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藍色土耳其」的第一印象,都來源於一座清真寺。
伊斯坦堡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每個到達土耳其的訪客都必去的著名景點,它就是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建於17世紀,由著名古典建築師錫南的得意門生Mehmet Aga設計,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其實,「藍色清真寺」只是它的別稱,這座清真寺真正的名字,叫「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之所以有這個別稱,是因為清真寺內的牆壁全部採用了一種以白色為底的藍彩釉瓷磚裝飾,故此得名。
清真寺的周圍建有六根宣禮塔,象徵著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要說起這六根尖塔,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了。
「宣禮塔」在伊斯蘭世界裡,是專門用作宣禮或確定齋戒月起訖日期的,因此它是每一座清真寺都不可缺少的標誌性裝飾。
一般來說,只有「聖城」麥加的清真寺才能擁有六根宣禮塔。
但是,藍色清真寺卻破天荒地擁有了六根宣禮塔,這成為了它的特殊標記,令無數人想要一睹這座敢於逾矩的清真寺。
然而,這實際上是一個「烏龍」事件。
相傳,當時奧斯曼帝國的國王在提出要建造一座清真寺時,說的是建造一個由純黃金打造的清真寺,沒想到在土耳其語中,「黃金」和「六個塔」的發音相似,傳話到了建築師那裡,就變成了六個塔的清真寺。
土耳其是全民信教的國度,清真寺在國內隨處可見,但是任憑您問起任何一個土耳其人,藍色清真寺都是他心目中的「第一清真寺」。
這源於它的悠久歷史,更源於它舉世無雙的美。
藍,清真寺的靈魂
藍,是整座清真寺的靈魂。
寺內裝飾有20000片以上的瓷磚,皆出自土耳其陶瓷名鎮——伊茲尼克。
據說,燒制這些批瓷磚的工匠是特地從波斯招來的,所以瓷磚上的圖案花樣百出,或是常見的藤蔓花紋如風信子、鬱金香等,或是阿拉伯文字的抽象變樣……
既有奧斯曼建築藝術的深意,也有東方建築藝術的靈魂。
處處流光,處處溢彩
寺內有30多個大小不一的圓形穹頂,金藍交燦,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呈現出不一樣的光彩,美得令人窒息。
其中最大的中央圓頂,直徑甚至達到了22米,仰頭望去,流光溢彩,滿目輝煌。
支撐起穹頂的4根理石柱,直徑達5米,藍底與黑底的金字阿拉伯文相互交錯,蜿蜒如遊龍,是不可複製的藝術珍品。
當陽光透過260扇彩色玻璃窗投射進來的時候,就會與瓷磚和燈光激發出奇妙的化學反應,幻光明舞,像是來到了一個虛擬的空間。
柔軟地毯,溫情時光
藍色清真寺內鋪有厚實而柔軟的紅色地毯,這是當年伊索匹亞獻給奧斯曼帝國的貢品,鋪滿了將近5000平方米的大殿。
暖色的地毯與灰調的立柱,席地玩耍的孩子與默默禱告的信徒,呈現出鮮明的碰撞,既莊嚴肅穆,又不失溫情。
吊燈?是漫天的星光
大殿內的燈架設計十分特別,像一個同心圓繞了一圈又一圈,並且下垂到一個很低的高度。
燈架上綴有幾百隻小燈泡,每逢亮燈的時候,就像是繁空中閃爍的星星。
夜景模式,啟動
如果說白天的藍色清真寺,典雅大方,像一位充滿智慧的大家閨秀。
那麼,在深藍的夜幕和昏黃的燈光映襯下,啟動了夜景模式的清真寺,就像風情萬千的都市女郎,別有一番美感。
遊覽tips
除了穆斯林做禮拜的時間,其餘時間藍色清真寺都是免費開放的;女性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裹頭巾,不規定顏色和材質,圖方便的話可以裹一個大一點的圍巾,把頭髮遮住即可;無論男女,都不能穿露膝的短褲或短裙,如果穿了也沒關係,在清真寺的入口會有專門租借衣服的攤位;遊客需要脫鞋進入,門口會發一個塑膠袋裝鞋子,因為穆斯林做禮拜時要頭手膝腳都觸地,所以清真寺要時刻保持潔淨;在清真寺內拍照不可以開閃光燈。