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秦越人大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秦越人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為那裡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
在山東出土的漢代石刻中,曾有扁鵲的形象,他人手人面,頭戴冠幘、鳥身禽立、拖著一束長尾。人們將扁鵲刻畫成人首鳥身的模樣,既反映了原始鳥圖騰的崇拜意識,也說明扁鵲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神人。
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另一種說法是,扁鵲醫術精湛,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軒轅時代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史記》中記載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盧醫則是指他的出生地在盧國。由此可見,「扁鵲」是古代醫術高超者的一個通用名詞。秦越人也被稱為「扁鵲」,按照古人的傳說,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哪裡,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作「扁鵲」。而這個出生在盧國、名叫秦越人的醫生醫術高明、學識淵博,走南闖北、治病救人,順理成章地被人們尊敬地稱作「扁鵲」。
扁鵲是中醫理論的奠基者,以自己的實踐創立了「四診法」,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望、聞、問、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診斷體系。中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古代醫學的祖師、中國的醫聖,一生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最為神奇的就是他能夠透視人的五臟六腑,具有特異功能。中國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於扁鵲的故事, 如扁鵲拜師、魏文王求教扁鵲、扁鵲見齊桓公以及扁鵲投石等;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等成語,也出自於他的故事。
有一次,他到了晉國(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帶),正碰到了晉國卿相趙簡子由於「專國事」,用腦過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們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鵲診治。扁鵲按了脈,從房裡出來。有人尾隨著探問病情,顯得很焦急。扁鵲沉靜地對他說:「病人的脈搏照常跳動,你不必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就會康復的。」果然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準確地用切脈診病是扁鵲的首創。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高度讚揚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近代歷史學家范文瀾也說:扁鵲「是切脈治病的創始人」。
那麼,一代神醫扁鵲的結局究竟如何呢?
在有關扁鵲的史料中,記載扁鵲活動的時間跨度非常大。如扁鵲最早給蔡桓侯治病的時間是在公元前695年;給虢太子治病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給齊桓侯(桓公午)看病,大約在公元前385—357年之間;《戰國策》記載的扁鵲見秦武公,大約在公元前309年,這是他看的最後一個病人。
春秋戰國時期,巫術橫行,巫師用巫術為病人治病,讓良多病人得不到實時醫治而死亡。扁鵲很是悵恨巫師的行動,已經明白說過所謂的六不治,此中包含果斷不給信賴巫術的人治病。
那時,秦武公有病,召請扁鵲來治。秦國的太醫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快出來勸止,亂說秦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萬一扁鵲出點不對,武王極可能失聰、失明。扁鵲聽後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王說:大王同我籌議好了除病,卻又答應一班笨伯從中拆臺;借使大王您也如許來管理國政,那秦國生怕沒幾年就會淪亡!秦王因而讓扁鵲給他治病。成果扁鵲公然治好了秦王的病,遭到了高朋一樣的報酬。
秦國的太醫令李醯見扁鵲這麼駁本人的體面,惡向膽邊生,就派殺手殺害了扁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