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那片海上再也沒有我的家|百家故事

2020-12-27 人物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這裡是《人物》的「見好」欄目,編輯部成員會有主題地分享一些親自體驗過的好物好所在——日常,我們一起分享故事,今後,我們也要與你分享生活。本期《見好》主題——你心中的那片海。

「3.7億年前,一群勇敢的魚終於決定離開熟悉的海洋,爬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它們從此改名為『四足動物』,而其中一個遙遠分支就成為了正在閱讀這段話的人類。」這是我們採寫古生物學家張彌曼稿件中的一段話。我們和大海之間那種若有似無的親切感,是刻在基因裡的。

生活不易,在這個並不是特別方便出行的夏天,大海依舊是不該缺席的存在,總之,一起看海吧。

策劃 |Yang

編輯 |金石

地點:寧德三都澳

分享人:秋秋

作為一個漁民的女兒,我的記憶就是從鹹濕的海風開啟的。我們的家建在海上。那是一種神奇的建築,粗木排綁上大泡沫球,得以浮在海面上,連接成網狀的「大陸」。薄木板搭成的小房子連年漂在海上,是我和爸媽的家。

海上的家

關於那片海的記憶可太多了。夏天的時候,可以躺在木排上乘涼,抬頭就看見漫天的星星。身底下是廣闊的海域,耳朵貼著聽,可以聽見海魚撲通撲通的聲音。遠處偶爾開過一艘大船,海浪湧過來,整片大陸就上下搖擺。記憶最深的是房子裡的茅廁,其實就是在木排上開個矩形的洞,如廁時往洞裡看下去,墨綠的海水裡有魚在遊來遊去。爸爸告訴我他抓到過水母,真的會發光放電,我期待了好久,卻從來沒有等到過它們。抓螃蟹、甩餌料、捉海星、幫爸媽撈魚筐裡浮白的死魚,都是關於夏天和大海的美好記憶。

漁排上的漁民很少吃到菜,如果遠遠看見送貨的船,我媽就會興奮地牽我去船上買方便麵,爸爸隨手從魚筐裡撈起一隻金燦燦的大黃魚,切段,煮進方便麵裡,人間美食。等冬天了,爸媽不讓我再去漁排,我會被送到岸上的奶奶家,每天都眼巴巴等爸媽回來,湊近一聞,滿身腥味。

停靠的漁船

漁村的名字叫「蝦蕩尾」,因為我們坐落在漁島的最尾部,像一隻小蝦搖蕩著它的尾巴。去廈門看到白城沙灘以前,我對於海水的記憶一直是綠到發黑的顏色,懷疑是不是因為大人們偷偷往海裡排汽油,所以讓海看起來那麼黑。我記得,天氣一熱,所有的小孩聚在碼頭,一猛子扎進水裡,臉曬得通紅,黏著鹽粒。後來,海水受到了汙染,魚的收成越來越差。做漁民苦,大多數漁民回到岸上、城裡,做起了其他體力活。我上三年級後,家裡把漁排賣了,那片海上再也沒有我的家。

前幾年,我回蝦蕩尾見奶奶。在去的船上,遠遠看到一個熟悉的標誌。船駛近一看,那是某家電信服務商的營業廳,它孤零零地漂在海上。我噗嗤一聲笑出來。

依海而建的小村落

地點:普吉島查龍碼頭

分享人:羅二狗

我喜歡海。大概每一個內陸城市長大的小孩心裡都會有一個大海夢,翻著《十萬個為什麼》,邊午睡邊幻想,海到底有多大呢?跟天空真的是連在一起的嗎?真的會有避水珠嗎?潛入海底的話會不會有龍宮?

