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猛人北野武是如何煉成的?

2020-10-03 湯師爺


北野武是誰?

簡單粗暴的概括,他就是日本版郭德綱+姜文。

如此形容偏差很大,因為北野武是一位相當個性的藝人,他肯定不樂意被如此簡單粗暴的概括。

我選擇用郭德綱和姜文總結,只是想說明:北野武先生是一位橫跨多個領域的大師,並且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和姜文、郭德綱一樣,都是演藝圈裡少見的猛人。

北野武的電影在我國頗受歡迎,《菊次郎的夏天》《壞孩子的天空》《花火》《座頭市》等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影迷自發組織觀影活動。

在這些影片中,我看到的北野武既天真、可愛、幽默;又可深邃、冷峻與殘酷。

尤其是這位日本大師的不友善的面孔,讓我感受到了強烈的衝突感,為了探究這些矛盾的特徵源自何方,我開始讀北野武先生的作品《北野武的小酒館》《菊次郎與佐紀》。

在這些帶有自傳性質的文字裡,我看到了家庭對在北野武身上留下的烙印。這些烙印延續到了他的電影裡人物身上。

獨特的家庭背景

為了讀懂北野武,我們需要從他的家庭成長背景開始入手。

《菊次郎與佐紀》是北野武回憶父親母親時寫下的文集,裡面記錄了很多家庭瑣碎趣事,從這些家庭記憶中,我們得以還原北野武的童年,以及對他性格養成起到關鍵作用的父親、母親是什麼樣的。

1

北野武的母親北野佐紀,是一位精明幹練、刀子嘴豆腐心式的人物;而他的父親菊次郎,則是一個有點懦弱、愛喝酒的油漆匠。

這樣的家庭組合,母親無疑是絕對的主宰,強勢的母親佔據了北野武的童年記憶,以至於在寫回憶文章時,北野武反覆詢問自己:父親在自己的童年擔任了什麼角色。

父親菊次郎,是一個混蛋又搞笑、善良又懦弱的小人物

老爸比別人加倍害羞又膽小,如果不喝酒,想說的話根本不敢開口。可是一旦發飆,就無法對付。

人家說父親會用背影向兒子傳達一些什麼,但是老爸讓我看到的儘是愚蠢的姿態。

北野武在文章中描述父親時,充分發揮了「漫才」天賦(類似相聲),採用了一種輕鬆戲謔的語態來回憶父親的糗事。

仿佛郭德綱調侃于謙父親一般。他沒有避諱父親性格中的懦弱、自大、暴力,反而如一個旁觀者般,清醒點評父親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有趣。


看罷這本書,再看《菊次郎的夏天》,你會發現的「菊次郎」原型就是北野武的父親。若是仔細對比電影,我們也大概可以從這部電影中,窺見北野武對父親的一些真實情感。

電影裡的菊次郎無所事事,喜歡賭博,是妻子眼中的廢物;他驕傲自大,卻經常搞出糗事。這與《菊次郎與佐紀》一書中的父親形象極為吻合。

電影裡的菊次郎陪著小男孩「正男去找媽媽,二人一路坎坎坷坷最終到達目的地時,發現正男媽媽已經重新組建了家庭,並有了自己的女兒。

正男看著這一幕,眼裡噙著淚花,直接扭頭離開了。原來自己是被拋棄的。

菊次郎看到此景,一改往日的混蛋本色,開始想盡辦法,在歸途中安慰心靈受傷的正男。

戲裡的菊次郎,大多數時候是個混蛋,總是想去做一些犯規的事兒。但他的身上卻也潛藏著善良、溫柔的一面,正男傷心的時候,他想辦法做遊戲,逗樂耍寶;安慰這個二年級的小孩兒。

自傳中的父親「菊次郎」同樣如此,一方面,他對北野佐紀女士有家庭暴力,經常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向;另一方面,卻經常被佐紀女士罵的體無完膚,在孩子們面前做一些哭笑不得的蠢事,顯得尤為可愛。

北野武也正是從「滿是缺點」的父親身上,發現了小人物的可愛之處。在北野武的諸多作品中,經常有一個卑微、懦弱的小人物,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出糗。他以這種方式回憶父親在童年裡扮演的角色。

