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身上的標籤有很多:相聲演員、電影演員、殿堂級導演、製片人、編劇等等,他甚至還出版了不少書。
正是因為他的多面性和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讓他創作出許多不同風格的經典作品。
北野武以辛辣毒舌著稱,這一點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過,他的毒舌並不是惡意貶低,相反,是因為他在用與眾不同的視角看這個社會。
在這本書中,北野武從生死、教育、人際關係、規矩和電影五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了他對人生的諸多思考。
我相信,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會有所啟發。
01.人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被輕易遺忘
北野武有一個勤勞又強勢的母親,由於家境貧寒,母親希望他讀完理科大學,然後去大企業拿一個鐵飯碗,踏踏實實地走完一生。
被母親的想法所支配的北野武,自高中起就感受到了束縛。他知道母親是為自己好,但他仍覺得自己仿佛是提線木偶,不能擁有自己的想法,更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北野武意識到,如果他就這樣,還未看過世界的廣闊,就平庸地度過一生,那當他死後,一定會很輕易被世人所遺忘吧!
這樣的話,他要如何證明自己活過呢?這個想法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於是他在大四的時候退學了,義無反顧地放棄安穩的前程,選擇追逐夢想。
成名之後的北野武有著讓人羨慕的成就,但只有他自己清楚,這一路走來,他需要時刻繃緊神經,不斷向前,就像以幾億度熱量持續燃燒的星星一樣辛苦。
你可能會問,如果有機會重來一次,他會做什麼選擇呢?
北野武說:「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人的一生有很多種活法,我們可以選擇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所謂「該讀書的年齡讀書,該工作的年齡工作」,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過著平淡知足的生活;我們也可以選擇走獨木橋,不被其他人的想法束縛,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活出自己的價值,哪怕這個選擇充滿了冒險。
這兩者本質上沒有對錯,它們的區別僅僅只在於,你是否能通過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感受到自己活著的價值。
何為活出價值呢?安曉認為,當夜晚來臨時,你不會焦慮地感到自己白活一場,那便足矣。
02.不管怎樣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我們經常能聽到周圍的父母教育孩子說:「只要你努力,夢想就會實現。」
這句話乍一聽,充滿了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以及深深的愛和鼓勵。但實際上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很清楚,這是一句騙人的話。
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太多的事是即使努力也無法實現的。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這樣教育孩子呢?
北野武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無法正確地認知自己的才能,導致他們在不擅長的領域固執地努力,甚至給自己定下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
當孩子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像父母說的那樣,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時,那種從天堂掉入地獄的失落感,反而會對他們造成難以修復的心理創傷。
因此,為人父母更應該儘早讓孩子們明白:如果你努力,有些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但也會有許多事,是不管怎樣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的。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放棄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陳後主不也說過:「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認清自己的分量,在該放棄的時候放棄,該努力的地方努力,這才是一種真實的、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態度。
即便我們才能平庸,也不是什麼讓人受打擊的事,只要有一顆堅韌的心,無懼生活的風吹雨打,就能活出自己的光彩。
03.所謂友誼,其實是對他人的關懷
提到關於朋友的歌曲,你會想到哪一首呢?
