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委內瑞拉約70%的商品都從國外進口。隨著油價下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本國經濟無法生產的必要生活物資的外匯減少,委內瑞拉麵臨著越來越嚴重的物資供給危機,食物、洗滌劑、牙膏和衛生紙等嚴重短缺,常常還未擺上貨架就被一搶而空,超市門前排著的隊伍越來越長。
羅德裡格·佩雷茨管理著委內瑞拉連鎖超市DiaDia卡蒂亞區分店的短缺商品。一位食品部官員打來電話詢問他是否需要15噸奶粉。佩雷茨已經尋找奶粉好幾周了。他每天早上都撥通供貨商的電話,但總是收到同樣的答覆:我們庫存空空。進口牛奶的政府部門也對他裝聾作啞。佩雷茨皺起眉頭:「15噸,比起我們需要的只是杯水車薪,但總好過沒有。」
周六早上,佩雷茨開著他的SUV汽車穿過首都加拉加斯的擁堵城市交通,想親自去看看貨物。9年前,這個40出頭的男人在來到DiaDia超市之前,曾擔任過麥當勞的物流經理。他脖子上晃動的橙色吊墜上寫著「經理」一詞,目前這首先意味著他需要尋找短缺的食物。
佩雷茨一再從車裡指向排在超市外面的長隊。Bicentenario超市周六隻允許身份證號以6或7開頭的人入內,即便如此隊伍也排到了500米開外。人們蜂擁而至,希望可以搶購到一些玉米面、咖啡或大米。
委內瑞拉人民已經習慣了供貨危機,但是情況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糟糕,食物、洗滌劑、牙膏和衛生紙都嚴重短缺。隨著油價下跌,超市前的隊伍也越排越長。去年11月油價降到一桶80美元時,隊伍變得更長;一桶60美元時,石子在大門口飛舞;今年一月油價降到47美元時,整個委內瑞拉社會變得人心惶惶,共有16人因在商店前鬧事被捕。
委內瑞拉的幾乎所有收入都來源於石油售賣。油價下跌,意味著能在世界市場上購買本國經濟無法生產的必要生活物資的外匯減少。幾個月來,委內瑞拉央行已經不公布實時經濟數據了。通脹率達到了70%,沒有人知道政府要如何負擔今年應該償還的300億美元債務。年初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絕望地在中國、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遊走,希望獲得貸款。
隊伍中的人們竊竊私語,越來越多的國家部長將他們的家人送往邁阿密,關於軍隊策劃政變的謠言四起。馬杜羅仍在重複前總統烏戈·查維茲的老套路:用雄辯敷衍現狀,贏得時間。
委內瑞拉國家電視臺的畫面上是擺滿商品的貨架。就在攝像機在各類奶粉上聚焦時,馬杜羅解釋:並不存在供貨緊缺問題,是超市在囤積商品,想把人們的憤怒集中到政府身上,一些寡頭正在打一場針對革命的經濟戰。
DiaDia分店經理佩雷茨說:「壓力還從未像今天這麼大過。」政府密探一周內多次出現,搜尋所謂的囤積商品。佩雷茨表示,有些日子,他甚至親自登上叉車,以便儘快將倉庫中的存貨運到商店裡。一個錯誤的價格牌,一輛遲到的貨車,購買了4包奶粉而不是按規定限量2包的一個顧客——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商店被罰款,貨物被沒收,甚至是商店老闆蹲監獄。
佩雷茨的老闆約瑟·阿古勒福爾實際上也答應了接受我們的採訪。他在給我們的一封電郵中寫道:在委內瑞拉,領導一家私人連鎖超市從理論上來說還不算犯罪。2013年,阿古勒福爾被評為「年度公益企業家」,去年他一共成立了35家廉價超市。因此一般人會認為,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懼政府的。
然而,馬杜羅讓警察佔領了阿古勒福爾的供貨商組裡·米爾克的倉庫,因為據說那裡囤積了成噸的奶粉。幾天後,他還逮捕了連鎖藥店Farmatodo的經理,因為他不喜歡藥店前排著的長隊。正是在這一刻,阿古勒福爾謝絕了我們的採訪請求,因為他害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階下囚。加拉加斯的任何人,不論是顧客、律師,還是大型連鎖超市的老闆,都只願匿名發表意見,仿佛超市裡賣的不是大米和牛奶,而是武器。佩雷茨也請求我們不要說出他的真名。