在書中,北野武也承認,他愛菊次郎,這個並不偉岸的父親,讓他感到陌生而溫馨。恰到好處的父子距離,使北野武可以理性的表現著父親的缺點,也得意洋洋的渲染著這個小人物身上潛藏的人性光輝。

正所謂,沒有缺點的好人是無聊的;而菊次郎這樣善良又懦弱、搞笑又混蛋的小人物,充滿矛盾,才讓人覺得有趣、真實。

這位糗事不斷的父親還給北野武提供無數喜劇靈感,在說「漫才」的那段時間裡,北野武經常把父親做過的蠢事,編成段子供觀眾欣賞。

從的「菊次郎」身上,北野武繼承了天然的樂觀,無論身處何種窘境,都能苦中作樂。有時候他敢於突破禁忌的混蛋,有時候,他也天真溫柔,像個孩子一般可愛。

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真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一把年紀,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充其量只是個小鬼。

從這段話來看,北野武與父親是心靈相通的好朋友。

起碼,他們是理解彼此的。

反抗母親的權威,迫切的想證明自己

相較於父親,北野武與母親的情感顯然更為親暱,也更為複雜。北野武從小便以與母親作對為樂趣。

他竭力反抗母親的安排,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中,他這樣寫道:

我被束手束腳地五花大綁著,因為我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所以我體會不到活著的感覺。

在一個以媽媽為核心的家庭裡,不管什麼事兒,一律老媽說了算。尤其是北野武作為家中老么,個人話語權幾乎被剝奪的所剩無幾。

在他沒有想清楚人生理想前,媽媽為他設計的人生路線是:讀一所理科大學,然後去大型企業就職。

但北野武考上大學後,便決心脫離媽媽的掌控,趁著媽媽不在家,把自己的東西悄悄搬走。不巧,正好碰到媽媽趕回來。

令北野武意外的是,媽媽並沒有阻止他,只是站在路邊說:想走就走,絕對不要給我回來,從今天起,我不是你媽,你不是我兒子!

年輕的北野武雖然很難過,但還是毅然的搬走了。他太想證明自己了。

然而,在外租房的北野武,很快陷入了自甘墮落的生活,連學校也很少去,更別提打工了,房租欠了好幾個月,每日都是翻窗戶躲避房東。

後來,房東告訴他:你媽媽已經替你把房租交了。

這更讓北野武羞憤,決定終結這墮落的生活。

隨後,北野武毅然選擇了「中途退學」,徹底脫離了母親給他安排好的既定軌道。他去了淺草,拜師學習漫才(類似中國對口相聲),並迅速成為當紅的喜劇演員。當時,一起學習漫才的新人有很多,但只紅了兩個人,其中之一就是北野武。


然而,成功並沒有讓北野武在母親面前獲得「驕傲的資本」。

母親依舊毒舌,要求他每個月寄錢來,直到去世前 ,又將這些錢原封不動的還給兒子。

無論北野武多麼厲害,在母親眼裡,他始終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孩子。直到母親去世,北野武也未能證明自己。

在《菊次郎與佐紀》一書中,北野武這樣總結他與目前的對抗:

這場最後的較量,我明明該有九成九的勝算,卻在最終回合翻盤。

一天是兒子,一輩子都是老媽不省心的兒子。北野武這輩子,唯一輸給一個人,那就是老媽佐紀女士。


家庭如何影響了北野武的成長之路?


1·「慈父嚴母」的組合,幫助北野武成為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所有重要的外部關係,都是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投射的結果。

在北野武內心世界裡,有兩個人一直在左右他的世界。母親佐紀女士強勢,注重人生規劃,讓年幼的北野武倍感壓迫;父親菊次郎是個得過且過的小人物,對北野武幾乎不聞不問;性格迥異的兩人造就了獨特的教育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北野武,看似是一個擰巴的人。

一方面,他推崇理想主義:

當時我所害怕的,也許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無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活著。我害怕的是那種既沉悶又無聊的生活。——《北野武的小酒館》

另一方面,出身平民的他又必須承認現實的殘酷

孩子長大成人後,等待他們的是一個「說不行就不行」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冷風吹的世界,沒有忍耐力的人勢必會被淘汰,這個道理我們都懂。


