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北野武的表演,是在電影《大逃殺》裡面,雖然他只是配角,但他的臉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有人推薦《紅鱂魚》這部劇,裡面北野武的表演更是讓人過目難忘,裡面的臺詞也讓人不禁拍案叫好: 「吃醋,也就是嫉妒為何物?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諸行動,揪著對方的弱點不放,連自己也落得下作,這就叫作嫉妒。本來為了和對手相匹敵並超越對方而努力,日復一日這個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但人總是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嫉妒比較輕鬆。現實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時,社會不公,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現實就是現實,要理解現狀並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會有導致現狀的原因,對原因有了充分認識之後再據此付諸行動就好。連現狀都不懂得判斷的人,在我看來就是白痴。」
但這都是劇中的北野武,現實中的北野武如何呢?這本《北野武的小酒館》就展示了一個活得比劇中人物更灑脫的北野武。
這裡的小酒館,是北野武平時常去的一家小酒館,老闆在每一節都會提供一點他眼中的北野武的形象。但本書的主體範圍還是北野武的自述,有點自傳的意味。
本書剛開始,北野武就談到了如何活著的問題。他從小被母親一個人帶大,母親對他寄予了厚望,為他規劃好了一切,他也順利的讀到了大學,然而就在快要讀大四時,他決定退學。因為他意識到一個問題,「人死了只意味著不復存在。既沒有什麼天堂,也沒有什麼地獄。再就是,死人會非常簡單地消失於活人的記憶中。」因此他擔心的不是什麼天堂地獄問題,而是「還沒有體驗到生的快樂,還沒有留下任何能證明我沒有白活的記憶,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蹤影。」一直以來,他按照母親的規劃活著,雖然過得還不錯,但他感覺到「被束手束腳地五花大綁著,因為我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所以我體會不到活著的感覺。」於是他決定退學,去學藝術,去演喜劇,去拍電影。雖然他心裡知道「對母親來說,哪怕是突然聽到我猝死的消息,估計也不會比這個更驚訝了吧。」他選擇了自己的理想,我們才看到了今天的北野武。
但是,千萬不要為此就覺得北野武是個嚴肅的思想家,他更像一個老頑童,活得通透曠達,但言語間,又常常有驚人的深刻見解。
首先他因為騎摩託車太快,遭遇了嚴重的車禍,臉都陷下去了,需要用金屬棒從右臉穿過去撐起左臉。最後治療差不多,需要拔除器械時,他是這樣描述的:「 我能感覺到金屬棒在鼻子底下一點一點地挪出去,同時還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那聲音就像金屬棒把我的腦汁也一併帶了出來」,於是他對醫生說:「我現在完全理解了關東煮的心情。」醫生直接怒斥他別說蠢話!在他經歷著車禍的痛苦時,感覺到人體為了活下去想盡了各種方法,自己都被感動了。他死裡逃生後,覺得自己只是運氣好,不知不覺間放下了對活著的一種執著,當然也不是從此開始「作死」,而是覺得人應該活得痛快。他說,「有首歌裡這麼唱:以前有這樣一個傻瓜,他不抽菸、不喝酒,也不要女人,只是一個勁地幹活,就這樣活到了一百歲。」要他過這樣的生活,還不如讓他去死。那他想怎麼活著呢?「該喝酒的時候就喝酒,喝的量不多不少和平時一個樣,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該死的時候就死,僅此而已。」
其次是關於子女教育。可能是看太多了受西方影響的現代教育,北野武石破天驚的提出「父親應該成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塊絆腳石」而且「父親不應該畏懼被自己的孩子憎恨」。他認為父母給小孩子設置一些障礙,小孩子就會想盡辦法突破這個障礙,就會想出各種方法,個人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反過來,小孩子生活優越,根本不會去想做什麼,只會成為寄生蟲。
教育小孩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告訴他,你自己的能力並不是有著無限的可能的。很多雞湯、學校教育都告訴小孩子,只要你努力,夢想就能實現。但現實並不是這樣,上面那句話應該改成「如果你努力,有些夢想是可以實現的」。有些夢想,你是永遠都實現不了的。人和人是有差異的,父母必須教會小孩子接受這種差異,告訴小孩子「人不是平等的,你沒有那種才能的」或者「不管怎樣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告訴他這種差異,並不是什麼殘酷的事,父母不是僅僅告訴他這些,而是還要幫助他發展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否則,一直沉浸在「努力就能實現夢想」的假話中的小孩子,忽然就被扔到這個現實的社會中,那才是真正的殘忍。
還有幾個有意思的部分,比如友誼。北野武認為「你有難的時候,我一定會去幫你。我有難的時候,你也一定要來幫我。」這根本不是友誼,「這就跟黑社會裡喝酒拜把子一樣,其目的只是為了取得相互間的保證。保證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所以黑社會分子都一門心思熱衷於拜把子。」真正的友誼是什麼樣的呢?「如果你有難,我會隨時隨地來幫你。但是,如果我有難,我就絕對不出現在你的面前。」為對方著想,才是真友誼。比如關於錢,北野武也從不掩飾自己剛有錢時的張揚。北野武一直想買保時捷,等有錢了,直接去店裡交了現金就想坐進去開走,弄的店員哭笑不得。等買到車,自己開上路,在大樓的反光面中一看,覺得自己太拉風了!但同時發現個問題,如果自己開車,那保時捷的「拉風」自己是看不到的。於是他想出個「妙招」:讓朋友開車上路,然後自己打車跟在後邊。他還主動和計程車司機說:「看,前面那輛保時捷漂亮吧!我的車!」司機感到很奇怪:「你的車你自己為什麼不開?」北野武還「反擊」人家:「你傻呀!我開保時捷不就看不見保時捷了嗎?」
最後當然是他的電影。北野武拍了很多有名的電影,有黑幫類型的,這類太出名了,以至於西方有人認為北野武真的是黑幫。他提到有次受英國電影協會邀請飛去倫敦,協會會長到希斯羅機場來接他。見到他後不停地道歉,說豪華轎車出問題了,只能用普通車來接。北野武從來也沒關心車的問題,只是奇怪他為什麼一直道歉。後來兩人熟悉了,會長主動提到說,當時嚇得要死,以為你會殺了我。當然還有很多動人的影片,包括紀念他那不負責任的父親的《菊次郎的夏天》。他的電影風格和自己生活風格也很像,隨性,最後的成片和當初的設想可能會有很大差別。但這並不是說他的技術不好,水平不行。他知道好的電影是什麼樣子的,要怎麼拍。比如他最敬佩的大師黑澤明,他就讚不絕口:「黑澤先生電影的偉大之處在於,不論你從這17萬2800幀圖像中截取哪一幀來放大衝印,你都能得到一張無比精美的相片。這就是說,他的電影裡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但他不是這種風格。他說「拍自己喜歡的電影和喜歡自己拍的電影,不是一回事。」黑澤明本人對北野武也有厚望,在給他的信中說了一句很重的話:日本電影的未來就拜託你了。
北野武就這樣,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於母親規劃,但又精彩無比的道路。北野武,一副非常正經的臉下邊,隱藏的是一顆隨性的靈魂。評價自己是怎麼樣的演員時,他用了四個字「溜奸耍滑」,可愛又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