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女性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2020-12-23 倆夏

一直以來,我都很欣賞papi醬。

作為新時代的獨立女性,卻在生了孩子,並且孩子隨了夫姓以後,有些人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群嘲她是「驢」,是非獨立女性,是偽女權…至今我都沒理解其中的邏輯。

冠父姓為什麼會成為真假女權的評判標準。

在我的理解裡,女權的存在,是為了爭取相比男性女性所缺少的權利,為了實現男女平權。

而國家婚姻法寫得很清楚,孩子既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也就是說,當代女性是擁有冠姓權的,那麼孩子和誰姓,就是人家的家務事,只要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即可。

所以,人家孩子跟誰姓關你何事?

不得不說,這次事件讓我有了新的認知,原來在真女權和田園女權之外,還有一種女權,叫極端女權。

真女權在追求平等,田園女權在明晃晃雙標,極端女權在想著壓倒男權…我並沒有多看重冠姓權,孩子跟誰姓是完全可以商量的事情。

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是很喜歡自己的姓氏,因為我覺得它缺少美感。

以後若是結了婚,我覺得對象姓氏聽起來更美,比如『梅』、『宋』、『南宮』等,我覺得好聽得不行的這種,孩子跟她姓我舉雙手雙腳贊成。要是對象的姓也一般,那…跟誰姓都一樣,反正都不好聽,只要不跟別人姓就行。