事實上,北野武並不擰巴,他活的相當自洽。

他將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他學習「漫才」,是因為他想要說好「漫才」這門藝術;達到自己的要求,他做導演,同樣是因為興趣。

他享受追逐理想的過程,而與之而來的「名利」,北野武並不是很看重。否則,他也不會80多歲選擇淨身出戶,與小女友私奔。

這裡頗有些斯多葛哲學的味道。北野武有一副像母親一樣堅強的外殼,內心卻如同父親一般充滿樂觀。這正是神奇的家庭教育的結果。


2· 因為沒有可模仿的偶像,所以他只能做自己

那些歐美的記者總喜歡問我:「你怎麼看黑澤明的電影?」回日本後,我趕緊把以前的黑澤明電影全部重新看了一遍。

北野武似乎從來不知道「規則為何物」。他什麼都敢做,什麼都敢說;媒體將他捧為「黑澤明」的接班人,他回頭就說了一句:「我和黑澤明是兩種人。」

在以「謙讓」「有禮」著稱的日本演藝圈,他像個黑社會老大一樣橫行,他不接受別人的吹捧,也懶得吹捧別人。

在這方面,他既不像膽小懦弱的父親,也不像推崇精英主義的母親。

因為北野武從小生長的家庭環境就是:要麼無人問津,要麼與母親對抗。他沒有崇拜、模仿的對象。他只能做自己。


北野武曾拍了一部《壞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很明顯的反映了導演北野武在青年時期的迷茫。

影片中的兩位主角,沒有按部就班的讀書,而是選擇了拳擊和黑社會,最終撞得頭破血流,一無所獲。

但北野武仍然在結尾設計了一段經典的對白:

「我們完蛋了嗎?」

「胡說八道,我們才剛剛開始。」

北野武骨子裡有一種野性,無論從他的藝人生涯來看,還是從他的電影作品中總結;我能感受到這是一個天生兇猛好鬥的傢伙,他不屈服於命運,不知規則為何物。

出生於平民家庭的北野武,總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對全人類的責任感,或者說,是一種文明上的使命感。

甚至,他在電影節上說:即使沒有了藝術,人還是能活下去的。相比於投資崇高的藝術,他更希望金錢被用來救濟貧窮人口。

在他的書裡,他經常抱怨這個社會中的現象,如何如何不好。

甚至看到年輕人不努力,「宅文化」時,他還拍了一個公益片來激勵大家。

實在是天真可愛!

