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然,Kurt Chew-Een Lee,到底是姓李還是姓呂,已經不重要。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英雄故事」,加深對這位美籍華人的認識。
一
呂超然的父親是中國廣東人,在1920年移民美國夏威夷。在定居加州後,回到中國結婚,再攜妻返回加州。1926年,呂超然在舊金山出生,是家中的長子。呂超然曾就讀於華人學校,因此同時會說中文與英語;同時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西方教育。當然,這種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放在今天,也不足為奇。
1944年,18歲的呂超然加入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時間已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但呂超然並沒有機會參加反法西斯戰鬥從而證明自己,因為馬丁路德金比他還要小3歲,美國的種族歧視政策尚未得到有效扭轉,雖然他是黃種人。
二
從建國伊始,美國從不缺戰爭。1950年,韓戰爆發,呂超然已經是少尉排長,也終於得到了表現的機會。呂超然跟隨美軍進入朝鮮半島,參加了著名的仁川登陸戰。排長呂超然讓他的部下震驚,不僅因為他是中國血統的華人,更是他一戰成名的「作戰技巧」。
1950年11月2日,呂超然所在的美軍部隊和中國志願軍在上通裡村第一次交鋒。由於中國志願軍充分準備,在人數和火力上,都有強大優勢,對美軍形成合圍。中國志願軍發動突襲後,毫無準備的美軍陣營一片混亂。美軍面臨的問題是:中國軍人藏在哪兒?怎麼跑出去?
呂超然的個人英雄主義得到極大激發,他一個人獨自突圍,讓中國志願軍朝他開火,這樣美軍就可以知道中國軍人隱藏在哪裡,並予以攻擊。這種場景,無論是智慧還是野蠻,無論戰死還是生還,都有英雄的成分。
然而……
當呂超然到達中國志願軍隱藏的地方時,他做了一件其他美國軍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呂超然用漢語大喊:「不要開槍,我是中國人!」聽到有人說中文,而且是中國面孔,中國志願軍戰士誤以為是戰俘跑回來了,除了火力短暫停火外,還有士兵出去迎接他……
中國志願軍短暫的停火和位置暴露,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展開了猛烈攻擊,大量志願軍戰士失去生命……
三
這一系列讓美軍戰友震驚的操作,讓呂超然獲得了美軍海軍十字勳章。《紐約時報》稱其為:「率領美軍與中國作戰的華裔韓戰英雄呂超然」。
呂超然在這次戰鬥中沒有死,膝蓋負傷,右手臂也遭到射傷,傷口深及骨頭,被送到戰地醫院接受治療。
1962年到1965年間,他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基礎學校擔任教官,繼續服役。1963年,升任少校軍官。1965年至1966年,參加越南戰爭。1968年,他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
呂超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第一位非白人軍官,是美軍第一位華裔軍官。
四
從國籍角度來講,呂超然就是美國軍人。作為軍人,呂超然或許還有更多可圈可點的戰績,是他努力證明自己是一個「美國人」的各種力證。但能讓「美國人」和「中國人」同時記住他的,是韓戰中那句「別開槍!我是中國人!」對呂超然來說,這是戰術,是兵之詭道!對美國人來說,這是英雄!而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感情,到底是戰爭殘酷,還是人性詭詐,還是其他?
呂超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染,比如喜歡吃中國菜,中秋節要吃月餅。甚至晚年回顧自己的戰爭經歷,呂超然竟說:「我從來沒有怕過,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都是宿命論者,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夠活著回來,我堅定的認為自己的死將是光榮和偉大的……」是基於中國血肉之軀和中國宿命論,去實現為美國而戰的光榮偉大嗎?
回顧呂超然的「英雄故事」,並不是要唾棄或抨擊呂超然這個人。我們總是對有「中國標籤」的人心存好感,比如在中國上過大學的某國總統,有中國血統的某國駐華大使,在深圳度過童年的某國總統,甚至包括會說漢語都是一種友好的表現。中華民族有天生的「友好意願」,但這不能蒙蔽我們分清敵我的雙眼。中國人應該記住,從來沒有什麼親華總統,從來沒有什麼友邦睦鄰,只有貧富之分,只有強弱高下。
如果再有戰爭,如果你代表敵人,不論你身體裡是否留著中華民族的血液,無論你為誰而戰,我,為中國而戰!發現身邊的呂超然,遠之,戰之!
五
2014年3月3日,呂超然因心臟病在華盛頓去世,終年88歲。
呂超然有過兩段婚姻,但都沒有生下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