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來過襄陽的朋友都知道,漢江將襄陽一分為二,南邊是襄城,北邊是樊城。
子所以叫做樊城,因為在周朝時期,這裡是一個諸侯國,名叫樊侯國。以周公的後代仲山甫為名。
仲山甫來到樊侯國,見這裡山水秀麗,土地肥美,決定修座城池,作為樊侯國的都城。
然而,仲山甫率領臣子和全國的百姓修了好多次,換了好多地方,都是城剛修起就被河水衝毀。有的臣子勸仲山甫乾脆把城修在山上,免得再遭水淹。
仲山甫說,山上缺水,行走不便,怎比得上漢水邊上一馬平川呢?再說,修城是為子孫後代造福的千秋大業,儘管現在千辛萬苦,也得找個好地方。
為這事,樊侯急得吃不香,睡不著。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天夜裡,仲山甫夢見了老祖宗周公,周公責備他不該忘了周文王訪姜子牙的事,要他記住一句話:劈柴劈小頭,問事問老頭。
第二天,樊侯率領文武大臣到處找老頭請教,問了九百九十九個老頭,還是沒有找到最好的修城地點。
仲山甫正在為難,聽說有個白鬍子老頭在檀溪釣魚,坐就是好幾天,動也不動,簡直像個「活神仙」。仲山甫心中大喜,立刻帶領大臣們去找他。
仲山甫來到檀溪,老遠就看見那個釣魚的老頭。仲山甫叫眾人原地等候,他輕手輕腳走到老頭身邊。只見這老頭鶴髮童顏,儀表不俗,全神貫注地釣著魚,有人來到身邊他像沒看見一樣。
仲山甫恭恭敬敬給他請安,他動也沒動。
仲山甫想,既是求賢,就得像周文王當年訪姜子牙那樣,不能擺一點架子。於是,規規矩矩站在一旁,連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驚跑了上鉤的魚兒。
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太陽快落山,看到老頭不想再釣的樣子,仲山甫才小心翼翼地向老頭表明自己的來意,請老人家指個修城的地點。
話音剛落,白鬍子老頭突然站起身來,用釣魚竿在地上畫了幾筆,朝地上放了幾塊石頭,一陣青煙過後,老頭便無影無蹤了。
仲山甫知道遇到了神仙,慌忙對空中拜了幾拜,然後朝地上看,老頭劃的是一條龍,曲曲彎彎,跟檀溪到漢水這一帶相似,那塊石頭就放在龍口上。石頭上還寫了一句話:「要得手,壓龍口。」
樊侯一揣摩,領會了其中的意思。
原來,白鬍子老頭就是姜子牙。他見仲山甫賢明,可多次修城都被一條妖龍興風作浪衝毀了,就下凡來幫助仲山甫。他不是釣魚,是在釣龍,要把這條龍釣走,這兒就能修城了。
本來龍就快上鉤了,不想仲山甫來一說話把它驚跑了。姜子牙釣龍不成,便教給仲山甫一個鎮龍的辦法。
仲山甫按姜子牙指點,在龍口上修了都城。
那塊壓住龍口的石頭,後來變成一座山,仲山甫想到是周公託夢才訪到了神仙,就把這座山叫周公山。
後來,人們又按照姜子牙劃的線路修了一道大堤,叫老龍堤。
為了紀念仲山甫修樊城的功勞,後人在龍口附近給他修座祠堂,就叫樊侯祠。
原創不容易,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識以及傳統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