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溼七法 | 穴位

2021-03-03 中華醫學資料庫

昨日,師為我們講到豐隆這個穴位,真是奇妙的很,這穴位與列缺、偏歷等,都有極大的關聯。列缺為電神,豐隆為雷神,偏歷為雷電子,這三穴,就如同天空中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又如十二節氣中的驚蟄,能驚醒蟄伏在地中所有潛藏之物,令他們恢復生機。如天地鬧鐘,似乾坤戰鼓!

進而言之,這是個能令萬物回春,讓天地復甦的穴位呢!

而師又從治痰溼的角度,為我們具體解說了這個穴位的真實義。

所謂魚生痰,肉生火。痰火之所生,皆源於魚肉之充足。而豐隆穴,正是在腿上肉都飽滿到要隆起來的地方,師說:「這正是大魚大肉之所,便可對治痰火交阻之疾。」

從這個角度來論豐隆的功效,真是新奇的很。

師說:「只要是苓桂術甘湯能對治的一切疾患,皆可以豐隆治之。此痰溼之氣,如潮漲般豐滿隆盛之象也!」

苓桂術甘湯是由茯苓、桂枝、白朮、甘草四味藥組成。而其最主要的功效,便在於祛溼化痰。而看到這四味藥,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它們其實分別就代表這四種治溼之法。

也就是以前師為我們說過的溼毛巾原理。想讓溼毛巾幹,有五種解決方法。

但,之前師都是以藥物來表這除溼之法,今日,師卻以穴位來對應這除溼法,又讓我們眼界一新!




一、昇陽法

想讓毛巾幹得快,首先,就是將原本沾溼的毛巾給拎起來。這叫昇陽除溼法。中醫基礎理論中說溼為陰邪,易襲陰位。而當清陽上升,便能令其蒸化。而最能代表這昇陽之道的穴位,便是百會、大椎、素髎。

這三個穴位很有意思,師說,它們都是高高山頂立的穴位。百會不用說,巔頂之上,自是人體制高點。而大椎和素髎又作何解?

哈哈。人體並不是只有站著時才有制高點啊,坐著、躺著,都有最高的地方。大椎便是當人體俯臥時,最高隆起的位置,素髎(鼻尖)便是當人體仰臥時,最高隆起的位置。

所以這三個最高的穴位合在一起,便能令陽氣上舉,蒸化溼氣。如人登山,溼邪自散,似巾高掛,水溼可化!

二、擰法。

想讓毛巾幹得快,第二個方法,便是用力擰乾。擰乾的前提,便在於要有力量,力量足,才能將毛巾溼氣擰除。而能讓人強健有力的穴位,師告訴我們,有手腳的三裡穴,能通過強健脾胃,脾主四肢,主肌肉,來達到肌肉力壯。拍三裡,有力氣。長力氣,去溼氣!

再者便是氣海。所謂力氣力氣,不單要有力,更要氣足。而這氣海,便是令臟腑之氣都飽滿壯實,如同大海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運用了丹田之氣。

而人體最厲害的,還有背後的命門之氣。這是腰腎之力,亦是人體的後勁之源。故師說,壯腎即是壯力氣。腎主志,能讓人意志堅強的,當屬志室之穴,能壯大你的志向,強壯你的腰腎。

這是壯力氣的擰法。人擰毛巾時,不單要用手腳力,更要動用腰腹之力!氣海主腹,命門主腰!