等稍微長大了點,有了跟大人出去玩耍的資格,大海的神秘感一點一點消失,它更像是一個遊樂場一樣的存在。去海邊,意味著夏天,陽光沙灘,曬脫皮的手背,椰汁冰棍,最愜意的是傍晚坐在露天小飯館,大人喝冰啤酒,小朋友們沉迷於辨認各種螺。

工作了之後,海邊好像成了避難所。三五好友約著出去旅行,總喜歡奔著海去,那是結結實實的老年遊,半中午醒來,佛系浮潛,看看夕陽,一邊吹風一邊聊一些沒有邊際的天,餓了就溜達去吃宵夜,幾天嗖的一下過完,然後在回程的飛機上默默期待下一次海邊之旅。

因為職業的關係,這幾年也漸漸見到了海的殘酷一面。

記得自己寫的第一篇新聞報導,就在青島的海邊,一位老人因為被保健品公司騙走了所有積蓄,想不開跳海了,遺體找到的時候,能辨認身份的東西是褲兜裡一張寫了名字的紅紙,那是某次參加保健品會議留下的姓名牌。

2018年夏天,泰國普吉島遊船傾覆,47位中國遊客遇難,我連夜飛去普吉,在那裡遇到許多同行,我們一起登上了搜救的軍艦,在海上看救援人員作業,回到岸邊,又一起坐三輪車趕往醫院。我們見到那些所謂的倖存者,他們多數失去了至親和摯友,沒有遺言,沒有遺物,甚至連這次遊玩的照片他們都沒能留住,和手機一起永遠地留在了海底。

印象很深的是,在普吉島那些天,查龍碼頭晚霞總是特別熱烈,海風吹來,棧道上有人遛狗,有人跑步,生命無常,而生活總是一直往前。

查龍碼頭的棧道

地點:日本衝繩、淡路島、北海道稚內

分享人:小叉

沿著海岸線一路從南至北,在日本能看到三種顏色的海。每次驚嘆海還有這麼多顏色的時候,總是會遇上有趣的人。

最南邊衝繩的海是綠色的,尤其在古宇利島附近看海,色彩的衝擊更強烈。衝繩本來就是奇特的存在,不同於日本本島,這裡充滿琉球王國的野性痕跡。人們喝著日本最烈的泡盛酒,賞著全日本最早開的櫻花,連信奉的神獸都是張牙舞爪的獅子。

在衝繩第一次看海,沙灘上,一個路人老爺爺自告奮勇地要幫忙拍照,完全沒有了日本人的社恐。他是衝繩土著,70多歲,剛從便利店買了擠滿番茄醬的熱狗,吃完要找老同事喝酒去。白色棒球帽,正方形的眼鏡框,寬鬆的棒球服,很嘻哈。臨走的時候,他嘟囔幾句,「你們看,衝繩的海是綠色的吧。東京大阪什麼都市可是看不到的。綠色的海才能治癒人,絕不是藍色那麼普通。」他還給我們推薦了海邊小飯店的豬腳蕎麥麵,「要配上老闆娘做的燒酒泡辣椒才過癮。」吃完面,興衝衝打開手機一看,呀,老爺爺一張照片沒給我們拍上,全是他的自拍照,嘴都咧到耳根了。

瀨戶內海是典型日劇裡的海,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湛藍。淡路島是瀨戶內海上最大的島嶼,那年去淡路島正值秋天,聽說住處附近的海上日出很好,於是,我起了個大早。起初,海是灰的,突然太陽從海平面上跳起來,一切都變藍了。旁邊幾個日本女生看到這一幕大喊大叫,我不禁朝她們多看了幾眼,結果被拜託拍照。一個女孩說,暗戀的男生是淡路島人,他的家人在阪神大地震中去世,因為想要了解他的過去,特意從東京到這邊旅行。分別時候,她強烈推薦了淡路島一家海邊露天溫泉,可以一邊看海,一邊泡溫泉,「他告訴我,秋天紅葉滿山的時候,最適合泡溫泉了。我打算去試試,你也要去哦,瀨戶內海全貌一定非常溫柔。」再去那家露天溫泉的時候,並沒有遇上她。但後來每次想到瀨戶內海的溫柔藍色,我怕都會記起那個女孩子。

