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為什麼不再出猛人?

2020-12-19 城市向上

推文摘自@盧克文工作室

前兩天回了趟湖南,剛好是初雪到來前的天氣,空氣微微薄涼,吸一口氣,入肺後有一種嶺南難以體會的清恬味道,使人心神俱寧。

邵陽與長沙人行道旁,不知幾時栽種了許多俊俏的銀杏樹,小時候這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十分稀有,我們拿到一片銀杏樹葉就要夾在筆記本裡珍藏,現在竟栽得遍地都是,落葉鋪了一地也沒人撿。

我跟一位老友走在長沙火紅的銀杏樹下散步時,他突然問我:為什麼湖南不再出猛人了?

我愣了一下,意識到這是個好問題。

也有了濃厚的解題欲望,畢竟身邊不止一個湖南人問我這個問題了。

從1850年開始算,回望這170年來的湖南歷史,除了改革開放以後,湖南有130年時間猛人率全國第一,這份猛人名單詳細打下來密密麻麻,隨便挑幾個都是歷史重要人物: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魏源、宋教仁、陳賡、彭德懷、賀龍、羅榮恆、粟裕等等等等,還有如同斷代史一般存在的毛澤東。

我就不詳細把名單寫完了,顯得我為了誇老家特別不要臉。

這篇文章只想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湖南人才曾經如此興盛?現在的人才跟過去又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我們還是用老習慣,用經濟學視角來剖析問題。

先要立一個底層邏輯,就是一個地方經濟發不發達,「通江達海」四個字最重要。

交通決定一座城市的興盛,水運又是交通裡最便宜的運輸方式,有成本低、跑得多、跑得遠三大優點,江海就在那裡,不用維護成本,你修個鐵路公路,要拆別人家的房子田地,建好了還要每年維護,水運沒有這種痛苦,只要不著急,幾十萬噸的貨輪慢慢走,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半個月左右,到東海岸25天左右,價格極低廉。

今年看過一位海運人員寫的論文,他們那艘船是一條2萬TEU貨櫃船,從深圳到漢堡,總行程是30天,一個標準貨櫃是1500美金,滿載時總運費是3000萬美金,扣掉安保、油耗、通訊費、引水費、靠泊碼頭費、夥食費、綁紮費、工資、蘇伊士運河過橋費等各開支,跑一次單程能賺1.5億元人民幣的毛利,可能數據略有誇張,但能賺這麼多錢主要還是靠水運成本低。

城市的發達主要靠貿易,要貿易就得有交通,而水運是最便宜的,所以「通江達海」的城市更富裕、更乾淨,全世界都一樣。

以前航海術跟海外貿易都沒起來,海沒有江重要,中國在唐中期以前,主要是黃河這條水運線,大城市都沿黃河而建,比如在黃河支流的洛陽和黃河幹流的長安。

洛陽那時候有永濟渠通渤海,有通濟渠通餘杭,南北兩條財路滾滾而來,富得不要不要的。西安則是陸路絲綢之路的起點,賺歐洲和中東人的錢,洛陽可以算內貿之王,長安可以算外貿之王。

黃河能戰勝長江成為中國人的母親河,是因為一千多年前的氣候跟現在不一樣,那時候中國氣候比現在高几度,北方天氣更好,河南過去都有大象,所以簡稱「豫」,可見更南邊曾經熱到什麼鬼樣子。皇帝那時看誰討厭就貶到南邊去體驗中暑,蘇軾就經常被趕到南方去,一會在嶺南吃荔枝,一會在海南挖沙子。

後來黃河河道淤積,形成地上河,加上安史之亂打亂了國家的經濟版圖,南邊天氣也沒那麼熱了,大傢伙都往南邊遷,長江逐漸佔據了中國水運的頭牌位置。

到今天黃河大部分河段不能通航,而長江幹線是全球運貨量第一,5萬噸海輪可滿載達南京港,南京到武漢可通5000噸級海輪,武漢到重慶洪水期可通5000噸級單船,重慶往上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兩者的歷史地位都顛倒了。

