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夥伴在朋友圈發現了王榮輝老師的神秘行蹤
小編昨天也在大雨滂沱的廣州
收到了Grace發來的「法蘭克福」藍
(好藍...小編羨慕嫉妒恨)
那麼,王老師究竟去做什麼了呢?
聽說她還公布了一個關於寶寶入睡的重大機密,引得中德育兒達人媽媽們興奮不已,究竟是什麼呢???!!
(達人媽媽感嘆:受益匪淺)
眾所周知,王榮輝老師一直以來專注嬰幼兒發展及睡眠問題,並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睡眠能力」這一重要研究成果。
此次王老師受寶潔之邀,作為中方嬰幼兒發展及睡眠專家代表前往法蘭克福與英國嬰兒睡眠專家Manuela Pisch就嬰幼兒睡眠問題進行學術交流。
(Pisch認同良好的睡眠能夠幫助寶寶發展)
在交流中,王榮輝老師提出的「睡眠能力」重要觀點也得到各專家和中德雙方媽媽們的強烈贊同。
(Grace與德國博客達人媽媽親密合影)
學術交流後,Grace老師出席了中德媽媽育兒交流沙龍,從專業角度對中德媽媽的育兒理念進行點評和指點。
(王榮輝老師在點評中德媽媽的育兒方法)
(王榮輝老師為媽媽們答疑解惑)
(王榮輝老師耐心講解,中德媽媽受益良多)
(媽媽感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那麼,王老師在此次德國之行中,究竟透露了什麼寶寶入睡機密,讓中德雙方的育兒達人媽媽都興奮不已呢?
快給小編一萬個麼麼噠,因為我已經給你們搶到了第一手的機密信息!
— 版權聲明 —
研究成果未授權給任何機構和個人,轉載請註明出處
長久以來,很多媽媽都被這個同樣的問題困惑著:
怎樣才能讓寶寶睡得著、睡得好?
王榮輝老師在法蘭克福為你揭秘——
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對環境的氣溫、溼度、光照等變化非常敏感。嬰兒安睡需要怎樣的睡眠環境呢?有多少新爸新媽做錯了呢?
六大環境因素
1、光線:換上通風透氣又好看的窗簾。切忌使用遮光窗簾,會影響寶寶生物鐘的形成、造成黑白顛倒。
2、聲音:嬰兒睡覺時,不需要刻意安靜。音樂可以幫助睡眠,而自然的聲音,像流水聲、吸塵器、洗衣機更能讓寶寶學會專注於睡眠,日後不容易驚醒
3、空氣:還是勤通風好,新鮮空氣對於寶寶的大腦和呼吸系統都有好處。開空調時,要留有通風的窗戶。
4、溼度:空氣太乾燥,寶寶鼻孔被幹鼻子屎堵塞而不通氣。睡覺時,呼吸噗嗤噗嗤響,很難受。寶寶還可能皮膚瘙癢,睡覺時翻來覆去。過於乾燥的地方建議使用加溼器
5、衣著被子:嬰兒睡眠最舒適的溫度是26-27度。這樣嬰兒可以穿上輕便一件輕薄的長款睡袍,不需要穿褲子。寶寶感到舒服又方便換尿布。儘量不戴帽子和手套。
6、安全:嬰兒與父母一起睡會有安全感,但有安全隱患,父母需要格外小心。
最被推薦的是嬰兒床緊挨在大床傍邊,既安全又方便照顧寶寶。此外,讓寶寶白天也適當的在自己的臥室和小床上玩耍,熟悉晚上睡眠環境的味道、質感等。
除此之外,王老師還特別提出:要給寶寶營造不受幹擾的睡眠環境
1、4個月以後的寶寶,應該給他機會嘗試自己入睡;爸爸媽媽不要過度哄睡,以免幹擾到寶寶自主入睡能力的發展。
2、大人的行為不能對寶寶造成幹擾。
比如爸爸加班晚歸,寶寶往往已經困得不行了,可如果爸爸此時去親寶寶、逗寶寶,對寶寶來說,這都是比較嚴重的睡眠幹擾。
另外,也建議媽媽們在寶寶夜間睡眠的時選擇使用紙尿褲而非尿布。夜間把尿和頻繁更換尿布\紙尿褲,都是對寶寶睡眠的一種幹擾。選擇一款好的紙尿褲,能有效幫助寶寶一整夜都睡得香甜。
王榮輝老師提出的「睡眠能力」中,包含了「自我安撫能力」。在奶睡系列文章中,我們已經跟媽媽們分享過:
一般來說,0-3個月的寶寶都需要父母的安撫;
4-12月的寶寶,大部分在白天可以進行自我安撫,晚上則需要他人的安撫來輔助入睡;
正常情況來說,到了12個月以後,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基本形成。然而,寶寶自我安撫能力是有差異的,這在寶寶3-4個月的時候會體現特別明顯。