一路向北,到了北海道稚內的鄂霍次克海。這裡的海一點都不溫柔,藏青,藍得發黑。

在猿拂村海岸上,600平方公裡的村落裡只有2000多個居民,下午四點多街上幾乎看不到人跡。附近有一片牧場,幾十隻奶牛們擠在一起。海邊立了一座奶牛感謝碑,大意要感謝村裡奶牛們的付出:它們可是全村家庭最寶貴的存在。

幾個招待獨自旅行者的小木屋門口停了很多山地車,有個大叔偏不住,把越野摩託一停,自己在牧場上搭起帳篷。因為著迷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族的文化,他從道南騎行而來,「到了這把年紀不服老不行,但看看這裡的海,又覺得人生充滿了幹勁呢。」明天,他要騎到終點——日本最北端的宗谷岬,那裡可以越過鄂霍次克海看到俄羅斯的庫頁島。問他抵達終點後,第一件事打算做什麼。大叔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可是站在最北邊的土地上。這種事情,當然第一時間要打電話和我家夫人報告。」

鄂霍次克海藍得發黑

從南到北,人們都說一樣的語言,卻和海一樣,各人有著不同顏色的故事。回憶這些海的樣子,其實最美妙的還是在海邊遇到的人呢。

地點:夜晚的青島

分享人:三浦野邊

作為湘中土人,對海我沒有概念,基因裡只有山和湖。但海是最好的療愈品,人類一點就通。

去年5月,偶然讀到老舍散文,關於青島(正好在手邊,請允許摘抄一段湊湊字數):五月的海仿佛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裡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聯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風不涼,浪不高,船緩緩的走,燕低低的飛,街上的花香和海上的鹹混到一處,浪漾在空,水在面前,而綠意無限,可不是,春深似海!

春深似海,多好的詞。因為這個詞,當即買了一張去青島的票。但買完後,又因為生活裡瑣碎的麻煩事給忘了。重買一張票之後,當晚住進了青島一家民宿。老闆說,驚不驚喜,今天只有你一個客人。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有人相愛,有人夜裡開車看海。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是什麼呢?」為了得到答案,我打算夜裡一個人去看海。

晚上十點,青島街上已經沒有車,下了出租立即只剩我一個人。我打開和朋友的語音連線,給自己壯膽。往前走時,覺得像失明一樣恐懼。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巨大的、壓迫的黑。往前走是走了多遠呢?大概一米。現實是,立即夾屁股打車回去,總共待兩秒。

我看到了知乎那道題下面最好的答案。

「別在那瞎文藝,夜裡看海的都是傻子,黑漆漆一片就是水聲,在廁所裡關燈衝馬桶是一個效果。」

夜裡黑漆漆的海

地點:長灘島

分享人:葡撻

那是在長灘島。風逐漸揚起,我穿著救生衣,坐在船上,手扒著船沿。看著同行的朋友一個個戴目鏡、咬著呼吸管,下船梯,慢慢蕩開,把身體交給大海,玩得很開心,我也終於決定下水。

因為不會遊泳,我拉緊了救生衣的帶子,一下水就牢牢抓住了繩子,在船周圍兩米的水域裡,我好像獲得了自由,想要往更遠、更深的地方去。我鬆開了繩子,離開船,嘗試平躺在水面,讓浪推動身體,偶爾腦袋在水下,但因為呼吸管伸出了水面,所以一切都很愜意。

直到一個浪打過來,海水從呼吸管進了嘴,那是我第一次喝海水,終於知道「苦澀」這個形容詞的實際含義了,喝一口就被嗆到,於是又嗆了更大口的海水。在同伴拉我回船的路上,我再一次被浪打中,吞了海水,被折騰的一點力氣都沒有:是不是要死了?死了怎麼辦?死了就死了吧?這是我死前的想法嗎?真是毫無想法啊……