所以今天中國最重要的城市前10名,有上海、重慶、南京、武漢四座城市在長江沿線。

而上海,是中國真正達到了「通江達海」四個字的城市,所以理所當然是中國最富裕的城市。

前面說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每個地方都有一個上限,上海的上限如果是10分,那湖南因為沒有大江大海,上限是6分,更偏遠的地方,比如青海,可能是3分,湖南天生沒有通江達海這個富貴命,湖北的地理優勢,都比湖南強一檔。

作為一個邵陽人,我先去抱著馬桶哭一會。

我在寫《魏忠賢與全球化》時,介紹過富裕的江南省份,通過高價請名師,培養出精英進入朝堂控制政權,從而形成東林黨,全世界都是一個道理,富裕的省份能出高價請好老師,從而培養出精英,精英中的精英,就成了猛人。

像過去名震天下的黃岡中學,不少老師都被挖到了深圳等城市,普通城市的黃岡中學從此就沒落了。

2019年考上清北的全國高中前20名裡,除了河北衡水一中、二中、綿陽中學這三所學校來自頑強的普通城市,其他學校全部來自直轄市、省會、副省級城市,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可以把欠發達地區的優質生源和師資慢慢吃幹榨淨。

我相信衡水中學將來也可能面臨黃岡中學一樣的局面。

這就是典型的財富吸虹效應。

經濟優勢形成教育優勢,教育優勢轉化為政治優勢。

按這個道理,湖南其實沒有狂爆猛人的命,湖南人在古代能留下名字的精英極少,偶爾抽風出一兩個,也絕不是頂級水平,但是170年前,歷史突然給了湖南人一片改變命運的鑰匙。

這片鑰匙的名字,叫太平天國。

鹹豐上臺後發現自己玩不過太平天國,八旗跟綠營被打得滿地找牙,就破罐子破摔,叫各省自己搞團練,團練就是地方武裝,自己籌經費,政府不發工資,一不留神就容易失去控制,鹹豐最早的諭旨裡,是有控制團練數量和「不得遠行徵調」的要求,怕下面這夥人拿了刀就造反,但曾國藩沒打算只把手頭武裝升級到團練水平,他一開始就想建立正規軍隊,上摺子說我在學戚繼光的練兵辦法,我也要輔助省城防禦,要不讓我搞大一點吧,鹹豐覺得有道理,主要也是曾國藩一直被上級認可,同意了。

曾國藩手裡頭的湘軍從那後編制就沒人數限制,本來只在湖南境內對抗太平天國,後來故意出了幾次省到湖北安徽江西救援,慢慢朝廷也就習慣了,加上曾國藩主動向朝廷上報自己的動向,表明自己忠心耿耿,沒想造反,朝廷就睜隻眼閉隻眼,把這支團練當成正規軍在使,湘軍漸漸突破了「不得遠行徵調」這條底線。

在當時的湖南名士當中,曾國藩的號召力當時也最強,另幾個強人像江忠源死得早,駱秉章要忙公務,左宗棠還沒公職,郭嵩燾擅文不擅武,胡林翼資歷不夠,41歲的曾國藩當時因母喪在家守孝,實際上官級已做得很大,是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二品大員,大家都服他。

鹹豐初年各省92支團練,最後就出了曾國藩這一支。

所以有沒有成就,都是看主觀能動性,曾國藩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將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了極點。

經過極其艱難的十二年苦戰,湘軍終於消滅了太平天國,曾國荃破南京後屠城,搶錢搶女人,大概殺了十萬人,殺得全南京連一棵完整的樹都找不到,三十年後譚嗣同來南京時,「滿地荒寒氣象」,南京城還是一片破敗。

