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日報》報導,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臺盟福建省主委、臺盟廈門市主委、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慶耀同志於2019年2月6日在廈門市第一人民醫院逝世,享年93歲。
另據葉慶耀同志治喪工作小組方面消息,茲定於2月12日上午10時在集美福澤園思親堂舉行葉慶耀同志送別儀式。
「如果沒有『二二八』,我現在可能就是定居在美國的一名不起眼的華人老頭,或許也會回到屏東故土頤養天年。」葉慶耀曾對媒體這樣說。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據廈門日報社主辦的《臺海》雜誌2008年刊文介紹,葉慶耀1927年出生於臺灣屏東,家族世代行醫,家境殷實富足。雖然他從小接受日本人在臺灣推行的奴化教育,甚至連閩南話都不大會講,但也始終記得,自己是一個中國人。1942年,懷抱著工業救國的理想,葉慶耀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留學日本,入讀東京工業大學機械工學部。
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其時葉慶耀還在日本念大學三年級。他回憶說,「臺灣要光復了,感覺終於成為了一等公民,不再做亡國奴了,說不出的高興!」 1946年,聯合國軍進駐日本,葉慶耀完成學業,回到臺灣。但是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與他的想像卻南轅北轍。他所看到的「國軍」,也離他心中保衛祖國、收復失地的英武之師有著霄壤雲泥之別。
另據臺海網介紹,1947年,剛滿20歲的葉慶耀著手準備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不料時局突變,當年2月底在臺北發生一起私菸查緝血案,並引爆大範圍衝突。彼時的葉慶耀血氣方剛,從臺北回到屏東組織了一支「抗暴隊」,衝擊了當地的兵器庫。後來,國民黨軍隊赴屏東鎮壓,葉慶耀被迫跑到臺東山區避難。
直到1951年,東躲西藏了4年的他,最終還是被捕。在綠島被關押幾年後,葉慶耀又被轉押至金門料羅灣服勞役,從事船舶機械維修。
對大陸的新鮮好奇,加之對日復一日服勞役的厭倦,葉慶耀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偷渡到大陸去!1956年3月的一個深夜,他冒險乘著小舢板,歷盡艱險抵達福建漳浦。
來大陸後,葉慶耀先後在福建省工業廳、水產局工作,並於1969年調入廈門上班,直到1999年退休。
對於「二二八事件」,葉慶耀說,那不光是臺灣的創痛,亦是他身上的一塊傷疤。至今,由於政策所限,他仍無法回到屏東的家。回家,成了他有生之年最大的心願。「但願歷史遺留問題不要成為阻礙兩岸親情溝通的天塹。」葉慶耀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