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事件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2月28日電(記者李慧穎)「大量的史實都證明,『二二八事件』不是民進黨所宣稱的『臺獨的源頭』。」在28日舉辦的「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上,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說。連日來,臺灣社會舉辦多場「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各界人士呼籲,勿借「二二八」事件操弄「臺獨」、挑動對立。

  為紀念「二二八事件」71周年,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與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28日舉辦《春天——許金玉與辜金良的路》新書發表會。這本書以上世紀五十年代臺灣白色恐怖受難人許金玉女士與其同為政治受難人的夫婿辜金良先生的生命歷程為主題。

  主辦方通過現場放映紀錄片、相關學者和媒體人座談的形式,藉由相關當事人的親身經歷,回顧歷史真相。

  「民進黨一直宣傳有『二二八事件』才有『臺獨』意識的起源,這完全是扭曲事實。」人間出版社發行人呂正惠說,「二二八事件」後一些臺灣的有識之士在失望之餘,認識到中國要有新的出路,於是投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五十年代遭到迫害和鎮壓。「這一段歷史,卻因國民黨長期掩蓋、民進黨的故意操弄,被曲解為『臺獨』的源頭。」

  藍博洲指出,當年的史實可以證明,「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臺灣社會並沒有什麼「臺獨」意識,這段歷史卻被政客不斷扭曲篡改,當作「臺獨」的源頭養分,每年的紀念活動都被民進黨搞成政治祭拜。

  孫文學校、中華泛藍聯盟等近日也在臺北舉辦「228的謊言與真相資料展」,陳列了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一萬多份檔案、照片、信函等史料,斥責民進黨以及「臺獨」人士刻意扭曲歷史真相,將「二二八事件」當作煽動「臺獨」訴求、挑動族群仇恨的政治養分。

  孫文學校總校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指出,有些人基於政治需要而用謊言來篡改史料、曲解歷史,窮盡一切伎倆,消費「二二八事件」給臺灣社會帶來的傷痛,以圖達到民進黨贏得政權、掌握臺灣史話語權的目的,然而受害的卻是臺灣民眾。

