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志│無著入金剛窟傳

2021-02-19 五臺山黛螺頂

唐•無著,永嘉董氏子,天姿穎拔,雄毅不群。年十二,依本州龍泉寺猗律師披剃,誦大乘經數萬偈。天寶八年,以業優得度。二十一歲,始紹師業。既精毗尼,即詣金陵牛頭山忠禪師諮決心要,孜孜禪學,不廢寸陰。忠謂著日,汝以聰明之咎,與理斯隔。

若無此咎,且喜痛快。三世諸佛於眾生心外無有一法可得。幻翳若除,虛空本淨。著於言下,頓開法眼。自是倦遊湖海,志慕林泉。大曆二年夏,抵清涼山,憩華嚴寺,跏趺於經樓前,禪寂三日。後夜見白光,自東北來,照無著頂,久而方隱。著但覺身心清涼,得大法喜。凌晨思光來處,東北而行。至樓觀谷口,心思聖境,禮數百拜,跏跌小寐。聞叱牛聲,驚覺,見一老人,弊巾芋服,牽牛而行,至無著前。著拜問曰,老宿自何來。曰,山中丐糧來。著曰,家居何所。答曰,在此谷中。老人曰,子欲何往。答曰,欲人金剛窟,不得門路。老人曰,且就吾家少息啜茶。無著從之,北行五十步許,抵門闔,老人呼均提,有一童子啟扉接牛,老人延元著人。其地平正,淨琉璃色,堂舍臥具非世所有。坐次,老人問曰,子從何來。答曰,南方。曰,將得好念珠否。答曰,有粗珠耳。老人曰,請拈出看。無著度珠與老人。老人曰,將你自家的來。著曰,是我所有。老人曰,若是汝有底,爭從南方來。童子捧二玻璃盞,盛滿酥蜜,一奉無著,一奉老人。老人舉盞問著曰,南方有這個麼。著雲,無。老人云,無這個,將甚麼吃茶。著無對。老人復問曰,彼方佛法如何住持。著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又問,多少眾。著曰,或三百五百。無著卻問老人,此問佛法如何住持。老人曰,龍蛇混雜,凡聖交參。又問,多少眾。老人曰,前三三與後三三。無著無語。老人復問,常事何業。答曰,般若薰心,不得其要。老人曰,不得是要。又問,汝初出家,志求何事。答曰,欲期佛果。老人曰,初心即得。復問,汝年幾何。答,三十一歲。老人曰,福必至矣。今於此地,徐徐而行。無自傷足。吾倦欲眠,汝請歸去。著曰,日色將晡,乞留一宿。老人卻之曰,汝有兩伴,此是執處,故不應住。著曰,我本無伴,亦無戀著。老人曰,汝既無戀,何求住此。既有戀求,豈非伴乎。又曰,汝持衣否。答曰,受具已來,常持衣缽。老人曰,夫沙門無難,不得舍衣,好去。無著拜辭曰,今有所疑,敢問大德,濁世眾生善根輕鮮,當何所務即得解脫。老人即為說偈曰,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說偈已,令童子送無著出。元著問童子曰,適來主人道,前三三與後三三,是多少數。童子曰,金剛背後的。無著罔措。著揖辭,復問金剛窟所在。童子回指雲,這個是般若寺。無著回顧,童子與寺俱失。但見山色蒼蒼,長林鬱郁,悲愴慕戀,彷徨久之。忽睹慶雲四布,上有圓光,若懸鏡然。多菩薩影隱映於中。及有藻瓶錫杖,蓮華獅子之狀。著不勝悲喜,移時乃空。無著感慨,遂戚一偈。偈日,廓周沙界聖伽藍,滿目文殊接對談。言下不知開何印,回頭只見舊山巖。說偈已,尋路至華嚴寺,具述其事,厥後立化於金剛窟前。雪竇題雲,千峰盤曲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譯文:

唐朝無著禪師,是浙江永嘉人,董姓。天資不凡,雄毅超群。十二歲時,依本州龍泉寺猗律師披剃,讀誦大乘經典數萬偈。天寶八年,因學修優異得到朝廷度牒;二十一歲,繼承師父道業。  

禪師既已精通戒律,就往南京牛頭山忠禪師處參叩禪宗心要,孜孜禪修,不廢一寸光陰。忠禪師對無著說:「你過在太聰明,就與禪法隔膜。若無此過,就能痛快契入。三世諸佛,在眾生心外,無有一法可得。若除掉虛幻的瑕翳,虛空本來清淨。」無著言下頓開法眼,徹悟心地。此後,不再湖海奔波,專慕棲息林泉。  