但可能是那次的海太好看了,我沒有因此想遠離水,而是下決心要學會遊泳,儘管過了兩年,我還是沒學會,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露出苦澀的微笑。

我吞了無數口的海水

地點:遼寧錦州

分享人:八月妹

聽說我一歲的時候,就被套上個大遊泳圈,在東北的海裡撲騰了。長大後,我看到兒時的照片,那黑色的海(浪),粗硬的沙子,瘦猴般的我,實在無法與我們對大海的美好想像掛鈎。

終於有能力四處旅行時,我非常沉迷看海,從地中海到印尼的熱帶,加州的海到加勒比的海,都藍得各有風情,我也在各處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而回到故鄉時,家人每每提議去海邊玩,我就興致寥寥,髒海有啥可看的?

終於有一次,我跟著父母去趕海,在很多年後重新審視北方的海。父親開車駛過碼頭,他們說,漁民兜售的螃蟹越來越小了,如今的北方飯桌上盛行一種說不出種類的魚,叫「扔吧」,通常做醬滷味道。過去漁民打撈上「扔吧」,看都不看,直接放生,現在卻成為一道受歡迎的家常菜。我們來到海灘上,母親拿出自備的鏟子開始挖蛤蜊,父親到礁石旁下螃蟹籠,滿海灘的人都在奮力從貧瘠的海灘中尋找生物的蹤跡。

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們收穫了半桶小蛤蜊和兩個可憐的小螃蟹。每當這時,他們經常說起,以前不是這樣的,周六日到海邊,隨便挖挖,就是滿滿一桶海貨,若是到漁民處購買,一桶五塊,不用還價,拿上就走。

我逐漸意識到,隨著我的長大,故鄉的海在人們的索取下正在變得枯竭,它令我感到難過,豐盈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有些東西被我遺忘了。去年,我寫了一篇發生在東北的報導,重新認識了我的故鄉,如今,寫下這些,翻出老照片,看著在我還是個嬰兒時就張開懷抱迎接了我的大海,我從未覺得它如此珍貴。

小時候海邊玩沙的我

地點:柬埔寨西哈努克

分享人:貓腿

作為一個內陸地區長大的人,我從小就對海有著莫名的憧憬。

這兩年去了位於墾丁國家公園最深處的海。隆冬季節的太平洋,可以用兇悍兩個字來形容。天氣陰沉沉的,礁石林立,海風銳利,向刀子一樣割臉。站在懸崖上往下看,望而生畏。

在遊客的刻板印象裡,海面總是寧靜的,有椰林,遊人和齊全的各類娛樂措施。不過,兇悍,可能才是地球上絕大多數海面的常態吧。

還看了位於柬埔寨西哈努克的海。抱著和朋友在海灘上一坐一整天的期待,我們歡快地預定了帶有沙灘的酒店。果然非常符合我們對於海的設想。剛躺下沒多久,就有皮膚黝黑的柬埔寨阿姨拎著箱子,過來問我們要不要做除毛。她們看起來一臉狡黠,報了一個聽起來並不高的數字,並迅速拿出了全部工具。一行三人像傻了一樣乖乖就範,躺在沙灘上,動都不敢動,任憑她們處置。用的是傳統的棉線,很疼。

就這樣在海灘上一坐一整天

最後算帳,發現其中一位姑娘的價格比其他人要多一倍。當我們詢問原因時,阿姨用十分不熟練的散裝中文,手舞足蹈說,因為,你毛很多,所以,兩倍錢。

真是不愉快的一次海灘消費。想來這種被開發到位的海灘,多多少少都有此類誘人消費的陷阱。以前看超級女聲,曾軼可用「野海」這個自創的詞來形容遊客罕至、未經開發的海。這麼一看,真正可愛的,還是那些野海啊。

