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支持/米婭
微信排版/ Ben King
頭圖來源/weibo@-ccc-ll
封面圖來源/weibo@揚州砂之船奧萊
▼ ▼▼ ▼▼▼▼ ▼▼
舶來品奧特萊斯(OUTLETS),中國沉浮十八載,以「折扣+名品」為城市中產搭建起近200個購物目的地。
它們或散落而居,活躍在城中城外,自成一景;或集群生長,扎在某熱門板塊,抱團而行。前者是常態,後者為典型,比如奕歐來奧特萊斯(即將更名為比斯特上海購物村)、佛羅倫斯小鎮,分據浦東東西,相隔不到15KM。
圖片來源/地圖導航軟體
選址各有所好,但建築形態卻不可免俗趨同。據贏商大數據收錄的近200個項目看,不外乎二種:城市奧萊(主力店+盒子式MALL)、小鎮街區式(部分參考資料來自:奧萊領秀)。
而背後金主,有百貨巨頭百聯股份、王府井,有奧特萊斯「專業戶」砂之船、首創矩大;有線上闖線下的「黑馬」唯品會,大手筆收編了「杉杉奧特萊斯廣場」。
國外入局的爭食者亦眾,名聲大躁玩家當屬佛羅倫斯小鎮名品奧特萊斯母公司——義大利商業巨頭RDM集團。
金主們的實力對比與戰略選擇,從根本上框定了今日中國奧特萊斯格局特徵,以及相互間的排位關係。
可唯品會帶來的「網際網路打法」,以及砂之船試水的「資管打法」,卻可能在不久後,給中國奧萊陣營帶來一場顛覆式新浪潮。
01
奧萊中國18載:一線起步,爆發於二三線城市
脫胎於「工廠直銷店」(Factory Outlet),奧特萊斯作為新型零售商業形態,真正誕生於2002年。
「同國外的許多折扣店一樣,燕莎奧特萊斯店的外牆上懸掛著多個巨幅廣告牌,一個上千平 方米的金色巨大帷幕徐徐升起……」2002年12月17日,北京燕莎奧萊開業前夜,北京晚報來了場探店式報導。
這個「全新的美式折扣店」,地處北京朝陽東四環工大橋的西北角,前身是個倒閉工廠,「PRADA、VERSACE、NAUTICA、GIVENCHY等世界名牌將以1至6折的價格在這裡出售」。
圖片來源/贏商網
12月18日,北京燕莎奧萊A座開業,經營面積約1.6萬平米,進駐了200多個國內外名品,開業當天銷售額達206.6萬元,開業一年銷售額近3億元。
圖片來源/贏商網
以「名牌+實惠、輕鬆+便捷、品類+規模」模式,北京燕莎奧萊正式開啟了中國內地奧萊時代。而在此節點前,「百貨零售品牌折扣店」僅僅存在於街邊,或部分購物中心頂樓折扣區。
往後,從折扣店商場轉型為純粹奧萊商場的廣州萬國廣場,於2006年成為內地首家市區奧萊mall。兩年後,「砂之船(重慶)奧萊」的落地真正掀起了奧萊巨浪,開業項目呈井噴之勢。
2009年有10個、2010年4個、2011年8個、2012年14個……2016年29個,2017年迎來最高點30個。截至目前,國內已有近200個項目。
商業地產頭條整理的近200個奧萊項目中,94.8%落在一二三線城市。其中,二線城市佔比高達65.4%。(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找項目;部分參考奧萊領秀)
2008年,砂之船(重慶)奧萊問世前,國內的奧萊項目集中分布在以北京、上海為首的一線城市。
據商業地產頭條不完全統計,燕莎奧萊「意外」走紅後的10年內,北京活力東方奧特萊斯廣場(2009年)、北京賽特奧特萊斯(2009年)、北京斯普瑞斯奧特萊斯(2011年)相繼露臉朝陽區。
而在上海,以2006年開業的上海青浦百聯奧特萊斯為起點,10個奧萊項目在核心主城靜安、普陀、閘北、虹口周邊形成一個包圍圈。
*上海奧萊項目城市分布圖(紅框標記區域為有奧萊項目落地點) 圖片來源/Baidu
作為千禧年零售圈新物種,奧特萊斯選擇一線城市為試驗地,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折扣名品的認知度高:2006-2011年,大量國際一線品牌入華,多以北京、上海作為落地首發站。經由各類營銷廣告轟炸,以及親測產品及服務,大都中高階消費者已對摺扣名品形成一定認知。