王湘綺後來問曾國藩為什麼要屠城搶劫,曾國藩說這些是我的大頭兵,朝廷沒發過一分錢工資,我們為了朝廷命都不要了,不能找朝廷要錢,就只能找民間要。

慈禧後來追問曾國藩太平天國的財富去向,曾國藩咬死沒有,雙方最後達成一種默契,曾國藩裁撤湘軍好好打工,朝廷也不追問銀子去了哪裡。

具體有多少錢從此流入湖南,一直沒有一個定數,不過湘軍回家後肯定是大發了一筆,一船一船的財富經水路運回湖南,這些人回家後被稱為「軍功地主」,也帶回了一些不裹腳的大腳媳婦,湖南楊家灘現在還流傳「攻南京、發洋財」這句話。

這些湘軍讀書不多,不懂得將錢進行商業投資,一般就是買田起屋,或者興辦學堂。

我相信猛人主要還是從良好的教育中來,自學成材的機率還是太低,湖南在後面一波又一波的猛人興起,搞得跟團戰一樣,一定有物質基礎存在,跟湘軍發家後興辦學堂有關。

我們湖南那邊一直非常重視教育,總覺得讀書最正經,我這種做淘寶出身的就不是太正經,邵陽市誰家小孩考上二中,說話的嗓門都要比鄰居大兩分貝。

上限本來只有6分的湖南,因為太平天國發生了一次轉移支付,又把到手的錢猛點教育技能,近代中國湖南才開始狂爆猛人。

比如黃興出身於長沙城南書院,22歲中秀才,後被張之洞選去日本讀書;蔡鍔出身於長沙時務學堂,13歲中秀才(天才),老師就是梁啓超;宋教仁出身於漳江書院,19歲中秀才,去武昌文華書院考試時拿下第一。把這些湖南精英人才拎出來,個個都有精英書院經歷。

這些書院為什麼這麼牛逼?還不是因為有錢,養得起好老師。

像梁啓超這種文壇大佬,1911年被袁世凱請去做法部次官,每月津貼3000元,清華大學做教授,每月工資400元,梁啓超還有出版費、演講費、講課費、天津中原股份各種收入,一年大概能掙7萬元,當時普通人一個月工資8元,毛澤東1918年去做北大圖書館管理員時,就是8元一個月,梁啓超的年收入相當於2020年的兩千萬元!活脫脫一臺ATM!

袁世凱稱帝時,為了讓梁啓超閉嘴,送去了20萬元,就是約6-7千萬元現金,不過梁啓超沒收。

梁啓超說他來長沙時務學堂教書是為了「開化民智」,那也付得起他的天價工資才開化得起吧?就這種超級高薪的人,長沙時務學堂居然可以請來做中文總教習,必定是重金砸過來的。

而湖南的上一筆橫財,就是來自湘軍對太平天國13年財富積累的支付轉移。

我們中國人做事業,一直有一個習慣,叫「傳幫帶」,就是以宗族親緣為關係,一個帶一個,形成一種產業鏈。比如湖南新化人控制著中國6萬多家文印店,福建人控制著北美5萬多家中餐館,浙江海寧控制著全球貂皮大衣的生產,浙江桐廬人控制著中國的快遞產業。你只要深入了解,就會發現每個產業鏈都是一個地方的中國人形成壟斷,是典型的中國人做生意的方式。

到清末民初,湖南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革命產業鏈。

從湖南各個精英學堂畢業的革命家們,也是以傳幫帶的形式一個帶一個,將湖南的革命鏈條傳遞下去。

我們就以毛澤東同志舉例。

毛澤東出身在韶山的一個小山衝裡面,我去他故居遊覽過兩次,是比較荒僻的山村,這裡應該是接觸不到大城市的新鮮知識的,毛澤東兩歲到八歲都在唐家坨外婆家度過,他表哥文運昌從新式學堂帶回來很多新書,比如《盛世危言》、《新民叢報》等等,毛澤東從此受到了新思潮的影響。