夕陽下海水還是很美

地點:印度尼西亞東北部

分享人:尹夕遠

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那片海的具體位置,它在印度尼西亞東北部,靠近巴布亞省。我們每天沿著赤道航行,有時在北半球,有時在南半球,那是我見過最平靜的海,由於處在赤道無風帶,那裡沒什麼浪,太陽和月亮同樣溫柔,陽光是金色,月光是橙色,而海面像一塊鋪平的深藍色地毯,波紋同等大小,一排排向前勻速推進,有一種孔雀羽毛般的秩序感。

無比平靜的海面

連續一周的時間,沒有手機信號,沒有其他船隻,與世界失聯。每天從一句「今天海面平靜」開始,到一句「今天晚霞真美」結束。這之間是三次下海潛水:望不到邊的珊瑚峭壁,即使世界上最貴的相機也還原不了它們的色彩;蝠鱝張開寬達兩米的雙翼,在沙地中央清潔身體,翻轉的時候輕輕抖動翅膀,像鷹,那瞬間會以為天空和海洋顛倒了過來;還沒長大的小鯊魚們會在淺水的海灣玩耍,有了危險就躲進紅樹林附近盤根錯節的海底森林,但是幾塊冷凍的石斑魚就可以把它們再次勾引出來。在距離水面10-30米的區間裡,這片海瘋狂的展示著其生物多樣性。海平線之上,船像孤島,可是一線之隔,卻早被紛繁的生命包圍了。

海下紛繁的生命

夜裡我們不潛水,就躺在甲板上看星星和月亮。當月光最亮的時候,老船工開始唱歌,手中彈起木吉他,靠在船頭,歌聲和月光一起順著黝黑的皮膚流淌到甲板上。

偶爾結束與世界失聯的狀態,不是因為手機有了信號,而是船航行到了有人的島嶼,一百多人的小村莊,村長站在沙灘上看孩子們玩耍。距離岸邊幾十米的地方,有幾段破損的木樁孤零零插在海裡,村長說那是他們村子以前的位置。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讓我感到驚訝,在此之前,全球變暖議題只存在新聞和討論之中,而那一刻我就踩在它的證明上。

我給島上的孩子們拍照,看到相機,他們興奮起來,翻著跟頭展示自己的跳水技能。他們生活在這裡,可能並不清楚自己的家園一步步縮小的根本原因,網絡世界和工業文明與他們隔著一片海的距離,這片海吞噬他們,也保護他們。