三、曬法。

顯而易見,將毛巾放置陽光下曬,為最常見的除溼法之一。而能令人體如陽春布德澤般制陽消陰的穴位,便有督脈的至陽,奇經的太陽,以及膽經的日月或光明。

(小註:這些穴位都是師在講課中提到的,但沒有絕對的答案,我們自己都可以根據認識去總結歸類列舉,在此也只是將師之論總結分享與大家而已。)

這三個穴位不用解釋,一看便知道,皆是人體內如太陽日月般存在的至陽之穴。

四、風吹法。

頭髮溼了,我們立馬就會用吹風機去吹乾,同樣,在陽光不強烈的情況下,我們便須運用風力,來使溼地燥幹。

師說:「風能勝溼,氣行則溼自去。」

能為人體製造一股清風,甚至是狂風、龍捲風的,自然少不了風市,諸風會集之市;風府,統領風穴的府衙;風池,風所匯聚之池,這類風穴啦。

五、利水法。

當水淤積在一處,則變成了溼地。溼的形成,與水不能正常運化排通至關重要。於是乎,以利水之法來通利溼氣,便尤為重要。

能專通利人體水道的穴位,如同通溝渠的管道一般,能令水液流動利索的,自是少不了水分,令水有所分;水道,使水能有渠道流動;支溝,便是建立溝渠流通水液;溫溜,令水液溫暖流通,等等此類有流通之性的穴位,皆屬利水除溼之法。

往常師僅為我們講過治溼五法,而今日,師又再加兩法。

六、培土法。

當地面有水窪凹陷,形成水溼泛溢時,表示水溼已經達到一定的深度,而這時,最簡便的方法之一,便是立即蓋土,以土之燥來伏水之溼。

而人體之中,能壯大肥土的,便是如土一般厚實的穴位。如胃經的豐隆,肺經的魚際,大腸經的臂臑,這都是肌肉豐滿隆盛之處,常點按,亦能令人體脾土強壯。好似築堤固壩,水自控下!



七、閃電法。

這個是師從穴道中又領悟到的一條治溼大法。

有句話叫:「譬如陰晦,非雨不晴。」

溼為陰邪,當這些陰晦的東西遮蔽了晴空,這時,天空中一道閃電劈來,便能將這陰晦劈開,令陽光透進來。

而能為人體製造雷電的,師正好今天便說道了這幾個穴位,那就是列缺、偏歷、豐隆,這電閃雷鳴三要穴,便是治溼的最上之穴。

而溼乃痰之母,無溼不生痰!治溼而治痰!此三穴亦擅長治痰也!

這治溼七法,你get到了嗎?