外婆家的八舅文正瑩是他的啟蒙老師,是位私塾先生,藏有大量古籍,簡直是一座小型圖書館,有《禮記》、《周易》、《詩經》、《資治通鑑》等,所以毛澤東既讀新書,又讀古書,他後來極愛讀《資治通鑑》,根源也在這裡,是打小練出來的。

毛澤東那時看書著了迷,飯前飯後、田頭壟上都在看書,為此跟父親產生過很多衝突,16歲時他爸跟人打官司輸了,毛澤東提出去毛簡臣家學了半年法律,這個毛簡臣就是湘軍出身,跟左宗棠遠徵過新疆,是錢糧師爺,剛回來九年。

那時的湖南精英,總難免會跟新學堂、湘軍這些歷史元素聯繫上,因為這裡隱藏著一條精英上升的紐帶。

不久毛澤東走出小村,前往長沙求學,曾經在長沙靠打零工過活,後來在報紙上看到師範的招生廣告,不收學費,住宿費夥食費也低,畢業後就可以當老師,21歲的毛澤東就去應試,考入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讀書,在這裡結識到真正改變他命運的老師楊昌濟。

據毛澤東1936向斯諾回憶時說,他家有22畝地,一年收84擔谷,按他這種富農家庭出身,能攀上梁啓超這種一年賺兩千萬的頂級精英鏈條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楊昌濟拉了他一把,將他拉進了湘軍奠定的革命產業鏈。

長沙人楊昌濟是當時一位很牛逼的大V,他家世代書香,高、曾祖父都在清朝的國子監讀過書,他爸進士出身,做過國子監學錄,打小中央有人,不過八九歲時他父母相繼病逝,不過好在家境殷實,日子挺得過去,31歲時去日本留學6年讀教育學,38歲又去英國留學兩年學哲學,41歲回國。

當時這種在先進國家有長期留學經歷的人在全中國鳳毛麟角,回老家後便在湖南高等師範做教授,偶爾到中專第一師範講講課,便認識了學生毛澤東。

楊昌濟畢竟見過世面,上課水平和其他老師完全不同,毛澤東特別喜歡上他的課,放假也厚著臉皮跑去楊昌濟在板倉的家裡請教,一來二去就混熟了,楊昌濟也覺得這人「資質俊秀」,是個異材,學生裡最喜歡毛澤東和蔡和森。

1918年,蔡元培邀請楊昌濟到北大教書,窮小子毛澤東就跟著楊昌濟來到北京混,並由楊昌濟介紹,到李大釗管理的北大圖書館做管理員,月薪8塊錢,民國通貨膨脹飛快,這時候8塊錢的使用價值,已經遠低於1911年的8塊,大概只相當於今天的1000-1200塊左右,就這樣還經常被拖欠。

而楊昌濟1918在北大任職的薪水是280元,約等於今天4萬一個月左右,活脫脫一個金領階層。

沒錢的毛澤東只能住在景山邊上三眼井一個小房間,跟七個人合租,晚上七個人一起睡覺時,連呼吸的地方都沒有,要翻個身還得先跟身邊的人打個招呼。

吃的話就自己動手做,那時麵粉、大米2元一斤,毛澤東的工資勉強活下來,他和同宿舍的人不會做饅頭,只會用麵粉和蔬菜做一鍋糊糊,後來房東看他們可憐,才教他們學會了蒸饅頭吃。

就這麼艱苦的條件,窮得揭不開鍋的毛澤東,還在北京將楊昌濟的女兒、比自己小八歲的楊開慧給泡到手了。

直到1930年11月被國民黨殺害在長沙識字嶺,楊開慧至死都深愛著毛澤東。

楊昌濟原不想把女兒嫁給自己的窮學生,兩家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地差地遠,年齡相差也大,不過楊昌濟1920年1月因病去逝,後面的事就由不得他了,當年冬天,27歲的毛澤東和19歲的楊開慧結婚。

