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海道到京都 (上)
作者:柳 風 朗誦:王 芳
說句良心話,我們夫妻是不想來日本旅遊的,主要是有心結,但是孩子說了幾年了,最終我們妥協了,決定過來看看,經過10天的行程和親身經歷,確實跟兒子說的一模一樣,日本的國民素質就是高,不論大街小巷都是出奇的乾淨,就是隨便走進一個小巷子,也沒有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你想找點瑕疵都找不到,中國的一些老人嘴一張痰就出來了,日本人嘴一張謝謝就出來了,和國內一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國民素質相差太遠……難怪我兒子都來過三次了,確實有不同凡響的地方。
2017年4月14日,我們是從北京國際機場直接飛往北海道新千歲機場的,新千歲機場是札幌的主機場,也是日本國內面積第一大的機場。我們行程的第一站就是北海道,北海道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唯一的道,是日本最北邊的一級行政區,也是日本的第二大島,但人口卻只佔日本的5%。即便是地廣人稀,也不影響它豐富的內涵。北海道的南面是津輕海峽,北邊是宗谷海峽和俄羅斯薩哈林州管轄的庫頁島。記得有一年中俄海軍在日本海軍事演習的時候,中國軍艦就是穿越宗谷海峽,從津輕海峽返回中國的,我國的軍艦北去南回,圍繞著日本轉了一圈。
(小樽的理髮店 攝影:柳 風)
北海道以札幌為中心,形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名古屋)以外的札幌都市圈。札幌最著名的旅遊資源是一年一度的冰雪節,是個以雪而馳名的地方。走進北海道,我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雪國》。江戶時代(1603-1868)所說的徵夷,攻打的就是北海道的蠻夷,第一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1543——1616)因此而成名,並統一了日本,從此都成了日本領土,所以再沒有徵夷這一說了。
按照行程計劃,我們出了新千歲機場就直奔小樽,計劃從北一直向南遊,不走回頭路。我們首先遊覽的是小樽市,小樽是北海道最北邊的一個城市,出了小樽駅(駅是日本漢字,讀音yì,就是驛的意思)步行約十分鐘就到了小樽運河,我們沿著石頭砌成的觀光大道緩緩而行,在這條步行大道上,遊客還是比較多的。小樽運河的對面就是大正年間(1912年—1926)建造的倉庫群,在這些用石頭建造的古老建築上,爬滿了斑駁的舊時光,它們折射在運河上的倒影,就像幽深的時光隧道,被浪花反覆咀嚼著……
小樽運河波光粼粼,站在淺草橋上,拍攝出來的景物照是最美的。從運河區走到商業街,在一公裡長的堺(同界,讀音也相同)町(町是個日本漢字,多用於日本的地名,放在日本地名裡讀作tǐng,就是城鎮街道的意思)通商業街上,是一家連著一家的硝子館,沿著堺町通向北走,在著名的北一硝子館、大正硝子館可以購買自己心儀的玻璃手工藝品。堺町通是感受小樽手工藝品和滿足味蕾的精華旅遊區,這裡分布著北果樓、六花亭等北海道著名的糕點店,街上還有很多家非常好吃的黃油烤扇貝和冰淇淋,既可以逛又可以吃,這些店家多數建在近百年歷史的石造倉庫裡,異國氛圍濃鬱。這裡還有許多與浪漫主題有關的美術博物館、八音盒館,以及酒吧、咖啡店和果品鋪子。
走累了就可以到「小樽運河食堂」裡就餐,過了淺草橋,就是最著名的小樽運河食堂,食堂是由舊倉庫改建的,就在運河邊上。裡面類似美食廣場,由幾家精緻的小店組成,各個餐廳主打的都是當地的特色美食,食堂裡有海鮮料理、壽司、燒烤和拉麵等等,日式拉麵的四大湯系:醬油拉麵、味噌拉麵、豬骨拉麵、鹽味拉麵這裡都有,也算是一應俱全了。因為日本核電站洩漏的緣故,我們在這裡沒有吃海鮮,而是選擇了拉麵,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也有不少國內遊客,神氣活現的吃著海鮮,大嚼特嚼,有點擺闊氣的架勢。
(從札幌電視塔上俯瞰大通公園 攝影:柳 風)札幌我們首先去的是電視塔,它地處札幌市正中心,站在札幌電視塔的頂端,可以俯瞰全市。札幌是北海道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這裡既有大都會的繁華,也有北海道特有的北國氣息。札幌的街區,都是以札幌電視塔為坐標軸命名的:往南走就是「南幾條」,往西走就是「西幾丁目」。
