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歷史記載,扁鵲應該是中醫的始祖,因為望聞問切這個被中醫奉做經典理論的診斷法就是源自扁鵲。但《史記》中卻說得非常明白,扁鵲之所以會治病,並不是因為有什麼人教會他,而是因為遇到了一位神仙給他吃了一種藥,而吃藥之後,扁鵲就有了透視眼,可以看清人的五臟六腑,而他採用的望聞問切,只是做做樣子而已。既然這樣,那日後怎麼會有人說望聞問切有效果呢?
司馬遷在描述扁鵲的來歷時,講得非常明白:扁鵲並不是天生的醫生,而是一個和醫生不相干的店小二,有一次,一位神仙來住店,扁鵲把他伺候得很舒服,於是這位神仙就給他吃了一種藥,讓他有了特異功能,成為神醫。這種說法一聽就知道是胡扯,但卻被司馬遷寫進史書。但即便拋開迷信成分,扁鵲還是一個說不清到底有沒有的人。
從名字上看,司馬遷說扁鵲原來叫秦越人,也就是說他父親是秦國人,他母親是越國人,所以他叫秦越人,但這明顯不是他的真名,因為後來醫術高超,才以黃帝時期的一位叫扁鵲的名醫作為自己的名字,所以扁鵲真名叫什麼?司馬遷不知道,那麼他又是憑什麼寫扁鵲呢?多半是糅合了當時的許多有關名醫的傳說。
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因為司馬遷在傳記裡寫的扁鵲的事情不多,但每件事都充滿了疑問和荒誕,就拿我們最熟悉的扁鵲見蔡桓公來說,就讓人感到糊塗。
首先,蔡國是侯國,其國君應該是侯爺,也就是說,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蔡桓公這麼個人,既然沒這麼個人,那扁鵲見的蔡桓公就不是真實的。或許有人說應該是司馬遷寫錯了,把侯寫成了公。但歷史上的蔡桓侯是在公元前714年到公元前695年,而扁鵲的生存年代雖然司馬遷沒有明說,但在扁鵲為秦國的君王秦武王看過病,這個時期是公元前407年,然後算上其他一些君王,可以延續到公元前310年,再加上蔡桓侯,這期間橫跨將近兩三百年,扁鵲即便是神醫,也不可能活這麼長吧?除非他是神仙。
扁鵲的年齡是一筆糊塗帳,身世自然也搞不清,按照扁鵲自己的說法,他有兩個哥哥,而且都是醫生,醫術都比他高明。這樣一來,扁鵲的醫學應該是家傳,和司馬遷說的吃了仙藥才會看病是兩碼事。但既然是醫學世家,那扁鵲即便不當醫生,也應該給自己的哥哥當助手幫忙,怎麼也不會去當店小二吧?
而且更神奇的是扁鵲雖然說自己醫術在兄弟三人中最差,但從典籍中看,他卻是一個全科大夫,而且每到一個地方,發現那裡的人得了什麼病,他就立馬變成專治地方病的醫生。他在趙國的時候,趙國女人地位高,他就做婦科大夫;在洛陽的時候,聽說那裡尊重老人,他就做五官科大夫,在鹹陽聽說秦國人喜歡小孩子,他就做兒科大夫。這樣的神醫技能,又證明了他的醫術不可能是學來的,只能是神仙教的。那麼,司馬遷的說法又應該是真的了?
更離奇的這樣一位神醫,最後的結局卻非常窩囊,竟然是因為有人嫉妒他而被殺死。從扁鵲的性格看,他是一位性情平和的人,這樣的人應該不會與人結仇,僅僅因為醫術高明而被競爭對手所殺,似乎說不過去。
總之,扁鵲的一切就是一個難以捉摸和解說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