*高階客群多,名品需求大:在「高收入人群增多」等因素拉動下,2002年北京城鎮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2萬元。電商、海淘尚不發達年代,奧萊是個不錯的國際大牌購物場。
*環繞主城開店,土地成本低:雖身處一線,但寸土寸金的地價,讓動輒10萬平的奧萊們也不敢任性。於是,它們多分布在距市中心15-30公裡處,且交匯著多條城市主幹道。以可承受之地價,吸引著最多「富人」。
2010年後,奧萊以每年新增超10家的速度,狂奔向前。同時,二線城市成為主戰場,並吸引了部分自願驅車前往周邊城市消費的親子家庭群體。在不完全統計的近200個項目中,二線城市佔比65.4%。
上圖可知,位列奧萊項目數量TOP10的二線之城,多為今日盛言的網紅「新一線」。背後原因有三:
*城市化加速財富增長,孕育一批奢侈品消費者:據《世界奢侈品協會2010—2011年度官方報告》,截至2010年底,中國內地內地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升至107億美元,成全球奢侈品消費最快增長國。
「增長中約有67%來自新增消費者,二三線城市正成為大品牌搏殺的新戰場,那裡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和消費意願已接近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消費者,消費金額幾乎等同甚至超過一線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費者。」彼時,貝恩公司合伙人布魯諾·蘭納表示。
*趕上奢侈品「下沉」大勢,未來增長的潛力大:公開報導顯示,2010年前後,奢侈品開始跳出一線以尋找新增長空間,消費力在線的這些「新一線」城市,成了它們的首選之地。據悉,彼時杭州幾乎雲集所有國際大牌。
*二三線商業地產大躍進,奧萊落地可選空間多:2010年樓市大調控,商業地產受影響小。萬科、綠地等傳統地產開發商宣告進軍商業地產。日漸飽和的一線,不如地多且便宜的二線來得有誘惑。
此背景下,頭部房企們紛紛湧入這些潛力二線城市,以期分杯羹。而在一線城市已經冒尖的奧萊模式,開始成為部分低線開發商的心頭好。
在近200個項目中,三至六線城市佔比為19.9%,但主要集中在三線(佔比為14.7%)。某種程度上,奧萊項目在三線的發展是承接了二線的優勢,只是時間推後了而已。
而將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四五六線時,會發現,統計列入的城市均僅有1個奧萊項目,且這些項目多為本地開發商操盤運營。
一方面,本地操盤者對於奧特萊斯模式理解,可能不那麼透徹,無論是在選址還是選貨優勢上,遠不及連鎖大牌地產商。
另一方面,這些城市消費者對於「名品大牌」的認知和需求尚未充分顯現,奧萊項目後續的可持續運營力,存在著極大不確定性。
02
奧萊兩大形態:城市奧萊+小鎮街區式
以城市為標尺,回溯了奧萊在中國內地的18年漫行軌跡。而具體到項目層面,則可看到堆疊在軌跡之上的2大主要形態與3類玩家模式。
在不完全統計的近200個項目中,有100多個城市奧萊的項目,散落在市區與郊區。其中包括60多個位於購物中心的主力店,以及40多個盒子式MALL。
*選址上,位於二線城市的項目數量佔了七成,其中數量比較多的是杭州、南京,二者均超過5個;一線、三線城市的項目數量相當,均近20個。
*體量上, 5萬㎡-10萬㎡的項目分布的數量比較多,其次是5萬㎡以下的,此類多為位於購物中心裏面的主力店。
*業態上,藉助贏商大數據,商業地產頭條選取了34個樣本,呈現的特點是:零售佔比多在70%-80%,且以折扣名品為主;餐飲在5%-15%,兒童親子20%以下。
12年前起家的砂之船,是玩城市奧萊(盒子式MALL)的高手。今年9月,其第12個項目落地揚州江都科創園;11月7日,第13子落地廈門。