相關焦點

  • 獨立女性的定義如此膚淺嗎?
    但是我相信,部分原因是她在綜藝節目中說了「結婚了,在自己心裡,自己和家人,朋友,孩子,愛人這幾個排位」,也講了歷史世紀的問題「過年兩夫妻去哪家」,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了這個獨特的女人,她做了我們女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她的思想成為方向為許多女人的追求,所以她被認為是「獨立女性」代表。在這期間,她成了浪尖上的人物。
  •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獨立女性?
    我定義裡的獨立女性,是指那些可以協調身邊幹擾,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能力承擔一切可能發生的結果的女性。用我的一句歌詞就是:「就讓我自由選擇,我願意自己承擔後果。經得過赴湯蹈火,才會懂得欣賞那波瀾壯闊」。
  • 獨立女性怎樣定義,從來不由女性說了算
    我們在乎的是,代孕合法化是否合理,獨立女性應該怎樣看待生育,單親媽媽是否會成為今後的一種趨勢等等,這些是值得深入討論的社會問題,而不是能夠一笑置之的娛樂圈八卦。當我們在談獨立女性時,我們在談什麼?可是目前我們講的「獨立女性」標籤並沒有給女性帶來獨立選擇的自由,反倒讓她們的負擔愈發沉重。我在這個詞上嗅到了一絲當初人們調侃「女博士」,「女漢子」的味道,似乎是在女性群體中劃分出的第三性別,而大家像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作為獨立女性,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
  • 19世紀的《小婦人》獨立女性意識和現代獨立女性定義有不同嗎?
    另外一個值得討論的是,這部21世紀版本的《小婦人》對女性意識與女性獨立,做出了更符合新世紀文化背景的註解,從女性歸宿這一點上來說,不僅歌頌女主人公喬對自我追求的探索,也認同艾米、梅格所選擇的人生,劇中姑媽和母親這兩個女性角色也金句頻出,豐富了獨立女性的內涵。
  • 女性獨立的定義究竟有什麼標準?
    隨著男女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女性開始獨立已經成為社會的常態,今日關於女性買房是否作為獨立的標準引發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男性似乎一直是買房的主力軍,那女性買房就意味著獨立嗎?
  • papi醬回來,獨立女性的定義什麼時候變成必須未婚未育
    我記得陳美齡曾經說過,對,就是那個把四個孩子都送去斯坦福的陳美齡,她說孩子小的時候,她把「親子時光」排第一位,作為歌手的她去理髮店只剪髮不燙髮,從不約女性朋友逛街,她把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都用來陪伴孩子,創造共同的體驗和回憶。獨立女性的定義什麼時候變成必須未婚未育,就算已育孩子也必須隨母姓了。
  • Papi醬在母親節到底做錯了什麼?獨立女性人設崩塌?
    昨日母親節,papi醬在微博發布與孩子合照,被鍵盤俠diss與嘲諷不再是獨立女性。起因是孩子隨父姓。什麼時候獨立女性生孩子必須與女權掛鈎?又是什麼時候權衡男女平等關係的因素是孩子的姓氏。總結:這一屆的網友吃飽了撐,都往封建社會舊意識靠攏,開始挖掘歷史知識,宣揚男女權主義,要求男女平等。
  • 《非誠勿擾》黃瀾全新定義「獨立女性」 混血型男獲女嘉賓集體告白
    如今,獨立女性越來越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歡迎,可怎樣才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女性」?
  • 女性獨立的定義取決於買房嗎?
    關於節目中討論的「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這一話題,大家各持己見、思辨交鋒,使之登上了微博熱搜。數據顯示,近年來,單身女性購房的比例正逐年上升,2018 年時,幾乎追上男性購買者的比例,因此也出現了更多獨立的女性購房群體,女性購房者和業主的數量肉眼可見的增長顯著。
  • 《乘風破浪的姐姐》「出圈」密碼:獨立女性的人生從不被定義
    估計任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檔由三十位30+女人組成的節目,能讓無數中國女性為止瘋狂。關於女性的自我、獨立、勇敢,敢於乘風破浪的態度讓綜藝節目變了味,活生生一場勵志大劇。寧靜、伊能靜、張雨綺、黃聖依等30位出道年齡最少7年,最多達36年的姐姐們,來自各個領域.
  • 拒絕被定義,女性應獨立思考
    節目邀請30位三十歲以上女性藝人參加選秀,希望能夠淋漓盡致的展現當代女性的追夢歷程、現實困境和平衡選擇,啟發觀眾關於女性價值的思考。女性不論在社會、職場還是家庭上都仍然面臨著巨大壓力,她們的自我與女性魅力就這樣被掩蓋了,沒有被看到。社會輿論對女性的人格自由依然缺乏尊重;在職場上,女性員工更容易遇到天花板,甚至於很多女性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在家庭中,上到子女教育,下到柴米油鹽,女性的操心程度都遠遠高於男性。
  • 馬伊琍《女人30+》:新時代女性的獨立標準不需要他人來定義
    女性在社會上的價值,也不是結婚生子,而是成為她們自己。此話一出,引起觀眾的極大反響,人們認為她的意思太極端了,並給出自己的觀點。實際上,馬伊琍的這句話,還有上下句,將這句話帶入到前後的語境中去看待,它不會顯得那麼極端。
  • 走進獨立女性趙佳慧的「不定義」人生:把握當下,遇見可能
    佳慧給自己的定位是「獨立女性領導者」,在她看來「獨立女性」指的並非是女性做事很颯或雷厲風行,這個獨立指的是我們要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去思考一件事情。以上海名媛拼單事件為引子,佳慧認為,大眾對於這件事的關注多是聚焦在女性身上,而不去思考隱藏在問題背後的原因。她認為大家不應該把眼光局限於『女性』這個詞,而是作為女性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佳
  • papi醬生個孩子被1000萬人罵:到底什麼才是獨立女性?
    記得微博做過一次投票,關於「獨立女性」有哪些誤解,在這個調查裡,你可以明確看到,這四個字已經被如何臉譜化甚至妖魔化。當獨立女性也變成了一堆標籤,甚至這些標籤裡有那麼多潛在的同情,這樣的獨立女性,沒有了任何幸福的溫度,不要也罷。
  • 女性獨立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吳京妻子:最重要的,並不是錢
    但當代女性如何獨立?這是個更富有爭議性的話題。在《幸福三重奏》節目組的訪談中,謝楠回應如何看待獨立女性問題時談到:女性獨立的不是錢而是心。立馬有人反駁:謝楠你又不缺錢,當然可以這麼說。獨立就是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賴門戶,不依賴別人,這才是獨立的精神。」真正獨立的女性,應該是內心獨立的女性。女性的獨立從來不是由外界因素決定的,而是源自於她的內心。
  • 女性的價值怎麼就被定義為生兒育女?!
    不少人都渴望過上成功的生活,可什麼才算是成功呢?事業有成,還是家庭幸福?人生而在世,經歷不同,追求不同,對成功的定義自然也就不同。對於「舞蹈大家」楊麗萍來說,舞蹈就是她的一生所求,能夠在舞臺上發光發熱對她來說就是成功。她是真正的藝術家、創作者、實踐者,真正獨一無二至情至性的舞者。
  • 《三十而已》| 童瑤「全職太太」引爭議:女性的獨立,自己定義
    「全職太太」到底算不算獨立女性呢?網友給出了自己的投票結果,認為「算」和「不算」的人數相差不大,雙方的觀點針鋒相對。獨立的「全職太太」,是另一種風景雖然在許多人的傳統認知中,「全職太太」並非獨立女性。但《三十而立》中童瑤扮演的顧佳,幾乎顛覆了所有女性對於全職太太這一職業的看法。
  • 謝楠談獨立女性引熱議:你是不是對「獨立女性」有什麼誤解?
    02 張桂梅的這波熱搜,除了讓大家再一次意識到全職太太的風險,也讓我對「獨立女性」這四個字有了新的認識。 所以,女性一定要經濟獨立。 和張桂梅一樣,大多數人所理解的「獨立女性」,都是從經濟獨立這個角度去定義。 這個觀點沒問題,但會不會稍微狹隘了一些? 我們常常會在知乎上看到這樣的提問:我沒有AA制,是否就不獨立了?我收了禮物,是否就不獨立了?
  • 62歲的楊麗萍被罵,戚薇李若彤聲援,到底是誰在亂定義中國女性
    在現在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似乎就沒有消失過,到底怎麼樣才算的上是一個「成功女性」?她本人還獲得過中華藝文獎、2011年度女性榜樣獎、2012年度影響力人物......她的一生可謂是獲獎無數,要說成功,她絕對是成功的,可是現在有人竟然拿她不生孩子所以她的人生是失敗的,這個真的無法認同。
  • 婚姻裡親密和獨立該怎麼定義,邊界是什麼?
    近幾年,「恐婚恐孩」、女性因生育遭受職場不公的討論層出不窮,甚至有網友調侃:「女孩子現在不努力,將來可是要結婚的」話題的背後,是女性的獨立意識在覺醒,其中人們對「經濟獨立」尤為強調,「人格獨立」往往容易被忽視。錢都能掙了,還能不獨立嗎?還真是未必,尤其是在親密關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