從札幌電視塔上下來,我們遊覽了風景優雅的北海道大學,北海道大學札幌主校區是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位於北海道首府札幌市中心。大學內有很多地方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其中農學部第二農場、克拉克塑像、白楊林蔭道都值得一看。時值四月穀雨前後,生機勃發,校園景色,優美宜人,還有美麗的銀杏大道,杏葉初展,呆萌萌的新綠,令人驚喜,筆直聳立的白楊樹,也是校內最美的景致。
大通公園位於札幌市中心,它是東西走向,從中央區大通西1丁目一直延伸到大通西12丁目,長約1.5公裡。公園裡有許多城市雕塑、噴水池、丁香樹和槐樹,槐花的清香,在空氣中瀰漫著。札幌電視塔和札幌資料館也在大通公園之內。
著名的狸小路商業街,在南2條和南3條之間,這條商業街東西橫跨札幌商業中心,被高高的玻璃頂棚籠罩其中,從西1丁目一直延伸到西10丁目,長達千米,整條購物街被穿過的馬路截成幾段,裡面有200多家店鋪,包括特產店、藥妝店和餐廳,種類繁多,數不勝數,這裡是北海道歷史最悠久的商業街之一,至今已經有140年的歷史。
(京都的日本民眾在示威遊行,有幾個警察專門在前面給遊行的隊伍疏導交通 攝影:柳 風)
隨後我們來到了京都,京都市位於日本西部,京都府南部,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古名叫近江國,又叫淡水國)西部以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區,共同組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大阪都市圈。
(京都的日本民眾在示威遊行——反對廢除戰爭法 攝影:柳 風)京都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要想解說京都,還得從中國說起。在中國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時期,西安成為世界中心,它的名字叫長安,是大唐帝國的首都,隨著西方羅馬的沒落,長安城一枝獨秀,以一流的繁華和超強的包容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文人、學者和商人。盛唐時期,對大唐文明最仰慕的是日本人,他們派遣了眾多使者和學生,到長安學習當時最先進的文明,然後在日本傳承發揚,京都就是一座仿照長安城建造的古都,京都的格局以長安都城為榜樣,唐朝以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為首都,於是平安新京的西半部(右京)也叫長安,而東半部(左京)則稱洛陽。由於後來右京長安衰落,所以左京的洛陽就成了平安京的代名詞,也就是現在的京都。
(京都的日本民眾在示威遊行——反對建設海外基地 攝影:柳 風)自公元794年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從奈良遷都到平安京(京都的古稱),一直到公元1868年東京建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它坐落於日本關西的盆地中,三面環山,一面與大阪府相接,京都擁有一千兩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其中作為日本首都的歲月也超過了千年,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都,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市擁有了豐富的歷史遺蹟,這座千年古都,既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又是日本傳統文化的根源,也是日本的文化象徵之地,更是日本的歷史文化名城。
京都排名第一的景點,就是伏見稻荷大社,它是稻荷神社的總社,位於京都南部的稻荷山山麓,歷史悠久,地位崇高。這裡供奉著保佑商業繁榮、財運亨通、五穀豐登的農業之神——稻荷,稻荷神是日本神話中的穀物和食物神,主管豐收。在日本,有三分之一的神社都屬於稻荷神社,在稻荷神社裡,狐狸被視為神明的使者,因此這裡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狐狸石像和雕塑,還有狐狸臉形狀的祈願牌。
(被視為神明的使者——狐狸 攝影:柳 風)
伏見稻荷大社除了主建築物值得一看,最主要的還是以「千本鳥居」著稱;成百上千座朱紅色的鳥居,構成了一條直達山頂的通道,全程約4公裡左右,步行到山頂來回大約需要2——3個小時。這段路程是京都代表性的風景之一,由章子怡、渡邊謙、楊紫瓊、鞏俐主演的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就有以千本鳥居為背景的生活場景。
