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領土是由哥倫比亞特區和50個州以及關島、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京群島、波多黎各等海外領地共同組成的。這其中的關島位於太平洋西部的馬裡亞納群島最南端。總面積549平方公裡的關島略大於中國第四大島舟山島。位於中國東南方向的關島距離中國臺灣2700公裡。同時關島又位於菲律賓與夏威夷的連線上:西距菲律賓2200公裡,東距夏威夷6000公裡,距離美國本土則有1萬公裡左右。
別看關島距離美國本土如此遙遠,然而關島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目前美國已把關島建成了美國空軍第二大航空燃油儲庫,關島的空軍基地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的前沿作戰基地和彈藥、航空燃油儲存站。美國的B-2戰略轟炸機從關島起飛三小時可達東京和馬尼拉,四小時可到上海,四個半小時便可到平壤,12小時內可以抵達亞太地區任何目標。
距離臺灣不過2600多公裡的關島是美國距離中國最近的領土。如今美國在關島設有安德森空軍基地和阿帕拉海軍基地。關島基地的存在使美軍既可以威懾自己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對手,也可以壓制日、韓等盟友可能表現出來的離心傾向。越南戰爭期間島上的安德森空軍基地不僅作為戰略轟炸機的前沿作戰基地,也是武器裝備、航空燃油、醫療物資的儲存和中轉站。
面積不大的關島卻可以輻射和威懾幾乎整個亞太地區,所以在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中有著格外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控制了關島就相當於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也就具備了打擊整個亞太地區的能力。關島的地理位置使其被美國視為在亞太地區展開軍事行動的「前哨站」和「橋頭堡」。關島不僅戰略位置重要,而且自然條件也相當優越:該島沿海地區地形平坦且港闊水深,所以非常適合建造軍事基地。
美國不僅在關島布置了B-52戰略轟炸機、攻擊核潛艇等核戰略部隊,甚至還在島上設有核武器庫。關島不僅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指揮中樞,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主要軍事集結點和中轉站,甚至還可以為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提供核武器。位於太平洋「第二島鏈」上的關島與「第一島鏈」上的衝繩、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等重要位置構成一個扇形,因此從戰略空間上看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戰略支點。
那麼遠離美國本土的關島是如何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如此重要的戰略支點的呢?目前關島當地的考古學遺蹟證實至少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島上就已出現人類活動。現代考古學證實島上最早的居民應當是太平洋地區的南島民族的後裔遷移而來。關島距離其他任何一個主要的人類聚居區都有上千公裡的距離。這在古代限制了島上居民與外界的交往。遷徙到島上的南島系民族由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
1521年航海家麥哲倫在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時發現了這個島嶼。麥哲倫儘管是葡萄牙人,不過他的遠航是受到西班牙王室資助的,所以這次遠航後西班牙人的勢力開始擴張到關島。當時西班牙人給這個小島起了名字叫做「三角帆之島」。1565年西班牙德雷加斯比將軍正式聲明把該島納為西班牙的領地。這時西班牙已確立了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
從菲律賓前往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需要跋涉上萬公裡,而從菲律賓的呂宋島到馬裡亞納群島的直線距離只有大約2500公裡、航線距離約為3000公裡。馬裡亞納群島成為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海上重要的中轉站,在此之前無人問津的孤島終於有了重要的戰略價值。關島作為馬裡亞納群島最南端的島嶼也日益凸顯出戰略地位。西班牙殖民關島期間對島上的土著居民查莫羅人進行了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
西班牙人統治關島39年之後島上的查莫羅人從10萬人銳減至5千人。如今生活在關島的查莫羅人都是與西班牙人以及曾被西班牙統治的墨西哥、菲律賓等地的人融合同化後的混血後裔。1732年西班牙傳教士把天主教傳播到了關島。西班牙在統治關島的四百年間基本上沒進行任何殖民開發。事實上西班牙對很多殖民地採取的都是放任自流的態度:只從當地掠奪財富,然而對當地的發展並不上心。
