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它的神性,年雖83歲,望之如60許人,神採奕奕,可凌駕少年。」這個句子是英國使臣馬嘎爾尼在乾隆八十三歲時朝覲時寫的,當時他正在拜見乾隆。
由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此人雖然當時已八十三歲,卻依然神採奕奕,與六十歲老人相形見絀,令人難以置信。實際上,這也與乾隆皇帝的歷史記錄相符。乾隆是中國帝王史上著名的壽星,他的「厲害」之處令人嘆為觀止。因他不但熬死了兒子永琪,也熬死了孫子綿德。
對現代人類來說,能熬死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但是對封建社會的人來說,十二三歲就娶了老婆,熬死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似乎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然而,乾隆皇帝的功績可不止這一件,除了兒孫安葬外,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五代同堂的帝王,更是差一點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六代同堂。
大家都知道,古代封建社會,由於生產力極低,科學技術極落後,以致人的平均壽命極低。如此情形下,便有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意味著從遠古開始,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就很少了。
縱觀整個封建社會,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就顯得特別稀少了,可見乾隆皇帝能活到八十九歲,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大事。雖然身為皇帝的他,會因身份的關係而在生活上比較講究,但另一個關鍵點也是大家不可忽視的。他有超過40位的嬪妃,還有27位的皇子公主。
另外,乾隆皇帝喜歡私訪,喜歡遊歷江南,這事大家都知道。這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乾隆皇帝的生活可以用「放縱風流」四個字來形容。但是,他還是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將自己的身體掏空,相反,卻成為了一位罕見的高壽之人。而有關乾隆皇帝的高壽,以及皇子皇孫等人的年齡、輩分等相關資料,則令人津津樂道。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其中不乏趣味。比如,乾隆皇帝真的做到了五代同堂,除了自己,還有長子永璜、長孫綿德、孫奕純、玄孫載錫。
談到這裡,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概念,但是說到其他一點想來應該大家都能理解。也就是說,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而末代皇帝溥儀的同輩人溥偉出生於1880年。換句話說,如果乾隆能再多活一年,他就能見到末代皇帝一輩了。除輩分不同外,乾隆皇帝的子皇孫、皇玄孫等,在年齡上也有很大差異。
因為乾隆皇帝壽夠高,又夠有氣派,所以他的子孫雖輩分不同,但在年齡上,卻有很大的反差。比如,乾隆皇帝的長子永璜的兒子綿恩。綿恩是乾隆皇帝的孫子,但他的年歲比乾隆皇帝的幾個兒子還要大。像乾隆皇帝的十五子,即嘉慶皇帝的十五子一樣,他比嘉慶皇帝小十三歲。子不如孫,這對當今的人們來說是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奇聞的。
自然,孫子雖比兒子大,雖是天下奇聞,但放在封建社會裡也許也不算稀奇。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這更是不值一提。這是因為乾隆皇帝的功績總是能挑戰人們的想像極限。
到1767年,乾隆的曾孫奕純出生的那一年,即乾隆三十二年,奕純是乾隆的第三代後代,此時乾隆皇帝已五十六歲。然而到了1775年,到了乾隆四十年,乾隆皇帝的女兒固倫和碩公主誕生了。這就是說,乾隆皇帝的曾孫比女兒大了整整八歲。這麼怪事,想來在封建社會裡也算是天下奇聞。
誠然,乾隆皇帝的子孫後代中,除了年幼的比年長的,其他子孫後代的年齡差距都相當大。舉例來說,在同輩間,乾隆的兒子永璜比嘉慶的另一個兒子嘉慶大三十五歲。曾孫奕純的年齡比另一個曾孫奕大64歲。與另一位玄孫載湉相比,玄孫載錫大了87歲。更有甚者,第六代的溥慶比同代的溥儀大一百零三歲。
綜觀乾隆皇帝的後代,不管是輩分不同,還是年紀相仿,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乾隆皇帝的「高壽」。像他這樣的成就,幾乎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