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家這幾天看過的電影,談論最多的應該是《八佰》了吧?
這部由著名導演管虎費盡心力製作的史詩級戰爭電影,僅上映三天,就創下了八億的票房紀錄,無疑是為疫情過後的電影市場增添了一注新鮮血液,讓無數觀眾為之沸騰。
說起劇中的演員,除了有當紅小生歐豪、魏晨、杜淳、黃曉明、李晨之外,還有姜武、侯勇、張譯、王千源這樣的老戲骨,再加上姚晨和唐藝昕的助陣,如此強大的演員陣容,無疑為這部電影增添了不少亮點,每個演員在劇中都有非常出彩的部分,但是在這裡我想格外的提一下張譯這個演員。
說起張譯,我最開始認識他是在電視劇《士兵突擊》裡面,他在其中飾演鋼七連的班長「史今」,在他退伍轉業要離開的那一場戲中,全連的戰士為他送別,他強忍著淚水跟戰友們一一道別,直到坐上計程車走遠,他才放聲大哭,當時看到這一幕,我早已淚眼婆娑,我當時心想,這個演員表演的真好啊,演的是那麼的情真意切,當演職員表再次出現的時候,我特別留意了一下這個鐵漢柔情的班長「史今」,原來他叫張譯,這是我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見他,並且記住他。
回歸到《八佰》這部電影,張譯在裡面飾演一名浙江保安團士兵「老算盤」,他在劇中造型邋遢,髮型比較像乞丐,但實際上他也是「八百壯士」中的一員,在殘酷無情的戰爭中,想要做真正的英雄很難,而張譯飾演的正是在戰爭中畏懼和退縮的那一類人的縮影,他反映了當下環境中真實的人性弱點,畫面中,「老算盤」害怕戰爭,他想要喬裝逃跑,卻被歐豪飾演的「端午」當場抓住並極力阻止,此時槍口對準之下的張譯爆發出了驚人的演技,他完完全全的進入角色,與當下的環境氛圍融為一體,他披頭散髮,面容憔悴,一邊用斷指的雙手抱著槍桿一邊痛哭流涕,從他落魄、痛苦的眼神和幾乎崩潰的狀態裡,我們看到了這個角色身上的恐懼、無奈和強烈的求生欲,這才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觀眾在此時才由衷的感覺到這是一場真實發生的戰爭所帶給人們的傷痛,導演管虎在現場看到這一段表演時幾度用手掩面,眼含熱淚,完全被張譯的演技所打動,深深折服。
《八佰》屬於軍事抗戰題材,該片改編於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反映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後期,由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連續奮戰四天四夜,以少敵多,奮力抵抗日軍的傳奇故事。據歷史記載,其實真實人數並不是八百人,而只有四百二十人左右,只是為了震懾敵軍才謊稱有八百勇士在殊死抵抗。
但是此《八佰》又非彼八百,電影不僅僅是在單純地強調這場戰役上所呈現的人員數量,而是重在描繪這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戰勇忠魂,他們或許是兒子、是父親,他們或許英勇無畏、或許膽小怯懦,他們或許正直善良、或許老謀深算,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現了殘酷戰爭下的眾生相,這才是在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真實人物。
所謂時勢造英雄,但或許有人的初衷並不是成為英雄,而只是為了出來見見世面,看看大上海的繁華,又或是只想抱著老婆孩子熱炕頭,過自己安穩的小日子,但卻在戰火連天,名族危機的時重要關頭被逼無奈,選擇了奔赴戰場,奮勇殺敵,這一個個原本有著私心的小人物,在日軍的連番轟炸下,看著自己的親人慘死眼前,心中反擊日寇的決心被徹底激發,他們拿起刀槍、衝鋒在前,甚至不惜身綁炸藥包,縱身躍進敵人的包圍圈,與敵人決一死戰,這一幕幕捨生忘死、英勇就義的場景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正所謂一顆心有一種所得,千顆心有千種所得,任何一部電影都有人褒貶不一,更何況是一部熱度如此之高的電影,也許有人覺得裡面有二十多位演員出境,分不清哪個是主演,給人一種錯綜雜亂的感覺,但也有人說導演並非是為了宣揚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弘揚名族大義,劇中的每個人都是英雄,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為了讓「患病」的中國人民覺醒,激發所有人一致對外,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和勇氣,總之,不管評價是好是壞,有話題討論度總是好事。
如果你也想知道其中究竟,何不去電影院一睹為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