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舞麒麟在黃江歷史悠久,需你我薪火相傳

2021-03-01 黃江在線

舞獅、舞麒麟活動在黃江地區流行已久,據傳在清代既已開始。至民國時期,舞獅、 舞麒麟活動已遍及黃江各鄉村,主要以農村的曬場、空地為表演場地,無需設置燈光音響。村民每遇新春及喜慶的日子,均以舞獅、舞麒麟表示吉祥,追求幸福,祈求平安,是 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形式。

伴隨著我們成長的獅和麒麟如今何去何從?作為黃江的一份子,我們該為這美麗的文化做出怎樣的努力呢?首先,小編得介紹一下舞獅、舞麒麟的歷史。


長龍村武術表演

50年代初,一度視舞麒麟、獅子為封建迷信被限制活動,但在節日期間,仍有活動。 「文化大革命」期間,舞獅、舞麒麟等活動被徹底禁止而停頓。

 

改革開放後,長龍村首先恢復成立舞獅、麒麟隊。其後,黃京坑、北岸、雞啼崗村也 相繼建立舞麒麟、醒獅隊。各村多以生產隊組織,以青年男女為核心,利用業餘時間排練 或聘請師傅指導,在春節期間由文化站統一安排到文化廣場表演賀歲活動。。

 

 建國前,黃江地區武術活動源 遠流長,其功能一是強身健體,二是用於 自身防衛。清初,黃江長龍村聘請武師開 設武館,前來求武習藝的人甚多。

 

建國初, 黃江境內武術活動得到進 一步發展,尤其是1953年全國民族武術體 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後,黃江部分村恢復拳 館、拳社。同時,東莞縣還把《簡化太極 拳》、《長拳》等武術教材作為體育教材 之一,在學校推廣。之後,由於政治運動和自然災害等,黃江武術活動漸少。1966 年成立體育領導小組以後,於每年春節都集中在公社駐地進行表演。 「文化大革命」 中,武術運動被下令禁止。

 

80年代,黃江武術運動又得到恢復。部分村如長龍村、黃京坑、北岸、黃牛埔等村武 師紛紛傳授武術套路,其中以長龍村為最,男人老少都參加,過年時節挨家逐戶拜門,開 盤表演拳術、棍棒等。至2012年,黃江鎮共有武術隊、 太極拳、太極劍等業餘運動隊 32 個,有人員750多名。

 
舞麒麟等活動帶來熱鬧喜慶的場面

舞麒麟、舞獅 舞獅、舞麒麟活動在黃江地區流行已久。椐民國《東莞縣誌》記載: 「邑尚技擊,秋冬間延師教習,元旦至晦,結隊鳴鉦鼓,以紙糊麒麟,頭畫五彩,縫錦被 為麟身,兩人舞之,舞畢各演拳棒,曰舞麒麟。其習彈唱者,以紙糊鳳凰,兩小童戴之對 舞。舞畢唱班本歌曲,曰舞鳳」。麒麟在進行間以鈸、鑼音響伴之。

 

黃江長龍村舞麒麟最早,據傳在清代既已開始。當時,長龍村的陳英賢、葉賜軍、曾 通等是有名的武術師,相繼在東莞大朗、樟木頭、風崗、塘夏、清溪一帶受徒傳藝,教授 舞麒麟。

 

50年代初,一度視舞麒麟為封建迷信被限制活動,但在節日期間,仍有活動。1966年 成立體育領導小組以後,於每年春節都集中在公社駐地進行表演。

文化的根不能斷!作為黃江的一份子,我們都有義務守護屬於祖先的優秀文化。儘管黃江逐漸步入城市化生活,離舞麒麟、舞獅等傳統活動漸行漸遠,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份期盼,這些溫暖的活動希望我們的子孫也能看到。將來,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他們,文化從我手上傳下來,等你接力。         

▷▷▷更多黃江在線往期文章薦讀

歡迎點擊公眾號菜單【精彩薦讀】查看!