大曆二年夏,到五臺山朝禮,住華嚴寺,在藏經樓前跏趺而坐,禪定三日。某日後夜,見白光自東北方向來,照無著頂,久久方隱去。無著覺身心清涼,得大法喜。凌晨尋思白光照來的方向,朝東北行去。  

到了樓觀谷口(今碧山寺西門),心思聖境,拜了數百拜,趺坐小睡休息。忽然聽到喝牛的聲音,看見一位老人,戴著破舊的頭巾,穿著薴麻衣服,牽牛路過無著面前。

無著拜老人並問道:「老丈從哪裡來?」  

「山裡討糧食去了。」老人回答說。  

「老丈家住哪裡?」無著又問。  

「就在這山谷裡面。」老人又答。  

老人問道:「你要去哪裡?」  

「想去金剛窟,卻找不到門路。」無著回答說。  

「那先到我們家喝杯茶稍微歇息歇息吧。」老人邀請無著道。  

無著跟著老人朝北走了五十步左右,到了門口。老人口裡喊「均提!」有一童子應聲開門把牛牽過去,老人請無著進去。庭院平正,淨琉璃色。屋室臥具,都是世上沒有的。

落坐後,老人問無著道:「你從哪裡來?」  

回答說:「南方。」  

「帶了好念珠嗎?」老人問。  

「只有比較粗的念珠。」無著答。  

「請拿給岀來看看。」老人說。  

 無著將念珠遞給老人,老人卻說:「把你自家的拿來。」  

「這是我的念珠。」無著說。  

「若是你自家的,怎麼從南方來啊?」老人詰問道。這時,童子端兩個玻璃盞,盛滿酥蜜,一杯給無著,一杯給老人。

老人舉盞問無著說:「南方有這個麼?」  

「無。」無著回答。   

「無這個,拿什麼吃茶?」老人問道。無著不知如何作答。  

老人又問:「南方的佛法,是怎麼主持的?」  

無著答道:「末法時代的比丘,很少有尊奉戒律的。」  

老人又問:「常住多少人?」  

無著答:「有三百的,也有五百的」。  

無著問老人道:「這裡佛法,怎麼主持?」  

老人說:「這裡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無著又問老人:「常住多少?」  

老人回答:「前三三與後三三。」無著默然不解。  

老人又問:「你平常修行如何用功?」  

無著答:「般若薰心,但不得其要領。」  

老人說:「不得就是要領」。  

又問無著:「你當初出家,為求得什麼?」  

無著答:「欲期證得佛果。」  

老人說:「初心即得。」  

又問無著:「你多少年紀?」  

無著答:「三十一歲。」  

老人說:「你三十八,福一定到來。今天在這裡慢慢走走看看,不要把腳弄傷了。我困了,要睡覺,你請回吧。」  

無著央求道:「天色將晚,請您留我一宿可以嗎?」  

老人拒絕說:「你有個伴,這是執著,所以不能住。」  

無著說:「我沒有伴,也沒有貪戀執著啊。」  

老人說:「你既無貪戀,何必要求住這裡呢?既有貪戀期求,難道不是伴嗎?」 

老人又說:「你持三衣嗎?」  

無著答道:「受具足戒以來,常持衣缽。」  

老人說:「作沙門沒有什麼難,不能舍衣,你好走吧。」  

無著拜辭道:「我心頭有疑惑,敢請問大德,濁世眾生,善根淺薄,如何修行才能解脫?老人即說偈道:

若人靜坐一須臾,

 勝造恆沙七寶塔。

 寶塔畢竟化為塵,

 一念靜心成正覺。

說完偈,令童子送無著出門。  

無著問童子道:「剛才您家主人說『前三三與後三三』,是多少數啊?」     

童子答道:「金剛背後的。」無著茫然無措,就作揖辭別,

又問童子「金剛窟在哪裡?」  

童子回手一指,說:「這個是般若寺」。  

無著回頭,童子跟方才的房屋都不見了。只見山色蒼蒼,長林鬱郁。無著感到悲愴戀慕,久久彷徨不能自解。  

忽然間,無著看到祥雲四布,上有圓光,如同高懸的寶鏡,諸多菩薩的身影,隱約映射在圓光中。還有藻瓶、錫杖、蓮花、獅子等形狀。無著感到悲喜齊集,約一個時辰後,空中的境象才漸漸消失。  

無著異常感慨,遂說一偈: 

  廓周沙界聖伽藍,

  滿目文殊接對談。

  言下不知開何印,

   回頭只見舊山巒。

說完偈,尋路回到華嚴寺,敘述這一經歷。無著禪師後來立化在金剛窟前。

省 思

「龍蛇混雜,凡聖交參。」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佛菩薩度化眾生,方便示現。佛菩薩在哪裡?就在我們的生活裡,就在我們的視線裡。一人一物,佛菩薩皆可變化示現;一橋一路,佛菩薩都在度化有緣。只要放下心中的貪念,就與佛法相應一分。佛菩薩在哪裡?讀誦經典,佛菩薩就又一次和我們相遇。做一個覺悟的人,接受佛法的薰陶,接受佛陀的教誨,讓我們走進佛陀,傾聽佛陀的聲音吧!