相關焦點

  • 大陸為什麼要紀念「二二八」?
    現在的「二二八」等同於國民黨的暴政,以及本省人的傷痛和苦難,儼然成為藍綠惡鬥中的經久不衰的政治議題。臺灣前衛政治漫畫家老培,曾調侃「二二八」是臺灣「一年一度的姨媽日」。雖然話語略有些直白,卻道出了「二二八」泛政治化的本質。若無意外,今年的「二二八」又會慣例地在一陣對國民黨的喊殺中「愉快」地開始和收場。但國臺辦要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的表態,又讓今年的紀念日別有不同。
  • 平反二二八事件:國民黨的贖罪
    2013年7月15日,臺灣解除戒嚴26周年紀念日,馬英九向臺灣「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致歉:「很多人跟我講,道歉道夠了,不必再道歉了,」可這也是表達一種態度,「面對歷史,我們要就事論事;面對家屬,我們要將心比心。」當天,馬英九與受難者家屬一同默哀一分鐘,並繞行紀念碑獻花,還向受難者及家屬代表頒發了「恢復名譽證書」。
  • 蔣介石銅像與「轉型正義」 紀念「二二八」目的在於帶來和解
    島內「二二八」紀念日爆發的縱火事件和「倒蔣」活動引發外媒關注。英國廣播公司28日稱,1947年,因為取締私菸而引發臺灣暴動,國民黨政府派軍隊前往臺灣「清鄉」。至今,蔣介石在島內仍被指為是「二二八」的幕後操盤手。  「實際上,『二二八』成為綠營操縱族群矛盾的不二法門。
  • 「二二八」事件73周年 馬英九再向受難者及家屬致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2月28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天是臺灣「二二八」事件73周年,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近代史上巨大的歷史傷痛,無論如何療傷止痛,都不容易完全抒解。他再次向「二二八」、戒嚴時期不當叛亂及匪諜審判案件受難者及家屬表達歉意與慰問。
  • 曾與40倍國民黨軍激戰,臺灣二二八事件中的小隊長逝世
    1945年2月28日的臺灣1947年,甫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臺灣,在國民政府治理下發生二二八事件,深刻影響臺灣後來的社會發展,即使過去70多年,二二八事件仍然在臺灣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2019年1月8日,曾在二二八事件中指揮民兵與國民政府軍激戰一日夜的黃金島在醫院逝世,為歷史翻過一頁。 黃金島本名黃圳島,二二八事件後為躲避國府通緝而改名「黃金島」,並加入國軍海軍陸戰隊,後因另案被牽連,遭判無期徒刑,入獄24年後假釋出獄,仍使用黃金島之名,使用時間甚至已經超過本名。
  • 臺灣二二八公園插滿五星紅旗 「獨派」氣急敗壞
    (臺媒圖)隨著一年一度的「二二八」即將來臨,島內「獨派」勢力假借這一臺灣同胞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利的歷史事件,挑撥省籍矛盾、製造族群對立的可恥鬧劇又將開演。尤其今年適逢「二二八」事件發生70周年,在如今島內政治氛圍下,分裂勢力若藉機「大操大辦」,竭力炒作折騰一番,想必不足為奇。然而,令「獨派」意外的是,臺北的二二八和平公園22日下午竟被插滿五星紅旗。
  • 「二二八事件」73周年,馬英九追思盼傷痛能逐漸緩和
    明天是二二八紀念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提早一天到二二八紀念碑前追思表示,希望追念行動讓家屬感受到關心,讓臺灣現代史上最嚴重的傷痛能逐漸獲得緩和。馬英九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都會參加相關的追思活動,今年也不例外,久未在媒體前公開露面的他,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天他仍全程戴著口罩,和民眾互動時也都以拱手代替握手。
  •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究竟是怎麼引發的
    諸多往事並不如煙,1947年2月末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就仍長久在臺灣島內以及周邊徘徊。雖然70年前的亡者早已蓋棺,但這一事件至今論未定,它在臺島內部仍是爭議不斷的話題,各派出於政治目的總有不同解讀。
  • 臺灣二二八公園插滿五星紅旗 "獨派"氣急敗壞
    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22日下午被插滿五星紅旗。(臺媒圖) 星島環球網消息:中國臺灣網2月22日訊 隨著一年一度的「二二八」即將來臨,島內「獨派」勢力假借這一臺灣同胞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利的歷史事件,挑撥省籍矛盾、製造族群對立的可恥鬧劇又將開演。
  • 林獻堂:一個臺灣士紳的「二二八」
    白先勇先生曾言:「不理解 二二八 ,就不會對臺灣人的心理有深刻了解。」誠如斯言。而有「臺灣第一士紳」之稱的林獻堂,他在「二二八」之中的經歷和所想,也能恰當的體現臺灣精英知識分子對於這一事件的真實態度。林獻堂林獻堂,1881年生於臺灣世家大族之臺中霧峰林家。