我想到的是臧天朔的《朋友》: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請你忘記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請你告訴我。
可以說,這一句歌詞道出了友誼的真諦。
不帶任何利益牽扯,沒有任何目的性,這才是友誼。
但在現在的社會裡,這樣純粹的友誼越來越少了。不少人會跟朋友說「苟富貴,勿相忘」,卻忘記了這句話的本意是「如果有一天我富貴了,不會忘記大家。」
北野武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來形容這種關係——黑社會拜把子。因為拜把子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相互保證,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北野武的眼裡,真正的友誼是不求回報的,甚至當自己身處困境時也不願意麻煩朋友。
以前我幫助過你,現在你就必須要幫助我。這是交易而非友誼。
我前不久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她說多年未見的老同學要結婚了,邀請她去參加婚禮,可是那一天她早就訂好了票要出差,實在無法參加。
她覺得非常愧疚,誠懇地向同學道歉,可同學卻說:「如果你不來,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她看著這條信息,沉默良久。後來她給同學轉了紅包錢,過了幾天就把他刪了。
這位讀者告訴我,她覺得這個同學就像是用幾百塊錢賣掉了他們曾經的友誼一樣,這種感覺真不好受。
北野武在書中寫道:「友誼就是單方面地為他人付出,而不是從他人那裡得到什麼。所謂友誼,其實就是對他人的關懷。」
不少人抱怨,出了社會之後就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了,這讓人越來越不敢付出真心。
安曉認為,我們不妨試著首先用真誠的心去對待別人,那麼當你遇到一個同樣真誠的人時,一定會收穫一份珍貴的友誼。
04.規矩是禮儀的一種體現
從什麼時候開始,公共運輸上就開始設置愛心專座了呢?
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好事嗎?這是在引導大家要尊老愛幼,互相幫助。
但北野武卻認為,我們必須要設置愛心專座,才能提醒年輕人們尊老愛幼,這本身就是一種時代的悲哀。
年輕人看到有老人上車了,就該主動站起身來讓座,這是基本規矩。而不是藉口自己沒有坐在安心專座上,就可以不用讓座,這種思想本身就是錯誤的。
同樣的,老人主動把休息的機會,讓給工作了一天的上班族,這也是禮儀的體現。
電影《搜索》中,一系列網絡暴力的源頭,實際上就只是一次互不相讓的「讓座事件」,這是多麼諷刺啊!假如老人和女主角客客氣氣地溝通,圍觀的人也謹守禮儀,不煽風點火,那麼後續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北野武說:「所謂規矩,從根本上考慮,其實就是為他人著想……即便你不知道什麼規矩,如果你能夠事事為他人著想,那你做的事基本上也不會很不符合規矩。」
這裡的規矩二字,就頗有點老祖宗留下的禮儀教養的意味在裡面。
《荀子》中寫道:「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假如我們把這些由禮儀演化而來的規矩刻在骨子裡,落實在行為上,那麼人與人的相處就會更和諧,社會也會更加充滿善意。
到了那個時候,謙讓和為他人著想,便是理所當然的事。而諸如讓座這類的小事,顯然也不需要刻意通過設立愛心專座,來提醒年輕人了。
05.客觀看待自己的成就,才能不斷進步
北野武有一次問黑澤明:「你覺得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
黑澤明回答說:「下一部。」
可見,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不專注於自己已經完成的成就,而是著眼於未來。
在文學界、電影界,或者其他不同的領域中,一閃而過的星星非常多。拋開天賦不談的話,很多沒有長久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人,都是因為太過沉迷於自己過去的作品。
就像北野武說的那樣,太喜歡自己的電影的話,就很難客觀地評價它,也無法看到其中的缺陷。
畢竟,不論多麼優秀的電影,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電影。所以,北野武總是抱著「此刻就是我的最高傑作」的心情,去拍攝一部電影;但當他拍完時,就會立刻想著「接下來,我一定要拍出一部傑作來」。
這一點放在普通人的工作上,也是說得通的。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有高光時刻,但如果你一直沉溺於此,就不能客觀看待它,從而無法進步。
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就,意味著不要想著,當時你工作有多麼努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克服了多少困難,或者你有多麼欣賞自己的作品。
試著跳脫出這個思維,以上級的眼光,或者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多年前,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覺得這個世界單純美好到熠熠發光。
成年以後才發現,生活中有太多無奈等著我們去妥協,有太多真相讓我們必須接受。
北野武的文字雖然真實得有些殘酷,卻也足夠真誠。他告訴我們的,是真實的生活準則。
如果可以,希望你能不用顧忌太多,勇敢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希望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懂得放棄也是一種選擇;願你的友誼是不帶利益的互相付出;也希望你做一個懂得禮儀的人;最後,希望你能不執著於過去的成就,放眼於未來。
我認為,這樣的人生將會無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