從此,毛澤東接過了楊昌濟留下的深度人脈,深入到了湖南革命鏈條的一線,正式告別了普通韶山富農的家庭,和社會頂級精英有了聯繫,有機會接觸大佬陳獨秀、李大釗、董必武,後來才有時機參加中共一大,搞出後面驚天動地的大革命。

傳幫帶的鏈條再次捲動。

湖南出身的陳賡、彭德懷、賀龍、羅榮恆、粟裕等陸陸續續在革命隊伍裡站穩了腳跟。

我們回顧湖南這段猛人輩出的歲月時,要注意到他們當時產生的社會土壤,幾乎都跟新式學堂、新潮思想有關,而學堂之所以能搞起來,還是從曾國藩的湘軍為起點。

要不然以湖南遠離「通江達海」的地理位置,是不可能產生經濟基礎,無法從經濟基礎上構建優質教育,再從優質教育上培養出一批轟轟烈烈的猛人,這些猛人再通過傳幫帶的方式,以點帶面,突破了湖南人的歷史上限。

改革開放後,湖南的猛人逐漸凋零,湖南人從太平天國得到的財力也已經耗盡,湖南人在歷史的賽道已經衝刺到了極限,世界開始回歸到了正常,有著「通江達海」優勢的上海、浙江、江蘇、廣東逐漸成為領頭羊,湖南只是回到了歷史上該有的位置。

正常情況下,湖南競爭不過這些省份,地理即是命運,湖南的上限重新被鎖死。

今天的湖南頂級人才,很少再有當年氣吞山河的兇猛勢頭,名人們大多集中在娛樂產業和社交領域,遠不能跟過去相提並論,不過每個省有每個省的宿命,有過近130年的輝煌,能在歷史長河中怒放一回,也是好的。

