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溼難除
有人說吃薏米可以祛溼,有人說運動可以去溼,有人說拔火罐可以祛溼,有人說艾灸可以祛溼,有人說汗蒸可以祛溼……各種方法都嘗試過了,為什麼溼邪還是那麼難去!
被溼邪纏住的身體,常見以下不適:
四肢無力,每天都昏昏欲睡;心煩胸悶,感覺喘不上氣;關節疼痛,感覺裡面很沉重;體型肥胖,臉部總是油膩膩、頭髮總是一縷縷的;痘痘長不停,一痘未消一痘又起;「那裡」總是癢,總有揮之不去的味道,女性還有白帶異常;大便不成形,總是黏在馬桶上,衝不乾淨;
……
所謂「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邪究竟是如何侵襲、傷害我們的身體,要如何才能高效去溼呢?
溼邪不除,百病生
溼邪盤踞在體內久了,容易誘發肥胖、脂肪肝、哮喘、膽囊息肉、腸息肉、惡性腫瘤,還要提防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那麼,「溼」是如何侵襲人體、誘發疾病的?
《素問·氣交變大論》載:「歲土太過,雨溼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年中,天之溼氣過重,人體的腎水被溼邪侵襲,就易出現腹痛、清冷氣逆、情緒低落、肢體困重等不適。
為什麼呢?
人體的陽氣是若能通調、舒暢,則情志愉悅,神清氣爽。但如果升發的陽氣,被溼邪裹挾,就像掉入了沼澤中,容易情緒就會低落,這樣的人往往容易焦慮,容易誘發膽囊息肉、腸息肉。
若脾臟失調,脾土不能制水,則容易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沉重、腹瀉,以及陰瘡、溼瘡流膿水等不適。
溼邪能引起這麼多錯綜複雜的症狀,到底如何分辨、如何治療?
高效去溼法一:分清「內」「外」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溼氣與天氣、居住環境有關係,主要和人體五臟的脾臟有關係;其次,溼邪襲人多從人體下部開始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分辨溼邪所在的部位及其性質,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
溼為重濁有質之邪,有從外感者,有從內生者。——《治療新律》
山嵐障氣,天雨溼蒸,遠行涉水,久臥溼地,及著汗衣溼衫,致溼氣侵入肌膚者,這是外感之溼。
膏粱之人,大吃大喝,嗜食炙烤、煎炸、燒烤,或食生冷瓜果甜膩之物過度,導致脾陽不運而化溼者,還有思慮過度、房事不節……這些都是內生溼氣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情緒和生活習慣都是不可控因素,外感之溼氣若疊加內因,則外感之溼,必漸入臟腑;內生之溼,正氣不足,必定外傳經絡。
外因外治,內因內因,外因內因,身心同調。以溼熱為例,治療溼熱病的大原則是「理脾、清熱、利小便」:
(1) 時令天之溼熱之氣,觸人口鼻,導致不飢不食,宜清熱開鬱,佐以芳香中藥;
(2) 身黃小便不利,口渴引飲,可用五苓散加茵陳;
(3) 五心煩熱,小便不利而渴者,可用桂苓甘露飲;
(4) 溼熱黃疸,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用茵陳蒿湯;
上述方法僅供參考,還需要專業醫生來進行辨證論治。
高效去溼法二:治溼大法
中醫在臨床上有勝溼、引溼、逐溼、祛溼、滲溼、燥溼等「治溼大法」:
溼痺者,多用羌活、獨活、木瓜、蠶砂等祛風溼藥;寒溼者,多使用芳香化溼藥,如藿香、佩蘭、蒼朮、砂仁、白豆蔻、厚樸、草果,可溫陽化溼;溼而有熱者,以苦寒之劑燥溼,多用黃連、黃芩、黃柏、龍膽草、苦參、茵陳、金錢草等中藥;氣虛者,多配伍砂仁、白豆蔻、厚樸等行氣與祛溼功效並見的中藥;水溼停滯難運化者,多用茯苓、澤瀉、豬苓、赤小豆、車前子……
上述方法僅供參考,還需要專業醫生來進行辨證論治。治療原則為「隨證治之」。講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就說,那到底怎麼辨別啊?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根據症狀去判斷溼氣的部位,還要配合中醫的望診和脈診,舉例而言,我在身心同調中的望診課裡講過:面色薄澤為風,白為寒,黃濁為溼為痺;其次,再根據顏色的明亮和晦暗,出現病色的部位等來判斷。
另外,身心是一體的,溼邪與情緒之間也有微妙的關係,焦慮與煩躁,抑鬱與悲觀等,都和體質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保持情緒平和、適時適當發洩情緒,對於體質的改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艾灸助力祛溼,給力!