相關焦點

  • 無著菩薩傳
    無著菩薩傳益西堅贊大師 著索達吉堪布  譯 無著菩薩吉祥賢降生于吉祥薩迦寺西南方二由旬半處一名為扎嘉之地
  • 無著菩薩傳(上)
    南紮上師當即讚嘆道:「你的回答無有絲毫拖泥帶水之處,確實已與無著菩薩無二無別,完全堪當第二無著之美譽,理應成為眾人的禮敬處。」自此之後,人們便稱其為渥東無著。 他對《彌勒五論》、《瑜伽師地論》、《二律儀論》、《八品論》等論著中所闡發的道理一一通達無礙,恰似印度無著菩薩一般。同時,他亦深解《入菩薩行論》、《學集論》、《經集論》、《龍樹六論》等論典的旨趣。
  • 文殊菩薩參悟道法的道場清涼山
    山西避暑哪家強,朔州懷仁清涼山。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裡以及緊挨山凹的山坡上,各類灌木鬱鬱蔥蔥,多種野花遍地開放,為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提供了更加幽雅清靜的環境條件。在清涼山的主峰上有一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塔成於遼,高約十幾,七簷八角,角懸風鈴,峰北石窟,石雕文殊,像高七尺,栩栩如生。清涼山山勢陡峭,峰巒疊嶂。山上修建漢白玉雕塑三面觀音。底座三米八高,觀音十二米高,總高15.8米,材質用北京房山漢白玉由漠白玉雕刻,三個方向分別是送子觀音,淨水觀音,如意觀音三個面孔,面向登山道路的一面是送子觀音的形象。
  • 約定清涼山!2018西安長安區金秋科普文化節,10月1號開幕!門票免費送送送!!
    (門票免費送,查看文末第1條留言)▼10月1日—10月7日盛大開幕時間:早9:00—晚19:00地點:長安區清涼山森林公園(長安區西部大道與東儀路交叉口500米路北)福利➀:美食券免費領:只要您將此文秀到penYOU圈,備註(誰和我一起去清涼山森林公園玩轉文化節)就可以領取美食節代金券一張!
  • 【延安記憶】萬眾矚目清涼山
    在「三山環繞、二水分流」的延安城裡,除了標誌性的寶塔山,在延河的這一頭,還有一座清涼山。清涼山古稱萬佛寺,又名太和山,位於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與鳳凰山、寶塔山相望,歷來被認為是延安第一名勝。
  • 翰骨丹心——李劍齋陳玉婷藝術南京展在清涼山公園開幕
    9月12日下午,《翰骨丹心———李劍齋陳玉婷藝術南京展》如期在南京清涼山公園李劍晨藝術館開幕。這是繼去年李劍齋陳玉婷藝術全國巡展合肥、上海舉辦後的第三站。此次藝術展開幕式將一切從簡,把藝術展辦成沙龍式藝友良朋的隨緣聚會。
  • 中古漢傳「金剛力士」考
    本文試析如下:「力士」一詞在中國歷史記載中,為指力氣很大的人,《公羊傳·宣公六年》:「 趙盾之車右祁彌明者,國之力士也」,《史記-秦本紀》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亦有顯示英雄氣概的《力士舞》記載於史冊:《魏書.奚康生傳》「康生乃為力士舞,及於折旋,每顧視太后,舉手、蹈足、瞋目、頷首為殺縛之勢。」
  • 文殊菩薩對道法的理解的道場清涼山
    哪個家庭適合暑假山西朔州懷仁清涼山。在夏秋之季節,在石窟所在的洞穴中,在靠近凹陷的山坡上,各種灌木和野花遍地開花,為這裡的佛教活動提供了一個更加優雅安靜的環境。在清涼山主峰上,有一座磚塔,名叫華嚴寺磚塔,塔成在遼內,高約十米,有七簷八角,牆角掛著風鈴,峰北石窟,石刻文殊,像七英尺高,栩栩如生。清涼山山勢陡峭,山峰重疊。在山上建造漢白玉雕塑。
  • 「金剛總持」簡介
    金剛總持又名持金剛,是報身佛,在密乘新派中,他代表著上師、自性,故也視同法身佛。金剛持身深藍,象徵永恆不變的清淨佛性,手持金剛鈴、杵交又於胸前。金剛杵表善巧方便,鈴則表智慧,象徵悲智雙運。金剛持為皈依境之主尊,總攝一切三寶、三根本。密宗弟子通常視其根本上師為金剛持之化現,持誦金剛心咒可累積一切諸佛功德,消除業障,並得歷代傳承祖師之加持。