手中彈起木吉他老船工開始唱歌

相關焦點

  • 那些硬撐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生活總有風浪,但硬撐過後,那些撫慰過我們的,總能在之後的時光中,持續不斷地給我們力量,你會相信,所有的硬撐,都會被柔軟。問卷收回,我們得到了近400個故事。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故事也許是第一次被人聽到。他們曾經將這些時刻默默吞下,等到難關度過,再也沒有與人說。他們硬撐下去的理由也是相似的,都與柔軟的愛有關。這些硬撐時刻與柔軟撫慰匯集在一起,成了一支名為「晚安全世界」的MV,MV由徵集來的故事創作,每句歌詞都是一個普通人的真實故事。
  •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去年那場雲,紅得像火,燃燒掉我整個青春的炙熱。躁動的操場上面一圈一圈的跑著,我上學的時候,本來應該乖乖的學習考試,只是因為遇上了一個人,他帶我做過我從沒做過的事,告訴我別人都沒告訴過我的想法,觀點很奇特。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夜晚,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外面都變得很安靜。我坐在研究生宿舍樓門口的臺階上,等著他回來。
  • 少年》裡的那棵樹和那張臉|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棒球是一項回家的運動。本壘也被稱為家壘,擊球後跑回家壘,則意味著得分。《棒!少年》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一群困境少年如何通過棒球撫平自己的來處,找到自己的歸處。少年》在全國上映,與有限的排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遠遠超過同期影片的上座率。一位觀眾看過影片後在影評網站上寫道:我會牢牢記住最後一個鏡頭裡的那棵樹和那張臉。關於那棵樹和那張臉,以下是《棒!
  • 後來,你再也沒有遇到徐太宇
    他也許是你見過的最討厭最無理取鬧最沒有前途的學生,沒有之一。你或許從一開始,就堅定的認為,你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今天不是,明天不是,以後更加不會是。他心裡沒有故事,沒有傷痛,沒有逼著你追過校花,也沒有考到年級前十名,更加沒有一個作為好學生必備的所有素質。可是,故事的最後,你和林真心一樣淪陷了。
  • 我從山裡出來,我的經歷,有沒有誰和我一樣?|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昨天,或許磕磕絆絆,或許蹉跎了時光。但終究都是自己的故事,抑或這一切,正是自己的人生。出生在太行深山裡的一個小村裡,陪伴童年的是,溪邊魚蝦和花草果香。
  • 來泰國的第一天,想家|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順著通道往外走,我的籤證是提前辦好的,所以可以直接出去了,泰國最近出了落地免籤,就是填單稍微麻煩點,隨後辦手續需要排隊,(排一個小時算少的,幸虧我自己辦了籤證)出機場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國外人有特別通道,中國和印度這邊的遊客並在一起排隊,待遇真是不一樣啊。人出了國才發現祖國強大是真的很重要。
  • 維密超模自曝:我6年沒有例假……|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作者丨小左維密超模給大家的印象是什麼?性感?大長腿?健康美?我依稀記得,朋友圈和各種社交網絡上流傳著「維密超模健身法」「維密超模食譜」,被一個個渴望美麗的女孩奉若聖經。
  • 張含韻,沒有公主病的「公主命」。|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作者丨羅發財自《聲臨其境》讓人驚豔的配音後,31歲的張含韻,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又用一段舞臺表演中的花腔上了熱搜,被無數人「重新看見」了。
  • 她沒有結過婚,很多人覺得她是失敗的,我卻覺得很成功|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我和小姨的關係一直比較好,所以我知道她的很多事情,其實小姨在年輕的時候是有過一段感情的,我看過她給我看的照片,長得很好看的一個人,雖然照片已經比較舊了,但是可以看出來照片裡的那個人很時尚。小姨說她們那會戀愛很單純,兩個人在一起特別的開心,可是後來那個人去了國外,所以她們就斷了聯繫,而那個說兩年以後就會回來的人,也一直沒有再回來。
  • 那年,那歌詞手抄本,那樣的她|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我是阿宏,記錄,可以充實回憶!「一顆愛你的心,時時刻刻為你轉不停 ……」張信哲的歌在我上初中那會非常流行。也正因為這首歌,我認識了一個女孩兒,她有個土土的名字,名字最後一個字是「芳」。