一座是紅磚古堡,一座是濱海「巨輪」,二者相距1200公裡,卻有許多共同之處:所選之城,經濟實力冒尖,且IP個性鮮明,前者是「煙花三月下揚州」,後者是「海上花園城市」,可輻射旅遊客群及部分周邊城市目的性消費客群。
針對城市和區位特點,兩座砂之船定製了業態組合。揚州砂之船總體量10萬㎡,規劃品牌400餘個;而廈門砂之船毗鄰高崎國際機場,總體量12萬㎡,融合了商業、酒店、會展、交通樞紐、辦公等多功能業態,打造親海高體驗主題商業生態圈。
區別於城市奧萊的建築形態,小鎮街區式奧萊多以環形/線形步行街將一間間商鋪建串聯、雜糅起來的,且不同分區在業態、功能組合上各司其職。
*體量上,從選取的80個樣本來看,與城市奧萊不同,5萬㎡以下的項目相對較少。體量分布多位於10萬㎡-15萬㎡,其次是5萬㎡-10萬㎡。
*業態布局上,它們多「分區而治」。紐約Woodbury Outlets,1985年開業,是最早一批開業的花園式奧萊項目。
這座經典美式「小鎮」呈網格狀布局,按紫、紅、藍、綠、金黃色劃分為5個購物區,每個區均有對應的商品門類、功能服務和停車場。其中,A區世界一線品牌、B區世界二線和國內著名品牌、C區餐飲休閒娛樂。
圖片來源/business simon
Woodbury花園小鎮式奧萊形態,最先被百聯集團與九龍倉搬到了上海青浦。2006年開業初期的上海青浦奧特萊斯,由23棟美式建築群構成,環狀連續空間分布,商鋪以商業街相聯,預留前區廣場停車。
具體分區上,A區為國際一線服飾;B區國際運動休閒品牌、二線品牌以及國內品牌;C區餐飲休閒娛樂區。
03
奧萊玩家眾生相:本土與外來PK,線上與線下融合
以盒子mall式+小鎮街區式兩大奧萊形態為基底,過往18年,國內冒頭的4類奧萊玩家,分別是本土百貨巨頭、本土奧萊專業戶、線上闖線下「黑馬」、外資零售巨頭。
據贏商大數據不完全監測,百聯股份在上海、杭州、武漢、無錫、南京、濟南、長沙等地均有布局奧萊廣場,項目主要集中在華東二線城市。
上述百聯奧萊廣場,均為小鎮街區式,商業面積在7-19萬㎡不等,多為10萬㎡以上;業態組合中,零售佔比約為70%-80%,且兒童親子佔比略高於餐飲,一定程度上說明項目定位中「家庭親子」的屬性較強。
之於百聯、王府井而言,經營百貨數十年,豐富的貨源、品牌渠道優勢,以及低成本採購,是它們入局奧萊的先天條件。反過來,積累的成熟奧萊經驗,也為其老百貨轉型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上海五角場商圈,百聯旗下的悠邁Umax生活廣場,前身為小體量、中高端百貨東方商廈。金山萬達、青浦吾悅、雲間新天地等多個項目圍攻,以及脫離大眾年輕客群的品牌組合,轉型前的東方商廈,表現難言出眾。
轉型是必然出路。2018年,其借力「品質+折扣+人氣集合店」的複合概念,引進了超200個品牌,相較以前品牌翻新率超過50%,其中含1個主力店、8個餐飲品牌,其餘均為零售名品。
圖片來源/贏商大數據-贏拓展App
既能避免與周邊的大體量商業項目直接競爭,也能以年輕化的時尚消費、性價比高的折扣主題商業,吸引周邊上海高校裡的年輕消費群體,揚長避短。
自2008年首秀——「砂之船(重慶)奧萊」,奧萊專業戶砂之船已在商業地產江湖闖蕩12年。
從一開始的經典產品線「砂之船奧萊」到「AX (1+N) XDT」(A=藝術,1=傳統奧萊
N=新型線下社交生態圈布局(超級兒童館、超級運動館、超級農莊……圍繞健康、娛樂、文化等符合中產消費趨勢、社交需求的內容建設;DT=大數據精準營銷)超級奧萊,砂之船為盒子式的奧萊mall不斷做加法。
官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其已開業項目為13個,主要布局區域為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例如杭州、長沙等熱門城市的重點商圈。
與砂之船路徑同步,在奧萊圈混戰7年之久的首創矩大,主打單一產品線——「首創奧萊」,不同的是,建築形態為小鎮街區式,項目商業建面多在10萬㎡左右,差異較小。
品牌組合、業態佔比的標準化與復刻性,是首創矩大與砂之船在項目規劃上的另一雷同點。而它們之於行業的另一啟發點則是,奧萊項目的資產證券化。
