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自開播以來,豆瓣評分蹭蹭往上竄,超10萬人打分高達8.0分。即使遭遇「人民日報」針對超前點播的點名批評,劇情風評依舊穩如老狗,實屬罕見。
豆瓣截圖
泛95後黃粱一夢
一句話概括《慶餘年》:一個向後穿越到未來的留守兒童在豪華陪練團呵護下長大成人,結果他的三個「爸爸」拱手送來了財富、權力、真愛、地位。
剛開始追劇,眼看範閒自小就是留守兒童跟著奶奶生活還蠻同情,結果他身邊有一流劍客護著、一流製毒高手教著,這麼豪華的陪練團,主角無疑了。
有人欺負範閒,化學老師出手
有人想殺範閒,體育老師出馬
果然,範閒一成年就成了眾大佬爭搶的天選之子。
1號「爸爸」範建在遊戲開局就安排範閒去娶郡主以此來繼承內庫,成為天下最富有的人。巧了,偷雞腿的郡主恰好是範閒在廟裡一見鍾情的姑娘。
很快,範閒進入金幣無限雙修模式。他尋思著那就開工會招小弟吧,這時候2號「爸爸」出現了。
2號「爸爸」陳萍萍是他娘葉輕眉當年的男閨蜜,知道範閒真實身份後,陳萍萍便想把監察院傳給範閒,讓他統領指揮天下高手,畢竟監察院當年是葉輕眉所創立。
到底選富可敵國還是權傾朝野,範閒突然就陷入了兩難境地。
這時候,3號「爸爸」慶帝上線,霸道皇帝不僅對範閒照顧有加,還小恩小惠、加官進爵毫不手軟。
除了三位「爸爸」們,第一高手五竹活著的唯一指令就是保護範閒;三大宗師一聽範閒娘的名號差點就撲通跪下,聲稱恭迎主上
還有世上第一美人對他一見鍾情,世家子弟把他當作偶像,就連皇族子弟也願意跟他稱兄道弟……
在「拼爹」盛行的當下,這結結實實的「傑克蘇」設定不正是所有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嗎?試問誰不想人生一開局「爸爸們」就拱手送來了財富、權力、真愛、地位?
設定上,《慶餘年》就是泛95一代的黃粱一夢。
「賣相」誘人
從拍攝的層面看,《慶餘年》整部劇採用普通的近景,中景,遠景結合方式,每一幀的把控以及拍攝比例的掌控都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堪比電影質感。
這部喜劇古裝傳奇大劇,用儘可能自然的打光,賦予了整個畫面更多的高級感。
2019年鹿晗主演《上海堡壘》在商業和口碑上全面潰敗後,市場意識到小鮮肉麵癱式的表演真能直接勸退路人觀眾。於是,製作方改良配方,「大IP+實力演員+鮮肉」模式上線。
一方面,《慶餘年》是網文大IP,廣泛的粉絲基礎提前鎖定保底收視率。同時又能節約大量宣發、編劇、製作成本投入到劇集製作。
另一方面,《慶餘年》劇中演員涵蓋老中青三代,這種建造式的演員構成仿佛是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給整部劇灌了地基,穩健拔群。
「皇帝專業戶」陳道明在《慶餘年》裡飾演慶帝,角色心機深沉,性格複雜。他通過翻動手裡餛飩、抬眼動作、凌厲眼神短短幾個鏡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
老戲骨吳剛,昔日的達康書記,此次飾演鑑查院院長陳萍萍劇中角色表面狠辣無情,其實心中仍有溫情。也是短短幾個鏡頭間細膩的表情變化就詮釋出「洞悉天下所有密事,集執念與心機於一身」的感覺。
劇迷一個普遍的感受是,韓劇日劇常出精品,韓劇的整體製作水準高主要來源於團隊專業,從導演到編劇到攝像到打光到服化道,統統保持了一定的水準,特別是編劇中心制的體制能讓劇本有保障。
而國內影視,前幾年基本上地位是明星>導演>編劇,處在食物鏈末端的編劇,餬口而已,哪裡有心思打磨什麼好作品,況且小鮮肉一直在極大影響劇本結構。
《慶餘年》啟用陳道明、吳剛這樣的老戲骨,他們甘於為青年演員做配角,不僅讓整部劇的水準上升,更是起到了「互相飆戲」的鯰魚效應。所以,劇中五竹、陳萍萍、長公主、慶帝、葉輕眉這些配角單拎任何一個話題度都不輸主角範閒,才會讓觀眾大呼過癮。
賣相足夠誘人,但隱疾在於:網文改編的劇集大多是升級打怪、大收後宮、稱帝稱王的套路,觀眾經過《甄嬛傳》、《琅琊榜》等優良劇集洗眼睛也不好忽悠了,這時候就襯出口味的重要性了。
「口味」獨特
《慶餘年》雜糅了喜劇、古裝、穿越、權謀等元素,詼諧幽默的戲份極大稀釋了沉重的基調。劇中牌九王者範思轍、護哥狂魔範若若、社畜代表王啟年,都成為看劇的快樂源泉。
這正契合了泛95後的審美情趣,近五年,是段子手夜夜笙歌的五年,是表情包覆蓋老少邊窮的五年。年輕人不再被輿論捆綁委曲求全,而是大膽地表達自己。
以往很多男頻劇之所以被觀眾用腳投票,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編劇自作聰明改變了男頻原作的爽文路線,一味拔高丟失了娛樂性。
不過,此前「褲襠藏雷」、「徒手撕鬼子」等完全違背基本常識的劇集顯然是娛樂上頭的反面教材。
另一方面,各種虐主角的劇情設定前些年還頗為流行,但自從《延禧攻略》大火之後,年輕人喜歡看主角開掛的劇了。
更可貴的是,劇中主角範閒穿越後不僅身懷現代思想,還在古代時空表達出對情義、忠誠、愛情的執念。
比如第13集劇情中滕梓荊「下線」,正常推進邏輯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在範閒這裡沒那回事,他要馬上報仇。這非常「泛95後」——要成功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成功,不能有委屈,也不能延遲滿足。
時代的白日夢
其實這麼多年,爽劇一直有「寫實」的精神內核,即批量創造快感,以幫助年輕人做一場不願醒來的夢。
泛95後對於《慶餘年》的熱捧就像80後曾經追《奮鬥》。十年前,臺灣偶像劇開始走下坡路,TVB也乏善可陳,電視劇《奮鬥》可謂是平地一聲驚雷。
《奮鬥》主角佟大為自負、逞強、愛折騰、一事無成。巧了,從天而降一個金融大鱷爹之後,輕鬆幫他賺了兩千萬,但人佟大為不屑一顧金錢的腐蝕,義無反顧要去追求愛情。
時間再往前推一代人,《創世紀》則是70後的「慶餘年」。
《創世紀》跌宕起伏的劇情主要講述了劇中三兄弟如何在巨頭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夾縫中求發展,經過二十年一頓操作成為新巨頭。
其實正暗合了那個時代年輕人一腔熱血闖事業的精神訴求。
說了這麼多,《慶餘年》憑什麼這麼火?
此前,影視劇集主要作用是娛樂和消遣,即「愉快殺掉時間」的方式。來到難字當頭的2019年,社會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年輕人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恰逢第一批90後正要跨過30歲的門檻,一部優秀的「爽劇」可能是這個冬天最香的白日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