從17世紀起西班牙帝國就已由盛轉衰: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擊敗標誌著西班牙的海上霸權開始衰落,1648年西班牙在與法國的戰爭失利後又失去了陸地上的軍事優勢。這一時期荷蘭、英國等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工商業,然而西班牙卻仍保留著諸多封建殘餘: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仍在對異教徒進行迫害,從而把本可以為帝國創造財富的穆斯林、猶太人等群體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去世後他的瑪麗亞·特蕾莎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繼承了西班牙王位。歐洲各國擔心西班牙會因此與法國合併從而破壞歐洲各國之間的均勢局面。奧地利在英國、荷蘭等國的支持下與法國、西班牙方面爆發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13年交戰雙方籤訂了《烏德勒支和約》:奧地利得到了佛蘭德、米蘭、撒丁島和那不勒斯,英國得到直布羅陀等地,荷蘭得到佛蘭德的許多要塞......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之前西班牙儘管已在走下坡路,可依然還是歐洲各國眼中一個不容輕視的大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西班牙甚至連本土的直布羅陀也被英國佔領。西班牙不僅在這場戰爭中蒙受了巨大的恥辱,而且西班牙從此徹底成為歐洲乃至國際事務中的二流角色,後來又更進一步成為不被世人關注的背景板角色。1808年3月法國皇帝拿破崙的軍隊開進了西班牙首都馬德裡。
儘管隨著歐洲反法聯軍戰勝了拿破崙使西班牙重新獲得獨立地位,然而反法戰爭期間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紛紛獨立:1816年阿根廷獨立;1818年智利獨立;1819年哥倫比亞獨立;1821年墨西哥、秘魯獨立......到了19世紀末西班牙在全球範圍內只剩下菲律賓、古巴、波多黎各、關島等為數不多的幾處殖民地。這時的西班牙在新興的英、法、美、俄等列強面前已只能充當背景板的角色了。
當西班牙持續衰落之時一個新興強國正在美洲崛起:1776年7月4日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籤署《獨立宣言》標誌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這時的美國僅僅只是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個前英屬殖民地組成的聯邦,身處英國、法國、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圍之中。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與北美殖民地代表於法國巴黎凡爾賽宮籤訂《巴黎條約》。在這份條約中英國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至密西西比河之間這一大片土地送給了美國。
1803年美國乘法蘭西皇帝拿破崙忙於應付歐洲戰爭之際從法國手中以1500萬美元價格購買了83萬平方英裡(2144476平方公裡)的路易斯安那。這次土地購買行為使美國領土擴大了一倍。低價購買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國政府擴張領土的欲望,毗鄰路易斯安那的佛羅裡達隨即被美國確認為下一個目標。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國皇帝拿破崙佔領。美國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向佛羅裡達大規模移民。
1809年當地效忠於美國的居民已佔總人口的90%。1814年美國人大規模進軍佛羅裡達並對西班牙人採取武力威脅。1819年2月22日西班牙被迫同美國籤訂條約:美國以500萬美從西班牙手中購買了15萬多平方公裡的佛羅裡達。1848年2月美國又同墨西哥籤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和約》:墨西哥將北部236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割讓給美國,美國在這些新獲得的領土上成立了德克薩斯、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州。
1853年南卡羅萊納州議員詹姆斯·加茲登又向當時的墨西哥總統桑塔安納提出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索諾拉、奇華華、新萊昂、科阿韋拉、塔毛利帕斯五個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儘管這一提議被桑塔安納拒絕,但在美國政府的強大壓力下桑塔安納最終還是同意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2.3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今天的美墨邊界正式定型。至此美國已擴張成為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個有著785萬平方公裡國土的大國。
這比起美國獨立之初的版圖增加了7倍多,然而美國的擴張並未就此停止。1867年3月30日美國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費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下了近170萬平方公裡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畝土塊僅值兩美分)。阿拉斯加掌握著整個北太平洋的軍事地位,成為了美國後來奪取夏威夷和關島的重要基地。美國的人口規模由1783年的三百萬左右一路增加到1860年的3200萬左右,到了1890年更是增加到6300萬左右。
人口增長的同時美國的工業潛力、經濟總量、軍隊規模都迅速發展起來。隨著美國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就使其不再滿足於僅僅扮演美洲霸主的門羅主義原則,而是越發渴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1890年美國海軍軍官阿爾弗雷德·馬漢出版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以此為標誌美國開始由陸權國家開始向海權國家轉型。在此之後美國就加緊向亞太地區滲透擴張。