  • 「二二八」——不能遺忘的歷史真相
    今天是臺灣「二二八「紀念日,馬英九上午出席「『二二八』事件69周年紀念儀式」時表示: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面對受難家屬應該設身處地
  • 郝龍斌:「二二八真相」是民進黨選票提款機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2月27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今天(27日)表示,「二二八真相」、「轉型正義」對民進黨來說,永遠是選票提款機,以政黨利益出發來詮釋「二二八」,臺灣社會的真正和解難以企及。
  • 鼎鈞說││二二八事件的歷史不該再次被消費
    在過沒有多久的二月最後一天,二月二十八日,對於臺灣來說是放假的日子,「二二八和平界紀念日」放假一天,恰逢今年又是「二二八事件」屆滿七十周年,臺灣每年都會哀悼紀念,大陸方面也定調為「二二八起義」。 七十年過去了,七十年前2月27日,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天馬茶房旁,上一位賣私菸的林姓婦人在被查緝私菸的官員….。
  • 臺灣「二二八」風雲的臺前幕後
    至此,228事件全面爆發  各派的應對策略  經由行政長官陳儀同意,臺北與臺灣各縣市的各級民意代表及社會名流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並在臺灣各地成立分會並在臺中召開市民大會,3月7日,臺灣共產黨人吳鳳鄉在阿里山對國軍發起進攻,國軍寡不敵眾,被迫炸毀彈藥庫撤退。隨後,中共臺灣工委和臺灣共產黨所屬的部隊聯合組成「二七部隊」進一步發起對周邊地區的進攻 ,二七部隊是二二八事件當時,規模最大、維持最久的反抗勢力組織。
  • 邁開腳步,從西門紅樓走向二二八公園:申哥帶你走臺灣之七
    臺北的藝術家,以獨特的臺灣視角,對準了五十年的歲月流變。待我慢慢地欣賞時,發現每一幅作品都似曾相識。這不就是大陸麼?這人,這地,這風景。但它不是,展覽主題叫做「臺灣的味道」。紅樓背後,便是著名的酷兒酒吧區了。說實在的,出於獵奇心理的我~既沒有餘錢,也沒有閒工夫~於此逗留。逛了一圈之後,便往「二二八和平公園」方向走去。
  • 臺灣歷史課本刪除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惹爭議
    據BBC中文網報導,臺灣的五個「直轄市」表示將與「教育部」「不同步」,拒絕採用經過「教育部」「微調」過的歷史教材。 臺灣的媒體報導說,在出席民間組織—臺灣教授協會對此所舉辦的座談會時、代表臺北、桃園、臺中、臺南以及高雄出席的市政府教育官員均表示反對臺灣「教育部」「微調」之後的高中新課綱。
  • 臺灣各界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光復75周年
    中新社臺北10月25日電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當天上午,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勞動黨、統一聯盟黨等十幾個團體發起社會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臺灣各界人士在臺北中山堂「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共同緬懷抗日先烈。「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
  • 228事件在臺灣有不同的認識和解讀
    在228事件中,有共產黨領導的27部隊,在臺灣中南部與國民黨軍隊交鋒,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此事件應屬於國共內戰的一部份。深綠「臺獨」運動份子,一直將228事件說成是「臺灣獨立」的濫觴,外來政權國民政府血腥鎮壓臺灣人民。部份臺灣醫學界、宗教界、政界認同日本的份子,趁機推廣「皇民史觀」,視自己為抗日戰爭戰敗國的子民,要在臺灣拆除當代中國歷史遺蹟,恢復神社,認大和民族為祖宗。
  • 謝雪紅與二二八起義
    在港期間,謝雪紅等與廖文毅要求由聯合國託管臺灣的分裂行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蘇新把他們在香港的任務概況為:一、向消息閉塞的臺灣宣傳國內外形勢,特別是國內革命形勢;二、向國外和大陸人民揭露臺灣當局壓迫和剝削臺灣人民的罪惡;三、公開反對託管運動和美國對臺灣的野心;四、溝通臺灣同胞和大陸及海外同胞的聯繫。為此,有必要組織一個政治團體。
  • 臺灣民間各界紀念「七七」83年:為了做個中國人
    又到七七,臺灣當局未置一詞,但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舉辦百人紀念會,有群眾團體到日本在臺機構表達「保釣」決心,統一聯盟黨(原中國統一聯盟)於7月6日座談重溫「一致抗日」的歷史……馬英九出席了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的紀念會,他致辭說,李登輝曾經質疑臺灣人抗日,這是「出賣臺灣、羞辱人民、作踐歷史」,「臺灣人抗日有10萬人死傷,當時臺灣人口總數只有3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