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的弟弟楠楠上了頭版頭條的新聞,不過這次他不再是因為「哥哥寵弟狂魔」而被引起關注,而是他用自己的全名易烊昱華。
易烊昱華成功了創造了最小年齡連續盲擰還原2個二階魔方的世界記錄,這個難度如何我不做評價,但是光看「世界紀錄」這幾個字,就知道非常人可得了。
就在大家都在誇讚他們兄弟倆的媽媽會教孩子時,我關注到的卻是這樣一段文字:
日常六個小時的訓練令他付出了常人所無法想像的耐力和毅力,除了靈活的手速還必須擁有超強的記憶力。
每天6小時的訓練,一個8歲的小男孩,你能想像得到嗎?
易烊昱華小時候和哥哥
當我們在朋友圈吐槽孩子寫作業磨蹭時,人家在練習擰魔方;當我們帶著孩子看電影、逛公園時,人家在擰魔方;當我們為了孩子的成績血壓飆高時,人家在擰魔方……
這樣來看,易烊昱華的智力、耐力、專注力和記憶力確實都非常好,是一個天才少年。可就在我查資料時,發現了一封易烊千璽18歲時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令我陷入了沉思。
信中回憶了他當初上舞蹈課那一段辛苦的時光,也感謝了父母的付出。但其中有一句話是:我們現在幸福多了,楠楠(他弟弟)也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成長,哥哥走過的路,他都不用走了。
這句話,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他嚮往童真、無憂無慮的童年?是嚮往,不是懷念,從平時的採訪中可以知道,易烊千璽從小學過書法、雕塑、魔術、變臉葫蘆絲、聲樂等等。
學過這麼多東西的童年,很難用「無憂無慮」來形容,也就無從懷念了。所以,他潛意識裡是不喜歡這樣的,他希望弟弟可以擁有一個真正的、快樂的童年。
那麼在大家紛紛讚嘆易烊千璽媽媽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要冷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生活,是他們想要的嗎?成功的含義除了「名」和「利」,還有別的寫法嗎?
我們到底要過怎樣的一生?我們又希望孩子過怎樣的一生?
最近看了一本繪本,頗有感觸。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德國的海克·法勒著作的,作為《時代周刊》的編輯和特約撰稿人,這本書是她創作的第一本書,但出版後就迅速風靡德國、法國、義大利、韓國等。
這雖然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看的繪本,但書的創作初衷卻是因為一個小嬰兒。
海克·法勒看到新出生的侄女被包裹得像木乃伊一樣的躺在床上,好奇地朝著周圍的世界眨著眼睛。所以,讓她萌生了創造這本書的想法,她想要創作一本獨一無二的書,讓侄女知道即將要面對的一切。
你說,人的一生多奇妙啊,等待著小寶寶的又是一段怎樣奇特的人生之旅。她的一生會是精彩紛呈、令人羨慕呢?還是黯然又多磨難?
作者海克·法勒邀請了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共同創作,自己則親身採訪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然後集合了這本從0——100歲的故事繪本。
一、翻一頁,便過了一年
繪本的第一頁是爸爸媽媽依偎在一起,看著嬰兒車裡的小寶寶,下面的文字是:你第一次在生命中微笑,也感受到他人的微笑。
接著往下翻,就到了2歲、3歲、四歲,我還沒來得好好感受,就翻到了十幾歲,已經超過了小勳現在的年齡。
我想到了初為人母的那一天,也是心裡充滿了期待,對他的未來做了無數幻想,可是一眨眼他都已經7歲了。
現在每天因為他學習上的事,對他的態度遠比不上幼時。每次我一出現不耐煩的表情,他就會說「媽媽,你好好和我說話嘛」,只要我稍微露出一點微笑,他便跟吃了蜜一樣,笑得可甜了。
可是,他馬上就長大了呀,日子過得就像翻這本書一樣快。這麼快的日子,我們還能記得他剛出生時,我們的希冀嗎?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吧。
但這個希冀,在我們教他們寫作業時,就被拋之腦後,所以,還是勿忘初心吧。因為時間真的太快了,一本書翻著翻著,就到了青春期、結婚、生子……
二、翻著翻著,翻到了自己和父母的人生
從前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成年人的崩潰,人到中年的我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無數座大山小山壓著自己。
中年人每天壓力山大,卻連在家人面前大哭一場都不敢,只能在深夜的街頭,面對陌生人的突然關懷而被刺痛到柔軟時,徹底發洩一番。
尤其是已成為父母的我們,既要處理工作上的事,還要處理家庭中的大小關係。一邊要學會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另一邊還要盡力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原生家庭環境。
你在《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中,不但能看到無數中年人的縮影,也能看到父母的無奈和老去,或許這個時候,你能和原生家庭和解得更愉快一點。
30歲那年,你知道幸福是相對的;31歲那年,不同狀態間的對比,才能讓人體會幸福。
這是書中關於30、31歲的描述。很喜歡那句話「幸福是相對的」,不管生活有多麼一地雞毛,但我們總要在一地雞毛中找到那絲絲甜,這就是我們古人所說的「知足常樂」吧。
73歲那年,你是否後悔生命中曾經做的那些決定?
這句話聽起來很心酸,你說父母會後悔曾經做過的某些決定嗎?會後悔曾經對你疏於愛護嗎?
答案也許只有他們知道,但30歲的我們看到這句話,想到的一定是「我不能讓自己的人生後悔」。既然我們可以悄悄窺探幾十年後的心思,那必然可以好好珍惜現在,至少要做到「老而無憾」。
三、送給自己和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讀完整本繪本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的一生太短暫了,一定要過得無憾,也一定要過自己想過的一生。
可是,很少有人會堅持童年的夢想,也會漸漸忘記那些童言稚語,更多時候都是迫於生活的無奈,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和同事間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從書中找到一點人生的方向呢?是不是可以讓孩子過上自己想過的一生呢?
我決定把這本書送給小勳,我在書中的前幾頁裡,寫上了他出生後那幾年的「豪言壯志」,以及一些小故事。
我幫他把這本書寫到18歲,往後的日子裡,他自己來記錄自己的人生。在茫然無措時,往前翻翻,看看曾經的自己有多了不起,而爸爸媽媽又有多愛他。
這本人生記錄冊會讓他知道,不管他飛得多遠多高,只要想停下來,爸爸媽媽會永遠接住他;他也可以通過翻閱這本書,而重新改變思考的方向,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因為,爸爸媽媽只想你過上自己想過的一生,有意義的一生。
寫在最後:當然,我不是說像易烊千璽媽媽那樣的育兒方式是不妥的,我知道長大後的兄弟倆也一定會感謝媽媽當初的堅持和陪伴,才會讓他們可以功成名就。
我只是想讓我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我不想幫他安排,也不想做規劃,我只想讓他懂得思考,培養他樂觀、積極又自信的內在品質。
至於職業,他喜歡就好。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你想過嗎?你會後悔嗎?你會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嗎?你會讓孩子自己選擇人生嗎?
也許看完書,會有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