佩雷茨在DiaDia卡蒂亞區分店前下車時,一切都還安安靜靜的。門大敞著。佩雷茨向正在收銀臺間拖地的穿著橘紅色T恤的清潔女工們點頭,走過空空如也的冰櫃,在沒有食用油、黃油和大米的貨架間走動。有些貨架商品的擺放,卻給人庫存充足的印象,例如有一排食醋、幾堆狗糧,售貨區之後的倉庫裡還有幾種番茄醬。這就是全部。
「他們承諾給我們的奶粉呢?」佩雷茨詢問一個用鉛筆紮起馬尾的年輕女人。「他們正在裝貨上車。」該分店負責監控庫存狀態的馬瑞麗斯·洛薩爾從牛仔褲裡拿出一張清單說,「另外還有700公斤玉米面、528公斤人造黃油和840公斤大米。」
「這會引發一場大屠殺。」佩雷茨嘟噥著,「警察呢?」「也在路上了。」每天,在載重汽車即將到來的時刻,超市都會瞬間變成一座堡壘。警察的到來意味著戰鬥開始,只需幾秒鐘隊伍就排了起來。前面站著老人和孕婦,其間有代人排隊從中盈得小利的無所事事的閒人,這裡面還混雜著之後將他們從DiaDia搶購到的戰利品翻數倍價格賣出的黑市小販。
我已經好久沒買音樂CD和電影DVD了,我想聽的音樂、想看的電影網上似乎都有,我也不再購買報紙了,所有的新聞APP都有看不完的新聞,最近電信又送了我半年的流量,打車軟體也送了我免費的打車券……一個免費的時代似乎真的來了。
但當我用經濟學的眼光看這一切時,卻得出另一個結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時代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無法對價格明察秋毫,但事實上,看不到的價格有可能更加昂貴。當我習慣了用打車軟體叫車後,即使沒有優惠,我也會本能地按下手機屏幕圖標……當我使用免費遊戲軟體玩得興高採烈的時候,某一個關卡我怎麼也過不去,開發商在後臺得意地推薦我花錢購買道具……在我享用了免費電子郵件的好處時,也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對付沒完沒了的垃圾郵件……
免費還會降低生產者的積極性,使他們不願意生產高質量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認識的一位老太太,她不會用網際網路,不跳廣場舞,更不懂經濟學。她常年在我們家附近路邊學雷鋒擺涼茶攤,給過往行人提供免費的涼茶。路人喝了茶,會對老太太豎起大拇指。但如果你對老太太說,茶水應該多幾個品種,弄點龍井、碧螺春什麼的,估計老太太不會搭理你;你要繼續說,你想吃到檸檬口味的冰紅茶,她會介紹你去對面的冷飲店;你還接著說,其實可以放點野山參什麼的,會更受行人歡迎。她一定會同情地看著你,以她的好心,我敢打賭,她會背上你去精神專科醫院掛號。
假如新聞是免費的,你要記者冒著危險揭露高官貪腐,去臥底黑心煤窯、地溝油作坊寫點猛料啥的,那就和要求老太太涼茶裡放點人參一樣。在免費的衝擊下,新聞只會越來越缺乏創意,有才華的人不斷離開這個行業。
假如電影是免費的,好萊塢花幾個億拍的電影,我們立刻能在網際網路免費下載到高清電影,那我們恐怕再也看不到蜘蛛俠,只能在自己家裡看蜘蛛網了。
俄羅斯人說:免費的奶酪只存在於捕鼠器上。事實上,免費會毀了任何一個行業。
所謂的網際網路免費,並不是真正的免費,而是把錢從一個口袋掏到了另一個口袋。比如搜尋引擎,它們把大量的搜索結果連結到了傳統媒體的文章上,然後通過把廣告嵌入搜索結果中的手段賺到了數十億美元。那些所謂的免費新聞網站、音樂網站,通過廣告賺到了本該是報社雜誌社、音樂製作者的錢。
早在1902年,英國議會就通過《音樂版權法案》,盜版老油子大眾音樂公司老闆詹姆斯·弗雷德裡克·威利茨被抓了,他在法庭上侃侃而談:音樂家不該無條件享受作品所有權,因為「他們的才能是上帝的賜予,應該和大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