砂之船擁有亞洲首個新交所上市的奧特萊斯房地產投資信託——砂之船房地產投資信託。2018年3月28日,該信託上市發行募資3.96億新加坡元(不含超額配售)。
此信託之下,砂之船藉由戰略股東L Catterton Asia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網,進一步豐富了旗下品牌組,同時可利用股東平安不動產物色新的選址之地,拓展公司規模。
當然,隨著旗下越來越多成熟奧萊項目注入信託,砂之船不僅可繼續獲得項目增值收入,亦可通過先進的資管形象為品牌賦能,以實現輕資產轉型。
深諳此間要義,首創矩大在2019年底首次試水奧萊項目資產證券化,以北京房山、江蘇崑山奧萊項目為底層資產,計劃融資35.79億元。
「幾十億對首創來說,就是塊地的價格,但對首創矩大意義重大。」因為這就像是打開了個聚寶盆,接下來,源源不斷的資金就會從中流淌而出。
今年9月初,唯品會首家城市奧萊——安糧國貿中心在合肥開工。
根據已有信息,上述城市奧萊項目將採用「雙核心+雙支撐」業態結構,即限時特賣+折扣百貨構成雙核心,綜合配套+新奇店鋪構成雙支撐。
特賣+折扣,依舊是唯品會最強大的品牌標籤。以線上特賣起家的它,扎入服裝穿戴圈,手握豐富的品牌資源。這種貨源和價格優勢,可延續至線下。
但熟悉網際網路打法的它,入局線下後,還需快速熟悉線下的零售法則。在這個線下場子裡,人們被低價折扣吸引而來後,必然比線上更注重體驗,不僅有購物體驗,還有吃喝玩樂需求。
通過數據化市場指標,唯品會智慧化商業運營如何在不同業態間無縫切換,直接關係到這場往下走的試驗成敗。而一舉買下杉杉奧萊,或是其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徑之一。
早在去年7月,唯品會就以29億元全面收購杉杉商業集團,正式「殺入」線下。杉杉生於寧波,專業做奧萊起家,截至目前有9個項目已開業,還有1個待開。
圖片來源/ shanshan-business.com
以杉杉為跳板,唯品會迅速進入國內線下奧萊玩家第一陣營。一方面,可在自建折扣專賣店之外,打通加碼顯線下的第二路徑;另一方面,還可繼續做大1-5線城市布局。
「杉杉商業集團的奧特萊斯布局均在二三線城市,其良好的市場表現和財務狀況,以及與唯品會品牌特賣主業、主力客群分布、經營理念等的高度契合,是促成此次收購的重要因素。」
中國奧萊陣營中,來自義大利的RDM集團一手締造的佛羅倫斯小鎮,是個亮眼的存在。
色彩鮮豔的牆壁、深綠色百葉窗、大紅色屋頂,RDM集團將翡冷翠託斯卡納風情,搬到了華夏大地上。中國首個佛羅倫斯奧萊小鎮,面世於2011年6月,股東除了RDM外,還有美國WAITEX集團。
據公開資料,RDM操盤小鎮的投建、招商、運營等工作,為主要投資方;WAITEX則著手於開發、選址,主要負責拿地和協調政府關係。
往後近10年,RDM先後在上海、佛山、香港、武漢、成都等地新開6家佛羅倫斯奧萊小鎮。在建中的項目,還有重慶奧萊。
作為外來地產巨頭,RDM集團超20年的奧萊開發經驗下,積累了其他玩家難以企及的義大利名品資源,而佛羅倫斯小鎮獨有的意式風情,亦是對手們難以復刻的場景。
當然,背靠的資本,有大量現金流,RDM能在中漫步前行的「任性」底氣。一方面,其母公司FINGEN集團在時尚、零售及房地產領域均有涉獵;另一方面,在中國開發的佛羅倫斯小鎮,均由其與基匯資本、其他地產商組建的投資平臺負責出資。
不難看出,奧萊中國的18年,既有本土玩家與外來玩家的正面battle,亦有純線上玩家對線下版圖的入侵與顛覆。
如果說,中國奧萊上半場競爭看點是「貨源的取得,地塊位置的甄選」,那已經開局的下半場,不僅僅關係到「名品+折扣」的競爭,還有賣貨新方式、資本新玩法的疊加。
誰能活成風格最鮮明的那個「仔」,誰就能笑到最後。
商業很美 無去來處
原創報導,轉載授權,找頭條君
(微信號:fuqingrong0825,添加請備註「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