1898年正日益崛起的美利堅合眾國在美西戰爭中擊敗了早已沒落的老牌殖民主義者西班牙,根據戰後美、西兩國籤訂的條約:關島被西班牙轉讓給美國,此後美國就將這裡建設成為自己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美國人在島上建立了殖民政府和海軍造船廠,還修築了防禦工事,安置了6英寸的岸防炮,部署了一支水上飛機部隊長期駐紮關島。這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第一支陸戰隊航空部隊。
美西戰爭中美國從西班牙手中所奪取的並非只有關島:整個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將西班牙原殖民地古巴、菲律賓、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上的關島全部佔領。美軍佔領關島幾乎就是一齣喜劇:由於長期被西班牙放任不理,所以關島的軍隊守備力量非常鬆懈。當美國巡洋艦「查爾斯頓」號向關島上的西班牙要塞開火時駐軍總督還以為美國在鳴友好的禮儀炮。
駐關島的西班牙的總督還命人專門帶著兩門小炮去港口還禮,結果美國幾乎是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關島。戰後西班牙在與美國籤訂的條約中正式承認了美國佔領關島這一既成事實。西班牙在把馬裡亞納群島最南端的關島轉讓給美國的同時又把馬裡亞納群島北部的塞班、天寧、羅塔三島賣給了德國,從此馬裡亞納群島一分為二:南端的關島屬美國,北部三島屬德國。
美西戰爭後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關島和菲律賓從而使自己得以在亞太地區取得立足之地,隨後美國將下一步行動確立為打開中國市場,為此美國在1899年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承認列強在華「勢力範圍」和已獲得的特權,但要求在列強各自的勢力範圍之內享有平等的貿易權利。關島從此成為美國控制亞太地區的前哨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喪失了包括馬裡亞納北部三島在內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取代德國人統治馬裡亞納群島北部三島的是日本人。日本控制下的羅塔島與關島的距離不足60公裡。日本在控制馬裡亞納北部三島後仍試圖進一步向南太平洋地區擴張,關島因此被日本人鎖定為第一個要拿下的目標。珍珠港事件前夕日本已在馬裡亞納北部三島部署了三四萬兵力,僅在塞班島上就部署有三個軍用機場。
相比之下美國在關島的總人口只有兩萬且大部分是普通民眾,駐守在關島的美軍只有500多人。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以偷襲珍珠港的形式挑起了與美國的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和日本圍繞太平洋諸島嶼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關島正是雙方爭奪的重要目標之一:1941年12月日軍佔領關島,隨即日軍將這裡打造成自己太平洋戰線的重要一環。
1944年7月美軍在歐洲戰場態勢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在太平洋戰場也日益取得優勢。正是在這一時期美軍從日軍手中奪回了關島。1950年美國宣布關島為其「未合併的領土」,此後這裡逐漸建為美國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軍基地:主要有阿普拉核潛艇基地,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及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等。美國給予關島自治政府以地方權力,劃歸美內政部管轄。
二戰後關島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韓戰期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戰略物資中轉就設在關島,戰爭的支援和補給也在關島。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也把關島作為進攻越南等國的一個出發地。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歷次戰爭中都有戰機從關島起飛。由此可見關島在美國介入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事務時都發揮著重要支撐點作用。
關島在戰爭時期能起到戰略支撐點的作用,在平時則起到了戰略監控的作用:關島距離中國臺灣、日本、菲律賓、朝鮮半島都不算遠。從關島出發的飛機能在12小時內抵達亞太地區任何目標。美國自然頗為重視這塊戰略要地,那麼美國究竟是如何管理這塊海外領土的呢?我們在國際新聞中所聽到的「國家和地區」中的「地區」就包括像關島這樣的「非合併領土」。
這些地區可以獨立組隊參加奧運會等體育賽事,也可以加入一些國際性的經濟組織,但不能加入像聯合國這樣的協調主權國家關係的國際組織。作為美國海外領土的關島就此與美國本土產生了一些區別,但關島又確實是美國領土:在關島出生就自然擁有美國國籍,所以關島居民都是美國公民。關島居民儘管擁有美國公民權,但不能在全美選舉中投票。
1950年至1970年期間關島總督由美國總統任命,1970年後改為由當地公民選舉產生。1972年美國同意關島派遣一名常駐美國眾議院的代表。這名代表在眾院委員會有表決權,但在眾院全院大會無表決權。由於外來移民的湧入已威脅到當地查莫羅人地位,所以當地限制移民的呼聲也日漸高漲。關島政府曾一度提出要將關島建成「離岸金融中心」的規劃,但能否實現同關島能否取得美國聯邦領土地位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