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各界紀念「七七」83年:為了做個中國人

2020-12-27 海外網

七七,對於臺灣意味著什麼?又到七七,臺灣當局未置一詞,但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舉辦百人紀念會,有群眾團體到日本在臺機構表達「保釣」決心,統一聯盟黨(原中國統一聯盟)於7月6日座談重溫「一致抗日」的歷史……馬英九出席了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的紀念會,他致辭說,李登輝曾經質疑臺灣人抗日,這是「出賣臺灣、羞辱人民、作踐歷史」,「臺灣人抗日有10萬人死傷,當時臺灣人口總數只有300萬人」。

為了做個中國人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1936年發生在臺灣的「祖國事件」。當時臺灣的知名士紳林獻堂先生受邀到臺中參加活動,因為林獻堂在大陸曾有「此番歸來祖國」之語,日本殖民統治者唆使日本浪人當眾掌摑他,並質問他為什麼說回到了祖國?這個事件過去80多年,「祖國」又成為臺灣的禁忌,稱大陸為祖國也會如林獻堂一樣被羞辱、打擊。蕭開平說,「中國史列入東亞史」、「教科書去文言文」,這些推動「去中國化」的行為令人想到日據時代的燒祖宗牌位、禁中文、禁漢字。

蕭開平在紀念會上說「今天見到的都是歷史人物」。誠如所言,不少與會者的前輩都鐫刻在抗日史冊裡,他們作為後輩仍在傳承前輩的愛國薪火,有他們在,臺灣就有另一種聲音。林光輝,臺灣抗日史上滿門忠烈的霧峰林家後人,他在紀念會上發言說:「七七這個日子,是我們的前輩為了當個中國人流血奮戰的日子,之前,臺灣人在臺灣抵抗日本殖民統治,七七之後,更多人到大陸參加戰鬥,像蕭道應等,當年想當個中國人非常辛苦,不容易啊!」

對於當下臺灣的「反中」話語權,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認為,對於「一個中國」在臺灣的「短暫的挫折感」,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臺灣要重新認識一個崛起的中國,而不是反共反中宣傳的中國;要重新認識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百年歷史上包括臺灣在內的精英們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臺灣要做中華民族復興的「他者」、還是要參與其中?這個問題要讓年輕人思考,讓他們了解參與其中,舞臺和前途自然會很大。

去除「殖民心態」

楊開煌在紀念會上提出,認同一個中國,還要繼續去除「殖民心態」。

但當下臺灣的歷史敘述卻充滿「殖民心態」。林光輝在紀念會上說,桃園大溪的日本房子現在被定為「古蹟」,當年日本人從臺北殺到大溪,大溪的大火燒了3天,這些房子是日本人在臺灣民房的廢墟上蓋起來的,如果這些是「古蹟」,總要留幾間更「古」的民房提示那段歷史吧?

林光輝還談到日本殖民者在雲林的暴行,當時大林村簡義想以放棄抵抗換取1000多名村民的安全,結果日本人進村後先要200名婦女,簡義不從,80多名簡姓女子被強姦。臺南發生的「蕭壠大屠殺」,村民逃進一條山溝,日本人堵住山口掃射,有7000多人被殘殺。據記者此前的採訪了解,「蕭壠大屠殺」至今存在於當地村民的「口述」,不見正式寫入歷史。

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在紀念會上說,上世紀90年代起,李登輝大力推動「認識臺灣」歷史教育,其後繼者又接著展開「去中國化」的教育,導致如今在臺灣的中國史教育,在質與量都已是氣若遊絲,尤其是教育部門一意孤行所實施的歷史課綱和教科書,更是對中國史教育的一大摧毀。

「和平統一才不愧先賢」

臺灣「釣魚臺教育協會」理事長陳美霞在紀念會上說,在反中反共、親美日、「去中國化」的教育下,「臺獨」民粹的意識形態形成,臺灣從上世紀70年代起反帝愛國的「保釣」意識式微,課本中只寥寥幾句帶過。「教育協會」通過記錄口述歷史、和漁民合作、舉辦各種活動,彌補教育的空白,讓臺灣社會了解反殖民的歷史。

吳昆財說,歷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唯有尊重與認識歷史的民族,才能永續萬代而不滅。不滿於臺灣的歷史教育現狀,吳昆財發起成立了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如果你不知道過去,你就不會擁有未來。如果你不了解你的民族過去的遭遇,你也不會知道將何去何從。」