相關焦點

  • 黃江長龍麒麟隊-跨越66年,四代人的傳承~!
    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提到舞麒麟首先會想到電影《黃飛鴻》裡的那些經典橋段黃江長龍麒麟隊-跨越66年,四代人的傳承~!從1953年成立至今,黃江長龍的第一支麒麟隊已經傳承了四代人。如今,在長龍,上到80多歲的古稀老人,下到蹣跚學步的2歲孩子,舞麒麟早已成為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丨徐書學術傳承活動在瀋陽舉行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丨徐書學術傳承活動在瀋陽舉行 2020-12-03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傅謹: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
  • 中國竹笛樂團原創音樂會《五行》之三「薪火相傳」在京成功上演!
    2021年1月8日晚7點30分,由梶本(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地文化基金會主辦的中國竹笛樂團原創音樂會《五行》系列音樂會之三《薪火相傳》中國竹笛樂團原創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精彩上演。▲本場音樂會由著名笛簫演奏家、作曲家、博士生導師張維良教授擔任藝術總監。
  • 曹瑜丨以青春渡芳華—由北舞附中《薪火相傳》師生同臺談起
    以青春渡芳華 2019年12月19、20日,在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劇場上演北京舞蹈學院附中中國舞《薪火相傳》師生同臺專場晚會。這是北京舞蹈學院附中中國舞教師上臺演出的第十個年頭。《薪火相傳》師生同臺晚會劇照伴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技藝功能退化的現象愈發明顯,這是每一位舞蹈教師都會面臨的現實問題。更是對上臺專業表演嚴峻的挑戰。在這次舞臺表演的教師們當中,最大年齡教師有55歲,最小也在30歲往上。
  • 你好,警察節|薪火相傳弘揚英模事跡 代代相續傳承公安精神
    你好,警察節|薪火相傳弘揚英模事跡 代代相續傳承公安精神 2021-01-08 2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薪火相傳 | 中國芭蕾為何自成一派?
    芭蕾,是「足尖舞」,更是「舞劇藝術」。經過幾代人耕耘,中國芭蕾已進入世界一流方陣,中國演員在國際上頻頻摘金奪銀,作品呈現出中國芭蕾獨有的藝術風格,得到國際認可和讚譽。  中國芭蕾僅有60餘年歷史,但已逐漸形成芭蕾的「中國學派」。第一部奠定中國風格芭蕾的舞劇作品,是在新中國成立15周年之際面世的《紅色娘子軍》。
  • 舞麒麟--黃江鎮長龍社區的獨特客家風味
    椐民國《東莞縣誌》記載:「邑尚技擊,秋冬間延師教習,元旦至晦,結隊鳴鉦鼓,以紙糊麒麟,頭畫五彩,長龍村武術表演縫錦被為麟身,兩人舞之,舞畢各演拳棒,曰舞麒麟。其習彈唱者,以紙糊鳳凰,兩小童戴之對舞。黃江長龍村舞麒麟最早據傳在清代既已開始。
  • 國博再開新展 回首中國戲曲教育70年的薪火相傳
    圖說:「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攝再過幾天,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戲曲學院聯合舉辦的「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即將在國博開幕。
  • 天涯明月刀手遊薪火相傳怎麼做?薪火相傳任務完成攻略[多圖]
    天涯明月刀手遊版本更新之後帶來了很多新玩法,其中就有薪火相傳,想要完成薪火相傳任務需要怎麼做?接下來,小編會在下方的攻略中,為大家帶來最新的薪火相傳任務攻略,幫助大家了解薪火相傳的玩法。天涯明月刀手遊薪火相傳任務完成攻略
  • 薪火相傳傳承家文化:中興商業讓「愛」自由流動
    常言道,「家以方圓,感恩回報」,多年來,中興商業始終做好「傳承家文化理念」,並在混改後秉承「以員工為中心,把員工當親人」的方大集團理念,為員工著想,讓員工感受家的溫暖。混改伊始,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就為中興商業全體員工上調崗位工資50%。同時,公司全面實施方大集團各項福利政策。
  • 讓初心薪火相傳 把使命勇擔在肩
    「讓初心薪火相傳 把使命永擔在肩」傳承紅色基因,共建20周年暨「四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大家表示要「學四史、守初心、抒激情、再奮進」。會上,年近九旬的上海新四軍「沙家浜」部隊歷史研究會會長劉石安充分肯定了共建20年來兩家單位的共建成果。20年來,本著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在一些重大節日裡,比如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等,以及國家一些重大活動,自覺地開展有意義互動,比如東航乘務員前往嘉興南湖,慰問「沙家浜」部隊老戰士全國人民一級戰鬥英雄周文江,並一起共同學習南湖革命精神等。
