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展覽開幕嘉賓合影
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家最為熟悉不過。在你的腦海裡,它的標籤或許是「平面」「純白」「柔軟」「靜止」……但你想見見它的「無限可能」嗎?在這裡,它或立體多維,或色彩斑斕,或堅如磐石,或流淌運動……藝術家賦予了紙無限的想像力和生命力,超越了物理和觀念的邊界,創新永無「紙」境。
吉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思致辭
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姜怡翔致辭
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副教授,參展藝術家郭慶豐致辭
吉林師範大學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推廣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第四站,在西安美術學院拉開帷幕,展覽的開幕儀式及西安站學術研討會將於10月12日上午10點在西安美術學院實驗教學展廳舉辦。
巡展由吉林師範大學主辦,吉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西安美術學院教務處、實驗藝術系承辦,展示國內60位紙藝術創作領域代表性藝術家的120餘件作品,系統梳理中國當代紙藝術的創作和發展現狀,探討作為文化傳承載體的紙在當代語境下呈現出的新的可能性,為中國紙藝術的研究與發展貢獻力量。
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教授、武小川博士主持開幕
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負責人、李洪波教授致辭
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擔任學術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美術系主任李翔,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委員,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華美術館執行館長馮峰,以及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吉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吳洪亮擔任學術委員。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負責人、教授李洪波和吉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思擔任策展人。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教授、博士武小川擔任西安站執行策展人。
展覽現場
展覽通過「致敬傳統」「承前啟後」「邊界拓展」和「百花齊放」四大板塊,探討紙藝術的傳承、賡續、創新與多元。藝術家們採用「剪、雕、刻、鏤、貼、塑」等方式進行創作,呈現出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深挖紙藝術的綜合屬性,賦予其新的時代形象與藝術內涵。
研討會現場
巡展旨在為中國紙藝術的傳播和推廣貢獻力量,因此巡展場地的選擇意在覆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和西北在內的廣博地區,同時也期望在校園中對莘莘學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巡展面貌:今日美術館、山東美術館、江蘇省現代藝術館、西安美術學院和魯迅美術學院。
展覽現場
「致敬傳統」是基於傳統文化土壤滋養基礎上的再出發。正如策展人、藝術家李洪波所言:「致敬傳統是為了更好地思考當下和放眼未來。改變的是創新的形制和不同時代變革下的思考,不變的是文脈和文化基因的傳承。紙作為一種媒介和載體流傳千年,也成為各個時代的見證者,當它與藝術家相遇,便被注入了新的表現形態、文化內涵與生命活力,而這正是賡續的力量。 」
展覽現場
從造紙術,到中國傳統書畫,又及印刷術,紙在中國歷史上擁有著特殊的文化內涵和承載力。無疑,紙張作為一種載體是需要被書寫的,那麼當代語境下的人們又該如何用新的技藝與思考來書寫文化與歷史呢?遊走於當代紙藝術作品的展廳,我們不禁思考:對於固有模式的突破、解構與重塑,續寫了創新和發展的不竭動能。只有在傳統基因上追求新的可能性,才會迎來發展的轉機——從熟悉中見陌生,用已知創建未知,這也許是本次展覽給予人們最大的啟發。
「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在西安美術學院的展覽將延續至10月23日。
參展藝術家(按姓名音序排列,60人):
陳粉丸、陳琦、崔小清、付小桐、高振鵬、葛宇路、宮林、郭慶豐、杭法基、黑餘、胡勤武、胡聲平、胡又笨、賈善國、姜吉安、庫淑蘭、雷蕾、李洪波、李紅軍、李槍、李颯、李知遙、梁銓、林雙鵬、劉磊、劉水洋、呂勝中、呂越、秦衝、仇德樹、邱志傑、冉啟泉、沈烈毅、施慧、史鍾穎、宋軍生、宋昕、唐徵維、王大壯、王雷、王天德、王偉偉、王曉蓉、文豪、鄔建安、吳以強、肖希、徐冰、徐小鼎、彥風+吳帆、原博、曾健勇、章紅兵、張秋實、張偉生、張曉雪、張愉、朱金石、鄒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