(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裡的遊客 攝影:柳 風)隨後我們又遊覽了二條城,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是由德川家康下令興建的,位於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所以也叫將軍府,它的主人就是德川家康。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德川幕府(因為幕府設在江戶,也叫江戶幕府,又稱江戶時代1603-1868)的權力象徵。建造二條城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江戶時代的第一代徵夷(徵夷就是攻打北海道的蠻夷,後來不再使用)大將軍德川家康以及族人、武將在造訪京都的時候,有個休息的寓所。城內最大的建築群就是二之丸御殿。而後,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又將本丸內的城域擴建成現在的規模。城外建有巨石城牆,東西城牆500米,南北城牆400米,城牆外面還有護城河,河上又有仿唐建築。
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在上面,就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其聲響並不是設計之初就預料到的,而是因為年久失修,地板下面的釘子和木板摩擦發出的聲音。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是二條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是回遊式水庭院,水面曲回,泉流清澈,沿岸的湖石,形態豪華,搭配合度,水庭之中建有三座小島,水池的中央還布置了三段式的疊瀑。正是這座二條城,見證了德川家的榮枯興衰。我們去是時候,正是櫻花盛開的春季,生機勃勃,萬千氣象,葉片綠的璀璨而又新鮮,天空藍的就像夢幻,和死氣沉沉建築一比,我們更喜歡城牆上的松柏和城牆下面的綠樹紅花,恰恰是這些自然景觀,搖曳著護城河裡的斑斕,讓我們駐足觀望,流連忘返。
二之丸的核心,就是二之丸御殿,御殿是全木結構,進入需要脫鞋,由日式的柵子門和屏風分隔為六進的住宅,由外及內分別是遠侍、式臺、大廣間、蘇鐵之間、黑書院和白書院。其中,「遠侍之間」又分為一之間、二之間、三之間、若松之間和敕使之間,這裡是各地大名藩主和朝廷敕使等候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接見的場所。最裡面的「白書院」則是將軍的起居室,風格與其他各間頗為不同,帶有閒適之氣。兩端之間,則依親疏程度布局,「式臺」是大臣向將軍敬獻禮物的地方,「大廣間」是將軍與大臣議事的地方,「蘇鐵之間」是德川家族日常辦公的地方,「黑書院」是將軍接見外臣和親信的地方。二條城的遊覽門票是600日元(人民幣40元)。
二條城延續了唐門的桃山風格,整個二之丸的基調也是黑金兩色,通過深色的建築木構件和明豔的金色,相互映襯,無比壯觀的體現了「天下第一人」的富有和權勢。而其中最珍貴的,就是遍布於各廳室的壁畫,這些狩野派畫師的名畫,作風粗獷,線條明快,以明暗配合以及單純的裝飾性處理,意境表現的特別突出。由於日式的居室追求的是簡約的美感,室內通常沒有多餘的家具和飾物。走出御殿,在後花園和城牆上遊覽,我感覺最值得留戀的,還是櫻花時節的色彩繽紛,動人的櫻花在新綠的襯託下,顯得更加嫵媚妖豔,初春時節,看花賞草,趣意無限,體驗京都民宿,倍感新鮮。
由於京都是仿唐的大都市,街道都是棋盤布局。京都御所,就是天皇的皇宮,坐北朝南,位於一條通;幕府將軍,自然要與天皇比鄰而居,寓所於是就建在了二條通的盡頭,這便有了二條城。權勢就是財富的象徵,因為將軍握有實權,因此,二條城的華美程度比天皇的皇宮(京都御所)還要豪華氣派,還要光彩奪目,從現存的核心建築——二之丸那座遍布金箔華麗輝煌的唐門(仿中國建築風格的門),就能高下立判,二條城的富麗堂皇與樸素的皇宮(京都御所),形成了鮮明對比,給人的感覺:天皇就是個孤家寡人。
(因為篇幅太長,所以分上、下兩部分播出)
【詩人簡介】柳風:詩人、作家,現居北京。《豐臺芍藥甲天下》(散文)榮獲2018年首屆「美麗世界」牡丹(芍藥)詩詞散文大賽二等獎。《旗袍的風韻》榮獲2018年第二屆中國微信藝術創作大賽詩歌一等獎。第四屆中國詩歌春晚年度詩人。
【朗誦嘉賓簡介】王芳,一名愛好朗誦的白衣天使。熱心公益事業,以朗誦的形式參與各大型公益活動,希望用自己的愛心傳遞正能量。
本期編輯:雪 梅
柳風作品朗誦公眾號
柳風的微信
詩歌是穿越語言、穿越靈魂的露珠——柳風
歡迎關注,敬請欣賞 !
剽竊必究,抄襲必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