  • 寧夏: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舉辦
    中國網11月17日訊 11月17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在銀川舉辦。 本屆「薪火相傳」活動主題為「匠心扶貧 與愛同行——尋找匠心傳承 助力扶貧傑出貢獻者」,旨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文化遺產領域內,通過傳統手工藝振興鄉村經濟,或具匠人之心紮根某一領域而造福一方的傑出個人和團隊。
  • 人物•根脈裡流淌的傳承,終不熄滅的薪火相傳——記紫砂樹紋藝人張毅
    他們三個人的風格可以說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獨立,紫砂壺一脈傳承,必然是相通,區別在於個人的構思及表現方式。就是這樣一絲不苟,學風嚴謹的家庭氛圍,讓張毅也深受其影響,父親一生的追求便是紫砂事業的傳承,張毅和妹妹張靜(張譯元)都繼承了他的衣缽,張毅深記父親的教誨,將傳承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張毅老師如今已到知天命之年,但心態十分年輕,作壺的閒暇之餘,常會寫寫書法,練練畫。
  • 【不忘初心 薪火相傳】吳忠市公安局舉行人民警察榮譽儀式
    1月22日,吳忠市公安局隆重舉行「不忘初心、薪火相傳」人民警察榮譽儀式,進一步增強全市公安民警的職業榮譽感、歸屬感、自豪感,傳承優良作風、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傳播正能量,激勵全市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輔警進一步增強責任擔當,以更加高昂的鬥志和紮實的作風投入到平安吳忠建設中。
  • 龍門麒麟隊亮相廣東省麒麟文化節
    說起龍門的「集春堂舞麒麟」它可謂是歷史悠久,寓意深遠龍門縣永漢鎮官田村集春堂麒麟隊起源於清末,由麒麟、拳法、五色組成,融合音樂、武術於一體,既有美學欣賞價值又有歷史研究價值。其伴奏以鑼鼓加嗩吶,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區花會風格,與廣東嶺南音樂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藝術文化。舞動時一人舞麒麟頭,一人舞麒麟尾,兩人配合默契,以此把傳說中的麒麟喜、怒、哀、樂等動靜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逢年過節龍門縣永漢鎮人們就會舞起麒麟,以表達迎祥納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
  • 百年書香人文武昌|武昌文華中學:異苔同岑,薪火相傳
    近期,「大成武昌」及「武昌政務微博」推出#百年書香人文武昌#系列,向大家介紹紮根於武昌的9所中小學校,它們都有著百年歷史「大成武昌」同步開設專欄▲點擊菜單欄【我武昌】中【百年書香人文武昌】,或下拉文章底部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前七站,我們分別走進了武漢中學
  • 舞麒麟
  • 你也許看過舞麒麟,但你知道這些嗎?
    武舞民間:香港客家麒麟文化麒麟形象在中國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對於一個民族而言,它由最初是一種圖騰、一種信仰發展到哲學意義,從而又進入到文學領域,最終走向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說明麒麟已由「神話傳說」衍變成了一種
  • 【聚焦】選拔青少年戲骨 傳承戲劇薪火
    活動現場8組小戲骨晉級角逐  總冠軍代言「新康戲鄉」新康古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戲窩子」此次湖南省青少年戲骨選拔大賽總決賽從評委到幫唱嘉賓,共邀請了11位湖南戲劇界泰鬥級人物及優秀演員,如花鼓戲大師,「梅花獎」和「文華獎」得主劉趙黔;湘劇泰鬥、「梅花獎」和「文華獎」得主,戲曲表演藝術家左大玢(86年版《西遊記》觀音菩薩的扮演者);一級作曲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長沙花鼓戲傳承人歐陽覺文;全國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得主,多次獲得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芙蓉獎的國家一級演員徐米弟;長沙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一級演員湘劇大師陳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