坪垻區「攻堅戰汙染」視頻中展示,沙區還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科學城建設機遇,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結構、優產業,守好產業準入的「綠色門檻」,將「黑色增長」企業擋在門外。做好產業發展的「加減法」,著力發展科技創新、智能製造、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集中落地青鳳高科產業園、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
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文化的浸潤和滋養,沙坪垻區大力培育綠色文化,開展綠色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建設等工作,組建「河小青」環保志願服務隊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沙坪垻區的主旋律。
「沙坪垻區將統籌抓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堅決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山肺葉」,以生態環境的「高顏值」來促進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加快建設『科創智核、開放高地、文化名城、美麗都市』。」沙坪垻區區長常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