  • 第二個女兒出生後,絕望的父親在家中上吊自縊|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鄰居們都說好可惜,阿發家一個女兒上了大學,一個已經出嫁,都這麼久還是想不開……那是在我高考結束後的一天,毫無徵兆地,我媽跟我說,小九的叔在家上吊自縊了(我們那兒有些人管自己的親爸爸叫「叔」)。當時我就驚呆了,除了害怕之外第一想法就是,我再也不敢去小九家了。後來真的一直沒去,因為小九上了外地大專院校也很少回來。小九是阿發的二女兒。
  • 後來 我再也不敢單曲循環那首歌了
    前兩天,我做了個單曲循環故事徵集。當時也沒有喜歡誰,但就覺著能這樣暗戀一個人可真好。現在我沒事也會拿出來聽,光是前奏就讓我少女心爆棚了,我現在有喜歡的人,我會努力繼續預謀這些邂逅的。但是那天晚上,他送我回家路上就放了這首歌,瞬間就覺得我們的默契度增加了幾分。@月野兔🎵《老街》這首歌他分享給我的,一直以為是他很喜歡,但是後來發現是他喜歡的人很喜歡。即使我也很喜歡那旋律,但是我再也沒有聽過。
  • 觸動心靈的小女孩|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早在距今大約2570年,公元551年後,儒家學派創始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在《論語·季氏第十六》中提到「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不學習做人的禮數品德不好的人,在社會上是難以立足的。可見在任何時期,哪怕是早在2570多年前孔子都認為,一個人的品德的好壞是多麼重要的。
  • 愛上一個有家的男人,我的善良救了自己一條命|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婚外情#01公司要從繁華的都市搬往郊區,任性的我想要辭職。林毅一句:「這樣也很好啊,方便我來看你!」
  • 這位導演曾抗拒猶太血統,後來卻為自己是猶太人而驕傲|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百家故事當然,史匹柏也並沒有因為這個而妥協,既然道具組做不出來,那他就想另外的辦法。儘管拍攝的籌備工作已經差不多完成,但史匹柏還是一直在找尋其他能讓他腦子裡的恐龍完美呈現出來的方法,這可急壞了整個劇組,這樣拖下去,啥時候才能開拍?
  • 姜文拿獎、梁朝偉成影帝……那是我們最驕傲的日子!|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5月,本該是屬於坎城的時間。但因為疫情的原因,坎城開幕日一推再推。最終,改為6月下旬舉辦線上電影市場。這是自二戰以來,坎城首次延期。那是我們最驕傲的日子。那也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日子。>>>大陸:姜文《鬼子來了》1991年,《大太監李蓮英》到臺灣做宣傳。
  • 那些網盤裡的字幕組,後來去哪兒了|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字幕組,曾被譽為近五十年最出色的文化交流使者,讓無數影視發燒友折腰。2017年9月,我所在字幕組的網站曾遭到過封禁,後來更換域名,為了不再遭封禁,新域名沒有公布,而是向所有用戶發郵件告知。儘管多數字幕組不營利,需要成員倒貼錢維護伺服器,但這沒有改變翻譯行為「侵權」的實質。法律規定,字幕屬於影視劇衍生品,翻譯、傳播權在著作權人手中,字幕組無權譯介。
  • 那個自己搬到男人家過的女人:「婆婆,我願任你打罵」|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文|公子逸這是我嫁過來之後,我婆婆跟我講的這個故事。她笑著說:「跟咱家隔兩戶,那個老大媳婦就是自己搬過來跟男人住的。那個年代,這樣的女人婆家根本不要的。老大那時候已經有了未婚妻。
  • 《後來的我們》|「後來,我還是沒有學會如何去愛」,那我教你吧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如果,後來也難預料。但「如果」、「後來」這些溫柔的詞語,還是可以留給我們一些妥帖的想像,和浪漫的餘地。假使你有一個「愛了很久的朋友」,我想你應該會喜歡這部電影。這是個愛情故事。林見清(井柏然飾)和方小曉(周冬雨飾)的愛情故事。現實是黑白的,回憶是彩色的。
  • 海上鋼琴師:我們那膽怯不敢說出口的愛
    我是去年看的《海上鋼琴師》,影片講述了一個叫「1900」的棄嬰在一艘在遠洋客輪上長大,並與鋼琴結緣,憑藉天才的能力,無師自通成為出色的海上鋼琴師的故事沒有名字,沒有父母,沒有故鄉,甚至從來都沒經歷過真正的愛情,更別說牽手、擁抱,他的世界只有那小小的一片天地,可能對他來說,那是整個世界。這部電影我是與《小丑》同時看的,《小丑》這部電影過於刻意的壓抑和宣洩。而《海上鋼琴師》更接近我們孤獨的內心。有很多狀態和他類似,我也是長時間在有限的空間裡走不出來,他在船上,我在自己的圍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