最近,年逾古稀的北野武,最火的新聞便是與妻子離婚,淨身出戶,與一位年輕的女性私奔。過了不久,北野武在節目上又調侃,年輕女人靠不住。自己財色兩空了。

一代大師如此任性,大概也只有北野武了。

相關焦點

  • 千古名臣是如何煉成的|音頻公開課
    上一周我們學習了《青年範仲淹的逆襲之路|音頻公開課》,通過課程大家可以了解到範仲淹是如何在逆境中創造奇蹟,並且開啟了自己的名臣之路。而本周的課程,我們則要學習範仲淹的名臣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從古至今,為臣者千千萬萬,不可勝數,能夠留下名字的本已寥寥無幾,而當中能堪稱千古名臣的就更是屈指可數。一個官員想要成為千古流芳的名臣,他究竟需要怎麼做?一代名臣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 閒聊監獄裡的「猛人」
    第一大猛人就是所謂的紅外線。牢裡就是兩點一線的生活。絕大多數都是監房—車間—監房。紅外線們各自發揮著各自的特長車間不用去了,噹噹老師(教育犯)、玩玩樂器(活動犯)、做個大夫(醫務犯)。各種各種的特長。這種的咱玩不了。
  • 《北野武的小酒館》 ——像北野武一樣痛快活著
    第一次看到北野武的表演,是在電影《大逃殺》裡面,雖然他只是配角,但他的臉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有人推薦《紅鱂魚》這部劇,裡面北野武的表演更是讓人過目難忘,裡面的臺詞也讓人不禁拍案叫好: 「吃醋,也就是嫉妒為何物?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諸行動,揪著對方的弱點不放,連自己也落得下作,這就叫作嫉妒。
  • 顛覆 北野武
    從兇暴的男人目露兇光的北野式的暴力到花火的男人情懷,從菊次郎的回歸童真到雙面北野武的耐人尋味,北野武一直在追求著,他說他是個怕死的人、怕輸的人,外界一次又一次的冷嘲熱諷,無疑是對北野武的一種打擊但是更是以一種肯定,我只希望他的導演路能一直下去,為電影事業奉獻更多的光和熱。說起北野武,不得不說這麼些詞彙了:黑幫、暴力、大海、踢踏舞、不變的陣容。
  • 「血狼」勁旅是如何煉成的?
    「血狼」勁旅是如何煉成的? 三月, 《誰是終極英雄》將擂臺搭建在林海雪原。
  • 有關北野武的一份「死亡報告書」
    它也算不上是劇透,對於北野武為自己飾演的角色所安排的命運,觀眾與北野武之間是心照不宣的。《極惡非道》是北野武目前為止導演的最後一個黑幫電影系列,這個系列一開演,必然牽動北野武電影譜系中的其它電影,這似乎是某種記憶驅動裝置,借著它的片段,我們開始「閃回」。
  • 有關北野武的一份死亡報告書
    所以談論《極惡非道》這一系列,意味著在談論它的同時向北野武的其它作品偏移,並從其中「東拼西湊」,以拼貼、對比的方式勾勒出該系列的輪廓。在《花火》、《奏鳴曲》、《兇暴的男人》等一系列北野武導演的黑幫電影中,透過他所飾演的角色,我們得以窺見北野武如何想像自己。我們發現,始終有一股向內的、對自我的暴力促使北野武自我毀滅,《極惡非道》中的他繼續背負了這種自我糾葛。
  • 影視演員是如何煉成的?
    只說說演員的煉成。是正經八經的演員。可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 要想說說演員如何煉成?先說說門檻吧!
  • 無家可歸的北野武
    巧合的是,北野武的父親名叫北野菊次郎,恰好與電影中的角色同名。同樣地,現實中的北野武父親,在家裡橫行無忌,對北野武的母親總是拳腳相加,比起熒幕上的菊次郎更顯得討厭至極。電影中的小男孩叫正男,男孩的經歷仿佛也在映射著北野武,從小目睹著家庭暴力,看著父親對母親拳打腳踢,還夾雜著祖母的無限唏噓,而小小的北野武只能呆坐在隔壁房間的角落。這樣的經歷,讓北野武電影中那種暗淡無光的眼神和不屬於孩子表情的愁容,映射出童年裡的自己。
  • 回顧北野武
    」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8部北野武的代表作在京放映。這些成年人大小的北野武面具,戴在孩子們的臉上,乍一看去,幾十個神態各異的北野武共坐一室,給人一種特別怪誕的感覺。    人格分裂者:哪個北野武?    彼得·洛維金的靈感顯然來自《雙面北野武》的海報。海報有兩張,一張是片中的演員彼特武這個角色的大特寫,片名用藍色表示;另一張是片中的角色導演北野武的大特寫,用紅字寫著「雙面北野武」。
  •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啊,你就是北野武
    年少時喜歡北野武的一切片子,北野武就是一個有文化的流氓,生活中的混蛋。北野武說:我知道。但是不否認北野武真的能讓你又哭又笑,還不知道說什麼好。菊次郎的夏天聽說要在國內電影院上映了,但我更喜歡年少時窩在家裡的沙發裡,拉上床簾,看電視裡青色的麥浪滾滾,看北野武致敬著童年致敬著自己的父親,久石讓的音樂一直環繞,還有比這更美好的青春回憶嗎?
  • 當北野武遇到壇蜜