在統一聯盟黨6日舉辦的「全民族抗戰83周年紀念會」上,黨主席紀欣說,七七事變後,全中國人民包括已被日本高壓統治了42年的臺灣同胞忍無可忍,團結起來,一致抗日,終於贏得勝利,光復臺灣。現在,也唯有兩岸中國人團結起來,才能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也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

7日下午,中華統一促進黨等團體相繼到日本在臺機構遞交公開信、抗議書,高呼口號「釣魚臺是中華民族固有領土」、「兩岸早日和平統一」、「臺灣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人民抗日協會」理事長鄭建炘說,83年前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全面抗戰,83年後臺灣島仍有很多媚日的人。「釣魚臺」本來是中國人的領土,卻有臺灣人甘為走狗認為「釣魚臺」是日本的。希望在臺灣的中國人為復興中華民族繼續努力。(本報臺北7月7日電 本報記者 陳曉星 孫立極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7月08日   第 03 版)

責編:侯興川

31830200,.臺灣民間各界紀念「七七」83年:為了做個中國人,.2020-07-08 07:01:29,.204198,.侯興川

相關焦點

  • 臺灣民間各界紀念「七七」83年
    為了做個中國人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1936年發生在臺灣的「祖國事件」。當時臺灣的知名士紳林獻堂先生受邀到臺中參加活動,因為林獻堂在大陸曾有「此番歸來祖國」之語,日本殖民統治者唆使日本浪人當眾掌摑他,並質問他為什麼說回到了祖國?
  • 臺灣多個團體紀念全民族抗戰83周年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紀念這一重要日子時呼籲兩岸中國人汲取歷史教訓,團結起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這樣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等團體7日在臺北舉行「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代、專家學者等100多人參加。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表示,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今年也是臺灣抗日125周年。
  • 臺灣多個團體舉行紀念「七七事變」83周年活動
    中新社臺北7月7日電 7月7日為「七七事變」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舉行相關紀念活動。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當日舉行「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就「抗日精神」「九二共識」「課綱改革」等議題進行討論。該紀念大會由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主辦。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亦出席活動。
  • 臺灣各界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光復75周年
    中新社臺北10月25日電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當天上午,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勞動黨、統一聯盟黨等十幾個團體發起社會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臺灣各界人士在臺北中山堂「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共同緬懷抗日先烈。「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
  • 臺灣民間唱響抗戰歌曲 學者籲「不容青史盡成灰」
    中新社臺北7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 路梅)臺灣民間團體中國統一聯盟、新黨青年軍、臺北市松竹梅文化基金會等7日在臺北分別舉辦抗戰紀念活動。  今年臺灣民間舉行的各項七七抗戰紀念活動,傳唱昔日愛國歌曲成為共通點。  中國統一聯盟今年演講會中增加抗戰歌曲合唱、《黃河大合唱》欣賞、詩歌朗誦等環節,邀盟員、友人共同欣賞。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王津平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這些歌曲中有國家的苦難,希望通過文藝欣賞來張揚兩岸中國人期盼「祖國中興」的精神。
  • 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事件
    在28日舉辦的「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上,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說。連日來,臺灣社會舉辦多場「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各界人士呼籲,勿借「二二八」事件操弄「臺獨」、挑動對立。  為紀念「二二八事件」71周年,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與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28日舉辦《春天——許金玉與辜金良的路》新書發表會。
  • 紀念抗戰| 馬英九演說:抗日戰爭始於甲午、始於臺灣
    馬英九稱若真要推算中國人的抗日,應該從1894年的甲午戰爭起算,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灣民眾發起抗日運動,包括前二十年的武裝抗日,以及後三十年的政治和文化抗爭。因此可以說,「中國抗戰始於臺灣」。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兩岸各界代表籲弘揚抗戰精神反「臺獨」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兩岸各界代表籲弘揚抗戰精神反「臺獨」 2020-10-22 23:27:11多位兩岸各界與會代表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兩岸同胞要弘揚抗戰精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光明前景。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指出,兩岸同胞要牢記臺灣光復歷史,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捍衛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 紀念臺灣光復 共促祖國統一