但師告訴我們,穴道之妙豈止於此,學者若能潛心研究領悟,更會有超前人之思維。

師的行持,正是為我們說明了這點,毋庸置疑。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穴位治溼七法!
    溼的形成,與水不能正常運化排通至關重要。於是乎,以利水之法來通利溼氣,便尤為重要。能專通利人體水道的穴位,如同通溝渠的管道一般,能令水液流動利索的,自是少不了水分,令水有所分;水道,使水能有渠道流動;支溝,便是建立溝渠流通水液;溫溜,令水液溫暖流通,等等此類有流通之性的穴位,皆屬利水除溼之法。
  • 揭秘金庸小說中那些病症與治法
    (鹿鼎記黃曉明版)  其實,我想說,人家今天是想跟你們說說金庸爺爺筆下那些關於疾病與治法的事。  我敢保證,無論是70後、80後、90後甚至00後,對金庸的小說多多少少有一些情懷。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在金庸小說中那些病症及治法。  1)骨折筋傷  武林中人所患病症,不外筋傷、骨折、脫位等急性外傷和遭受外力攻擊所致內傷兩大類。對外傷的治療,以止痛、止血、接骨、骨關節手法復位等為治法,用藥以活血祛瘀類為主。
  • 趙紹琴:論溫病治法與傷寒治法 | 一針一藥
    自金代劉完素倡「熱病只能作熱治,不能作寒醫」之論始,便揭開了寒、溫爭鳴的序幕,特別是當溫熱學派形成以後,這種爭鳴就愈加激烈,代代相傳,至今未息。在《傷寒論》治法能否包括溫病治法方面,兩家分歧尤為明顯。傷寒學派以前人有關論述為依據,直斥葉吳三焦、衛氣營血辨證為標新立異。
  • 回顧三焦經的七個穴位,開啟足少陽膽經的第一個穴位,瞳子髎
    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我們講了很多,前天講到絲竹空後就已經講完了,在開始了解下一條經脈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三焦經的穴位,有關衝、中渚、陽池、外關、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絲竹空。三焦經行走於人體的側面,從手指走向外側眼角,特別是在頭面五官有很好的停留,所以三焦經的穴位多可以治療偏頭痛、眼疾、耳疾。
  • 趙紹琴:論溫病治法與傷寒治法(純乾貨)
    自金代劉完素倡「熱病只能作熱治,不能作寒醫」之論始,便揭開了寒、溫爭鳴的序幕,特別是當溫熱學派形成以後,這種爭鳴就愈加激烈,代代相傳,至今未息。在《傷寒論》治法能否包括溫病治法方面,兩家分歧尤為明顯。傷寒學派以前人有關論述為依據,直斥葉吳三焦、衛氣營血辨證為標新立異。
  • 焦樹德:治咳七法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編輯/張亞娟)治咳七法作者/焦樹德咳嗽一症,外感時病中有之,內傷雜病中亦有之,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並且不是只患了肺病才發生咳嗽,《內經·咳論》中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說明咳嗽之症,包括很廣,牽涉面很大。
  • 傷寒感冒外治法
    傷寒感冒外治法一、傷寒1、傷寒點眼角法屬性2、傷寒蔥姜熨法屬性:治傷寒胸膈不寬作痛。一切寒結。熱結。食結。痰結。痞結。水結。等症。並中不堪攻擊者。以此法熨之。則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連須蔥頭一大把。老生薑二大塊。生蘿蔔四五個。(如無以蘿蔔子一合代之)三味共搗爛炒熟如數包熨痛處。
  • 皮膚瘙癢的穴位有哪些?醫生著重介紹三個穴位
    皮膚瘙癢的穴位有哪些? 皮膚瘙癢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 蕁麻疹會癢,過敏會癢,乾燥會癢,溼疹會癢,蟲咬會癢。 還有非常多的原因均會導致皮膚瘙癢。
  • 中國傳統文化:穴位篇--鳩尾
    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下鳩尾穴位位置圖、按摩手法及作用。【鳩尾穴名解】別名:尾翳穴,神府穴,骬尾穴,骭鶻穴,骬骬穴,臆前穴。1、鳩者鳥之一種,其習性特徵與鵑相近,鳩與鵑最大的不同之處即是不自營巢,而是在其它同類鳥巢內下蛋並由它鳥代為孵化。尾者餘也,指鳩鳥餘下之物。
  • 天灸治過敏性鼻炎 敷貼穴位有講究
    其中跟蹤觀察進行穴位貼敷治療過敏性鼻炎47例。跟蹤結果表明,選2008年伏天三個交伏的日子(即7月19日初伏、7月29日中伏、8月8日末伏、8月18日末伏加強)。  貼敷穴位:過敏性鼻炎患者初伏貼於百勞(雙)、肺俞(雙)、膏肓俞(雙),用膠布固定,貼成人貼敷3—4小時,兒童貼敷40分—1時30分,取下藥餅。
  • 又一民間絕技:新開五行十九安穴治法!
    第一是診斷,第二是針摩掌奇,第三是五行治病,第四是穴位弄清,第五是穴位配方,第六是附錄一二,最後是後記總全篇。所謂針摩掌奇,就是科學地運用手腳指上的穴位進行針摩。施用「針摩掌奇」,首先要弄準穴,因為穴位擔負著治病的關鍵,為了治病安全,過去我通常使用的穴位是四肢上的穴位,四肢的俞穴與合穴,還有幾個原穴。特別現在我又發現五指十九安穴。因為這些穴位它們都是與身體、與自然是特別緊密相關的,用這些穴位,就能治人的全身病。不管是外感風寒疾苦,還是內傷疾病疼痛,都有效果。