    01北野武2008年自導自演了一部名為《阿基裡斯與龜》的電影,女主角是樋口可南子。20年前的1989年,樋口可南子曾主演《座頭市》,電影由勝新太郎自導自演,是26部&34;系列電影的終章。田中絹代曾於1952年主演由溝口健二導演的《西鶴一代女》,人物越到老年演得越好,蕭瑟悽苦、強顏歡笑,幾近完美。1975年,她憑藉電影《望鄉》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女演員,兩年後,臨終的田中絹代對小林正樹導演說:「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還有電影可拍吧?」。
  • 《奏鳴曲》北野武的菊與刀
    在電視裡,北野武是那個人見人愛嬉皮笑臉的Take chan小武,初涉影壇時,日本的觀眾並不接受他飾演嚴肅的角色,更不要說擔當導演,直到《花火》的成功,大多數日本人才接受北野武除了喜劇天分外還會電影,就像電影中的北野武和電視中的北野武是完全兩種風格一樣,北野武也從來不用那個搞笑藝人的名字Beat Takeshi拍子武,而是在演職員表裡很正式的署上自己的本名Takeshi Kitano北野武。
  • 湖南為什麼不再出猛人?
    我跟一位老友走在長沙火紅的銀杏樹下散步時,他突然問我:為什麼湖南不再出猛人了?我愣了一下,意識到這是個好問題。也有了濃厚的解題欲望,畢竟身邊不止一個湖南人問我這個問題了。從1850年開始算,回望這170年來的湖南歷史,除了改革開放以後,湖南有130年時間猛人率全國第一,這份猛人名單詳細打下來密密麻麻,隨便挑幾個都是歷史重要人物: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魏源、宋教仁、陳賡、彭德懷、賀龍、羅榮恆、粟裕等等等等,還有如同斷代史一般存在的毛澤東。
  • 讀《北野武的小酒館》,了解日本繼黑澤明之後的又一位大師北野武
    2017年,70歲的日本殿堂級導演北野武出了一本書,名叫《北野武的小酒館》,廣受大眾好評,目前豆瓣評分8.1。全書分為五部分內容,包括生死、教育、人際關係、規矩、電影。在書中,北野武基本把他一生經歷的迷茫、頹廢、奮鬥、牛逼閃閃的事情說了一遍。
  •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的鐵漢柔情
    與之相同的,是導演北野武的童年。據北野武所著的《菊次郎與佐紀》中記載,他從來沒有和父親有過一次交談,父親每天下班就去酒館喝酒,然後喝得爛醉如泥才回來,而在小的時候,北野武聽到父親開門的聲音,就會立馬躲進房間裡,因為不一會兒,外面就會傳來掀桌子和爭吵的聲音。北野武的童年也同樣的悲慘,他是一個沒有愛,或者說沒有童年的孩子。
  • 馮唐:對自己狠才是猛人,一個人有沒有成事潛力,主要看五點
    說起猛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影視作品或小說中的「霸道總裁」,他們常常給人一種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感覺。然而,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影視劇中那些所謂的「猛人」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猛人。正如作家馮唐在著作《馮唐成事心法》中說得好:對自己狠,才是猛人,這樣的人,大都不甘於平凡,也很有潛力,遲早會有所作為。確實,一個對自己都狠的人,還怕什麼挫折與困難?
  • 盤點北野武9部電影,他是如何用暴力美學手法,詮釋溫柔的壞蛋的
    盤點北野武9部電影,他是如何用暴力美學手法,詮釋溫柔的壞蛋的?北野武這個人即便不說話,光就一張臉擺在那兒也是有味道的。那神情總讓人無法猜透,這傢伙下一刻究竟會出手還是張口,是會做出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事,講出一些讓人無法預料的話,還是忽然搞笑起來,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盤點他所執導的9部電影。
  • 北野武先生
    憑藉這部電影,北野武獲得了數個最佳男配的提名,一時聲名大噪。1986年,《星期五》編輯社的狗仔截到了北野武的年輕女性朋友,在粗暴攀談的過程中,一個狗仔的錄音筆劃破了女孩的臉。事後編輯社把女孩的照片發出來,捏造了一些細節說她是北野武情婦。北野武看到新聞二話不說帶著11個打手衝進了編輯部。一頓打砸完,還抄起滅火器亂噴一通。
  • 從《菊次郎的夏天》開始,打開北野武和他的電影世界
    北野武的絕大多數電影裡都有自己的人生,《菊次郎的夏天》裡看的是北野武如何釋懷自己的童年。電影裡,正男的父親早早離世,母親也在他未懂事之時就很早離開了,這樣的經歷仿佛也在映射著北野武自身,童年記憶裡那個叫做「下町」的廢墟間,一家七口擠在兩個逼仄的房間裡,鐵皮屋鏽跡斑斑,貧窮肉眼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