要想祛溼更高效,除了辨清溼邪的性質、位置之外,還可以藉助艾灸和飲食來進行調理。其中,艾灸的話,可以選擇大椎穴和豐隆穴。
大椎穴:通陽散寒
大椎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脈上的穴位,督脈主一身之陽氣,具有清熱解表、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艾灸此穴可以通陽散寒、解表溼。
豐隆穴:化一切痰
豐隆穴為祛痰要穴,施以艾灸,可化一切的痰,包括有形的痰,無形的痰。
豐隆穴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
如果你的體質更偏向平和,日常也不見什麼脾虛的症狀,但是夏天來了,感覺自己沒什麼胃口、溼重乏力、昏昏欲睡的話,可以試試紅豆薏仁芡實顆粒。
祛溼先調脾,脾好祛溼強
中醫祛溼早就有了嚴密的邏輯和方法,《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
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
我們知道紅豆薏米可祛溼,但熬煮麻煩,體質不合或用錯原料只會加重溼氣。
所以除了紅豆薏米,還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講究君臣佐使。消除溼氣的主要病因,並輔助改善其它症狀,提高整個機體的功能,合力抵抗溼氣,才能達到平衡、快速祛溼的狀態。
天然食材,名醫組方,輕鬆根除溼氣
紅豆薏仁芡實顆粒出自名醫組方,祛溼快、很、準!每天只需三分鐘,衝泡一包紅豆薏仁芡實顆粒,就能輕鬆祛溼。很多人連續吃了1個月,溼氣症狀明顯緩解,連氣色都好了許多!
採用了中醫裡藥食同補的原理,在紅豆、薏米的基礎之上,選用芡實、魚腥草、荷葉、茯苓、梔子、橘皮、大棗、蜂蜜9種道地食材,科學配伍,使其性質更為溫和、平性,可長期食用;又有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祛溼之效,可全面調和五臟六腑,根除溼氣的同時修復受損。
【 紅豆薏米芡實顆粒 】
薏米:利水滲溼,健脾胃清肺熱止洩瀉
紅豆: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魚腥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荷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固精消腫
梔子: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
橘皮:健脾開胃、理氣消食、燥溼化痰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蜂蜜:益氣補腎、滋補腸胃、改善睡眠
上班一族工作壓力大,平時加班熬夜、作息不規律,皮膚容易出油冒痘,精神狀態差,服用一段時間的紅豆薏仁芡實顆粒,痘痘消失了,皮膚變好了,整個人精神了很多!
而身材肥胖的人,體內溼氣被清除後,腸胃改善,大便通暢,口臭沒了,身體浮腫、虛胖的情況也隨之消失。
經常失眠多夢的人,每天喝一杯,益氣養血、緩解疲勞、吸附身體濁氣,睡眠質量越來越好。
科學研磨 更易吸收
將所有原料磨成細密粉狀,不僅方便衝泡,更易被人體吸收,口感上也有很大的改善,尤其適宜脾虛肥胖者。
精心調配的祛溼食材,使祛溼健脾、利水消腫效用達到最佳!對內可調理脾、胃、肺、腎,對外消除溼氣引發的嗓子不適、皮膚油光、眼皮腫脹、大便不成形等表症。加上調節飲食,規律作息,加強鍛鍊,養生、減肥、美容,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