  •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外治法消除放療後損傷
    醫院考慮到患者目前處於急性期,先暫停使用外塗的各種藥膏,給予科室自擬的「拔毒愈潰方」,通過中藥外洗、配合中藥溼敷等辦法透熱外出、清熱解毒,並隨症加減,用藥一次後,患者感到皮溫下降,疼痛減輕。2天後,滲液明顯減少,膿液消失,腫脹處皮膚皺縮。堅持用藥6天後,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皮膚破潰處已經癒合,只遺留局部輕度脫皮及皮膚色素沉著。
  • 一溼不除,百病難去!「治溼大法」助你告別小肚腩、痘痘、咳痰……
    外因外治,內因內因,外因內因,身心同調。高效去溼法二:治溼大法中醫在臨床上有勝溼、引溼、逐溼、祛溼、滲溼、燥溼等「治溼大法」:溼痺者,多用羌活、獨活、木瓜、蠶砂等祛風溼藥;寒溼者,多使用芳香化溼藥,如藿香、佩蘭、蒼朮、砂仁、白豆蔻、
  • 中醫針灸經典《針灸神書·瓊、馬天星穴治病歌》
    補刮搓捻,次推按數次,氣上數次,昇陽數次,灸七壯。)馬氏:三裡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洩瀉,腿腫膝胻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變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藥房!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經常按摩穴位儘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減少對藥的依賴.我們吃藥就是通過藥的各種性能,通過胃的消化,肝腎的解毒,腸的吸收,提供臟腑特別缺少的各種營養物質元素,使人體陰陽平衡。足三裡=白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氣海=當參。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 第八章 第三節 治法針法史觀與董氏奇穴
    >厚土滅火(或稱厚土斂火)之法昌盛於金元之後。又《靈樞.熱病》記載:"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白....這就已有著倒馬的影子,但重點在連用治兩髒之病,主要還是治熱病。《流注指要賦》後附的接經法就曾提出魚際、太淵治心肺痛:大都、太白治胃心痛;行間、太衝治肝心痛等強調的是通接經氣。
  • 豐隆穴,是一個化痰祛溼的穴位,從此,看到厚厚的苔你就要想到它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這個豐隆穴,它是屬於一個我很常用的穴位,一般溼氣比較重的,我基本都會給它來一針,化化溼氣。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就是我們昨天講的上巨虛上一個手指寬,並往外一個手指寬。具體我們來看一下圖片上標的。
  • 艾灸這個膽經上的穴位,讓寶寶變得聰明起來!
    今天掌門師兄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穴位,經常艾灸或者按摩能夠促進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的發育。這個穴位在哪裡,具體有什麼功能?這個穴位在腿部膽經上,它的名字叫:懸鐘穴。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穴位釋義懸鐘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出自《針灸甲乙經》,足少陽膽經的第39個穴位,八會穴之髓會。別名絕骨。
  • 【每日歌訣】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歌訣詳解(附音頻)
    足三裡、內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衝、崑崙、環跳、陽陵泉、通裡和列缺12個穴位,臨床應用廣泛。適合採用上下兩穴或左右兩同名穴治療的是擔法(也有人認為擔即補法);適合獨取一穴治療的是截法(也有人認為截即瀉法)。全身360多個穴的治療作用,上述12穴都能概括,治病效果靈驗,簡直就像開水潑在雪上立刻融化。這是神仙真傳,可以打開治病這把金鎖。
  • 廣安門醫院預防保健科三九穴位灸開始預約啦!
    三九穴位灸是以「天人合一」、「調和陰陽」及「寒冬補陽守陰」的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順應四時特性而變通應用的一種內病外治法。三九天、四九天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陰氣最盛的時段,自身素有陽虛體寒者,腠理固密差、衛外功能弱,遇陰寒則故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