相關焦點

  • 貓哥也在看|湖南為什麼不再出猛人?
    貓哥按:今天推薦盧克文的文章《湖南為什麼不再出猛人》,這篇文章有點意思,談談我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一個蝴蝶效應——北京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可能導緻密西西比河的一場風暴。
  • 九十年代叱吒香港娛樂圈的江湖猛人老東就 曾被削去了半邊臉
    九十年代叱吒香港娛樂圈的江湖猛人老東就,09年因病去世。這名曾經觸發多次江湖追殺令而令娛樂圈及江湖大亂的猛人,本名莫世就,終年57歲,他因腦中風(爆血管)去世,亦有傳他死於心臟病發老東就於90年代登上東聯社坐館,並令這個小幫會成功立足於港島灣仔、西環一帶,與新義安、和合圖、14K三大幫會平分地盤,特別的是,老東就當年與多名在本港崛起的湖南幫大佬結交,尤其是與多年前去世的湖南幫教父盲中成為莫逆之交,令他開拓了一條進軍娛樂圈之路。
  • [和勝和]超級猛人:雞腳黑
    這個地方汙水橫流,充斥著暴利、欲望、謊言、鬥爭,過慣少爺仔的雞腳黑不適應之餘,還經常被欺負,又生氣又無奈,無權無勢,雞腳黑望著地上那攤汙水,腦子裡默念要成為大人物,不再受人欺凌。人狠話不多,就是雞腳黑這種人,他為社團曬馬搶奪地盤時打人拳拳到肉,加上長相兇惡,即使沒出手也會被他的氣場所威懾到,他用拳頭打出天下,漸漸在社團混出名氣,眾多同門願意跟他混,並且頭腦靈光,為人狡猾,靠撈偏賺錢,生意上順風順水,油水不斷,想跟著混的人自然也越來越多,到了90年代更是成為了社團重要人物。
  • 閒聊監獄裡的「猛人」
    第一大猛人就是所謂的紅外線。牢裡就是兩點一線的生活。絕大多數都是監房—車間—監房。紅外線們各自發揮著各自的特長車間不用去了,噹噹老師(教育犯)、玩玩樂器(活動犯)、做個大夫(醫務犯)。各種各種的特長。這種的咱玩不了。
  • 香港媒體稱他「江湖猛人」,好賭又欠巨債,而女兒是香港著名影星
    香港媒體稱他「江湖猛人」,好賭又欠巨債,而女兒是香港著名影星「江湖猛人」,一聽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不是黑社會啊?的確,今天說的,他曾經是黑社會大佬,雖然後來被抓,但他的稱號,可謂是如此霸氣。為什麼呢?
  • 馮唐:對自己狠才是猛人,一個人有沒有成事潛力,主要看五點
    說起猛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影視作品或小說中的「霸道總裁」,他們常常給人一種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感覺。然而,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影視劇中那些所謂的「猛人」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猛人。正如作家馮唐在著作《馮唐成事心法》中說得好:對自己狠,才是猛人,這樣的人,大都不甘於平凡,也很有潛力,遲早會有所作為。確實,一個對自己都狠的人,還怕什麼挫折與困難?
  • 香港黑幫和勝和猛人 何澤
    十來歲加入和勝和,他的拜門大佬是和勝和當時風頭正盛的超級元老 傻福,何澤跟隨傻福後便不可一世,脾氣一天比一天暴躁,行為也一天比一天兇狠,在19歲時因為爭奪荃灣小巴問題與聯英社開戰,雙方百人混戰,何澤持尖刀走在最前面為大佬傻福保駕護航,但是傻福在拼殺過程中被聯英社猛人 瑋傑砍掉半個右耳,何澤趕來時瑋傑也不知去向,這時何澤看見大佬耳朵殘缺頓時殺紅了眼,最後在西寧村截住聯英社猛人 瑋傑,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何澤已經手起刀落把他砍倒在地
  • 今年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王羽絕對是個猛人!
    【今年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王羽絕對是個猛人!!】
  • 香港黑幫 新義安 將軍澳區猛人 麥以馬
    麥以馬,因為渾身上下布滿紋身,綽號 紋身馬,1984年生人,從小在將軍澳區長大,為人十分仗義並且好勇鬥狠,一言不合就是打,16歲因為幫朋友出頭惹上新義安觀塘區話事人 狗餅,麥以馬自知人手不夠不想讓兄弟們白白流血,便自己手持尖刀一人闖入觀塘嗎啡樂夜總會找狗餅報仇,誰知道狗餅早有埋伏,麥以馬剛上二樓就被五六人打翻在地,狗餅見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如此不要命的替朋友出頭重情義