    要高度警惕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圖謀,大力宣傳臺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加強對兩岸民間交往歷史的研究,增進臺灣同胞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厚植兩岸同胞精神紐帶。  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主持。兩岸與會代表圍繞「紀念臺灣光復、推進祖國統一」的主題進行研討。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臺灣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等12位代表發言。
  • 「七七事變」83周年 黨史專家:這些事銘記史冊
    今天是「七七事變」83周年紀念日,人民網強國論壇專訪了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他表示,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巨大,銘記史冊。
  • 民間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當中的數字有什麼含義
    民間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當中的數字有什麼含義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發明創造流傳至今的醫學、藥學、天文學、文學、音律等等,讓後世之人受益匪淺。小編現在就來和大家分享這樣一句民間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當中的數字有什麼含義!這是什麼意思,「不過」是指什麼?「八八」和「七七」又分別代表什麼呢?小編翻閱很多資料,原來這兩句話總結於《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被譽為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古書。這部書中關於醫學知識的記載和闡述,至今還影響著世界醫學的發展。
  • 臺灣光復75年,民進黨當局卻在做「脫中」蠢夢
    75周年紀念日。連日來,海峽兩岸舉辦學術研討會、視頻連線座談會、歷史圖片展等一系列活動,紀念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的重大歷史時刻。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也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要成果,彰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 七七與七夕
    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如九與五是重要的數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徵。而「一」是萬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榮的象徵。「七」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 臺灣各界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秉持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臺灣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籌委會在3月26日也就是農曆三月三日這天,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表達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崇敬,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典禮儀軌遵循古禮,並邀請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政則擔任主拜官,各界人士參與盛會,儀式莊嚴隆重。
  • 來自臺灣不同族群,他們都喊出了「身為中國人自豪」!
    和以往不同,今年兩岸各界關注的海峽論壇,不是大陸又會對臺灣民眾送出什麼樣的大禮包,出臺哪些惠臺新政策,而是關注臺灣都有哪些人參加了論壇。吳成典說,在臺灣很多人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而我是臺灣的中國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我吃臺灣米喝臺灣水,我認為只有統一,兩岸同胞才能雙贏,民族才會偉大復興。」為了民族復興也為了臺灣好,吳成典呼籲,應該提倡臺灣民間團結起來發動自救行動。
  •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此刻,向30餘萬遇難同胞致哀
    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陷南京這一場持續40多天的人間浩劫30多萬同胞慘遭血腥屠殺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國人被殺害國行公祭,祀我殤胞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不為延續仇恨只為警醒:吾輩自強!
  • 鬱慕明:我是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臺灣當局給留學美國的學生灌輸的有所謂「反共防共」、「恐怖肅清」和「社會噤聲」,卻並沒有「保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臺灣當局眼中,為了釣魚島和美國老大叫板並不值得,更遠遠沒有防範「共諜」滲透來得重要。 當時的西方世界正值危機,質疑資本主義和尋求變革的左翼思潮上升,臺灣留學生中出現了「左派」。
  • 臺灣各界人士痛批「反滲透法」:致臺灣人人自危
    中新網1月2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2019年的最後一天,民進黨當局利用立法機構席次多數優勢,強行通過「反滲透法」,遭到臺灣各界人士痛批。資料圖為韓國瑜。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攝政界痛批「惡法」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韓國瑜1日痛批「反滲透法」是個「惡法」,他指出,非常多臺灣民眾在網絡發表言論後被約談,很多人非常害怕恐懼。
  • 紀念臺灣漁船直航湄洲朝拜媽祖30周年活動舉行
    碩果馨香」「崇德大愛 澤被四海」「媽祖之光 聖地風貌」四個專題,展示30年來湄臺直航交流盛況、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成果、媽祖文化傳播世界各地的情緣、湄洲島新發展新變化等內容。時間回到1989年5月6日,為了能從媽祖故裡恭請到媽祖分靈神像庇佑漁民,臺灣宜蘭縣南方澳南天宮20艘漁船載著224名媽祖信眾,在200多艘出海漁船的掩護下直航湄洲島進香,這是兩岸隔絕40年來第一次有組織、大規模的民間直航,在兩岸民間交流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波多卡」火過政治人物,臺灣輿論各界都不淡定了
    「波多卡」風波不只在日本AV界造成話題,臺灣的娛樂圈的各家女星們也是不甘寂寞,以性感寫真出道的臺灣女星天心也在自己的臉書facebook上寫道:「悠遊卡找來AV女優做代言人會不會太扯!我們的『大人們』到底是怎麼了?把AV女優請來放在這個位置適合嗎?竟還大言不慚說這樣做是為了服務廣大男性乘客,下次再來照顧女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