  • 薦讀 | 清涼山上「萬眾矚目」的奧秘所在
    三山是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兩河則是延河、南川河。在中國現代史上,延安寶塔山是中國革命的象徵。抗日戰爭時期,無數有志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向寶塔山聚集而來,只為在黑暗的世界中追尋理想與信仰的光芒。多少年後,對於這段光榮的過往,著名詩人賀敬之飽含深情地寫下了「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的詩句。
  • 穢跡問答——穢跡金剛、密跡金剛、密集金剛異同
    狹義來講,穢跡金剛專指《靈要門》、《禁百變》、《密跡力士偈頌》三部所指的——以釋尊臨入涅槃時化現三面八臂金剛降服螺髻梵王的那位以大圓滿神通陀羅尼為咒語的這一特定本尊,其屬於烏芻瑟摩明王的一種事業身相。2)藏傳穢跡與漢傳穢跡異同    藏傳穢跡出自《大幻化網續》第十五品,為普賢如來所化,從咒語等看確屬烏芻瑟摩法系無疑。藏語稱為麥哲金剛或美瓦澤金剛,有藍、綠、煙色、白色、二臂、六臂、四足等等諸多身相,亦有穢跡忿怒母。目前還沒有發現完全與漢傳穢跡完全一樣的經續及本尊法要。
  • 《龍嶺迷窟》雪莉楊的金剛傘是哪裡來的?金剛傘有什麼作用?
    金剛傘一共有幾把?讓趣歷史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雪莉楊的金剛傘怎麼來的  龍嶺迷窟,是由潘粵明、張雨綺、姜超等主演的一部探險懸疑網劇。在劇中,出現了一個名叫「金剛傘」的盜墓工具。  在劇中,雪莉楊的這把金剛傘是鷓鴣哨搬山道人祖上傳下來的。在之前塵大師和鷓鴣哨在西夏黑水城的時候,之前塵大師有告訴過託馬斯,金剛傘是「搬山道人的寶物」,這似乎和原著有一些出入。
  • 除晦之明燈——摧破金剛,一切諸佛威力總集金剛
    如蓮師所授事部修法《摧破金剛五尊成就法》、佛密依瑜伽續所傳《摧破金剛五尊壇城灌頂》……《摧破金剛陀羅尼經》摧破金剛本尊之功德:主為消除眾生內之不淨——如煩惱疾病等,亦消除一切外在之不淨若能日日修持摧破金剛(日日修持,而非在煙供前後做)護身,則無此虞。當今世界,常人修法少有驗相,或為晦氣所染。若能日日念誦摧破金剛,則晦氣不侵,悉地自然獲得。又曾有講記云:「若修摧破金剛,則受不得汙染,而修穢跡金剛無此要求。」
  • 密勒日巴尊者傳(二十一)- 一生事業之總結
    您一定是大金剛持的化身,為了度眾生才化現人世,示現這樣一個希有的事跡;否則最少也是無量劫來修行佛道,已經登了不退轉地的一個大菩薩!你為了法,不惜身命的去修行,所作所為,處處表現出你是一位非凡的菩薩。像尊者這樣的苦行和忍耐,在我們這些凡夫弟子來說,不用說做不到,連想都不敢想!就是想要學,身體也受不了。所以上師您老人家一定是佛菩薩的化身。
  • 金剛鈴、金剛杵的真正含義
    在菩薩象徵物和饕餮臉橫飾帶上面還有兩排珍珠,環圍著八個或十六個水瓶放置的金剛杵。這兩排珍珠代表著壇城供養女神聖壇和內牆的裝飾。水平放置的一圈金剛杵代表著壇城中隆起的中央臺座具有堅不可摧的金剛特質,也象徵著「八空」或「十六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無性自性空。】。
  • 密勒日巴尊者傳:18入滅因緣 19荼毗法會 20結語
    所有一切諸施主,願皆長壽具福德;  心意清淨無邪見,如法心願皆成就。  此地光大並吉祥,無病無災無戰爭;  年歲豐登人快樂,一切生活皆如法。  見我聞我說法者,思維我之傳記者;  聞我名號事業者,願皆相會淨土中。
  • 無著菩薩解《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亦名金剛能斷般若)  無著菩薩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師達摩岌多譯 出生佛法無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