  • 2015十大電影猛人
    所謂「猛人」,必須來勢迅猛人氣沖天,按照這種標準,縱然你是史匹柏、卡梅隆這些功成名就的大神
  • 香港黑幫 新義安 將軍澳區猛人 少君
    2006年將軍澳猛人小平哥在夜總會飲酒時被和義堂人馬暗算,頭部遭受重創,聽聞消息後怒火中燒的少君帶足百人衝入西環打砸和義堂旗下店鋪,少君砍傷了曾經 和義堂 牛榮的小弟 豆渣,這一戰也算是香港回歸後比較大規模的械鬥了,少君頓時也成為了網紅大哥,手下小弟基本都是陸續投奔的年輕人和學生。
  • 《劍來780》:猛人阿良,到底有多麼猛,太猛了
    大家好,我是大雪不下山,今天我們來說說劍來裡的絕世猛人-阿良。我叫阿良,善良的良,我是一名劍客,很厲害的那種。阿良身份很高,真正的猛人,在劍氣長城上刻下「猛」字。相處那麼久之後,陳平安發現,阿良從來不撒謊,貌似開玩笑之舉,都是阿良這個猛人真實經歷過的,比如在劍氣長城上刻字,比如一劍打穿兩座儒學宮。阿良之所以陪同陳平安一行人去山崖書院,是想在陳平安這裡找到一些答案,看看齊靜春寄予的厚望之人,是否符合齊靜春的要求。所以阿良對陳平安的試探有三次,第一次是棋墩山石坪,遭遇一黑一白蛇,第二次是阿良引誘陳平安會不會回去砍竹子。
  • 香港新義安大環山猛人 泰山
    泰山後期沒了幫會後盾,開始自暴自棄整日酗酒惹事,最終還是出事了,有一次在酒吧正好碰見和一平的紅棍 大馬,泰山挑事引得雙方大打出手,最終泰山把大馬肩膀砍斷筋骨,此事一出掃黑組連夜掃了新義安三十多個場,社團也放棄了泰山,泰山判監8年。不得不說泰山確實為新義安打下不少地盤,而且當年絕對的猛人,很少有人敢面對面跟泰山挑戰,李泰龍的作風就是受他影響,張子強也是泰山小弟的小弟。
  • 一位被嚴重低估的猛人:如果不是早逝,必超越曾國藩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歷來有不同的版本,共涉及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李鴻章、張之洞等六個猛人。一個個都是當時天下第一等的牛人。這中間,個人認為最悲劇的人物,正是胡林翼。他的才幹、品性和威望,在世時就公認在曾、左之上,李、張這些晚輩就更不用說了。但他又是走得最早、享壽最短的一個。
  • 圖個樂:魔王都是以前的猛人變來的
    23魔王都是以前的猛人變來的36為什麼我有點擔心紅衣服的安危?
  • 為什麼湖南人會討厭湖南衛視?
    湖南衛視在全國風頭出盡,湖南人卻看不上?為什麼選歐陽常林呢《焦點》,曾鍛鍊出了一大批臺裡中高層領導,是湖南電視臺「新聞立臺」的源頭。湖南衛視就不怕哪個環節出什麼么蛾子?這恐怕是故意的。(又瘋了一個)這麼一檔打一開始就赤裸裸配合資本運作的節目,映射出背後的湖南衛視在資本化
  • 為什麼湖南人會討厭湖南衛視?
    湖南衛視在全國風頭出盡,湖南人卻看不上? 這一情況似乎有點奇怪,難以理解,又好像是謙虛,但你總可以在某個湖南人歪起的嘴角裡得到驗證。 「電視湘軍」在自家人這裡老被批評,的確有湖南衛視自己的問題,因為芒果臺最近幾年節目質量確實有嚴重的下滑,而且屢屢被人批評。
  • 為什麼說湖南江西是一家?網友:湖南辣妹子,江西老表哥!
    為什麼說湖南江西是一家?網友:其他省份聊不到一塊!在網上我們經常聽見有人說湖南和江西是一家,很多不了解歷史的人可能一臉懵逼,特別是年輕人,不太理解為什麼說湖南和江西是一家?有個網友說道:湖南辣妹子,江西老表哥。
  • 香港黑幫和勝和猛人 Ben仔光 (電影以和為貴 東莞仔原型)
    ben仔光,七十年代出生於香港,從小在油麻地長大,由於從小無父無母,使得ben仔光早早的混跡街頭巷尾,12歲時在街邊因偷東西被人打到昏迷,幸虧遇到了和勝和猛人崩鼻喪的幫助才化險為夷,崩鼻喪看見ben仔光被人毆打也沒向人求饒,便帶他加入和勝和,從此ben仔光開始了他和勝和刀手之路。
  • 曹穎為什麼離開湖南衛視?
    曹穎當年從中央臺來到湖南衛視後,也是主持過一系列大型活動。但是讓人比較可惜的是,曹穎卻在自己事業最巔峰的時候從湖南衛視隱退了,那麼曹穎為什麼離開湖南衛視?1曹穎為什麼離開湖南衛視  曹穎當年可以說是湖南衛視的臺柱子之一,和何炅等人的關係也是非常好,那麼曹穎為什麼離開湖南衛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