(該數據僅代表部分嬰幼兒自我安撫能力發展情況)
所以正常情況下,寶寶一歲後就會自我調節情緒,不需要爸爸媽媽哄睡了。
但是,小寶寶自我調節的方式完全學習自父母,所以在這之前父母要用寶寶能夠學會的方式安撫寶寶,比如:
這些孩子都比較容易學會,有些寶寶就會自己撫摸被子枕頭幫助自己入睡,或者咿咿呀呀的給自己唱歌。
在德國的交流現場,有媽媽提到說寶寶喜歡咬被角。
其實咬被角也是寶寶自我觸覺安撫的一種,是當寶寶不太想睡、努力嘗試安撫自己入睡時會採用的一種方式,家長不用過於焦慮。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媽媽們,可以和孩子平和的討論,並教會寶寶在午間沒有睡意的情況下怎樣通過其他方式自我調整。
當我們在球場上酣暢淋漓幾個小時後,我們的身體開始極度渴望睡眠;當我們思考新的項目整整一天後,我們的大腦開始表示顯著的睡眠需求。
可如果我們在家力懶散的窩了兩三天之後,你發現無論是身體還是大腦似乎都不太需要睡眠。
孩子也是一樣,特別是那些運動不足的孩子,他們的睡眠需求常常是不足的。因為他們的身體沒有得到足夠的運動和放鬆。
新生兒:大部分寶寶都不是一出生就會自己放鬆身體的,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所以新生兒的放鬆方式主要靠父母和其他看護人,比如撫觸、輕柔的按摩、沐浴和被動操,都能有效幫助寶寶放鬆身體。
4-12月:此階段的寶寶要慢慢學會自己放鬆身體,這種身體放鬆的能力是寶寶在被動運動及主動運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俯趴、爬行,兒童的各種運動,都能幫助寶寶放鬆身體。
當寶寶一歲左右時,他們已經可以比較好地自己放鬆身體了。但有一些寶寶到4、5歲這種能力都還沒有發展起來,往往也伴隨著非常嚴重的睡眠問題。
PS:5歲左右寶寶一般每天要達到4個小時的大運動量晚上才能較好入睡,僅靠幼兒園的活動量肯定不夠。所以幼兒園放學後,帶孩子嗨起來吧。(。・∀・)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此為止了
王榮輝老師在法蘭克福還和中德兩國的媽媽們聊了許多關於睡眠小秘密,我們將進一步整理出來,和大家及時分享,請大家繼續關注噢!~
最後,附上王榮輝老師提出的睡眠能力詳解
1.感官信息處理能力:
主要包括觸覺、聽覺、視覺、內耳前庭等感官發展,這些感官對白天、入睡時、睡眠中的聲音、光線、味道、溫度、溼度、空間等信息的處理能力。
2.身體控制的能力(身體放鬆)
新生兒需要抱睡、仰睡易醒、半夜趴過去就練習抬頭、翻不過來就醒等,都和身體控制能力有關。
3.自我安撫的能力(情緒放鬆)
嬰兒自我安撫能力是其自行入睡的重要基礎。特別提醒父母不要過度哄睡、過度接覺,以免阻礙嬰兒自我安撫能力的發展。嬰兒自我安撫能力的發展分為0-3個月、4-8個月、9-12個月三個階段,在這3個階段中寶寶將從主要依靠看護人安撫哄睡到學習自我安撫,最後到完全自我安撫入睡。也就是說1歲的寶寶基本都可以自行入睡了。
備註:嬰幼兒發展王榮輝從2009年開始學習嬰幼兒腦神經發育知識,2013年開始在鹽媽網進行嬰幼兒睡眠研究和科普,在2014年底在卡普博士的安撫能力的基礎上提出了「睡眠能力」這個概念。
目前有關睡眠能力的所有研究成果均未授權給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如您發現其他任何個人或機構使用該理念和方法、或者您希望獲得授權使用,都請聯繫嬰幼兒發展王榮輝教研室市場部:微信13710313318
— END —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親愛的,等你好久啦~
掃一掃二維碼,快關注我們吧!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學習精品課程《寶寶安睡技巧》。寶寶睡得好,媽媽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