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結出自己身上的一條讀書潛規則:買了書一定要一口氣讀完,不然就很難讀完了。
上半年跟風買了本網紅書《原則》,剛買回來當天讀完了10頁,至今還停在第10頁。所以最新買的《北野武的小酒館》,就算熬夜也一口氣讀完了。
對於北野武,除了《菊次郎的夏天》,可以說毫無了解。但對這個演員(應該說是導演)有莫名的興趣,因為他身上有一種反差萌:長相很兇,但又帶著一些好笑和憨憨的味道。「背上文米老鼠的黑道大哥」既視感。
看完書深化了這一印象,國際名導界的一股泥石流撲面而來。
首先他長得像惡人這一點得到了印證。有一次北野武參加英國電影協會一個活動,因為原本準備的豪華轎車發生故障,於是換了一輛麵包車。為這,電影協會會長嚇得要死,怕北野武會為此殺了他。「因為我以為你是日本的黑幫頭子。」北野武攤手。
他的奇葩也得到了印證。不忌諱談自己的風流囧事和扯犢子的感情歪理,比如說情人要越多越好,只有一個情人會形成三角關係,兩個就是四角關係,情人越多則越接近於圓,這樣彼此的摩擦和風波也會少——他怕是沒領略過我朝的宮鬥劇。
至於憨傻,兩件事印象很深。一個是某次酒後騎摩託出車禍後,醫生需要將一個金屬棒從右臉橫穿到左臉,當時北野武忍不住冒出句:「我現在完全理解了關東煮的心情。」
還有一個是在有錢了以後,北野武買了一輛渴慕已久的保時捷,但又覺得自己坐在車裡就看不到保時捷的威武霸氣,於是叫了個朋友來開,自己則租一輛計程車在後面跟著欣賞愛車。
當然這些都算彩蛋和八卦了。作為一個有內涵的人,當然最緊要還是看思想。這本書是隨筆,主題比較雜,撿幾個有意思的來說說:暗黑教育觀;對技術和工具的警惕;對文字和表達能力的敬畏。
北野武的教育觀可能會讓很多學習了大堆科學教育理論的媽媽們抓狂。因為他的教育理論梳理下來大概三句話:不聽話就打。人是不平等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實現夢想。
又喪又霸道。像「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這種雞湯教育,只能被北野武無情嘲笑,因為這等於是扎進了沒有競爭的世界,自欺欺人。
對技術和工具的警惕也是一大重要話題。「手機和網際網路使人變得愚蠢」倒不是什麼新鮮理論,但作為一個靠「表達」為生的導演,北野武的角度是工具和技術對人表達能力的影響。
比如最簡單的網絡表情。人的心情其實是複雜細膩的,而表情卻在嘗試將情緒標準化。
在表情包文化裡,很多人都會有「沒有表情包就不會表達」的不自在,表情包不合還有可能友盡。但實際上,即便有表情包,就能真正準確傳遞我們的情緒嗎?
正好最近在朋友圈做了一個小調查:你認為(笑哭)和(捂臉哭)這兩個表情有區別嗎?幾乎所有回答都是有區別,但解讀大相逕庭:
笑哭、捂臉哭
回答1:前一個是哭過後笑面人生,後一個是在哭泣中絕望。
回答2:前一個哭得很傷心,後一個哭得很委屈。
回答3:長得好看用前一個,長得不好看用後一個。
回答4:前一個是笑哭了,後一個是不好意思的笑。
回答5:前一個是哭笑不得,後一個是掩面而泣。前者帶著戲謔,後者帶著無奈。
回答6:前一個有點無奈有點傻,前一個有點丟人有點尷尬。
回答7:前一個是傻白甜,前一個自帶嘲諷。
回答8:前一個是笑得想哭,後一個是哭得想笑。
你看,不同人對同一個表情包的解讀其實也是存在差異的,並不是你發表情給對方,對方就會百分百get到你的心情。當然,對於不善文字表達的人來說,表情包已經是最接近心情的載體!
再比如「好像蠻甜的」「血紅的夕陽」這種敷衍、程式化的表達,也讓北野武覺得粗糙、假大空。他欣賞的還是將「說不清道不明」的那種感覺形容得具體生動的表達——這種對細膩的追求跟他的糙老爺們兒形象又形成了反差。
我其實一直覺得,人類語言文字的演進本身就是避繁就簡,遵循偷懶原則的。繁體字到簡化字,長句到成語,都是為了將描述簡單化,方便大批量、重複使用。表情包也一樣。這是人類進化的必然,沒必要懷古傷今。
但總要有人負責矯情和認真。字斟句酌不是全人類的義務,但卻是創作者的本能和職責。
馬東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但即便這樣,創作者們依然在執著地尋找更好的表達方式,呈現平凡人世間最微妙的情緒。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折磨應該就是詞不達意吧。唯有找到那個最精準的表達,方能解脫。這或許也是北野武之所以成為北野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