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東野圭吾《白夜行》
人們常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教人行善時也常常會說心甘情願,不求回報,但是很多人在嘗試了解,擁抱人性時,卻被人性的醜陋燙傷。牛群曾是相聲界的名人,很多人都曾聽過他和馮鞏搭檔的相聲。
但他卻在自己的巔峰時期離開了相聲界,來到了一個貧窮的縣裡做副縣長,牛群希望自己可以幫助這些貧窮的村民,傾家蕩產募捐了400萬,卻被村民質疑謾罵,心灰意冷的牛群最終選擇了辭職離開,而這一切的背後,隱藏的是人性的醜陋和貪婪。
1949年,牛群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家中一共有六個子女,牛群排行第六,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牛群自小就備受寵愛,聰明伶俐的他雖然十分頑皮,但在班中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再加上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很多人都十分喜歡牛群。
在高中畢業後,順應時代的浪潮,牛群下鄉插隊,來到了河北省的一個小農村。在這裡他認識了一位老者,這個老者在勞作結束之後,常常會打起快板,因為對快板的聲音十分敏感,牛群向這個老者請教,開始學起了快板。
後來牛群選擇了參軍,1970年,在一次文藝匯演中,牛群在連隊表演了一段天津快板,引得大家連連叫好,恰巧當時軍隊的領導也在觀看表演,受到領導賞識的牛群順利進入了文工團。雖然在文工團工作了幾年,但牛群的表演的相聲一直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
在朋友的建議下,牛群拜師到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門下。有了名師的指點,牛群的相聲表演進步飛快,後來參與了電視劇《那五》的拍攝,也正是在這次拍攝中,他結識了自己的好搭檔馮鞏。兩人初次相見就一見如故,之後一拍即合組成搭檔開始說相聲。
因為兩人十分默契,講的相聲大多也都貼近社會現實,一針一砭都能引起人們共鳴,所以兩人迅速走紅,沒過多久就登上了春晚的舞臺,而且兩人在這舞臺上一站,就站了十多年,一度成為無數七零後八零後的回憶。
牛群和馮鞏的組合在當時的相聲界發展的可謂是如日中天,原本可以就此享受來之不易的奮鬥成功,可閒不下來的牛群卻選擇了退出相聲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改行之後的牛群,做過攝影師,做過投資人,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還曾經做過一個貧困縣的副縣長。
但也正是這次經歷,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痛。在選擇退出相聲界後,一腔熱血的牛群決定幹出一番事業,做有意義的事情去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在2000年,機緣巧合之下,牛群來到了安徽一個貧困縣做起了副縣長。
剛來到這個縣時,牛群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村民們衣著十分簡樸,處處都是灰撲撲的土路,房屋破舊不堪,整個村子裡甚至連一所學校都沒有。看到這番景象,牛群深受觸動,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幫助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要讓村中的孩子有一所能夠讀書學習的學校,讓村民們只拿著微薄的收入,不再世世代代都以種地為生。或許是命運弄人,在做了縣長之後,事情全部都往牛群預期的反方向發展,牛群不但沒有得到村民的讚譽,反而成了村民眼中監守自盜的「惡人」。
在成為縣長後,牛群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村民脫貧,苦於沒有發展資金,於是他靠著自己多年在相聲界打拼下來的名人效應,開始面向社會籌款。在得到了社會的愛心捐款後,牛群又加上了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積蓄,將這4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了鄉村的建設之中。
為了這次的募捐能夠有更好的效果,牛群為了起到帶頭作用,幾乎可以說是傾家蕩產。之後,牛群為了改變村民世世代代種田卻收入微薄的情況,他投資建設了一個自來水廠,他希望可以促進村裡的就業,讓企業帶動村中的經濟發展。
可是從沒有過經商經驗的牛群在自來水廠創辦之後就一直面對企業的虧損,加之身邊沒有得力助手的幫助和指導,自來水廠在創辦沒有多久就陷入了經濟糾紛,最終以倒閉告終。為了提高村中的教育質量,牛群還為村中的孩子們創辦了一所學校,讓孩子們有了可以學習的地方。
這時募捐來的400多萬已經花的所剩無幾。當地的村民們認為牛群來到縣裡並沒有做出多少實際有利村民的好事,反而是將400萬揮霍的無影無蹤。很多人開始質疑牛群是否來到縣裡,創辦自來水廠就是「監守自盜」,收受賄賂,創辦學校也沒有促進村中經濟的發展。
於是流言鋪天蓋地像牛群襲來,原本從未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牛群在這時墜入了人生的最低谷,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牛群主動來到相關機構接受檢查,經過一系列審查,證明了牛群並沒有貪汙村中的一分錢,反而是將自己的所有積蓄投入了鄉村的建設。
在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後,牛群心灰意冷地辭去了縣長的職務,無奈的退休回家養老,在採訪時,當被問及辭職的原由,牛群只是淡然地說道:「我並不是一塊當官的料。」這短短一句,其中卻包含了無盡的辛酸和看到人性醜惡之後的無奈與漠然。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牛群最初懷著一腔熱血來到貧困縣,希望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可最後卻被村民的質疑和謾罵傷透了心,選擇黯然離場。
世間有太多農夫與蛇的故事發生,人性光輝的背後也隱藏了貪婪與醜惡,但在面對善意時,我們應當收起人性中陰暗的一面,堅守道德的底線,用善去回報善,用善去灌溉心田,擁抱世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更多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